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向海洋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向海洋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向海洋观后感1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钓鱼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一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一一!”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一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一一一柄一一一,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一一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走向海洋观后感2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走向海洋观后感】相关文章:
《走向海洋》读书笔记04-01
读《走向海洋》有感04-19
走向海洋的读后感02-12
《走向海洋》读后感04-28
走向海洋读后感02-23
《走向海洋》读后感02-26
读《走向海洋》有感14篇04-20
[通用]《走向海洋》读后感08-11
走向海洋读后感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