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8-23 11:11:3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集合)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集合)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一、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二、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2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争论等合作方式也被常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同学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许多内容来关心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同学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相互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晰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同学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憧憬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的这种很抱负化的同学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仿照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我们将同学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假如我们一开头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视同学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其畅通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肯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同学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消失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同学分组进行探究沟通,可是,大部分同学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争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沟通的状况。'这是一种状况,老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消失没有合作实效的状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老师为了让同学能有广泛的参加,一有问题,都要同学合作争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同学没有参加争论的爱好,课堂时间大量铺张,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同学独立思索、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需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靠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担当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视地位。而一些后进生由于基础薄弱,参加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灵敏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索、发言、表现的机会,在肯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非常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信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力量,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现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3

  地球旋转不停,人潮川流不息,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未停止,我们生活也随之越来越便利,就如同我们行里到来的大堂新宠——智慧柜员机,成功入住行里的新“桂圆”,能够为客户办理各式各样的非现金业务,不少客户表示原来现在的银行业务办理变得如此便捷,体验感极佳。为了响应省行迁移率考核,开年以来攸县交通路的智慧柜员机迁移率持续名列市分行前茅,持续保持在93%以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是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智慧柜员机的使用率,在最初接待客户时,大堂应当作出精准营销,告知并引导客户至我们的智慧柜员机上办理业务,同时也会有部分客户习惯于在柜台上办理业务,安全感更高,此时需要大堂经理、产品销售经理、柜员共同合作将客户引流至智慧柜员机上办理业务。

  二是加强员工智慧柜员机熟知度。一方面利用晨会时间由业务熟练的大堂经理集中培训,让柜员知晓哪些业务能在智慧柜员机办理,哪些不能办理,以便迁移客户,同时互相沟通交流,当场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强化员工体验,多熟悉智慧柜员机,切身体验,可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智慧柜员机操作要领,为指导客户使用打下扎实基础。

  三是加强设备管理,提升服务环境。作为智慧柜员机的设备管理员要多留心注意智慧柜员机中的卡盾情况,每日清晨加卡加盾时均有效计算,每日日终注意观察是否够次日使用的.数量,数量不够时及时加卡加盾,保证发卡机的卡盾正常使用。并且要确保智慧柜员机正常运行,加大对STM设备的巡查力度,对出现的故障立即解决,不能处理的故障时要在第一时间通知维护人员及时解决。并且定期定时清洁,以提供干净、整洁的服务环境。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4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学校也进行着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而且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本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整体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比较喜欢数学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其中也有许多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自己的困惑。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以及平常的数学教学我来谈谈自己的困惑与感受。

  困惑之一:我们如何来设置问题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许老师在备课时认为这个问题不错,但在课堂中学生觉得太难或太简单,以至于合作交流只是流于形式。比如: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6=0的距离小2。求点M满足的方程。这道题在理科班学生提出平移点的方法,学生讨论的很激烈。但在文科班学生不甚理解,效果很差。“你认为每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价值怎样?”49%的学生认为有,43%的学生认为有时有。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以变式题组呈现,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所以在选题与设置问题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堂合作学习进行预测来设置问题。

  困惑之二:如何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我们的误区是小组合作教学只注重对小组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课堂上往往采取量化积分的方法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回答问题及做题情况进行评价加分。刚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新鲜,表现活跃。但时间长了,就有问题。学生对这种评价方法感到厌倦,流露出不太配合的态度。而且对于“你做的很好”“做的真棒!”诸如此类的表扬已经不感冒。老师也慢慢减弱了评价。所以在“你们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有评价吗?”57%的学生选有时有。可见我们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对学生个体的好表现没有强化。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应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困惑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学习最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何调动组内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

  在“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29%的学生选择经常,63%的学生选择偶尔。也就是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这些学生在他们那个组表现突出,经常回答问题。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不经常回答问题。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调动了三分之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许他们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那么这样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学的好的越来越好,学的差的越来越差,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也发现组内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少,表现也不积极。优差搭配,互帮互助就会促进学习?是否我们在分组时一定要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难免的,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毕竟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5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老师在教学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老师在做出关键的指导后,可以先让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之后,对表现优秀的组提出表扬,并对表现一般的组提出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使小组成员在每次讨论之后得到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不仅使学生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课堂氛围浓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每次讲新课之前,可以想让学生自己完成导学案。这样不仅能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挑战,也可以使成绩中等的学生受激励,竭尽全力去思考,以便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使成绩困难的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与思考上。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如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课堂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思考与钻研的成果。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老师在上习题课之前可以把习题先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小组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出各种问题不同的解题办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在讲台上向所有同学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这时,有的平常不怎么与人交流或成绩很一般的学生都可以勇敢地站起来代表自己的小组上台发言。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上台发言与讨论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老师课堂和课后各环节的带动,通过小组不断地交流、讨论以及最后展示讨论成果的环节,很容易地向老师暴露了自己的困惑,从而,给老师讲课的重点提供了方向。面对学生的困惑,老师应该适当地对其进行点拨,努力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当然,教师也应该定期给小组布置合理的任务,以便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应该合理地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任务,也可以使学习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辨别任务和分析任务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害羞或者情感敏感的时期,对很多问题他们多怯于表达,以至于老师在上课时无法弄清哪里是学生会的,哪里是学生不会的,课堂没有了针对性的重点,也无法达到预想的效率与效果。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快乐,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综上所述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每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聪明与否,都可以参与到激烈地小组讨论中,都可以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找回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给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多的趣味,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教学中的各种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增强班里的凝聚力,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6

  新课程改革提倡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同学乐于接受。下面我就这种学习方式简洁谈一些我的感想。

  一、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我班依据同学的实际力量、性别、学习强项等进行混合编组。可以随机地分派同学进组,在低班级阶段,由于同学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同学乐观性一般较高,过分强调差异性反倒会打击同学的自信。因此,在实践中我班实行按座位安排的方法把全班同学编成多个四人小组,每个组按优中差1:2:1的比例搭配。这样同学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划分职责时,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本组的组长、汇报员。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每个同学在各自的小组中就担当自己相应的任务。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一个详细职责,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乐观参加;还可以让每个同学体验不同的`职责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更易进行,也更利于发觉并发挥同学的特长。

  二、利用分组方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在选择合作学习时,我觉得应当留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舞同学主动参加,合作学习,还同学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同学的进展空间,引导同学挖掘自己的制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制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2、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同学思索和探究的学问内容,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同学把握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敢于创新的、有共性倾向的意志品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对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朗读水公平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价。评价分为老师评价、同学的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使同学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提高。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新人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有利于同学用不同的方式探究和思索问题,培育其参加意识和探究力量。因此,合作学习被引入课堂,成为同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7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XXX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

  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研究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研究,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研究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研究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研究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研究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会商,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

  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

  物理的研究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研究则是通过合作交换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进步研究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进步小组合作研究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研究。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研究。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研究

  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研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展开小组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办法,而不是教学办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换,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研究状况,相机设置合作研究。

  五、小组合作研究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研究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研究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研究结果的评

  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研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研究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研究动力,促进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展开。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研究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到达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聚,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8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

  "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 。夏老师跟我说让我在这次班主任论坛上发个言,说实在的每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们的共性,这就比较难。每个老师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都会积累自己的方法,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我谈谈自己在科技兴趣小组训练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1、 与同行之间多联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消息。

  2、 训练工作有层次,比赛战术合理。 科技比赛,同其他的比赛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要找一个相似的,那我觉得就是体育比赛。有很多的内容,也都是竞技型的。

  一是要找冷门,二是要讲战术。科技比赛每二年就有八大类比赛,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四类比赛。比如智能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一些学校用大量学生进行人海战、运气战。但是随着萧山区科技比赛的发展,从1997年到现在已经有12个年头了,这些冷门的项目,现在也已经不冷门了。就拿智能机器人比赛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过四届,前三届都是我带的学生拿团体第一,但去年到了银河后我们只拿了个团体第二,赛后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门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条吧。讲战术,就是指根据比赛的要求和项目分类合理调配好学生在你这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比如无线电测向比赛,简单说它可以分为三个项目,这就要求你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侧重他发展的方向。再细小到你上报比赛名单时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在外场比赛时的出发顺序,我们知道,什么比赛都是先比的吃亏,然无线电比赛是先比后比吃亏。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吃鱼吃中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3、 结合新课程,运用探究模式,提高训练实效。 20xx年,我新进银河时,从未上过科学课,也不晓得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到学校的第一年,几个德意班的学生让我很是头痛。心里想想除了带好几个兴趣小组外,也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从进新学校到现在,我已经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的准备。也越来越体会到科学探究在本门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学探究也应是我们兴趣小组进行训练改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项目都可以将探究活动贯彻进去,如M、电子百拼、无线电、机器人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兴趣小组训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兴趣活动的热情的持续性。目前,我现在带的兴趣小组也在这方面做努力。

  4、多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训练能力非常有帮助。 99年,第一次带学生远赴湖南长沙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02年,我跟随教育局领导利用一周时间专门到上海崇明的各个学校考察过头脑奥林匹克这个项目,回来后在区首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作了汇报表演。04年,到江苏要塞中学考察他们学校科技馆的建设。06年,到广州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的培训。杭州的几个机器人公司的老总也比较熟悉。我现在是省业余电台的会员,如果省里有一些无线电比赛,省协会的秘书长也少不了要我们帮忙。这里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过多少次,走过多远。而是指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在做科技兴趣小组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思维可以打得更开阔些。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能去见识见识,建议大家不要错过,也希望领导们给大家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5、构建持续、和谐兴趣小组队伍。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的次数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学校或很多兴趣小组中第一次去参加比赛的同学是没有收获的。这其中不乏教师的训练和带队经验,但也反映出兴趣小组的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兴趣小组的链条段掉,我们每年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选拔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由高年级同学先带他们,等他们掌握一定技能时再由他们带同一年级新加入的同学。当然,这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兴趣小组建设方式。但是由于我们比赛项目多,科学组与学校其他教研组也是最薄弱的一门学科。众多的原因,使我的这一想法还迟迟不能启动。一些科技活动像车辆模型,有时要花费家长一定数量的费用。大部分学生家长能接受。有些优秀家里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希望学校能全额资助他参加,不让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挡在科技活动外。

  6、兴趣小组的发展依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现在的兴趣小组的发展往往只停留在“个别”的层面上。从本学期开始,我接手负责学校的兴趣小组管理工作,由于是本人第一次做这个工作,需认真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展好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现将本学期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制定好各个小组计划并及时上交。 在确定好人员与分组的基础上,在开学初制定好详实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并上交检查,计入教学管理积分。

  二、 召开小组辅导老师会议。在第三周就召开兴趣小组会议,对本学期的目标任务作以强调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对如何上好指导课提出好的意见,并对学校的要求提出建议。并和各位老师签了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书。

  三、加强常规的管理。本学期兴趣课每节必查,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常规管理,作记录,纳入教学常规遵守考核中。对违反教学常规的教师将扣分,每次违规扣0.5分。

  四、对上课记录的检查。各辅导老师,认真做好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对记录详实加分,记录不认真扣分。现各项记录已收缴上来,发现律动小组记录最认真、最详实。

  五、 对作品评比。本学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总结检查,分为期中一次,期末一次,组织教干对各组的作品数量和质量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寄语鼓励和表扬。争取每学期开一次第二课堂作品展销会。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校知名度。 存在不足:

  1、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小组不及时到位,老师进课堂不及时,导致学生也不能及时到位,这个在下学期一定提醒老师注意。

  2、教师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各项技能训练。

  3、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的成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只有对工作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9

  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的家校教育它是一个共同体同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了这个目的,学校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携手引领孩子成长。

  一、家校分工有区别,明确任务

  我们的家校合作绝对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为此家校合作的方向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庭变得更完善,孩子在其中得到养育和理解,同时孩子个人的性格、习惯、能力等都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明确家校教育是有区别的,老师不能代替家长。

  xx老师通过“家长会上我们经常说的配合”和面对学困生我们经常会这么说:辅导”两个例子给老师们解释家校合作中有些事情是老师做的,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长去关注的,比如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问题。最近流传的辅导做作业的段子,也是在影射家校合作的一些问题。在问题的前面我们不能做教育的指责者而应是教育问题的解决者。最理想的观念就是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共同面对成长的`问题。 一个人的行为是他背后的信念和认知决定的,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也要从认知开始。家校合作,我们应该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一辈子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家长成为一个好父母。同时在问题的前面,身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沟通技能和心理认知,而不能单方面地要家长反思。

  二、家长应重视习惯培养

  习惯是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自动化行为。每一个习惯的培养需要个体不断坚持和训练。一个习惯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需要时间和方法。张润林老师表示我们在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要抓住敏感期和关键期,因为在关键期和敏感期,培养习惯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在小学阶段,更要把握好童年阶段对人的性格、品行和习惯的培养,这将会对孩子受益终身。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应该要明确养成良好习惯对孩子受益终身的认知。另外我们要思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到底要培养什么习惯以及培养的方法。在这里张老师也提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好自己,成长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另外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反馈和改进方法。我记得我的一个台湾老师给我讲过:“当孩子第一次做事情时,教育者应该告诉他怎么做。”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而我们的爱更多体现在耐心和细心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养育孩子,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在课堂上,张老师说“成人主要在家庭教育,成长主要在学校教育,成事主要在社会教育”,一下子就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罗列出来了,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五好孩子”看法——好身体、好品德、好习惯、好性格、好学习。他重点讲了好品德,好品德包括孝顺、诚信、友善和责任。一个人有“五好”在这个社会上一定会有好心态好生活也会有好人生的。

  三、家校合作的目的与途径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发展。同时,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沟通,互通信息,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可能“同步”和“一致”。我们可以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义工、家长老师和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看见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同时他们也可以参与孩子的一些活动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自愿,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这样做可以让家长更理解教师同时也看得见孩子一步步的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先系统学习家庭教育学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在家长会或者学校举办的讲座中给家长系统传授和交流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的最主要途径是建好两支队伍,一支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另一支是家长队伍建设。这两支队伍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教育好孩子。

  家庭是生命场的中心,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场所。年龄越小,家庭对他的影响越深远。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的磁场里成长,在爱与被爱中学会爱,在付出与接受中学会感恩。而我们的家校合作,就是为了家庭关系更和谐,家庭建设更美好而不断努力着!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0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1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在我校新课改的指引下,我校教师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同样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尝试过程中,我感到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记者采访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2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自学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女团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有自学程度差异很大的情况予以调整,并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搭载方面达至基本均衡。在自学任务下发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回去任务后,通常穿行于各小组之间,展开列席(观)、指导、协助或制止,这样的学习气氛变得随心所欲、开朗而又团结互助,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助于师生间的有效率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间的彼此介绍,有助于学生相互协助、相互支持、相互引导,从而催生他们亲密无间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创建。进而培育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可视化活动就是多边展开的,学生存有更多的机会刊登自己的观点,并且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构成相同问题的相同答案,学生的自学环境更为收紧,独立自主充分发挥的空间更为宽广,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存有意义的口头交际唤起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升了自学兴趣,通过满足用户学生的各种内在须要鞭策了他们的参予意识,并能够并使他们在参予自学的活动中获得惬意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数学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课堂教学,独立自主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就是学生自学数学的关键方式;合作交流的自学形式就是培育学生积极参与、独立自主自学的有效途径”。“课堂小组合作自学”已经沦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关键教学非政府形式。我们学校也展开着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而且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自学。在这样的生在他们那个组整体表现注重,经常提问问题。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主动,不经常提问问题。我们的小组合作自学只调动了三分之一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许他们就是自学比较不好的学生。那么这样就可以发生两极分化,研习的不好的越来越不好,研习的高的越来越高,没达至我们想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也辨认出组内自学高的学生提问问题次数太少,整体表现也不积极主动。优差配搭,互帮互助就可以推动自学?与否我们在分组时一定必须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这也就是我思索的问题。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难免的,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毕竟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大力推进和新课程的实行,小组合作自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沦为关键的教学非政府形式之一。通过合作自学,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获得培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减低了压力、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减少了动手课堂教学的机会,因此能培育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推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搞好合作自学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行轮流制,例如副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休。副组长负责管理非政府、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管理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管理写下自学报告,代表小组展开自学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擅于聆听。培育学生专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上捷尔萨听见别人讲话的重点,对别人的讲话作出推论,必须擅于在别人的看法上健全自己的看法。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擅于相处。在相处中,首先必须认同人,谈文明礼貌,擅于接纳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足自己原来的见解;其次,既必须擅于重新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够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必须擅于察觉别人的情感,以并使彼此间的相处更加有效率;第三,必须强化相处中具体内容技能的训练,比如说,人骂人时,自己应当如何凝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吓到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骂人时又如何使别人存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就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教育他们必须认同别人的见解,并能够协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搞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复习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明晰必须彰显哪些新理念。合作自学的内容必须存有一定难度,存有一定探究和探讨价值,问题必须存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须要合作自学,合作自学的时间就是多少等等。例如统计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过程通常须要合作,直观的问题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摆”就是指教师不要害怕孩子曝露问题,必须革命孩子的身心,必须认同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貌似错误的提问也可能将蕴含着技术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而易举驳斥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必须容许学生对问题存有独有的看法。任何科学知识的自学都必须经历由不能完备至完备的过程。同时,在鼓励自学展开收敛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相互分辨,把收敛的思维再回拢出来,培育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尽早导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唤起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自学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著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主动评价。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育,著重唤起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顺利完成的质量,保护其顺利情感的体验,推动交流情感的构成。只有这样就可以就是学生存有猛烈的交流性欲和兴趣,推动学生交流顺利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比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存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讲话,我就利用一些难的问题给与他们充份的机会展现自我,及时的、甚至就是生硬的表彰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确实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主动,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3

  新课改至今,我们的数学课堂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学目标由“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到“四基”“四能”(“四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为主体地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0xx年3月,我校启动了“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的实验课题研究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一课题下“新五环教学模式”的关键与支撑。为此,我校实验教师在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地学习、研讨、实践,从最初的迷茫无措到现在的应对自如,积累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下面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第一步:科学分组,取长补短。一般四人为佳,优劣搭配,男女同组,性格互补。

  第二步: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刚开始搞“小组合作学习”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老师指导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经常是嚷嚷半天,问题没能解决,汇报时推三阻四,浪费很多时间。找到问题根源,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工。组织能力强的为小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时的纪律并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就是“小老师”;写字好的为记录员,负责提炼本组观点,简洁准确记录;声音洪亮的为汇报员,负责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介绍给大家;能力差一点的为小助手,负责帮助本组成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建筑工地的“小工”,需要慢慢地培养!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先固定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实行轮流制,时机成熟时再适当调整,让每一个学生能力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绝不是老师放任不管。此时,老师摇身变成学生,参与到各组学习当中去,一是了解各组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二是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点拨指导,达到有效地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又是集中交流的前提,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针对不同的环节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功夫要用在平时,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实验课题顺利地开展,让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不会表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所以,老师从一年级就要教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讲解决问题,老师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像语文“造句”一样描述。学生讲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说:“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就是把白兔的数量和灰兔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9加8等于17(只)。检查:一共有17只兔子,其中白兔有9只,灰兔正好有8只,解答正确。口答:一共有17只兔子”。这样,有了关键词的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讲解决问题,在幼小的心灵埋下“成功的种子”,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了,工也分了,组内成员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老师要对各个工种进行指导,使其熟练操作并互相配合。我结合《口算除法》的课例谈一谈: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小组长问:“60÷3你们是怎样口算的?谁有想法,说一说。”组员甲说:“因为6÷3=2,所以60÷3=20,听明白了吗?”不明白的组员会问:“为什么6÷3=2,60÷3=20?”组员甲解释:“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也就是2;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明白了吗?”都明白了,记录员在记录单上记下这种方法。小组长问:“谁有不同的口算方法?”组员乙说:“因为20×3=60,所以60÷3=20,你们听明白了吗?”没有问题,记录员再记下第二种方法。直到把不同的想法都交流完,汇报员结合记录单组内练习汇报,准备全班交流。看似简单的合作,其中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像学生要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注意力要集中、要有集体荣誉感……

  三、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措施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教育他的学生“千金难买回头看”,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是实验教师,因为课题尚在实验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回头看”,这一回头,也许是蓦然回首的惊喜,也许是处理不当的遗憾。但不管怎样,“回头”值“千金”没错,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那就让我们在反思中将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解决掉,积累更多的经验指导我们的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小组合作是指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启动阶段。

  1、鼓励全体数学教师主动参与本课题研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小组合作”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套索,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有效性。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和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2、立足课堂,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将平时的每一节课都作为自己的“实验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3、课题组成员还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定期“教研活动”中展示或交流,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使大家共同提高。

  (三)研究总结阶段。

  及时总结,深化研究。总结是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教师能明确小组的内涵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训练的策略,总结实施小组合作的基本教学过程,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教学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习到合作技能获得知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革新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自由和宽松的教学氛围。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许多合作学习的失败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我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同时注意让学生轮流当组长。

  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起来。究其故,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因此,我认为在组建3人以上(含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3.组员编号原则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比如,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差的编为4号。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

  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又匆匆收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也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看了这辆,就忘了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我忙不过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就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出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说:“不同意。”有的说:“同意。”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一,面积肯定不相等。”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了数,面积是相等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各自的底和高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去证明。”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结论,交流汇报,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2-08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篇04-18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3-08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3-29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06-06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篇03-15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1篇)09-23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3-07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心得11-04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