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教育心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班教育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1
给小动物做新年的项链
材料准备:
l毛绒小动物若干,四色的塑料彩链。
观察要点:
l了解幼儿按照ABA ABA和ABBABB模式排序的经验。
观察记录:
先后有五位幼儿玩“给小动物做新年的项链”。幼儿拿到材料时,有以下不同的表现:
悦说看到毛绒绒的小动物就把他们轮流抱在手里,开始把自己想象成小动物的妈妈,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看到盘子里的彩链,她就没有任何规律的把他们穿得很长,做成拴小动物的绳子。
杰杰看到小动物和彩链的时候,同时也注意到了戴项链的小动物的照片,在摆弄和观察了一番之后,他开始为小动物做项链,每种小动物的项链都是同一种颜色。完成后,他将小动物排成一队,拍手说到“真漂亮。”
菲菲和超超市一起玩这份材料的,拿起小动物后,就非常熟练的.对着照片为他们穿项链,每串一个,都会看着照片反复验证好几遍。两个人还不时地进行相互检查。全部完成后,他们就开始数上面彩链数目,在数了几遍都没数清楚后,菲菲和超超将材料“物还原样,物归原处了”。
观察分析:
比起一般用于排序的小火车,给小动物串项链的形式显得更为生动,使幼儿有了一份亲切感,幼儿更愿意操作这样的材料,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多数孩子能按照教师的预设操作材料,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按照ABAABA,ABBABB模式排序的经验和能力。而说悦出现的情况,则说明一部分孩子只在情感上得到了发展,在能力上的发展还稍有欠缺。菲菲的情况则和说悦的正好相反,她在能力上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孩子,但情感的发展却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思考与对策
在幼儿独立操作材料之后,给于适当的语言提示,提示有的偏重能力的培养,有的偏重情感的培养,视幼儿的不同表现而定。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2
“小气”的铁蛋
案例背景:
春天来了,我们配合主题教学活动请家长带一些小动物丰富自然角,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动植物放在我们的自然角,课间、放学时孩子们喜欢挤在一起观察小动物。
案例描述:
今天放学后,几个孩子又挤在一起欣赏小动物——谢豆豆妈妈带来的大蚂蚁。铁蛋忽然说:“老师,我要把我的小乌龟带回家。”说着,端起乌龟盆就走。滕彰见状,说:“我也要把小乌龟带回家。”说完,也学着铁蛋的样子把乌龟拿走了。经过我的一番引导,滕彰把小乌龟又放了回去,而铁蛋坚决要带回家。不多时,铁蛋的妈妈来了,对他说:“带来了,怎么可以再带回家呢!”铁蛋才撅着小嘴把乌龟放了回去。
案例分析:
为什么铁蛋非要把带来的小乌龟再带回去呢?这正是幼儿“小气”行为的一种表现。“滕彰见铁蛋带回自己的东西,他也要带回”,不仅体现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还说明了幼儿的模仿意识特别强。“铁蛋听了妈妈的话才撅着小嘴把乌龟放了回去”说明铁蛋是很不情愿地。
一个孩子一出生,肯定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一样,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呢?首先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升华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绝大多数幼儿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成长,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幼儿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交往明显减少,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别人分享的快乐,均不利幼儿的社会化,也为幼儿的“小气”、“独占”、“霸占”的行为滋生了提供了温床。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尤其是小小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级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感为标准,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的自我意识早已形成和发展,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因此,分享水平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从上述案例中发现,铁蛋正是如此。有很多孩子只愿意和少数特定的人分享。还有些幼儿即使有了分享和谦让的意识,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要将分享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享能力。
案例反思:
从幼儿长远的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正确对待幼儿的“小气”行为,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榜样。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处处做有心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二)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因此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三)巩固幼儿分享行为,建立分享规则
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这话一点都不假,当孩子表现出分享行为,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分享时,家长要给予肯定,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你真棒!”“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真是好孩子!”或给他一朵小红花,或给幼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使幼儿得到满足,同时分享意识也得到了巩固。另外,借助日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例如在班上设立“分享日”,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选一天设立专门的分享日。如选每周的星期五为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带来自己的玩具、图书等,在下午将自己的玩具与别人交换着玩,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无轮流交换使用,实施规则,轮流公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在一起学习、游戏的机会很多,如一起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都可以提供创造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当好画师,能画最满意的画。老师当好画师,能画最美丽的画。“分享”的意识和行为是整幅画中的局部,如果有瑕疵,画不完整,也不美丽,更不会让人满意。为此,我们要让孩子从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3
在我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构建应从孩子的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考虑。
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幼儿实际,确立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教师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幼儿到公园、校园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4
让孩子快乐享受每一天
【案例背景】
每天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打交道。他们的纯真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他们的顽皮令我总是喋喋不休的叮嘱,他们的好动总是令我眼睛不离左右。见到孩子们我都觉得很快乐,那孩子们来到幼儿也很我一样快乐吗?我想每个孩子的回答都不是一样的。面对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乐观是快乐的根源。而保持乐观的惟一方法,就是紧紧抓住生活的每一次快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让每个孩子都快乐享受每一天?
【案例描述】:
情景一:
早上的晨间活动,是孩子快乐一天的开始,我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皮球,启发孩子球的多种玩法。孩子们玩得可起劲了,却见陈子超小朋友一个人独自在教室里玩,怎么“请”他,他都不出来。小朋友有时和他一起玩活动时,玩着玩着他又一个人孤伶伶地。我走到他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玩,你看好朋友们都等着你。”“我不想玩”他翘着嘴巴说。“怎么啦!能跟黄老师说说吗?”“我不高兴,我想一个人在家里玩。”
在开学的这几天里,我都观察到子超的脸上,没有笑容。经过家访,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国外,把他寄养在一位年迈的老人家称他为“伯伯”。那位伯伯是性格内向的老人,受他影响。子超也变地越来越内向。没有交流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特意每天都和子超谈谈心,让小朋友们多多找他玩。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语言,避免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慢慢地子超的脸上有笑容了,有时和小朋友玩时都发快乐地笑声。有时还会跑到我的身边说:“黄老师,我喜欢你,喜欢小朋友。”“你快乐吗”“我到幼儿园,我很快乐,我很高兴。”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尝试针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标准去要求他、鼓励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并争取更大进步。
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只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我感觉到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小心的呵护,或许你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教师过分一点也没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教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居着特殊的地位,孩子通常从教师的言行中来判断老师对自己是否满意,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他们终生受益,反之则会在其心灵中投下阴影。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多表扬他,鼓励他,和他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把对自己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愿意和老师亲近,喜欢听老师说话,能高高兴兴来园。
2、教师应为幼儿多创造游戏的机会,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如何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如何搭积木,如何游戏等,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案例描述】
情景二:
片段一:一天,朱子妍正在进行晨间活动,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范俊凯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子妍呆呆地站着,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我不喜欢幼儿园,我生气了,不高兴了!”子妍大声地哭起来。
片段二:一个丽雅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亮亮往里跑,亮亮把丽雅撞倒在地上,忍不住大哭起来。我忙跑过来,对说:“哎呀,亮亮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我转向亮亮问:“怎么办呢?”亮亮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丽雅想哭又忍住了。我对丽雅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黄老师用纸巾替你擦擦。”我帮丽雅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丽雅笑了。
【案例分析】
从以上实录的两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人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马斯络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纲要》也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着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地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纪律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
二.建立良好的顺生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接纳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活动。”纲要着重提出了教师应对幼儿尊重、理解,体验、感悟幼儿行为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主动和老师接触,乐意听从老师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欢迎的班级气氛,创设良好的与同伴、老师交往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各人的长处,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集体中的位置,当幼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
你期望孩子快乐吗?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目标,让他自己去努力。当你挪开双手,把孩子能做的事情还给孩子时,你会发现:独立的孩子很快乐!
此案例的成功之处—把爱的教育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用观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爱”,用细腻的心灵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记得有这样的句话——“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生命与生命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也有根的感受。做一名班主任,让我快乐。
做班主任很累,但我为每天能与这么多活泼的心灵接触而高兴,为每天能在不同程度上与那么多富裕思想的生命沟通而激动,为每天都能提升自己而兴奋不已。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5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有的三五成群地在自然角观察,谈论着什么;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该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6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终于迎来新学期。面对中班的新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孩子们似乎并不陌生,我们中一班三位老师没变,孩子们没变,只有一个插班中(是寄宿班调到我们班上的),开学初再也不像原来有那么多哭闹的幼儿,幼儿而是很快的适应中班的环境。
我们通过墙饰公示栏资料,宣导各种育儿信息,如生病幼儿多喝水,超重幼儿多锻炼多吃菜等,潜移默化地继续强化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园互育教育平台。
中班,我们增强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如用餐后自己收碗筷、午睡后自己叠被子等,孩子们都很乐意做那些事情,看到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之提高,我们又创造机会与条件请孩子们为他人服务,逐步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设立值日生,还负责发学习、生活用具。婷婷小朋友上学期上幼儿园总是会闹情绪,上中班的她,有很大的变化,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园,还主动的帮老师做事情,为小朋友们发东西,他们似乎真的感受到自己长大、会做许多事情、更能干,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心里很有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这四周愉悦的开学第一个月的幼儿在园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活在相对陌生的.中一班的孩子们并不紧张,搬新家却一样开心,面对新学期的新生活常规并不忙乱。他们对插班的新同伴关心备至,在付出爱心的行动中体会着升班的快乐。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不少,还能为他人服务,并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和骄傲。看着孩子们自信、快乐地度过升班适应期,作为老师的我也特别欣慰。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7
吹塑纸版画格子手帕
案例:
《格子手帕》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吹塑纸版画的活动,目标是学习用笔在吹塑纸上刻画出直线和竖线交叉成格子的技能。由于是第一次开展吹塑纸版画,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很多,由于事先我料想到孩子可能会出现刻画的太轻,于是在学习的时候我多次强调要求孩子刻画的重,要摸上去有小沟沟。于是在刻画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一把抓现象很多。有些孩子也用劲了力气画交叉的线,可却把纸也画破了。而有些没画破的孩子却画的根本没有凹凸的感觉。而吹塑纸版画的要求很高,不仅要线条连贯,而且凹凸感要明显。对于孩子有一定困难。
活动反思:
给予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首先小班的孩子年龄还小,他们对握笔的.正确掌握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孩子的力度还不够,太重把纸弄破了,太轻凹凸感不明显,不能很好的与纸产生互动。当然对于吹塑纸我们还是应该接触的,但应该换一种方式,平时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放一些刻刻、画画的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刻画的技能。同时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转印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吹塑纸,了解吹塑纸版画。通过一些分解的活动让孩子有所收获,更好的与中班活动向衔接。
当然在选材上,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以有经验。小班的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熟悉的、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我们的版画活动就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孩子把它当成开心的游戏,把线条、色彩当成一种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认识。制作版画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8
我班的曾龙小朋友每回到午睡课时,就和我大眼瞪小眼比赛,我常常败下阵来,不盯着他,顺其自然,只要他不影响其他幼儿就行。
细细想来,他的午睡课在小班阶段就睡得比同龄孩子少,在中班阶段睡着得时间越来越少,我观察到他在被窝里老动个不停,当他与同伴说话,我会制止,鼓励他俩进行比赛,常常是同伴睡,他还没睡。他的入睡点比同龄的孩子晚,精力旺盛。就拿一次他带病来园上课来说吧,在午睡课时,他翻来覆去地动个不停,我说:"曾龙,你今天上午呕吐,现在赶快睡,休息好才玩得动。"他点头答应,可最终仍没睡着。今天我盯着他,看他哈欠连连,我就悄悄巡视其他幼儿,结果当然是没睡着。有时剩他一人没睡,我盯他看,整个午睡室静悄悄的,我的.眼皮都重,想睡。有时我发现他也很努力地睡,可就是睡不着,看着他烦恼的样子,我就放手让他管住自己,叮嘱他不能影响同伴睡觉。
在平时我也会和他家长联系,让他早上早点起床,跟全班孩子讲讲午睡的益处,他有点滴进步,适时表扬。
关于中班教育心得9
记得来来刚满一岁的时候,我给他买了第一套书《小熊宝宝》绘本。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亲子阅读的历程。现在转眼三年过去了,来来从最初的咬书、撕书、玩书,到现在逐渐爱上了阅读,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在引导来来读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抛开功利心理,不当“提问大王”。
也许很多人觉得,阅读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是为了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方面,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抛开功利心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注重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象做游戏、玩玩具一样,让阅读也成为孩子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为了不让来来对阅读产生反感和厌倦心理,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尽量不提任何问题,只是全身心地、绘声绘色地大声读书给来来听。当然,随着来来逐渐长大,他有时非常喜欢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我也不会反对。比如我们最近在读《小饼干的大道理》这本书,书中以饼干为例,解释了很多词语的含义,比如“耐心、自豪”等等。每次读完书上对一个词的解释后,我都会自己再举一个另外的例子解释这个词。没想到来来也不甘示弱,非要以自己最喜爱的汽车为例也造个句。比如来来对“合作”的解释是:“我在停车,你在旁边看着停车位指挥我。”对“耐心”的解释是:“给汽车加油的时候,我等啊等,一直等到加完油”。另外,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般不指着字念,也很少考来来认不认识哪个字,顶多让他念一念书名。来来在认字方面似乎也不敏感,到现在也不认识几个字,但我并不着急,我觉得只要来来喜欢读书就足够了。
二、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亲子阅读的主导。
我给来来买书比较多,也比较慎重,尽量买适合来来的书和比较经典的绘本、科普书。但即使这样,也不是所有的书拿回家后来来都喜欢,有些书甚至没有看上一眼就被打入了冷宫。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般不强求,因为孩子是阅读的主导,大人应当真正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喜好,而不是硬逼着孩子去接受和喜欢大人所谓的好书、有用的书。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同样要以孩子为主导,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如,有些孩子语言能力很强,很小就能将听过的故事复述下来,我也觉得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来来不是这样的孩子,到现在还不会复述故事甚至对复述故事很反感,所以在这方面我从不强求,而且我发现,大人看书是要搞明白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事,而孩子并不关注书的主题,反而经常会对书中的一个小插图、小细节或者对模仿书中一句话、一个场景产生兴趣,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这一点尤为突出。所以来来两三岁的时候,我很难不间断地讲完一本书,中途经常会被来来的突发奇想或即兴表演打断,这时候我通常会融入到孩子的兴趣中,而不是硬把孩子拉回主题,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
三、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果把电视和书本同时摆在眼前,孩子毫无疑问会选择电视,别说孩子,大人恐怕也是这样。所以为了排除电视的干扰,我们家几乎从来不开电视,慢慢地来来也习以为常,从不主动要求开电视。现在来来除了每天玩半个小时的IPAD游戏,其他时间就是玩玩具、看书。我们家的书架是开放式的,来来可以很方便地选书拿书。另外在来来经常活动的地方包括桌子上、床上一般都会摆着几本书,来来可以随时拿起来看。每天晚上睡觉前是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我们俩人会各选一本书,由我讲给来来听。有时我的工作很繁忙,也很想倒头就睡,但一看到来来选了书的喜悦,感受到来来阅读的热情,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投入其中,和来来一同享受这一段美光的睡前时光。
四、大人真正投入,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孩子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作任何事情,大人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孩子。读书也是一样。如果大人将给孩子读书当成是一项任务,为完成任务而阅读,孩子是一种感受。如果大人将亲子阅读当成是自身需要,真正投入其中,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孩子一定是另外一种感受。其实,当大人真正沉浸到童书中之后,会发现童书中也有很深的意境,也能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看《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书,焦尼和爸爸在一起的骄傲和满足让我深深感动,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看《小房子变大房子》一书,让我知道要珍惜眼前的一切,用一种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中班教育心得】相关文章:
中班教育心得03-17
中班教育教学心得02-18
幼儿中班教育心得11-26
幼儿中班教育心得01-28
幼儿中班的教育心得12-19
中班幼儿教育心得01-03
中班幼儿教育心得07-08
中班教师教育心得11-26
中班教师教育心得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