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8-16 07:48:2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常用10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常用10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言,我一直铭记在心中。是啊,读书就好比爬山,每迈开一步,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今年暑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陪伴我度过了整个暑假。

  初次接触《三国演义》,总觉得里面的内容繁琐枯燥,谁知深入学习后,却被那一回回智慧与胆识的较量,一幕幕忠勇与威武的比试所吸引,读得废寝忘食、津津有味。《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家罗贯中围绕正统思想展开故事情节,开篇突出刘备、张飞、关羽桃园结义、招兵买马,后来在军师诸葛亮的`协助下,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奋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草船借箭”的故事最令我难忘。周瑜妒忌诸葛亮,故意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最后诸葛亮借助大雾和东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几条草船诱敌,向曹操“借箭”成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处变的性格让我感慨万千,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平时的努力。我幻想自己像诸葛亮那样机智、那样博学,可是,却总是无法说服自己战胜自我。比起诸葛亮那个年代,我们如今生活条件这么优越,要什么有什么,此时不努力学习,更待何时?

  是的,读书如同蜜蜂采花酿蜜,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使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2

  书是有价的,但又是无价的。书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我读过一本书:《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学名著。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是赵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刘备忠心耿耿。赵云从20岁起,就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他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赵云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长板坡大战中,阿斗和糜夫人与赵云走散,赵云急忙前去找,终于在一堵矮墙边找到,但是糜夫人已受重伤,无法行走,她把阿斗交给赵云后,投枯井而死。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曹兵来追杀,赵云连杀65名大将。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杀出重围。

  三国时期战火纷纷,品味古中国文化,了解我国历史,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该做到的!

  我想如果可以做成一个像赵云这样有勇有谋的人,那真的是太好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正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此时此刻,我心中顿时热血澎湃,眼前展现的是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而我尤其被书中关羽的故事而感动。

  关羽兵败,退走麦城。途中被东吴兵所擒。吴王收买关羽,却因关羽内心顽强不屈,直到临死,他也神态从容,英勇赴死。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让我无比感动。

  读完这一章节,我体会到了关羽的坚定。他的意志坚不可催,他没有低头折节,没有逆来顺受。他的心是坚定的,是高尚的,是美好的`,他就像那些革命烈士一样,毫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把国家放在首位,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质啊!正是他那不投降的精神,唤醒了我的勇气。有人曾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死得却比羽毛还轻。”我认为关羽就死得比泰山还重!

  在中国革命也有许多与关羽一样坚强不屈的人。如"刘胡兰,她被敌人抓住,她宁可葬身火海,也不愿意暴露了重要的消息。

  有人说:”现在我们太小,不能像这些战士一样,但是却在我们的身边,也能做到坚定不移:比如说解难提,许多人想了一会儿就打推堂鼓,但是如果坚持就能解出,这就是坚定啊!”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路上,面对困难,我们也可以像关羽一样,坚强不屈,不在困难面前低头,退缩!

  关羽的精神与他的尊严,使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的卷首语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绝的故事串联起来的,讲述了蜀、魏、吴三国发生的一系列斗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马谡大意失街亭”了。

  “马谡大意失街亭”讲了魏军率兵20万攻打祁山,当时街亭是汉中的咽喉,关系重大。马谡主动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同意,并让王平协助。诸葛亮相信马谡熟读军书,可以守好街亭。可没有想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死板地按照兵书上的做,不听王平的劝告,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断了水道用火攻,全军覆没。诸葛亮得到消息后,非常难过,怪自己用人不当。诸葛亮和马谡情同手足,可不依军法处置,又不能让将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我百看不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马谡一味地按照兵书上去做,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敌军是否会切断水源,使自己不战自乱。我们学习也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真正能学好的人是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这才是真正学到本事。

  二.马谡失街亭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听他人的劝告。马谡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熟读兵书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经说出了在山上扎营的弊病与在路口扎营的优势,可马谡却自以为是,依然上山扎营。我们在生活中一样,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我在生活中也总是听不进妈妈的建议,认为她啰嗦,可实践证明吃亏的总是我自己。看了这个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个连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用错人的时候。我觉得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姜维和赵云担当。这样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锻炼姜维尽快了解蜀军的情况。

  《三国演义》这部长达66万字的名著倾注了作者罗贯中无限的心血,这里的一个个故事倾诉着一个个哲学道理,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喜欢这部名著,将会一遍遍重读它,它将伴我一生!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5

  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

  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三国演义》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

  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

  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刘备有幸结识了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后,在“复兴汉室”的艰辛道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的他,虽然有英勇无比的关张两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觉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没权,二没钱,三没势,又怎么会有人投靠呢?

  可上帝给每一位渴求贤才的“军阀”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诸葛亮这位济世奇才送给了这位穷困潦倒的“没落皇叔”,虽然,刘备毕恭毕敬地从穷得响叮当山沟里请来了这位军师,对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刘备这个用“血缘关系”堆积起来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脚可谓是难中之难,像孙乾,魏延这样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铲除。

  心细的诸葛亮又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的贤才投奔明主那般着急,立马就投奔他人帐下,临走时还细细嘱咐弟弟要尽心管理家务,好像到了将来要告老还乡,对刘备手中那前途无量的“家业”没有丝毫贪欲一般,也不同与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好大喜功,还威胁主上的统治,最后被当作威胁被铲除。

  诸葛亮不仅在刘备这个巨大的宗亲集团中始终以一个助手的姿态做事,也不在刘备的眼皮底下拉帮结派,不管是有意无意,恐怕将来刘备在肃清内奸时绝对不会将麻烦降到诸葛亮的头上,不象历史上一些功高盖主的人,忠心为主子服务,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不然在刘备临终托孤之时有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经营一世的蜀国交付于诸葛亮一个外人,而又不将其交给关羽张飞这两个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们的后代呢?

  当然,幼主幼小无能,好吃喝玩乐这是刘备早已看在眼里的事,他无法信任这样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将大壁江山交与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诸葛亮勤勉一世为刘备打下江山,以及他别具一格的为官之道,让刘备不忍心也不敢怀疑他的“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图,在这布满了重重困难的为官之道上,诸葛亮得以尽情释放他的才华,而又进退自如,最终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与朋友之间,在班级之中,在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之中,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诸葛亮的为官之道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难题的良策,也许,最吸引各位“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吧?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6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

  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常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7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戏曲家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的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表现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壮观景象。

  这本书中的许多人物都令我难以忘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大义凛然的关羽,阴险狡诈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鲁肃,才智过人的姜维,文武双全的邓艾,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书中的故事更是精彩绝伦: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长坂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伤的英雄赞歌,让读者们浮想联翩。

  读了三国演义,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人,不能像吕布那样目光短浅,反复无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样妒贤嫉能,不顾大局。应该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赵云那样赤胆忠心,不畏艰险。我也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英雄豪杰,各领风骚,诸侯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文韬武略,斗智斗勇,演绎出一段多姿多彩的历史。我曾经向往能生在那个时代,但转念一想,那时候的老百姓该多么苦啊。曹操的诗里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惨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还是生在和平年代比较好。

  《三国演义》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8

  我喜欢的书有许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了。我之所以最喜欢它,是因为它里面的内容使我受益终生,我今天就把它和你分享分享。

  我从刘备身上学到了做人要“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处处要为他人着想。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垃圾桶给弄倒了,我赶忙去那扫帚,当把我造的“孽”给清理干净时,我发现我的同桌位置也很脏。于是,我心想:“我得帮她也扫一扫,否则她就会被老师批评了。”最后,我的`同桌还因此被表扬了呢!

  我也从诸葛亮的悲剧中学到了,智慧虽然重要,但身体也要健康。我看见报纸上说:一位35岁年轻的博士后,因患癌症去世。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把健康排在第一位。

  我还从关羽的一生学到了,做人要讲究一起义气,不能为了私利而至兄弟不管不顾。记得有一次,我小的时候。奶奶买了两个苹果,我吃了一个,我还想吃另外一个时,奶奶不让,说是留给哥哥的。可我还是将它偷吃了,结果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绝对是一本人人必读·脍炙人口的益书。

  我喜欢《三国演义》,它不但拥有丰富的情节,还能从中明白众多道理。它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用心去读《三国》,品《三国》,道《三国》,用心去感受三国的史诗,感受它的悲壮之美!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9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重情重义的刘备、旷世奇才周瑜。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看不厌的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蜀国、吴国人间的描写。三个国家中都有杰出的谋略家、将领和管理国家的人才,基本上三个国家在人才都很优秀。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他被写得很奸诈,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消失。他在几年的战斗中,他是三位君主中智商最高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他打好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

  在三国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很不错。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为带着二嫂,所以才投降。其实他还是想找到刘备。等到他得到一匹马时,就骑着这匹马又去找刘备了。在遇见二嫂时,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是一名好汉。曹操称为奸雄,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让我知道了曹操的大度。周瑜只想杀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周瑜说:“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世界就太平了。”我还觉得刘备很重视人才,刚开始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但他仍十分欣赏赵云,一番波折后,他终于成了了刘备手下。后来,多亏赵云冒着生命危险从曹操手中救出了刘备的儿子,才使他脱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让我知道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绝对不能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这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啊!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自从我对历史有所了解后,我的朋友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了我的身旁,你想知道吗?它就是《三国演义》。

  我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最喜欢赵云的形象,一个智勇双全,品格高尚的将领。

  赵云武功高强,可他并不是武夫,他还很聪明。赵云在长板坡救阿斗中表现出了他有勇有智。曹军追杀刘备的妻儿至长板坡,围住刘备的儿子阿斗和靡夫人,赵云一个人去曹军救阿斗,他直冲曹军阵地,七进七出,顺利救出阿斗。还有在刘备招亲时,诸葛亮单派赵云去护驾,最后在赵云的保护下安全脱身。赵云的智勇让人佩服。

  赵云这个人忠直、深明大义,谦虚的'品质值得人学习。在刘备要出兵伐吴,替关羽、张飞报仇,赵云苦苦劝阻,让刘备顾全大局,不要轻敌。

  还有,赵云劝阻刘备不应该将成都的田地分给诸将官员,而应分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可以得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赵云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善,他的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三国演义》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非凡之人,如:关羽、张飞、曹冲我以后还要多读几遍《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有意思。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05-17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1-09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01-10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02-10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05-27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06-28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1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09

读书笔记三国演义12-15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1-25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常用10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常用10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言,我一直铭记在心中。是啊,读书就好比爬山,每迈开一步,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今年暑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陪伴我度过了整个暑假。

  初次接触《三国演义》,总觉得里面的内容繁琐枯燥,谁知深入学习后,却被那一回回智慧与胆识的较量,一幕幕忠勇与威武的比试所吸引,读得废寝忘食、津津有味。《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家罗贯中围绕正统思想展开故事情节,开篇突出刘备、张飞、关羽桃园结义、招兵买马,后来在军师诸葛亮的`协助下,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奋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草船借箭”的故事最令我难忘。周瑜妒忌诸葛亮,故意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最后诸葛亮借助大雾和东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几条草船诱敌,向曹操“借箭”成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处变的性格让我感慨万千,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平时的努力。我幻想自己像诸葛亮那样机智、那样博学,可是,却总是无法说服自己战胜自我。比起诸葛亮那个年代,我们如今生活条件这么优越,要什么有什么,此时不努力学习,更待何时?

  是的,读书如同蜜蜂采花酿蜜,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使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2

  书是有价的,但又是无价的。书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我读过一本书:《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学名著。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是赵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刘备忠心耿耿。赵云从20岁起,就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他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赵云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长板坡大战中,阿斗和糜夫人与赵云走散,赵云急忙前去找,终于在一堵矮墙边找到,但是糜夫人已受重伤,无法行走,她把阿斗交给赵云后,投枯井而死。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曹兵来追杀,赵云连杀65名大将。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杀出重围。

  三国时期战火纷纷,品味古中国文化,了解我国历史,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该做到的!

  我想如果可以做成一个像赵云这样有勇有谋的人,那真的是太好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正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此时此刻,我心中顿时热血澎湃,眼前展现的是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而我尤其被书中关羽的故事而感动。

  关羽兵败,退走麦城。途中被东吴兵所擒。吴王收买关羽,却因关羽内心顽强不屈,直到临死,他也神态从容,英勇赴死。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让我无比感动。

  读完这一章节,我体会到了关羽的坚定。他的意志坚不可催,他没有低头折节,没有逆来顺受。他的心是坚定的,是高尚的,是美好的`,他就像那些革命烈士一样,毫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把国家放在首位,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质啊!正是他那不投降的精神,唤醒了我的勇气。有人曾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死得却比羽毛还轻。”我认为关羽就死得比泰山还重!

  在中国革命也有许多与关羽一样坚强不屈的人。如"刘胡兰,她被敌人抓住,她宁可葬身火海,也不愿意暴露了重要的消息。

  有人说:”现在我们太小,不能像这些战士一样,但是却在我们的身边,也能做到坚定不移:比如说解难提,许多人想了一会儿就打推堂鼓,但是如果坚持就能解出,这就是坚定啊!”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路上,面对困难,我们也可以像关羽一样,坚强不屈,不在困难面前低头,退缩!

  关羽的精神与他的尊严,使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的卷首语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绝的故事串联起来的,讲述了蜀、魏、吴三国发生的一系列斗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马谡大意失街亭”了。

  “马谡大意失街亭”讲了魏军率兵20万攻打祁山,当时街亭是汉中的咽喉,关系重大。马谡主动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同意,并让王平协助。诸葛亮相信马谡熟读军书,可以守好街亭。可没有想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死板地按照兵书上的做,不听王平的劝告,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断了水道用火攻,全军覆没。诸葛亮得到消息后,非常难过,怪自己用人不当。诸葛亮和马谡情同手足,可不依军法处置,又不能让将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我百看不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马谡一味地按照兵书上去做,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敌军是否会切断水源,使自己不战自乱。我们学习也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真正能学好的人是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这才是真正学到本事。

  二.马谡失街亭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听他人的劝告。马谡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熟读兵书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经说出了在山上扎营的弊病与在路口扎营的优势,可马谡却自以为是,依然上山扎营。我们在生活中一样,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我在生活中也总是听不进妈妈的建议,认为她啰嗦,可实践证明吃亏的总是我自己。看了这个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个连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用错人的时候。我觉得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姜维和赵云担当。这样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锻炼姜维尽快了解蜀军的情况。

  《三国演义》这部长达66万字的名著倾注了作者罗贯中无限的心血,这里的一个个故事倾诉着一个个哲学道理,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喜欢这部名著,将会一遍遍重读它,它将伴我一生!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5

  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

  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三国演义》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

  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

  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刘备有幸结识了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后,在“复兴汉室”的艰辛道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的他,虽然有英勇无比的关张两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觉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没权,二没钱,三没势,又怎么会有人投靠呢?

  可上帝给每一位渴求贤才的“军阀”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诸葛亮这位济世奇才送给了这位穷困潦倒的“没落皇叔”,虽然,刘备毕恭毕敬地从穷得响叮当山沟里请来了这位军师,对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刘备这个用“血缘关系”堆积起来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脚可谓是难中之难,像孙乾,魏延这样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铲除。

  心细的诸葛亮又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的贤才投奔明主那般着急,立马就投奔他人帐下,临走时还细细嘱咐弟弟要尽心管理家务,好像到了将来要告老还乡,对刘备手中那前途无量的“家业”没有丝毫贪欲一般,也不同与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好大喜功,还威胁主上的统治,最后被当作威胁被铲除。

  诸葛亮不仅在刘备这个巨大的宗亲集团中始终以一个助手的姿态做事,也不在刘备的眼皮底下拉帮结派,不管是有意无意,恐怕将来刘备在肃清内奸时绝对不会将麻烦降到诸葛亮的头上,不象历史上一些功高盖主的人,忠心为主子服务,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不然在刘备临终托孤之时有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经营一世的蜀国交付于诸葛亮一个外人,而又不将其交给关羽张飞这两个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们的后代呢?

  当然,幼主幼小无能,好吃喝玩乐这是刘备早已看在眼里的事,他无法信任这样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将大壁江山交与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诸葛亮勤勉一世为刘备打下江山,以及他别具一格的为官之道,让刘备不忍心也不敢怀疑他的“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图,在这布满了重重困难的为官之道上,诸葛亮得以尽情释放他的才华,而又进退自如,最终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与朋友之间,在班级之中,在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之中,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诸葛亮的为官之道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难题的良策,也许,最吸引各位“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吧?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6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

  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常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7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戏曲家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的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表现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壮观景象。

  这本书中的许多人物都令我难以忘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大义凛然的关羽,阴险狡诈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鲁肃,才智过人的姜维,文武双全的邓艾,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书中的故事更是精彩绝伦: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长坂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伤的英雄赞歌,让读者们浮想联翩。

  读了三国演义,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人,不能像吕布那样目光短浅,反复无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样妒贤嫉能,不顾大局。应该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赵云那样赤胆忠心,不畏艰险。我也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英雄豪杰,各领风骚,诸侯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文韬武略,斗智斗勇,演绎出一段多姿多彩的历史。我曾经向往能生在那个时代,但转念一想,那时候的老百姓该多么苦啊。曹操的诗里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惨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还是生在和平年代比较好。

  《三国演义》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8

  我喜欢的书有许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了。我之所以最喜欢它,是因为它里面的内容使我受益终生,我今天就把它和你分享分享。

  我从刘备身上学到了做人要“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处处要为他人着想。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垃圾桶给弄倒了,我赶忙去那扫帚,当把我造的“孽”给清理干净时,我发现我的同桌位置也很脏。于是,我心想:“我得帮她也扫一扫,否则她就会被老师批评了。”最后,我的`同桌还因此被表扬了呢!

  我也从诸葛亮的悲剧中学到了,智慧虽然重要,但身体也要健康。我看见报纸上说:一位35岁年轻的博士后,因患癌症去世。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把健康排在第一位。

  我还从关羽的一生学到了,做人要讲究一起义气,不能为了私利而至兄弟不管不顾。记得有一次,我小的时候。奶奶买了两个苹果,我吃了一个,我还想吃另外一个时,奶奶不让,说是留给哥哥的。可我还是将它偷吃了,结果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绝对是一本人人必读·脍炙人口的益书。

  我喜欢《三国演义》,它不但拥有丰富的情节,还能从中明白众多道理。它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用心去读《三国》,品《三国》,道《三国》,用心去感受三国的史诗,感受它的悲壮之美!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9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重情重义的刘备、旷世奇才周瑜。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看不厌的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蜀国、吴国人间的描写。三个国家中都有杰出的谋略家、将领和管理国家的人才,基本上三个国家在人才都很优秀。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他被写得很奸诈,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消失。他在几年的战斗中,他是三位君主中智商最高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他打好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

  在三国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很不错。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为带着二嫂,所以才投降。其实他还是想找到刘备。等到他得到一匹马时,就骑着这匹马又去找刘备了。在遇见二嫂时,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是一名好汉。曹操称为奸雄,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让我知道了曹操的大度。周瑜只想杀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周瑜说:“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世界就太平了。”我还觉得刘备很重视人才,刚开始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但他仍十分欣赏赵云,一番波折后,他终于成了了刘备手下。后来,多亏赵云冒着生命危险从曹操手中救出了刘备的儿子,才使他脱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让我知道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绝对不能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这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啊!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自从我对历史有所了解后,我的朋友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了我的身旁,你想知道吗?它就是《三国演义》。

  我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最喜欢赵云的形象,一个智勇双全,品格高尚的将领。

  赵云武功高强,可他并不是武夫,他还很聪明。赵云在长板坡救阿斗中表现出了他有勇有智。曹军追杀刘备的妻儿至长板坡,围住刘备的儿子阿斗和靡夫人,赵云一个人去曹军救阿斗,他直冲曹军阵地,七进七出,顺利救出阿斗。还有在刘备招亲时,诸葛亮单派赵云去护驾,最后在赵云的保护下安全脱身。赵云的智勇让人佩服。

  赵云这个人忠直、深明大义,谦虚的'品质值得人学习。在刘备要出兵伐吴,替关羽、张飞报仇,赵云苦苦劝阻,让刘备顾全大局,不要轻敌。

  还有,赵云劝阻刘备不应该将成都的田地分给诸将官员,而应分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可以得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赵云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善,他的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三国演义》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非凡之人,如:关羽、张飞、曹冲我以后还要多读几遍《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有意思。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05-17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1-09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01-10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02-10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05-27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06-28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1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09

读书笔记三国演义12-15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