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她是初二女生,性格内向,学习刻苦努力。对自己要求很高,责任心强,有理想。一旦迭不到自己的目标。她首先不是考虑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肯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在潜意识中,她总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难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而这些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因此长时间地干扰了她的情绪。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力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她一直处在一种紧张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先认真地听完她的叙述,不做评价。她述说的过程也是不良情绪和压力释放的过程。
2.分析李虹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她的压力主要是学习上的压力,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同学间的竞争、学习方法不当,更重要的是性格方面及错误的认识。
3.纠正错误认知。示范解说,我拉着李虹的手走到房间的一面墙边,用双手抵住李虹的双肩向墙的方向按压。李虹不解地看着我。“你就是这样,把自己压在一个过于狭小的空间,所以把自己逼得透不过气来。只有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才会舒展。”看到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你不是以自已是否舒适为标准,而是用道德标准限制自己的行为。可是你要知道,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啊!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4、阳性强化法。对她的积极做法和成功之处不断鼓励,不断强化,不去触及她所说的那些不愉快的往昔回忆,而是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她现在的生活和爱好上。她说她爱写作。我问她,不快乐的时候是不是会写出来呢?她说以前是的,但初三时间太紧了,没有精力写什么东西愉悦自己。
5、把每天快乐的事写下来:给李虹留了一项作业,每天记下两个“快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总之.一切让她感到高兴的事物。她很郑重地答应了。一个月之后。她告诉我说她的情绪“好多了。”
案例启示:
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狂风暴雨式的压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如果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个个案,我运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即让李虹认识到一张一弛的道理,并给她留了心理作业,通过行为训练,逐渐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发现并肯定她的优点和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类似的心理障碍个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倾听内向型学生的心声
内向型学生往往缺乏人际交往。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根本就没有闲情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长时期处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倾诉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为此,他们十分需要一位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可以更快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内心世界等,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更容易使他们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本案例中,梁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使因内向而自我封闭的孩子也能打开心扉。
2.引导内向型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我们要帮助内向型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异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3.引导内向型学生提高自信
一个自信的人,主要在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所谓自我接受,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的'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和挑战现实的目标,并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的生活,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形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进步产生的巨大的作用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学校,说要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实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是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它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邗江区教育局在暑假中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有幸与心理学导师毛春梅老师,心理学专家李传伟,顾小扬两位教授近距离接触,他们是和蔼可亲,自带气场的人。参加这样的培训活动,让人倍感亲切,内心温暖而充实。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好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三天的课程学习,虽然有点疲惫,但是收获满满,实用性强,相信每位参训老师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一些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实施和运用。
本次学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进行朋辈督导案例的分析与交流。这样的案例也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经常遇到并感觉头疼的事情,面对“24个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该怎么办?追根溯源,每个问题孩子的产生背后必然有个问题家庭,随着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这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教养方式简单粗暴,无限溺爱,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再接着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要学着和孩子共情,无条件的`接纳他们,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爱抚和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当孩子愿意打开心扉,再慢慢去感化他们。
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像严雨花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利用与挖掘,让孩子增加自信。所有的家长都像夏小梅老师那样,会有效地处理和孩子之间的亲子矛盾,我相信问题学生会越来越少,长大后的犯罪概率也会越来越低。当然,这得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家校共同努力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从浅到深,从模糊到清晰。最主要的认识是: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搞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为此,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当今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然而,不少大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方法。例如一些大学生经常口口声声说“郁闷”、“空虚”或是“寂寞”、“无奈”等,这就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初期症状;而失恋、考试不及格、不会做家务、受到同学嘲讽等在平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导致他们情绪崩溃的'导火索。但这些小问题、细节平时都不易为他们所重视,他们意识不到这些细节容易引发的危机,也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直至最后问题日积月累、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大学生应该更主动一些,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主动向专家说出自己所想。事实上,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在遇到不同的问题事件时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当你感到心情郁闷、焦虑、信心兴趣下降等不适或异常表现时,果断大方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要及时倾吐,或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听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要憋在自己心中,自己钻牛角尖。去心理咨询,就像得了感冒看内科医生一样自然。同时一些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圈子,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三、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老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老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老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老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老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老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老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老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老师,我庆幸自己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
今天,学习了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很有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俗话说言由心生,孩子们更是这样。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往往是心里面怎么想,行动上就怎样的表现。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用相关的心理学内容去剖析学生行为背后隐藏着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令教师们头痛的不规范行为,找到了其心理上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现今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校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
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
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能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三、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四、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五、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保持愉快的情绪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容易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会感到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那么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绪?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
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主要有以下方法。
(1)宣泄调控。宣泄调控就是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时,把它释放出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感,间接宣泄是通过其他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自、已痛哭一场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师、家长或好朋友说出来,请他们开导,也可以在他们面前哭一哭,以减轻心理压力。
(2)遗忘调控。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绪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不要老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只能使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善于遗忘消极情绪。
(3)转移调控。转移调控就是当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可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注意力转移而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老想这件事,可以看电影、打球、下棋、唱歌、画画等,通过其他活动来缓解消极情绪。
以上是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感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8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这次我有机会参加心理健康学习,真实感受颇深!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少问题,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如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怎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评价难以操作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果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总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如逃学、早退、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搞小动作、做鬼脸等现象,无时不展现在你面前。此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气愤、激怒、伤心,非想揍他一顿,还是用乐观的心态来教育他,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最近参加了肥城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9
1、 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
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 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 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要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总结中学生心理特点如下:
1。情绪。包括焦虑、强迫、抑郁、烦躁。具体表现为:厌恶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乏力,听课不认真,不认真做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产生了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怒,依赖性增强。
2。行为。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自控能力差。以前学习良好,成绩不错,后来受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学习中表现为学习困难,上课无法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复杂的题目无法集中精神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上课摆弄物品或发呆、思想不集中等。
第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学习、生活缺乏积极性,上课不愿回答问题,身体困乏,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品德标准不明。现今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与品行标准不明有很大的关系。行为违反无法控制,思虑不周,如说脏话、打架、说谎、偷东西、抽烟、喝酒、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3。生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无论在身体的`形态上、机能上,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上,还是在肌肉力量上和运动能力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生理上的这些发展又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学时代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人既有别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其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中学生的生长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变化又有消极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体形态和技能上,在急速的发展中往往会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不良后果。这一时期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暴风雨时期”,美日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1。行为。中学生行为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提高了,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为主,并由经验转向理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的发展上;在面临问题时能够较快地从根本上抓住矛盾焦点,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对同学、老师、家长、书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权威。
2。情感。中学生的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情感体验比小学生深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由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
3。意志。中学生意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几个心理品质上,能够有目的、自觉地做出意志决定和努力;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人生观、价值观。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使中学生开始对人生及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
5。道德品质。学生的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它们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密不可分。道德认知表现在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建立上;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而引起的主观的内心体验,它伴随着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加深;道德意志表现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排除困难的决心。
依据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和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虽短,只有两天;培训地点虽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术区,但是培训内容丰富,感觉受益匪浅。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吴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北京市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及心理干预专家刘燕等专家进行授课。专家分别围绕中小学心理辅导原理、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与技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第二天,由江西籍心理专家刘燕就辅导室的有效利用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期间,还穿插了九江市双峰小学、临川二中、广丰县永丰中学、南昌县莲塘二小的教师代表做经验交流,让我们参训学员分享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
这次短暂而紧张的培训,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中小学生心理压力,密切人际关心,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大力促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坚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3
本学期开展了一个课程-----心理健康课。课中,教师优化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氛围,步步入深的情感熏陶,无一不深深吸引着我。
心理健康教育,顾名思义,重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是针对着我们高年级学生易出现烦躁、低落等不良情绪这一现象设计的,进一步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使我们懂得了由认识什么是不良情绪到如何消除消极情绪。在讲到怎样消除消极情绪时,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实用的好主意,无说教之词,我们都很容易接受。
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应该尊敬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对待每一件事,都要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更不能往一边想事情,凡事要多和父母与老师沟通,才能使自己身心健康。也不能以有色的眼观看待别人,不能以妒忌之心去排挤和怨恨别人。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4
来到新晓掰指算算已有两个年头了,本学期中我校建立了“阳光心语室”,我光荣的成为了心语室的一位志愿者,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从此以后对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由的留心注意起来了。
我们的宗旨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与发展带给心理辅导服务,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潜力。个性是我们学校的寄宿生,在校时光长,家庭生活环境复杂。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机和困惑。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忙。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方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个性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
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
1、此刻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透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
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透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我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我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
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我的工作中又该怎样做呢?自我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我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期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资料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我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主角,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简单。这样不仅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透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到达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就应是教育的主宰,不就应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理解你善意的意见与推荐。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3-29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17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3-08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7-0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5-23
直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25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18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1-15
心理健康培训教育心得体会11-17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