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参观心得

时间:2024-10-20 07:48: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画展参观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展参观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展参观心得

画展参观心得1

  星期四的下午,老师带着我们坐车去电视塔参观恐龙画展。

  一进大厅,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三个恐龙骨架,大小不同,形态各一。左边的恐龙骨架大概是迅猛龙,它两只前爪悄悄地放在胸前,大腿弯曲,随时就要扑捉猎物似地,真是威风不减当年。右边的骨架大概是梁龙,脖颈长达18米,是最长的恐龙,它的头抬得很高,好像在纵声长啸。中间的是腕龙,它重达24吨,真是各庞然大物,它抬起脖子,似乎在品尝树上的美味佳肴。真令人赞叹不已。 人赞叹不已。

  旁边是恐龙介绍幕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侏罗纪……据现在大约有1600万年。最凶恶的是霸王龙,它可以轻易地把各种恐龙都撕成碎片,就连“格斗星”肿头龙、“金甲武士”盔龙也不是它的对手。还有轻装上阵的.窃蛋龙,头顶双皇冠的双冠龙……,真是不计其数。

  接着我们又乘坐电梯上了旋转餐厅。坐在一把椅子上,悠哉悠哉地享受这美丽的风景,柳红柳绿令人目不暇接,红瓦灰墙的高楼大厦令人赏心悦目,真实桃红柳绿“又一村”。自己好像陶醉在仙境中。

  美妙的音乐,奇异的恐龙架,高高的电视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画展参观心得2

  今日,我们去了前进中学参观画展。我们学校共展出了18幅优秀作品,都画得棒极了!

  刚进展画厅,一副《春秋艳景》就进入了我的眼帘,这一栋栋房子、一颗颗大树,从树上飘落下的叶子落到一座座红顶房上,好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仔细赏阅《春秋艳景》这幅作品,好像真的流连其间,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节,一时流连忘返。这次画展汇聚了各个学校的.出色作品,真的是一时欣赏不完。

  经过这次参观画展,我觉得每一个人必须有一技之长,否则长大以后在社会上就不能显出自己的才能,就不会被重用。妈妈经常对我说:要我必须多学本领,有一技之长,那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当然,学习好了,当然好了,可是,必须要有“外门”的特长。在这次画展中对我的感触很大。参观后,同学们依次走出了展画厅,每一副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油画,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在社会上必须要发挥我的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

画展参观心得3

  最近,我们雏鹰假日小队去铜陵书画院参观了“杨龙培赵学军书画展”,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一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水墨画,它们是由赵学军叔叔创作的。这些水墨画中,有的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有的展现出小桥流水,有的展现出田园风光。参观过程中,赵叔叔一边讲解画法,一边讲解创作经历,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发出赞叹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呈坎印象”,画面中近处是朵朵荷花与拱桥,让我想起“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动人诗句。远处青山苍翠,徽州古民居依山傍水在画面中央。池塘边,一群孩子在玩耍。虽然整个画面都是通过深深浅浅的笔墨,变化精妙让人感觉到整个画面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一转身,我们看到的是杨龙培叔叔的.书法。书法字体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草书,行云流水的行书。在书法展现上有横联,有扇面,有斗方。走近去仔细瞧,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么刚劲有力,细细揣摩又是那么的精妙,眼前仿佛出现了叔叔刻苦练习的情景。凑上去闻一闻,似乎一股墨香扑鼻而来。

  参观完展览,回想书画家叔叔给我们介绍的学习、创作经历,回想叔叔们的书画作品是那么生动逼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了我们艺术欣赏视野。我要向他们学习,从认认真真写好汉字开始。

画展参观心得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传奇样的大师,神人般的大师,我沾了不少仙气,。大师是毕加索,只是看场他的画展,我就已经是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一时间觉得自己也文艺了不少。管它是我自作多情也好,娇柔做作也好,自命不凡也好,大师毕竟是大师。不解,曲高和寡,争议,才华横溢,经典,“堕落的艺术”,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我从小时候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但我却花了这一生的时间学会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帕布罗毕加索

  我在观看之时,我逐渐发现比起写实的风格来,我与抽象风格更有默契。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一眼看不出名堂。那坨歪歪扭扭的怎样会是个肖像人体的线条怎样那么扭曲五官为什么要画得那么丑简直是诡异!!能够用诡异,奇怪,难看来形容的作品不少,关键是这些怎样就成了大作世间漂亮,悦人眼球的作品那么多,怎样偏偏就毕加索成了气候说到艺术,毕加索的作品就像是人的灵魂,你能够否认它的价值,可是它就是在那里,举足轻重,不可磨灭,是永生的。

  正因为抽象画看上去就是四不像。神话中的怪物张什么样貌,抽象画看上去就是什么样貌。可是,我这次却惊奇地发现:抽象画是活的!你从任何角度看都能够,并且体验都不一样。那看起来仿佛是胳膊的两个长条你看把它看成是交叉的腿也能够!一张极度扭曲的肖像画,当我遮住一边眼睛只看画的左半边的时候,我发现它里面是有写实的画法运用其中的,并且那是个写实的,很美的人侧脸轮廓。还有,在头上鼓出一个大包,并且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还一只高一只低,在我看来,除了我前一句描述的样貌之外,那还是两个要接吻的人侧脸。

  一时间,我被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为所欲为的画作吸引了。除了仰慕大师深厚的绘作功力之外,我更倾心于大师的创造力。毕加索把他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呈现出来,不刻意归属于某一特定派别,不拘泥于学院教条,不局限于当时的流行风潮,不在乎别人看了是否能理解。毕加索,只是画他的画。他,只画他想画得画!看展览之前,我猜我是要茫然,要困惑,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因为我是头一次来看,因为我之前从来不了解一丁点毕加索。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在没有任何解说的情景下,我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出大师的用心。我看出来大师画的不是画,画的是自由。我看的也不是画,看的是永远追寻自由,激发创造的雄心。

  插句题外话,我庆幸在进门之前没有先跑去找个解说带我参观。我本来的打算是先自己揣摩下,自己先看看我对如此旷世之作有什么看法,我自己如何理解。然后,如果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话再找解说也能够。然而实际情景是:我进了门,从毕加索的年表看起,对大师的各个创作阶段的手法变化,从一种风格向另外一种风格的变化有了粗浅的认知,接下来丢下”画画必须要让人看清楚画的是什么”的固定思维就足够了。毕加索想怎样画他就怎样画,并且大胆尝试当时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除了绘画本身,他也结合作家,诗人,剧场演出,雕塑家和其他的'画家的对艺术不一样的见解,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于他自己的创作中。与其说毕加索是画画,还不如说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

  我这么理解毕加索的作品,我理解对了吗到位了吗有眼光吗艺术修养够吗我不明白。我需要明白么又有谁明白呢恐怕除了毕大师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100%地明白大师作画的用意吧!我们这些之后人纵然想想大师学习,即使把大师的画临摹千遍万遍,但如果只是模仿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大师的无拘无束,自由,勇敢,创新,那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本质上就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参观画展后自己的语录:“写实画是死的,看起来是啥就是啥。没什么剩余可解释的了;抽象画师活的,看啥是啥全由你自己想,你说它是啥就是啥!”看抽象画时,我是自由,因为做外一个美术外行人,我也能够说出我自己的见解,毫不担心是与非,对与错。

画展参观心得5

  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

  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

画展参观心得6

  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画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画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照例举行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同学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便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画研究会书画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可是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画《古镇》,画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画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可是,色彩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别,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画面就感觉不到纵深和色彩透视的比较。作者用笔画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画刀画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响亮强烈的虚实比较。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画面氛围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可期待,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以往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相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常常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只能跟教师学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教师的指手划脚。教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意见之一。

  必须始终要坚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成功地自立,那就既要深藏并尊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导的人生经验,才能获得比父辈更大的成功。如果人生永远停留在严父、慈母和恩师的襁褓中,那自己天赋独立的生命就会永无成熟之日。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画展参观心得7

  我自幼爱画,对各画种均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山水画情有独钟。前段时间,有缘偶遇一幅作品:悠悠流云,飘逸间含着深沉:巍巍峰峦,苍茫里藏着秀润;流泉飞瀑,如闻其声;村落丛林,掩映成趣。细品之,笔触老辣,水墨酣畅,气象恢宏,真是令我心生向往,并牢牢记住了这位叫“来支钢”的画家。我得知来先生将在深圳举办画展,我立刻从西安前往深圳美术馆观看《来支钢水墨艺术大展》。

  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把展厅变成了一个黑白两色的纯净世界,瞬间让人体会了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仔细欣赏这些作品或悬崖古松苍莽,或山村野径闲适,或古镇纯朴风韵。那群峰竞秀之磅礴令人激动,那云叠雾障之悠远引你遐想,即便是一棵枝丫横陈的古树也显非凡韵致。虽是中国水墨画,自然景物的立体感、质量感和空间感都处理得很完美,画家的非凡功力。造型使我叹服。走出前厅,转入中厅,迎面墙上一幅《峡道》、侧面一幅《艺道》将我震撼。徜徉在巨型山水长卷前,感受云海翻涌,山水扑面,和鸣声声。又有村落梨花,人间生灵。画家笔下的山水奇观多么像一首雄浑激越的交响曲,起伏跌宕,让人沉醉其间。仿佛在旅途中,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正应了古人评画的那句“画中境界可居可游”!我想这应是画家来支钢的第二个非凡本领那就是造境。有型有境的画我亦见过不少,但打动人的却不多,我觉得来支钢的画真正动人的地方是“有情”。情是什么?情是大山大水的表情,是画家笔下的山水之境,仿佛山水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如他的作品《崛起》,那是一种呐喊,一种激情;而《涓涓涌泉》中,则是一种欣慰与欢畅。这种蕴含在水墨间的情感,才是作品真正的.灵魂。我觉得这是一个画家最难达到的高度——造情。

  来支钢作品的最重要的技法是积墨,这是中国传统技法,上可追溯到北宋郭熙,后有清初的龚贤,继而黄宾虹发掘了这一技法,李可染又将其推动发展。来支钢是李可染大师的第二代传人,既从师长处传承技法吸取养分,又有个人心得加以创新,其积墨通透灵气,毫无板结之象,可以说对积墨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支钢先生12岁开始学习画画,日复一日,从师练习。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辛苦,我们所看到的《艺道》耗时八月余才完成,一丝一缕,一点一画,墨干了又积,几十遍后才终于成就这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细赏作品,可觉其力透纸背,千笔万笔,笔笔无敷衍懈怠,无丝毫轻浮油滑。想起来支钢先生在不同场合讲过的一句话:“作积墨来不得半点偷懒,人家出游,我在画画;人家吃饭,我在画画;人家睡觉,我还在画画;我就是在梦里,还在想着明天的画该怎么画。”天道酬勤,来支钢终于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成为继承与发扬中国水墨艺术文化的新一代画家。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我忽然感悟到,他的积墨初看是一种功夫,其实是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成就了他。

画展参观心得8

  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

  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

画展参观心得9

  xx月xx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心境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境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教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画展参观心得10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参观了图书馆里的一个特殊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快乐二小,幸福童年”。年少的我,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书画展。

  走进馆内,一个大大的立牌上写着“快乐二小,幸福童年”,我走进一步,被这景物吸引住了,瞧!图书馆的房顶上的灯光五彩缤纷,亮丽无比,挂满了灯笼,照射在挂满书画的图书馆里,美丽极了!这一切,都充满了神秘感。我仿佛走进了一间神秘的宫殿

  我在走进化中的世界!哇!这幅画真美丽,蒙蒙细雨中飘来几丝轻烟,在阳光的的'照射下,不远处的小村庄,后面有一片翠绿的庄稼和深绿的山峰,好似梦境,我仿佛来到世外桃源。这幅画真是栩栩如生,再仔细一看,是一个3年级的小学生画的,没想到小小年纪,竟然像作家一样,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完画展,我又走进手工的殿堂,瞧!手工作品五花八门,真是让我目不暇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间美丽的房子。作者先用筷子一步一步地搭起来,在用彩纸折成两只小鸟,贴在房顶上。还用贴纸来装饰屋顶,使房子增加一点色彩。作者还在房子后,搭了一个后花园。花园内有五彩缤纷的花朵,美丽的秋千,秋千上坐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我想这个精致的作品,作者一定花了不少功夫。正所谓“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手工不仅一有房子,还有帅气的坦克,有美丽的风车,有威武的轮船……这些作品,都是我们二小的光荣。他们做的每一个手工都花了不少心血,不少努力!每个作品的十分精致。他们是我们二少的骄傲。

  我又走进书法的海洋里。看!书法作品真是琳琅满目,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书法作品有楷书,有草书,有行书,也有隶书。我走到有幅楷书面前,上面写着“海纳百川”每一个字都那么苍劲有力。我细细地品味书法作品,觉得每一幅作品都是佳品。我仿佛看到他们每天都不怕困难,不停地练习,才会写出这些风格独特的作品,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次参观书画展,我看了美丽的画展,又欣赏了精美的手工作品和书法,真让我大开眼界!让我一次吃饱了知识“大餐”。真让我收获匪浅。

画展参观心得11

  年的一天,张永初老人带着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书画来我们江南实小展览。

  虽然这是几幅甲骨文,但是它们却是古人用无穷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更是张永初老先生用半辈子的心血研究出来的。张永初老先生从40多岁就开始研究甲骨文了。直到现在,他虽然已84岁高龄,但是却仍然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吴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个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受着研究的欢乐。

  张永初老先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珍贵的甲骨文 ,还让我们了解了吴文化。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也可以说这是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说到吴文化,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位伟大人物——泰伯。

  传说,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来,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们二兄弟一致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就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亶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其他二人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为王的的念头,泰伯、仲雍便逃到吴地在这儿繁衍生息并将自己国家的文化礼仪全都教给这里的人们,这里的人见泰伯宁愿将吴国的文化礼仪教给幼弟的义举所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追随。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已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

  也许就在这丰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奋斗着;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这是一年中的盛典。也许当你还沉醉在家人团圆,新年快乐的氛围中时,张老师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着甲骨文。张老师在四季的陪伴下,一步步逼近成功……

【画展参观心得】相关文章: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08-18

参观画展的心得体会03-10

画展心得体会(精选20篇)12-03

参观实习心得04-23

参观企业心得11-16

参观食堂心得06-25

参观酒店的心得02-01

参观实习心得12-29

药厂参观心得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