中学综合实践教案

时间:2024-08-01 11:41:47 实习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综合实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1

  一、中小学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在中小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的常态实施,首要问题是学校能否规划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就如同建楼必先设计一张图纸一样,没有图纸楼房是无法建造的。同样没有实施方案,没有整体实施计划,年级和班级,老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陷入盲目的实验状态中,这不仅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而且难于取得实效。

  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方案呢?

  1、由学校教科处牵头,从学校校级、中层领导以及骨干教师中,选择在教科研方面的精兵强将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着重从学校实际出发,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校本研训、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目标性、实用性、计划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还要注意方案要详实、具体,如,课时的具体使用,教师的人员安排等。最终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实施方案。

  2、将实施方案,发放给广大教师,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关心学校发展的人士,广泛争求大家的意见,再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特别提一下,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校情分析、课程的长远和短期实施目标、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详细计划(包括年级活动主题、指导教师安排、具体课时使用方式等)、课程的校本研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课程管理要求和管理办法、课程评价方法和要求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之所以把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校情分析放在方案前边,且必须要写,是因为这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订的基础和背景,也是以下项目内容的制订依据。而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一的详尽的完成。只有各个项目内容详实,才能便于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为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还须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光有方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与课程相关管理配套制度,才能保证方案能够落到实处。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有:

  1、教师任课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依赖学科教师兼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做个合理的调配和安排,比如: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在一学年中或两学年内,至少要独自或与他人合作承担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承担课时不少于9个课时(3周时间基本能完成一个小的活动主题)。先由教师填写申报表,申报活动主题,再由学校进行审定,最终确立年度或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教师。未申报成功或未申报的教师,要在下一学年或学期继续申报。这样用制度来保证教师既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任务,又不影响做学科的教学任务。

  2、奖励制度。学校可对承担综合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开展活动质量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要对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而超出课时规定的教师,按课时量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不能给于补偿的,能否在年底考核、评优评先中适当加分和给予奖励。用这样的奖励制度来鼓励教师承担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还是很有积极性和能力的,就看学校的制度能否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训制度。这一制度可以仿照学科教学再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适度修改,目的是为更好的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专业成长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规定从活动开始,由活动承担教师,注意整理并保留教师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资料,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计划方案,学生搜集并整理和完成的各项信息资料,教师指导策略与做法,活动成果等,最终整理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交给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制定出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年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班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作出科学与合理的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安全制度可以在学校原有的安全制度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努力使制度更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如可以制定综合实践校外活动报批制度,其制度,由教师提前申请,学校审定批准。活动组织制度,外出活动必须由哪些教师参与安全管理等等,以保证活动安全并正常开展。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2

  学校现有1—4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校生869人,平均班额43人,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本科学历54人,专科学历4人,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功能室齐全,配有音体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录播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20余座,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运动加阅读”办学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们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研训结合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项事宜。

  1、学习纲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创建任务以来,校委会就成立了学习专班,由校长任组长,为全校教师订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人手一本,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为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组建队伍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教务处针对教师进行了两项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具备研究价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二是组织教师就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摸底活动的结果,我校确定了张根华、林琳、苗园园、薛贝贝等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学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上网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没有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设身处地针对老师们的想法、疑虑作出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4、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务处先制定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召开主题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探讨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以点带面,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采用以点带面,小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起初,学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前推进,带动全校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与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科学选题,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南乐县是字圣故乡、文化之乡,我们确定了《身边的汉字》、《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南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又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确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来之不易的粮食》等主题;结合学校附近的文化馆确立了《赏民俗文化,悟艺术魅力》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

  1、整合课程全学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开展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身边的汉字》等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立的《人民币的认识》、《年、月、日》等主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实践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坚持教师“1+1”(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专门聘请校外优秀辅导教师,开设了器乐、语言、手工、科技、等六大类32个学生社团,按照一项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原则,精心制定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考核制度。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

  3、利用身边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辅导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我是校园志愿者”、“共享绿色新时代”等系列实践活动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政教处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管理,制度规范

  1、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首先,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实施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每个月,教务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比、展示。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品格的作用。《相约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学会了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领悟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零食与健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展望)

  相对于其他类知识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博大的研究领域和精深的研究纵度,必然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职责。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综合实践要勇于肩负起来。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3

  一、“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实施模式

  学校通过开展“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象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实践活动,体验亲身参与活动的欢乐,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信心、勇敢、顽强、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表现直觉的能力,自我恢复的能力等。采取的方式:

  二、“走进象棋”“象棋故事”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开展“走进象棋”“象棋故事”的主题活动,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实践,但又缺少书写和研究能力的特点。每一个活动与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活动(阶段),每个活动各有侧重的措施和目标: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激趣生成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从问题中产生活动主题,从主题中筛选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实践与探究的一个一个小主题。在开题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学生想去弄明白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和探究的积极性。如“走进象棋”“象棋故事”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象棋的历史及有趣的传说、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二:案例再现,探究成因——“实例探究明确道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案例中进行,探究出一个案例的成因,然后以点带面悟出一番道理,这样才能使实践探究活动更具操作性,类似于数学方法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如“象棋故事”中介绍了很多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小小的棋盘中另有乾坤,在小小的棋盘中藏着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藏着坚持不懈、沉着应变、临危不乱的情怀……

  活动三:组织引导,学生实践——“实践活动体验教育”

  “走进象棋”“象棋故事”主题活动更多地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因此,实践与探究循环往复,相互融合和促进,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愉悦中学到方法、体验教育。

  活动四:过程评价,反思强化——“内化观念养成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因此,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评价中强化,使学生的内心具有积极的、稳固的思想和行为形态。如在二年级的学生档案袋中,有以日记的形式、以活动体会形式记录着学生参与活动后的自我评价、反思提升的过程,记录着学校建设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

  三、“出棋制胜”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出棋制胜”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它的实践性,而且要体现其计划性和研究性。采取的实施模式:

  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策略。活动主题的选择原则:选择活动主题要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即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认知区和发展区。二要学生感兴趣。所选主题能吸引学生去研究。三要主题所确定的活动内容可践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作作为选题的内容。如由学生收集相关的残局或把平时下棋时产生的残局收集起来,带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与同学们共同研究、探讨解决的方法,从而激发探究兴趣。

  第二阶段,制定实践活动方案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重视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培训学生,明确活动方案的要求。方案一般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景、活动目标、实践内容、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关注学生,参与制定方案的全过程。方案一般先由1—2名学生根据所选活动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小组集体研究、修改,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4

  一、SSDDA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SSDDA教学模式是指“精练的理论讲授(Speech)”、“丰富的案例研究(Studies)”、“真实的任务驱动(Drive)”、“广泛的交流讨论(Discussion)”、“多元的考核评价(Assessment)”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是一套集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时空及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综合变革的教学模式,我们将之简称为“SSDDA教学模式”。

  二、SSDDA教学模式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SSDDA教学模式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对必要的理论进行讲授,而大部分时间给学生阅读或观看案例、完成具体明确的各项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适时地引导、支持、评价,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将问题引向对新知识的理解,最后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这一模式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诸如教育学、小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训、教育科研方法等大部分专业课程,本文仅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为例,说明其操作方式和应用策略。本课程共34学时,其中教师讲授10~12课时,主要内容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特征、课程内容与目标等;学生讨论交流12~14课时,主要内容为活动主题选择、方案制定、活动方式、指导策略、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评价等。实践操作6~10学时,主要包括选题指导、活动方案制定指导、活动组织实施及评价等。

  1、精选讲授的内容。一是要精选本课程需要精讲的主要章节,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我把教材的理论篇共四章节作为精讲的章节,分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主要明确课程的理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理解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五大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分学段目标的内容,知道如何把目标具体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知道课程内容的构成和来源)。二是明确其他每个章节必须讲解的知识点。其他章节包括活动设计篇、课程实施篇共6章,这部分内容实践性比较强,我确定重点讲授的'内容只有是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概念和类别。

  2、提供丰富的案例。一是针对具体章节的内容提供合适的案例:如在讲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时以“漫话端午节”活动案例来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教学目标的综合、学习时空的综合等。如在讲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时,以典型的活动目标设计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三维目标”、什么是“体验性目标”、如何把目标具体化等。二是以恰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如以中央电视大学录制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与评析》中的教学实录来让学生整体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中的3~6年级活动主题目录,让学生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间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广泛内容。

  3、确定具体的任务。一是制订了课程学习的总任务:完整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进入指定学校的指定班级组织实施,体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完成章节相关联的具体任务。如在讲授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后,布置学生拟定五个活动主题的名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章节的内容教学中,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学校为背景,开发适宜该学校环境条件的课程资源并进行价值阐述。

  4、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交流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增长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各种能力。课堂交流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迥然不同,组织得不好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中心议题,或貌似热闹却无成效。因为有案例分析研究、有具体的任务要完成,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使得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内心感受的过程,交流的话题常是能引起共鸣的、有思考价值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是怎样认识的”、“我这样认为有什么根据”、“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新的问题”等。交流的过程也常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效果的机会,是主动而富有生气的,完全没有传统提问学生应答时被动地接受教师考问的那种心态,交流的功效也真正得以实现。

  5、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课程的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我们所执行的多元考核评价的多元一是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多元,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从评价内容上来说,既包括平时学习的态度,也包括课程学习过程中各项具体任务完成的情况(尤其是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实施、实施后的总结反思),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情况及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式。从评价主体上来说,包括了任课教师、小学指导教师、活动小组组长共同组成体现学生主体性,改变“教师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建立多视角、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确定让学生参与不同环节的学业成绩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的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学业成绩评价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其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进而不断地提高,自主地发展。这使高师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三、SSDDA教学模式实施的初步成效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以具体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建立以任务(项目设计和实施)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讨论,以及教师的适时点评与总结,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更为具体、生动和深刻的理解。

  3、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该教学模式强调能力培养为本位。且让他们面对小学生组织实施活动,更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责任心。学生在活动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相互交流评价的学习过程中,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均得到提高。

  4、推动了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少先队教育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少先队教育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新的活动目标和学习主题。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5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面向21实际的财务管理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必须加强案例教育,笔者在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工作中,也尝试进行了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优越性,我国现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不足及其改进形成自己的观点。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而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本着提高学生理财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个人知识背景和个人观点基础上进行学习、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基于经验和现实世界而展开的,因而较易为学生接受且记忆深刻,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创新;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教与学的紧密配合,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观念的互动交流,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努力在企业特定理财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交往、沟通、自信、理解、尊重等学习和生活的各种能力。

  二是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教师素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比如应当做到: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有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使学生的讨论既激烈又富有理性,既要热烈、尖锐又要真诚、相互尊重等等。而要做到并努力做到这些,本身就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知识积累、引导讨论、总结点拨等方面的素质。

  三是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不仅要进行定性研究,更多的要求定量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有相当的难度。案例教学,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寓教于乐;增强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自信心;最终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

  然而,现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缺乏系统、合理、规范、有用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目前还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系统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很少见,从而使财务管理教学本质上仍停留于理论教学而难以指导实践。

  二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数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案例教学实验室,所谓的案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而已,不能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因而使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客体资源短缺,缺少大量的实际案例素材;二是主体资源短缺,缺乏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案例教学队伍;三是缺乏更多现实的、能充分吸引和调动学生参与激情的财务案例以供参考。

  改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思考:

  首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案教学方案。尽快制定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激发相结合、案例分析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多功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案,满足我国财务管理教学的需要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要求。其中包括财务管理案例课堂教学方案和实验基地实践教学方案,以及二者关系的正确处理。

  其次,建立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及时补充最新案例。实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其取得途径可以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获取;参考有关资料收集;教学经验结合理财实践自行设计;由教学实验基地单位提供等。同时,应及时修订和补充国内外近期发生的财务管理案例,以激发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

  第三,建立高素质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各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应积极开展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丰富教学人员的实践经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扩充实践教学队伍资源。

  第四,积极筹建仿真型、综合型、多功能、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筹建;条件不足的单位可与相邻单位按照共筹建同受益的原则,共同筹建,资源共享;也可通过外部资本,筹建现代化实验教学城,实行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各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取得联系,建立财务管理教学实验基地,定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

  最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遵循教学目的与教学行为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案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施方式;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案例教学巩固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案例能够结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遵循针对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知识点案例的基础上,提高案例难度,组织分析综合案例,以便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遵循典型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反映特殊问题的典型案例,又要有反映一般问题的一般案例;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性分析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和对基本理论的初步理解,通过定量分析促进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和综合运用,提高综合素质;遵循手工计算与计算机辅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有手工的计算分析过程,起到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原理的作用,又有电算分析模块,强化学生运用现代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6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

  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课题。

  竞聘演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后,由校课题组过关筛选后统一安排竞聘演说。参加演说的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

  竞聘答辩:演说完毕后竞聘教师要接受专家及课题组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学校课题组及专家组将根据教师竞聘的情况,为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打分,优胜劣汰,选出优秀者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运用的的课程形态,它即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它融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为一体,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的。它集中体现了本次新课改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因此如何评价综合实践课程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自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我们的评价只注重评价形式,忽视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致使评价没能调动师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评价过程中的盲目性、形式化、任务化等很多弊端,致使评价对象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为此,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其活动特点、目标、过程、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尤为重要。

  二、课题的界定

  发展性评价是是针对以往评价存在的弊端和为了解决这些弊端而提出来的。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科学的评价手段,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诊断事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求得发展。教育者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自己工作,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潜能中的强项与弱项,扬长避短,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三、实验目标及内容

  1、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研究,了解和掌握当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发展状况,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研究,了解我校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具有地域特色,操作方案是否符合更多的学生发展,以便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3、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实验,了解和掌握我校目前师资配备的现状,以便于今后制定和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改变师资配备,加强校本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和能力。

  4、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大领域”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切入点,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明显,成效更加显著,确实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实验方法及过程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的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方案设计和活动过程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从实践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加强整理,形成较为科学的评价方法。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使之真正为学生活动服务。

  1、在活动的方案设计上,要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基础状况,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更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空间等多方面问题,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所以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上要注意目标的准确性、方法的多样性、手段的灵活性,计划的可行性等,便于大范围操作,利于宏观调控,微观掌握,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要尽量将活动过程设计的科学合理,项目清晰。比如将过程分解为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展开和活动总结四个阶段进行操作,既方便操作,又使活动目标清晰,便于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学习。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上,力求教师先做预设,然后在与实验年级辅导教师共同探讨实施计划,最后形成方案,做详细部署后才能运行。

  (二)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每个步骤都不可忽视。

  1、首先活动准备就要充分,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作社会调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进入活动导入阶段,开始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2、展开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不容易调控的就是这个阶段,它是整个活动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活动,教师要在预设基础上,作好宏观调控,但不干预学生的组合、学生的思维、学生动手情况,但教师一定要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活动状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活动内容。

  3、强化活动总结。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教师对引导学生活动情况作出自我评价(或是反思);教师对学生全程活动的综合评价,要公平公正,客观、包容。

  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学生互评,主要针对作品、或是活动过程中同伴的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同学今后活动的'好的意见或是建议。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中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启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评。在实验中,注意运用自评,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提高,我们将学习目标列成表格,将评价标准列入表格中,制成自我评价表,老师和学生在每次活动中,给自己准确定位,完善行动。

  2、成果展示法。即将学生、教师的方案、作品、撰写的报告、论文、参加竞赛获得的证书、奖品等展示出来,让成果本身来说明活动课程的价值。

  3、师生民主评议法。包括教师、学生的自评、师生协商评议。

  4、他评法。这种评价可以调动家长、社区以及社会上的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更加客观和真实,更有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上述四种评价方法,即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勇于自我批评、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养成团结、务实、民主的作风,同时又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泛的口头表达的机会。

  (二)实验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发生变化。

  在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中,教师和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教师对整个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案设计更加成熟,能做到得心应手,方案设计中能体现科学的育人目标,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在活动方法的指导上,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团结的力量,在活动中学会发展自我;教师的社会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如联系活动场地,主动协调关系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主动协调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为学生活动作好家庭参谋等等;教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知识体系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学生学习更多的书本之外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基础。

  2、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学生克服了以往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盲目应付,依赖的心理,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3、改变了过去社会及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看法,使他们主动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工作,推动了学校、家长、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和谐发展。

  学校是个小天地,社会是个大舞台。学生只有从小天地中走出来,才能适应社会大舞台的需要。在过去的教学中,无论什么课程,教师都是黑板上耕田,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晓得“数理化是成长的出路,成绩是成材的硬道理”,国事、家事,谁的事都与我无关;社会只承认你的文凭,家长只要学生的高分,什么活不活动,影响学习,少参与等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社会的大门终于向学校敞开,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孩子成长,学生的综合发展之路,在社会和家庭中一路畅通。

  结果分析:

  经过实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评价的全面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

  六、结论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有助于学校宏观调控综合实践课程,掌握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效果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判断,以便于即使反馈信息,改进活动方案,甚至结构体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教师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

【中学综合实践教案】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教案06-09

综合实践教案02-15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21

综合实践教案模板06-17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01-03

关于综合实践教案04-01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09-25

综合实践的活动教案10-26

小学综合实践教案06-21

综合实践教案范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