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29 08:46:1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

  通过有关资料的补充学习,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接近学期末,我们生物剩下的课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两课的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上的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推荐“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2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 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在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我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学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 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4、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 生本备考使学生直接参与系统复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对考纲,考卷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让学生自己当“司机”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师本备考要好得很多。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3

  这个假期让我有幸走进了生本课堂观摩教学过感受生本教育。课后还聆听了实验教师代表点评以及跟实验教师座谈交流等,这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我在学习强国上聆听了十节课,令我耳目一新,收获颇多。从这三节课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如此的精彩。

  首先每节课都安排了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形式多种多样,如:让学生交流感人的故事或见闻,朗读古诗、成语或有关数学小知识等),课前三分钟做到面向全体,人人轮流登台,让大家都有登台表演和演讲的机会;其次突出的是学生,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最多,他们在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等。整个教学过程他们成了主体,而老师只在其中起了引导作用;再次突出了前置性学习,三节课的老师都在课前给学生出了前置作业,而且这前置作业基本上就是课堂上学生讨论展示的内容;

  然后突出合作,三节课的老师在每个问题展示交流之前都强调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突出探究和个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充分收集资料和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从而使我真实的看到和感觉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不再是老师一人在讲,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展示,老师有时像一位导演,有时像一位主持人,有时像一位演员,穿插与课堂教学中。既有组织的过程,又有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有参与的过程。本着“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全新理念,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还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跟我们的课堂相比,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支下,的确是差太多了。从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

  总之,这三节课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至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与生为本。

  这次学习更让我悟出了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有几点突出的地方:

  1.突出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

  (1)课前的学习准备即前置性作业;

  (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

  (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生本教育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全体参与,连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都是整个学习小组全员参与。)

  4.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擦出智慧之火、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等,把课堂由教转变为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学到的内容在教学上将会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我不得不感叹:生本激扬了生命,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今后,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更多的了解生本教育,以便让自己快步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在课堂上做到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生本教育”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的课程观以及“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观。为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我的课堂,我觉得我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的教学观,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扎扎实实的去开展“生本教育”,不断的在实践中去落实和总结做法,做到边学习、边工作、边落实、边探讨、边促进。逐步提升自身的水平,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愿我和我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克服种种困难、共同成长!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4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是: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下面是我在学习生本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的三年级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尤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拓展部分要根椐学生的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或畅所欲言。不管多与少,对与错,重在参与,加强和关注学生的操练。

  二、生本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密切相关,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其原因是多样的,如老师讲课过于呆板,要求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和记忆,学生基础太差没有信心等。在我担任教学任务的班级里,我采取很多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大量开展对话、竞赛、讲故事、表演等贴近学生心理的活动。例如,每天和学生用英语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流,在详细讲解课文的基础上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开展抢答比赛和提问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或者就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表演等;与此同时,我比较留心在讲课的语言上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抓住学生语言里的有趣点加以发挥,利用任何可以用的机会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关注。

  三、生本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生本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容易到一蹴而就的事情,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它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生本教育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并设计很多的学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果断控制课堂进程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从一个学习环节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例如我经常在新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或开展比赛,有的时候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了,由于学生对课题非常有兴趣,就会不断的提出很多的问题,课堂气氛可以热烈到令老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地步。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及时停止学生的活动,就会影响本节课预定的任务,会导致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被耽误。其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生本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具有非常融洽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可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顺利的和老师配合开展各项活动。我在课堂上也每天或多或少都会留时间和他们用英语进行交谈,涉及的话题多是他们感兴趣的,长期实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以上两条外,生本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创造和开拓的精神、向学生和他人学习的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力不够,或者教学能力不足,言传身教下,是不可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的。

  当然,我们实施生本教育模式是在起步阶段,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勇于探索和创新,开拓新的教学领域和教育方式,甚至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设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

  任何改革都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生本理念也不例外,我觉得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生本课堂,要求小组活动有板有眼,要求课堂收放适时有度,要求学生自学方式有效,但好习惯和好模式的形成,需要教师细致到位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去调整方法,给学生一定的'适应空间很重要

  2、默契培养。生本课堂,要求老师把有效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从表达展示中收获,而教师的语言就要精练到位,一堂课效果好坏,学生可能起主要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幕后课下做足工作,组长的沟通培训,问题学生的帮助指导,细节的深入研究,来形成和学生的默契,这样的课堂才会事半功倍。

  3、激励效应。没有一个人不渴望被认可。因此,当学生主动去探究,表达有新观点,展示有新发挥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表扬,甚至学生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或偏离主题时,恰当的激励和建议,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摸索,对生本教育的认识还很浅显,有时,也会有很多困惑和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课堂纪律就有所放松,让学生展示的同时就延缓了教学进度时间,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还应积极学习,主动实践,力争让学生先学乐学,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生动更精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5

  郭恩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在前、成绩在后。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那么,我们的教学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学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6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就应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应是务实高效的。

  课堂就应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透过学习“生本课堂”教育,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潜心会文本”。

  积极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关键是“精心巧设计”。

  三.要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是“灵活用方法”

  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简单、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能够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能够依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

  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透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带给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透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务必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

  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能够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

  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齐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透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带给了有效的手段。第三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构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十分必要。好的练习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到达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透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透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忙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7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学校曾经介绍有关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一些教育理念。本学期教体局统一安排进行生本教育学习,听课活动等。在网上听了五节课,我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初,我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以学生以本的实验。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一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而且是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

  到底什么是“生本教育”?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或经历过这样的鲜活的案例。我先与大家分享一下发生在我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的案例。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时,识记生字我一般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四人或两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识记检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是编字谜。在几次简单的引导以后,学生编的字谜已经很有水平了。他们的构思奇巧,一个谜语会给大家带来欢笑。“锄禾日当午”知道是什么字吗?“香”。夕阳会说话----名。第八名----弟...老三住院了----病。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正月里生孩子----胜。学生在认真编的同时,积极动脑筋思考,锻炼了自己能力。

  每上一节课,学生都会很期待的问我:“老师咱们什么时候猜字谜?”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必须来自他内心的愿望。如果他只不过是执行教师和家长的意志的工具,他就没有学习的乐趣,就更谈不上把学习学习了。等他自己一进入学习的角色,做他想做该做的事情了,他的学习当然就好了。

  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老师们会突然发现生活中到处有“生本教育”的案例。我想我们的教学要是像郭思乐教授提倡的那样,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以精心设计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促使学生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8

  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这次培训内容分三部分:一是观摩课展示、教学点评;二是由郭思乐教授做的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三是与执教教师交流,并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和问题解答。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教学不仅无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

  课前研究:充分的先学是构建生本课堂的法宝。先学就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研究,把个体的想法带入课堂,从中选出最优化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老师则要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去布置前置性课前小研究。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圆的周长》,课前老师给学生安排了四个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找一个圆形物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再找几个不同的圆形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感想。课前自学让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课内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质疑中提升认识。学生不仅理解了概念,而且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仅学会了如何求圆的周长,而且还理解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相互依存的关系。正因为教师把一切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精彩,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体现吗?

  课前见闻: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课前都有几分钟的讲述见闻时间,语文课前学生或带来一则文学笑话,或讲述阅读故事,或背一段优美的文章、诗句等等,数学课前学生或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或课外攻克的趣味数学题等与大家分享,英语课前学生将课外学来的某一个新单词、句子等教给大家,这种模式化的课前见闻讲述训练,有专门的学生主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每个学生都在收集、整理、积累知识中成长。

  课堂教学: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实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以此实现教少学多,提倡教师的无为便是有为。数学课,只要引导明确思路即可,解题方法学生能解几种就解几种,不必强加。一旦测试,学生出题互考互改,学生的能力的确很强,但基础知识可能较弱,怎么办?老师就经常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比方说“基础概念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概念错误的种类,成因等等,以此来解决基础内容不过关的问题。

  课堂组织:自从自己实验生本课堂以来,我的课就乱了。小组交流时,有的学生默默不语,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可一句话也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趁机捣乱,整个课堂怎一个乱字了得。课堂组织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为此我困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样会学到东西呢?广东省不仅在教学上生本化,连课堂组织模式也发生彻底的改变,所有的机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诗句或教师自创对子代替,如:一年级孩子在认完一课的简单字后准备攻克最难的几个字时,教师喊:“奇思妙想”,生接“记难字”,师再说“四人小组”,生接“面对面”,学生边说边坐好,并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学习的准备,把会认字卡放一边,不会认的摆桌面,小组讨论字的记忆方法,然后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采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组织课堂,如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而生接“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开卷有益”,生“博览群书”等,课堂组织充满了文学的色彩,学生在复习背诵经典名言的同时,教师轻松完成了组织课堂的任务。

  课堂气氛:生本的课堂学生绝对是分小组学习的,在我的课堂中,当孩子汇报时,语言拘谨,不连贯。台下的同学,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是看热闹,还有的趁机捣乱,只有一小部分在认真倾听,课堂中同学之间不能形成互动,之间的交流语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给孩子们说。为此我也困惑,这样不是限制孩子了吗?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觉得很别扭。可是通过听课我发现,生本课堂小组的组织很有序,组长负责,组员人人有责,有记录员,有监督员等,课堂上小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集体的获奖,个人的获奖,回答问题的次数,资料收集的多少等都与小组成绩挂钩,因此各小组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回答问题总是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学生个体。小组发表意见时又是按第一发言人、第二、第三、第四发言人的顺序轮流发言,而不是个别学生一言堂。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气氛热烈的课堂,人人参与,不是口号,而是事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团结奋发的团队,伶牙俐齿、充满自信、仪态大方。课堂上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状态给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刚开始的学话很必要,通过学话,孩子们才能学会汇报的流程,同学之间交流的语言,慢慢的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们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乱,更有序。

  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看到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评价准确,语言婉转,被评价者虚心接受,积极回应。其实,训练学生相互评价要做到“静待花开”,要有一个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在老师提醒下用稚嫩的声音问:“我的想法说完了,谁来与我交流?或“我读的怎么样?请给我提提意见?”;中高段的学生评价交流就显得成熟流畅了,课堂上总是话筒抢不过来,“我来补充一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你的观点错在…我认为应该是…”等等,教师只是在享受着学生的争论和评价,并适时点拨。课堂上回荡的是学生的声、影,激扬的是学生的生命,课堂上的主体回归,诠释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内涵。

  知识解决:我们的课堂知识解决经常是教师越庖代俎,教师的思维毕竟有限,生本的课堂老师变得聪明而轻松,有困难找学生,学生丰富的思维使知识的解决更加多元化。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 这次学习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对心灵的撞击。身临课堂的感受,又听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专题讲座,以及实验学校的校长和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给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我们实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生本教育是激扬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9

  近期,重庆教师为我校语数英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培训,这次生本培训,听了三年级的两节课,观摩了四年级的语文课,聆听了重庆一线生本教师的报告,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培训期间,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新授课。《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先设置了一个课前小研究,围绕小研究引入新知。一节课下来感觉挺累,并不像重庆的石老师讲的那样: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原因在哪里?经过密老师和石老师的讲解我对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一堂课的效率,学生通过小研究的学习、讨论、展示,对本节课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自我的见解。所以课前小研究应做到如下几点:⑴把握课堂重点,充分表达人性化的设计。结合生本课堂上表达的教育目标:思想、知识、能力。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把握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学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⑵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思考和研讨的空间。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⑶注重能力迁移,表达自由化的思想。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课上都可以根据问题灵活的增加,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方式,交给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自己来选择,让他们在自由中学习,自由中成长。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这样三种形式: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小组班内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种展示,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⑴保证交流的时间。这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因为生本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单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以应和一般的课堂发言区分开来。因为生本课堂是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问题知识的一个汇报,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学习,对自己来说是提高。同学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对于难度小的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讨论过后,由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确实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⑶交流的内容要有数。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以三个左右为好,我认为不宜多,应该是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如果过多会被解决问题所累,课堂上的问题会缺少深度,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为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自己运用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的。

  再次,教师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⑴精。生本课堂上其中的一个原那么就是所有的问题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究得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好适时的引导,这个引导要精,要和通常的讲区分开来,不是在讲一个知识,而是引导同学们并经过努力,让他们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⑵简。在精的根底上,要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我校实行生本教育已经半年多了,我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了。

  郭恩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那么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表达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在前、成绩在后。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良,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的、与学生的开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开展有益的活水来。“走的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那么,我们的教学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学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愿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

  任教十余载,回头一想我感慨万分。刚那会儿,多数老师都只知道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一节课下来,老师喋喋不休地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精疲力尽,结果授课效果并不太好,老师也一愁莫展。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一轮接着一轮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也逐渐尝试在课堂上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并且教学手法与授课方式也有了巨大转变,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一切为了学生能自主学到知识而授课。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课堂气氛一定要热烈。当然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活泼,而不是教师领着学生做“秀”,同时要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而不是处于等着“喂”知识,是去主动寻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

  在《生本教育》一书中,郭思乐教授说:“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一句话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内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读到这儿,我自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泼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读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泼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

  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开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生本教育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外表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那么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先“主导”后“主体”,学生那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那么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他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作为课堂的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出来,给学生自主学,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学习,或小组合作。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根底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多还是教少,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托付给学生。学习生本的相关理念,更新自身教学技能。接合我班的实际情况,现对本班的语文教学从以面有所突破: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老师结合学生手中的《语文读本》、《小学生天地》等书籍,布置看课外的作业。通过家长签字、词句的摘抄、评比读书星、讲讲等形式交流学生的读书收获,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并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钟的读书时间。

  2、加强写话的练习。结合每单元的主题以及学校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练习写话。可以在书本上写一两句,专题性的写在作业本上。力争每周写一篇。

  3、加强学生字词的掌握练习,在上新课之前听写前一课的生字。并做到及时批改、订正。

  4、坚强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提倡学生互相交流、探讨。主要以组长检查读书类的作业、同桌互相交流。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0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的作用。其实检测学生一首诗歌学得好不好,只要看学生朗读得好不好便可知晓。

  古人充分认识到朗读的作用,特别重视课文的朗读。因而在古代学堂私塾里,书生朗朗,不绝于耳。正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仅是学堂里,就连平常百姓家也是常见“黄口小儿”,摇头晃脑吟诵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袁枚在《祭妹文》中深情回忆小时候和妹妹一起读书的情景:私塾教师“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从以上情景可知,在古代,朗读是学生日日必备的功课。明代李时勉为官时,鼓励学生朗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可见读书能引导人才辈出。鲁迅先生曾经也回忆过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景,师生同堂读书,何其投入!他说自己的文学功底则来自于当年的苦读与苦背。从前人的实例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历代教师与学生皆非常重视诗文的朗读,他们还认识到:朗读是提高文学修养乃至成才的诀窍。

  而今天,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忽视了朗读这一环节,即使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也极少听到学生的朗朗书声了,就算有,也只是蜻蜓点水,教师把朗读仅当作学生认识诗歌生字生词的一个必要步骤。大多教师在教读诗歌时,仅让学生读一遍即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读准了字音就万事大吉了。对于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则不屑一顾。这种教学思想今天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在语文高考复习时,已经绝少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

  究其原因大概和现在的语文考试有关吧。中考与高考试题中,没有明确考查学生朗读能力的试题设置,语文的考试也不同于英语考试,英语考试尚且设置了口语考试这一关,而语文考试不直接检测学生的朗读能力,所以很多老师就看准了这一点,急功近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朗读这一环节退位于语文课堂。他们认为:花大量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白费心机,又不能替学生在考试中挣分。不光是教师如此认同,恐怕今天的莘莘学子们也“英雄所见略同”吧,这种教学理念的弊端可想而知。培养一批批会想会写的才子,可惜这些才子皆不能出口成章。无法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长此以往,学生要想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情,恐怕也会笨嘴拙舌。想要听一次痛快淋漓的辩论和演讲的梦想也怕难于实现了。

  我们必须重提朗读这一议题,重新审视朗读的重要意义。尤其要把它贯彻到诗歌教学中去。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

  从小学的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中对朗读能力都有明确的规定: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教学的最高标准。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我认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诗词的教学中。

  我们古典诗词文学凝聚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常有“诗言志”或“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等说法。作者的思想境界、人生态度、情感倾向和审美趣味都直接反映在诗文中。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入千万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去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横空出世,也去感受“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慨叹。单纯的字词翻译讲解只能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而要与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作家同泣同笑,同悲同喜,则要借助于朗读,读出作者内心告白,或悲或喜,或怒或哀。“千古一愁”也好,“百年之叹”也罢。全在于朗读与再朗读中感悟,要检验学生对于所教诗词的理解程度,只要听他朗读一遍即可。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样一首绝好的“悲秋赋”,字面意思明白易懂,但要深深体味出女词人那种近乎绝望的悲哀。我认为就应该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也许学生初读时,只能感知其感情基调。再读时便又加深了印象,念在口里的这些个音节,不正是学生们身边常见的秋景吗?学生在一音一节的朗读中引发联想和想像,词人的家国之恨,孀居之苦,颠沛流离之艰,种种辛酸与不幸,不也就一齐涌上心头了吗?尤其为后人赞不绝口的前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代学者称它们为“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这一字一泪,如泣如诉满纸呜咽,不通过朗读,是如何也感受不到的。由此观之,通过朗读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更能激起读者产生共鸣,激发创作冲动。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师生来说,不也立竿见影吗?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绝招,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朗读课文,善于利用朗读这一技巧,那么他的课堂定能引人入胜,而他的教学也能事半功倍。如果学生能激情演绎诗歌,创作或仿写诗歌,那不一举多得吗?

  那么该如何运用朗读这一绝招呢?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学生掌握并运用好:

  首先,把握好所学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正确途径是从理解到表达。而不是某些教师实施的:仅把朗读作为学生初学诗歌认字认词的途径。学生要把握全诗词的感情表达,必须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这对于理解作品主题极有帮助。朗读要求再现原文面貌和作者内心,所以学生的朗读不能停留在自我朗读的表现上。也就是说即使你有高超的朗读水平,不理解所读作品的思想感情,你也是读不出作者的心声的,更不能通过你的朗读准确地向听者传达作品的思想、作品的感情、作者的观点和道理等等。

  例如高一教材中的《再别康桥》,从题材上它属于一首告别诗,但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的告别诗来朗读的话,那就离题万里了。该诗虽有离愁别绪,但它的哀愁不似柳永笔下的《雨霖铃》那般浓重:“寒蝉凄切”“暮霭沉沉”“执手相看泪眼”。你看徐志摩笔下的意象是“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一切,作者分明在极力的展现康河之美,在展示自我陶醉。就算离别也是如彩云般轻轻告别,不惊动康河的美与宁静。我们只有理解了该诗的主旨和感情基调时,你才能读出那种淡淡的哀愁。因此学生朗读必须抓住诗歌意象和艺术形象,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作品,形成情感,才能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意图。朗读这一绝招才能收到实效。

  其次,要具体到语句的朗读上,整个句子讲究语调,讲究抑扬顿挫,这种调子能表达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而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句调和速度四个因素。

  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语速的快慢由作品的内容和文体形式所决定。朗读诗歌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白局易《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前四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要急读,有轻快情调;而接下来的两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由前面急切的乐声转为婉转流畅,那么朗读者速度就宜放慢,读得流畅亲切。“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四句写乐声达到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一波三折,留下的是读者无限的思量。达到作者所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由此可知,同一首诗歌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也随之变化。一个句子快慢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要教会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的变化选择语速。

  语速和停顿有着密切的关系,停顿少,语速快,停顿多,语速慢。学生要掌握好句中的停顿,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其时间都不是绝对的,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恰当把握。更要明白,停顿只是声音的中断,而不是情感的中断,朗读时要做到音停意不断,音断情相连。

  在把握语速与停顿之后,还要确定句子中某些词的重读及音长音短。为了表示特殊的意思和感情时,将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突出强调读出来,这就是重音。根据作者情感的表达与变化,重音词位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句中表示并列的、对比的、呼应性的词,表示夸张、比喻、特指的词、表示爱憎、兴奋、悲哀等感情的词,往往是重音。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开头两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应轻轻读出,唯“飞”字应重读,要表达出李白高蹈出世的气概。而诗结尾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诗为全诗诗眼,卒章显志。它表达出作者一身傲骨,蔑视权贵,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愤激思想。这两句节奏长短不齐,前五拍,后四拍。朗读时“安能”二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再读以下十四字,才有高屋建瓴之势,才能读出李白的那种粪土权贵的傲骨铮铮。

  《沧浪诗话》中曾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咦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金撞瓮耳”。可见有感情有体味的朗读带来的是莫可意会的效果。

  综上所述,朗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朗读在诗歌教学中举足轻重。朗读诗歌也具有极强的表演性,它需要师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从而愈行愈远,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作冲动,进行再创作。而今天很多语文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法宝,尤其在诗歌教学中,弃之于九霄云外。何其失策?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1

  自20xx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xx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吴家小学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学习。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后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老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老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情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积极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3

  学期初我再一次借阅了《教育走向生本》认真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这本著作并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生本理论、生本课堂实录和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的资料课例,这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生本教育倡导“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目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成了生本教学的灵魂。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学的领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必须做到不见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者,让教学成为帮学。这时也就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小组建设中,具体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

  (二)、前置作业的设置

  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前置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都要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前置作业,如低年级数学的前置性作业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还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不宜讲得太多,应保证有15—2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使得学生好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

  (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教师要根据数学科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并说出你解题的感悟。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4

  上学期以来,学校多次组织我们学习升本教育理念,目的是把升本教育推向课堂。透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虽然是个老教师,但对生本教育而言,还是一名有待发展的教师。生本教育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要想搞好生本教育,我们教师就要从学会做人开始。也许你会觉得教师怎样还不会做人呢是啊!这也是我的新感受。如果我们教师老像以前那样给学生约法三章,过于严肃的应对学生,那又怎能充分的实现生本教育呢因此,我们就应持续良好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欣赏他们的优点,理解、宽容、并循循善诱地弥补他们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自在在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学生也才能轻简单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成长。生本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再次,教师要成为真正的伯乐,善待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人才。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的立足之地,都有他的所长。因此,我们教师务必从善待学生做起,更好地促进他们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实质所在。所以,我们务必慧眼识英才,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他们人人有所长,个个是人才。

  所以,我们教师应以自身发展为己任,以学生成长为重任。让生本教育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让生本教育之果在每节课里飘香。

  透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就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透过了解生本教育,我明白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带给了哪些帮忙。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能够少教,但是学生能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下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个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主角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此刻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忙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主角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忙,帮忙的好处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潜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潜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明白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就应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之后才明白,老师就应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透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此刻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样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潜力怎样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样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此刻,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透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透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学习。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能够少教,但是学生能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下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个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课堂来讲,生本课堂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开口说英

  语了,透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生本课堂强调教育要从师本走向生本,要求老师有一个课堂的主讲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适时的引导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此刻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忙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主角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忙,帮忙的好处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潜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潜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明白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就应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之后才明白,老师就应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虽然经过一年的打磨,我在课堂上实行生本也已渐入正轨,但是一路上,仍然有一些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不明白怎样合作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效率不是很好。一些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是趁老师不注意,讲小话,搞小动作的状况仍然存在,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并积极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经验,以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

  从初识XXX教授的生本教育到此刻,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研究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通过看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录像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列外,我多么期望上面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这次试验是十分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原先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能够从大自然为人带给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在生本教育的教室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消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筹办工作也搞笑而生动了。通过这类方式,扩大学生的常识量,学生在通过筹办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长了其他学科的常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教育是贴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理论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动了传统教室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本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片面的向他们灌输常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研究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状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研究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类教育理念是十分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调解应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必须会乐学,会学,发现常识的好处,投入真恰好处上的研究。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8-13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2-17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篇02-23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篇03-17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篇)03-18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篇)03-30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6-25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20

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