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

时间:2024-09-11 17:20:45 实习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1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加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步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紧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方向,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功能是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检测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底盘的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学会汽车底盘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1、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我们建设了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轿车底盘、微型客车底盘、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器、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为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车型和模拟故障,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2012年我们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三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底盘生产顶岗实习。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教师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目前汽车维修专业7名教师中4人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证书,3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5名教师成为扬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维修高级或中级考评员。

  3、教学的基本方法多样化建设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项目”“十七个任务”来完成。例如,“四个项目”是:①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②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③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④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基本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一边是教学PPT的展示,一边就是所讲内容的实物,通过讲解相关内容及实物演示操作,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重点、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汽车底盘维修中实际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4)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都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5)分层递进的教学法。在变速器教学中,先学习桑塔纳2000型轿车二轴四挡手动变速器,再学习东风EQ1092型三轴五挡汽车变速器,最后学习难度较高的自动变速器。三个层次之间采用层层过关形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原地。

  4、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上,理与实交替进行,相互贯通。底盘理论基础知识与底盘系统总成实物认知,相互对应与结合,一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展示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学生学习时直接面对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不再需要想象,也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底盘系统总成实物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与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底盘总成检测维修所需的实践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所学理论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实学习是一体的,在一个教学任务(如2个课时)中,其中理论基础教学占40%,教师示范占15%,学生实际操作占40%,总结、评价占5%左右。为了强化技能,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周的底盘总成件的拆装,通过一周的实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之中,整周实训由理实两位老师搭档共同指导,学生在完成实训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相关作业,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正向教学过程信息化迈进。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件PPT、教学视频、案例与习题、学习指南、实训项目与实训指导、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全部上传到“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并借助“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将该平台空间中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以提升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水平。

  总之,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2

  专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方面比较欠缺,影响了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探究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训教学课程内容落后

  当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之一,随着需求的不断的增加和个性化设置的不断创新,汽车产品在外观、功能上都呈现出多样性,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来说,这就增加了检测和维修的内容,但是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上,实训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

  (二)实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教师讲解仍然是很多院校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手段,即便是在实训操作训练阶段,也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训练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重复教师的动作,没有领会其中的道理,也无法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锻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没有实际上的'动手操作,很多时候的实训报告也是敷衍了事,实训的目的没有达到。

  (三)实训教学条件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的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条件比较落后,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实训设施设备欠缺,没有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缺乏与校外相关企业的有效联系,无法为学生提供去企业进行实训的机会。

  (四)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很多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开始教学工作的,在理论教学方面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历,在开展实训教学的时候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加上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教师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整体实训效果较差。

  二、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措施

  (一)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改革是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改革的重要方面。首先,要根据当前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丰富和设定实训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生产量、检测维修记录和工作经验等对实训课程进行设计,让实训内容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确保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其次,要对实训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完善,从汽修专业结构、未来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训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训训练。

  (二)创新实训教学方式方法

  要对过去单纯的讲解式实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中心的、灵活多样的实训培训方法。将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仿真演练、拓展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对实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座谈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实训技能的交流,进行经验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对学生开展自主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实训教学条件是否完善关系到实训教学改革是否顺利,是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设施基础。学校要建立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根据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学生的数量和实训课程要求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健全校内实训条件,争取为每个学生都能够提供实训机会。很多学校的资金是有限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无法建立高标准的实训基地,这时学校就要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完善,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外实训机会,可以与企业协商,在规定的课时时间内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实训条件,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参与企业生产的机会。

  (四)优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教师队伍是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训培训,学校可以利用假期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加强教师的实训操作能力,通过企业实习教师还能够对专业的前沿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教师综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学校应当从企业中引进一部分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实训兼职教师,为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更加有利的智力支持。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努力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训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实训教学指导。

  三、结语

  当前社会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相关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应当从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条件和实训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3

  电控系统由电控单元(电脑)、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各类传感器将空气进气流量或压力、进气温度、冷却水温度、节气门位置、发动机转速、排气中氧的含量等的状况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给电脑;电脑经过处理和计算后,向有关执行器发出指令,以控制最佳喷油量和点火时刻,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处于最佳状态下工作,发挥最好的性能和最低的排放。

  在冷车起动时,电脑根据有关信号,通过冷起动喷油器和怠速控制阀等执行元件,使发动机顺利起动并控制怠速的转速。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电脑可自动诊断故障和保存故障代码,并通过故障指示灯发出警告,所保存的代码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还可以输出。一旦传感器或执行器失效时,电脑自动启动其备用系统投入工作,以保证车辆的安全,维持车辆续行驶的能力。

  一、电控汽车的故障诊断原理

  电控汽车上输入ECU的信号主要分为三类:

  1)描述工作参数的信号,如空气流量信号、冷却液温度信号等。这类信号的特点是信号的值在一定的`工作区间,通过工作区间的判定即可确定是否发生故障。

  2)车辆状况信号。一般为开关信号,表示附加装置是否在工作,如点火开关、空调开关等。这类信号可凭人的直觉进行判断,自诊断系统可以不对此类信号进行检测。

  3)来自相关的电控系统的信号和反馈信号,如点火控制系统、排气净化和爆震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等。当这类系统出现故障,自诊断系统会立即报警,有的汽车电控系统会因此而停止工作。例如: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ECU对点火进行控制,并在每次点火后对点火是否发生进行确认。如果点火器或其它元件出现故障,连续3~5次不产生高压火花,则安全监控电路便会输出一个信号到ECU,使系统中止汽油喷射,避免未燃混合气进入排气净化装置。

  装有氧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的闭环系统,通过反馈信号来调整输出信号的偏差,以实现系统的最佳控制。一旦反馈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和排气净化。检测反馈装置的工作发生故障时,ECU能很快确认,发出报警并记录故障代码。开环控制系统由于没有反馈信号,当执行器出现故障时,只要输出信号没有错误,电控系统不认为出现故障。例如有的电控汽车的怠速控制系统,若怠速执行装置或空气通道出现问题,自诊断系统并不发出报警信号,也没有故障记录。

  二、电脑控制系统检测要点

  在电脑控制汽车维修中,经常遇到因拆过蓄电池桩头或更换控制电脑后引出一些故障,需要按一定程序或用专用仪器重新设定。

  1、基本怠速:是指怠速补偿装置全关没作用的状况下,完全由节气门开度来保持发动机的最低,持续稳定运转的怠速。(此时应入档或有开冷气)。调整正时、怠速要跨接设定线、自诊状态或拆IAC TPS插头

  2、TPS设定:是指节气门开关或位置传感器,以怠速时应有的信号电压的调整设定值。

  3、怠速学习:是指电脑因曾拆过电瓶线或记忆故障码,而使记忆资料消失或不正确,而必须以特定步骤或程序来从新建立怠速运转状况资料模式的一种设定。

  4、换档点:是指电脑自动变速箱,必须依据发动机负荷条件与自动变速箱电脑间互相确认最佳性能模式下自动变速箱各档位,升降档时,车速及转数的一种设定。

  5、程式设定:是指主电脑从原厂供货时,未将记忆体的资料输入确认PROGRAM,必须利用专用仪器输入程式资料的设定。

  6、程式再设定:是指主电脑中的记忆体资料可能因有错误或有新修正资料,而利用专用仪器重新整理电脑记忆资料的设定。

  7、确认码设定coding:是指新的主电脑可提供多种车型使用,当要使用时,必须利用专用仪器输入一组确认代码的设定,即可适用在该车型使用。

  8、再确认码设定:是指主电脑已使用在车上,但因系统变更或有修正,要重新改定确认码的设定来改变主电脑的控制模式。

  9、网路学习设定:是指全车系中有数个电脑之间均有连线,但因电源曾经中断或资料连线曾经中断,而必须使各电脑之间恢复正确连线的特定步骤程序的设定作业。

  10、网络省电设定:是指全车系电脑,当点火开关KEY-OFF后,等待60-180秒,全车电脑会进入省电模式,最大耗电流应在0.3安培以下,如果超过,则必须依据一定程序来设定恢复网路省电模式。

  三、汽车电控系统自诊断系统的使用

  (一)自诊断模式的分类

  在自诊断系统中,对于系统故障诊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诊断模式。第一种是静态诊断模式,进行这种模式的诊断时,先完成一定的操作,不需要起动发动机,只需将点火开关拨至“ON”位置,即可调出系统中已存储的故障代码。在这种模式下输出的故障码是发动机或汽车运转状态下,某些部位连续出现故障而被记录下来的故障码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4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发挥引领性作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和黄金期,总体形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教学计划各自为政等。如何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之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是职教战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加之高校的普遍扩招,对口升学(专科升本科、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中职院校通过对口单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已达到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的10%~15%,可以说中高职衔接是现阶段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许多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都大幅度提高,促使职业教育培养层次的上移。

  1、形式衔接,实际脱节。目前,中高职普遍采用“3+3”的衔接模式。然而,中高职教育的`专业都是依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的,导致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相同或相似,例如高职教育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中职教育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面向的企业与岗位或岗位群基本相同,同为汽车后市场的机电维修工,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也基本相同或相似。根本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层次区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区别对待对口升学的中职生源,造成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实际脱节。

  2、教学计划重复,培养效果不佳。现阶段教学计划重复是中高职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普遍开设的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基础、汽车使用与保养、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故障诊断、汽车拆装实习等,课程的重复率在30%以上,致使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很多课程又从头学起,尤其是专业课程。另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条件较差,工程实践氛围不尽人意,致使单招生源学生理论知识重复学习、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二、中高职培养目标分析

  综上所述,要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协调发展,首先要理清中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必要条件。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其能胜任操作层面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在上述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系统思维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其成长为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切忌“回炉”现象。现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作一比较。(见下表)从上述知识能力结构的对照可以看出,中职毕业生主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能够进行汽车的基本维护与保养。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围绕汽车新技术及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强化和提升专业技能,满足了社会对具有高新技术、复合技能的人才的需求。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时间对接,更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要在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即课程体系)作统筹设计,这样既可以避免课程的重复,又能做到有效的衔接。中德汽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发的能级递进的课程体系,为汽检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了借鉴,也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目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职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程,已于20xx年招生。在总结中德汽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试点改革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能级递进的汽检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课程体系,如下表:

  四、课程实施资源保障

  中、高职衔接是现阶段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为保证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保障。中、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并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优势资源。同时围绕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系列化的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职业实践氛围。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联合开展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程,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相信通过两校领导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程一定会取得预期效果,也有望为其他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5

  为期一周的实习已经结束。让我对汽修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刻的体会。这周的实习分为三步:第一是理解关于维修的理论知识;第二是自己的动手工作,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第三是进行参观,在自己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向有关技术人员讨教进修,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实习内容:

  1、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零部件,自己动手对汽车发动机电动机零部件进行拆装

  2、正确使用工具,认识零部件。对发动机里的2大机构5大系统进行理解和操作,《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实现换气过程,燃料供给系统。燃料供给系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点火系统。传统式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断电器、火花塞等组成柴油机是没有点火系。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集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主要由水泵、散热器、风扇、水套和节温器等组成起动系统主要由蓄电池、起动控制与传动机构和起动机。了解汽车各部结构。

  3、在xx汽车公司,在技术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汽车生产的各个流程,了解汽车各零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实习总结: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更进一步的进修并掌握了汽车发动机、底盘的构造和功用,而且还学会了许多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同师傅们共同进修、探讨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使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从未学到的东西,并对汽车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的专业进修起了很大的基础作用。

【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汽车维修的实习总结02-22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01-02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05-18

汽车维修专业实习总结06-10

汽车维修公司实习总结03-22

汽车维修专业实习总结04-02

汽车维修公司实习总结05-16

汽车检测与维修求职信12-22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精选15篇04-15

汽车维修实习总结(精选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