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时间:2024-03-25 17:40: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

  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感受也颇多。比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讨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后进生,学生常规管理;有时还要接待家长,布置班级环境,完成大队部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我想,作为教师,每天还是应该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我读到“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一章节中,似乎找到学生学业落后的根源——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很多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作业中的错误,甚至纠正的四、五遍,还是不能理解或者正确改正。我总认为是他们上课不听讲或者做作业粗心导致的结果。其实,读罢这一章节,我有所钝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的过程。所以,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重视“第一次”,在“第一次”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再比如“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建议”。和许多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一样,我也困惑,要做的事情很多,该如何着手?在这一章节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必须点滴的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教书育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得他们获得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我们不妨按照书中的建议尝试一下,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读书:怎样生活?怎样成为学生的楷模?怎样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的`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学生的心田?将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改进,让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提升至对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关注。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打牢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

  现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个新走入职场的人和身在职场的“老”人都经常感到或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害怕新手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层出不穷,教师也不能脱离其外。

  主观因素:教师这份职业需要更多更新鲜的知识,需要更高的才干,教师工作由于它的比较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亲睐,教师工作越来越抢手。现在人才市场上高学历人才、优秀人才要做教师的不少,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又争着要做教师,教师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抢手。所以老师更要多学习。

  客观因素:教师所面向的学生,见识比我们当学生时的多,观念比我们超前,视野也远比我们开阔,而且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们敏锐。更需要我们这些当教师的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接受新鲜事物,去粗存精,不断的加深自身功底。

  看电视时、看报纸时、看书时、网上浏览时,和他人的交往中,和学生的教学中和平日的交往中,我们都要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水,汲取对自己当前或将来有用的知识。

  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育专家常说:教师的教法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更适合学生的教法。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千差万别--有些人是视觉型学习者,有些人是听觉型,还有些人是体验型。有些孩子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些人则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们传递信息,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所教的科学学科,在每个班级中,使用的方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与他们交流的方法也是需要因人而异。至今我仍记得: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提到他总是摇头又叹气,她们对他很好,可他就是不肯写作业,就连考试也是懒懒散散,在试卷上能少写就少写,数学题不想做就懒得去想。每次我到六年级办公室,总能看到他又被语数外老师请来写作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被贴上“懒”标签的.学生,我对他却没有这些成见,总把他当作普普通通的学生一样看待,而他慢慢地对科学课表现出不一般的兴趣,他每次刨根问底的问我自然常识的问题,我总是有一说一,有时自己不清楚的不确切的,就跟他一起找资料一定帮他弄懂,每次科学考试,班上考高分的肯定有他一个。看着他在科学试卷上满满的字迹,真很难相信他会是其他老师眼中的“不争气”的学生。

  静心静气教书育人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教师需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

  教育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立见成效的简单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们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我们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爱的事情,而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希望,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我们提倡校园成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创建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养成孩子们的静下心来读书的习惯,更是让教师们也能静下心来读书,读好教育理论书,读懂每一位孩子的心,进入每一位孩子的心,静心交流,使每一位孩子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3

  近两年来,我们学校掀起了一股教师、学生读书的浪潮,整个校园里到处都是一篇读书声。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会读书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多读点书来给我们自己充电。因此,我选择了这本给老师的建议的书,让我以后在班主任工作中和教学工作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同时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哪些不足,那样教书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感慨多多,同时也为自己以前的做法而深表惭愧。

  第一个感慨: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教师很累,没有意思。我们天天上课,改作业,辅导,备课,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连一丁点的空闲时间烨没有,整天被迫着去做那些事,事情总是追着事情,有时还疲于应付。教师的任务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了。对于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位教龄由xx年的老教师在他们那个区域里上了一堂公开课,这堂课上的很出色,以至于听课的老师尽然忘记了记笔记,课后有人问他为何上的如此之精彩,他郑重其事的说;”我用了一辈子学习,看书,写心得,最后才准备出来这样一堂课。’看到这里,我不禁惭愧不已。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现在还要抽时间出来搞科研,带着这个疑惑,我阅读倒书中这样写道;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接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第二个感慨:尊重每一位学生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尊重;就是要尊重别人的优点缺点,甚至是龌蹉的事情,毕竟学生还是孩子,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类的学生。如我班的牟鑫同学,在学习上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很是懊恼,但是那次的早恋,我差点丢了她,却让我感受发生了改变,我觉得她不是那么讨厌,相反,我每天看见她有一种亲切感,不是她有何变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同时也发现他的优点。

  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第三个感慨:关心,关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孩子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学生的行为,懂得学生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4

  去年我们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看完之后心中感慨颇多。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道:“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两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从教十四年来,教过太多太多的学生,和学生在一起经历的事情也很多很多,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的人和事都已经变得很模糊了,但有一件事情我却依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发生似的。

  十年前的九月,也是我教书的第三年,那年我带了初三的一个A层次班,这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而且班上还有许多教工子女,其中学校一个副校长的儿子也在这个班,顿时倍感压力。更让我头痛的是,班上还有几个曾经在八年级被誉为“SMJ”(行为、言语较为开放)的女同学。为此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对班上的学生严格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在我的高压态势之下,班上学生表现极为良好,并且时不时能得到校领导的表扬。

  开学第二个礼拜的一个清晨,同层次另外一个班的一个女生向我跑来跟我说:“老师,我想从1班转到你们班可不可以?”

  同她一起来的还有我们班的两个女生,也在一旁异口同声地哀求道:“老师,就让她来我们班吧,我们会遵守纪律的!”

  听完之后我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我说:“好吧,容我再考虑一下吧”,说完这句话我就离开了。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刚好碰到这个女生原来八年级的班主任,我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同他讲了一下,那位老师听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千万不能让她们几个再在一个班了,想当初八年级我们班就毁在她们手上……”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她们是一伙的,如果现在让她们几个又在一起,这样岂不是会把我们班搞得乱七八糟,想到这些,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到:“对,不能让她们在一个班了!”

  后来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她叫郁洁,爸爸在广州打工,妈妈在县城打工,是一个留守孩,父母对其期望值较高,初二那年复读了一年,为此初二升初三的期末考试成绩位于全年级第三名,也因为复读的原因,所以年龄上比其他的同学更大一点,思想也更为早熟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呢,谁知道第三天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当时任学校教务主任)就打电话笑语盈盈地跟我说:“我有一个亲戚(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在1班想转来我们2班上课,你觉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我会去协调好”。学校领导既然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了呢。

  就这样郁洁你在开学后的第二个礼拜的第四天来到了我的班上。

  自从你来了这个班之后,我对你是格外的“关照”,一是安排你的座位尽量远离那几个原来你们在一伙的女生;二是严禁你和其他班的女生尤其是男生过分地亲密接触;三是在你面前我每次都是板着脸,显得很严肃。

  八年级的你表现很张扬,处处爱表现自己,有时候也会骄傲得意,自从九年级你来到了我们班之后,对于这一点我尤为注意,因为我怕你初三还会这样,导致你的成绩不稳定!上课的时候我有意不点你的`名字回答问题,就是怕你会飘飘然,希望你学得踏实一点,毕竟八年级的成绩是因为你复读了一年才得来的结果,其参考意义不是很大!其它活动我也尽量不让你参加,我怕会分散你的心思,从而影响你的学习。因为带这个班我的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把班上的成绩搞好!

  我以为这样做,对你的成绩会有所帮助。但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之后,你的成绩位于班上13名,一下子退步了10名,退步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后来我也找你来了办公室跟你聊天,跟你谈这次月考的情况,问了你的原因。

  通过这次的考试成绩和交谈,我越发觉得你的成绩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突出,八年级升九年级成绩那么好,源于复读了一年,实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从此我对你的热度就更下降了许多。后来啊,你的成绩下滑的更加厉害了。

  中考成绩出来之后,电话那头传来你低沉的声音:“老师,我考了603分”。603?这个分数猛然抽了我一下,603分对于你来说就意味着与你心仪的高中信丰中学失之交臂了,因为你是复读生不能享受均衡生招生资格。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把你来我们班之后到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像放电影一样虑了一遍……

  我在想,作为一名科任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相信任何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不能先入为主,影响了对学生的评价。初三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节点,此时的她们自尊心非常强,老师任何一次过火的职责和无意的歧视都可能给她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行为纪律观念比较散漫的学生,在面对她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不疏远,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不能动不动就“盖棺定论”,而应该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呵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粗暴,并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她们,这样才能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

  一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提议》,其中“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让我感触颇深。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教师的话来说:“看来,这孩子没有本事掌握知识”。教他识字的女教师给他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实验,并且在试验中提出了自我独特的见解。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校。许多孩子都想用同样的方法培育树苗,而搞成功的仅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师自我,据他本人承认,连一根树枝都没有种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此刻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巴甫里克身上那种害怕、拘束、犹豫的表现消失了。此刻,当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书里的什么地方是怎样说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着,从他所看到和观察过的东西里引出结论来。巴甫里克此刻带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听着教师们讲课,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意外。

  一一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记忆本事差、不会解答数学题的孩子,就算你不断的补习也是个“反应迟钝、无可救药”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五年级开设了他特感兴趣的“植物学”这门课程,因为“那位植物学教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并且让学生去自我获取知识。”在那里他的思维觉醒了,他的才能有了展现的舞台。经过努力,他最终成了农艺师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一一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动着我,正是这样刺眼的字眼儿映入我的眼帘,让我再次打开电脑,搜索到《少年中国强》其中一期节目,专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喜悦,他的出生让妈妈真正认识到自我长大了,他的出生让妈妈看到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头就让我们一齐走进何不凡的世界。

  一一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谓的差生,但就像节目当中说的那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只是极度的喜欢和极度的不喜欢,喜欢的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地学,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想,付诸实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欢的则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学校六年级6班的何钰杰同学异常喜欢古文,他的风采我们已在学校晨会上一睹为快,他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背完了《国学》教材的上下册32篇文言文和32首诗,已经读完郭校长送他的《后汉书》,并且他已经能写小古文了,最近他又在给教师及同学写传记了,其中已经写了28个同学和3位教师,在传记中,他把每个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没有雷同,没有编造,没有抄袭,完全原汁原味儿。自从喜欢上《国学》这本书开始,一个有点木纳、从不善于主动表达的他,让所有的教师同学对他刮目相看———何钰杰,他有着自我美丽的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喜欢上《国学》的那一刻,就是何钰杰思维觉醒的成长历程,而郭校长就是帮忙何钰杰思维觉醒的那个关键人。在我们的教学生涯当中,也许还会碰到像何不凡、巴甫里克这样的若干个孩子,但此时的我已学会不再生气愤怒,因为我有了学习目标,我要像何不凡妈妈一样坚定自我的信念,像郭校长一样拥有一双慧眼努力地呼唤孩子思维的觉醒。

  一一作为教师的我们仅有善于发现、开掘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孩子的个性及兴趣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构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者,只是领域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要因材施教,不要对任何孩子放弃期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6

  一看到第一条就令我爱不释手,同时也领略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的高瞻远瞩,于是我下定决心要一口气读完这本书。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是一条深刻的道理,但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每个学生都各具特色,我们要以个别化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并做到因材施教。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学生而言,“五分”的成绩代表优秀,而对另一名学生而言,“三分”就已经是他的一大突破。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当前状态和潜在发展水平,以便制定适当的教育教学策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概念: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他们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可能达到的.潜力。两者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学应以最近发展区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内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超越现有的水平并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分层教学,上周的理科教研会中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只有全力以赴,我们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然而,除了分层教学,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当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玩玩具、聊天等行为出现(这只是指轻度障碍的学生),我们常常抱怨:即使我们的课堂管理技巧再高超,也无法保证学生在整个课程或每一分钟都能够专心听讲,因为学生的障碍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其实,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一下:是否存在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亲爱的同行们,如果我们能够认真考虑如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参与脑力劳动,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没错,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根本不会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没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个体,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并为他们量身定制作业,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们还年轻,我们需要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7

  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不积小流,无以成海。要做个会挤时间的老师,挤一点时间来学习、来充实自己,你的教育经历也会随之有意义。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8

  这次的石永红名师工作室网络研讨活动,由冯娜老师主讲,主题是《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冯老师是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真的是在聆听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很多,思考很多。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们学校给老师每人发了一本。这是一部教育中的经典,我们认真的阅读,也开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交流会。在阅读的时候,我也圈圈画画,认真思考,并及时的书写一些心得和想法。

  就说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篇吧。书中一个统计数字引起大家的思考:调查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询问他们的孩子上的什么学校什么系,只有14人回答是“师范院校”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至于为什么不愿意让孩子当教师,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确实如此,在学校里工作,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感觉忙得不可开交,会感觉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的读书,没有时间细细的备课,没有时间面批学生的作业,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就拿今天来说吧,上午7:00到校,把今天上课需要的物品准备好。7:30学生进校,到教室看学生早读,7:45开始进行数学单元测试。学生测试时间,批改了昨天做的《基础训练》。9:00,第二节课开始,去四(9)班听课,四年级组的教研组研讨课。9:40,带着学生去做课间操,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半小时,10:10分,带学生上楼,然后到办公室进行评课。一节课的交流,对研讨课进行了全面的剖析。11:00,上第四节课,讲解第一节测试的试卷。下午1:30到校,批改部分试卷,2:00开始网络教研。2:30分学生准备上课,我在办公室批改完测试卷,向家长进行反馈,并针对试卷进行分析。3:30,下午第二节课开始,看一位老师发给我的教学设计。这位老师要在他们学校上一节展示课,找到我,让我提提建议。虽然帮不了多大的忙,但终究还是需要认真看看,根据思考提出一些有指导性的建议和措施方法的。先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初步的想法,想着回家之后再静静的思考后再回复,于是暂时放下,书写今天网络教研之后的思考。如此,忙的不亦乐乎,时间安排都得按秒进行计算了。真真的体会到了“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能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苏霍姆林斯基老师说:这是一个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他讲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历史老师上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视导员都入了迷,完全被课吸引住了。老师们都认为备这节课肯定花了很多时间,这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怎样进行这样的准备呢?作者明确的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海洋。我们校长也曾这样说:为什么有的老师看着不急不忙的,能把所有的事儿做的有条有理的呢?就是这些老师有办法。办法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阅读思考中来的!我想确实如此,正是不断读书,才能扩充我们的理论知识,才能让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就比如教学吧,有了强大的理论知识,我们在备课时就能自如的进行设计,课堂教学也就会有效甚至高效。就会避免那些课上不会课下补的`现象,补的时间少了,我们的空闲时间就多了。另外,读书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开阔,知识的积累也会让我们的思路更宽、更深刻,我们在备课或者完成其他工作就不用临时抱佛脚,查阅大量的资料,搜集相关的设计、有关的视频,东拼西凑。这样凑出来的东西一是少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再是拉长了准备的时间。“忙”这个字眼就此就产生了!

  由此,我们就可以肯定的回答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从读书中来!细读这篇文章,想想教学生活,真的深有体会。曾经我也是感慨:“哪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呢。”学校的图书馆、教师书吧很少光顾。不是我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我忙啊!后来,我调整时间安排,强迫自己每天午后和晚上读书,坚持一天读书至少1小时,强迫自己读一些看似很枯燥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因为我深知这些理论才是教学教学的支撑。我给自己定下要求,每天都要进行写作,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也要记下这一天的收获,这一天的思考。如此坚持,我才发现,现在我反而轻松了,感觉时间上有空余了,每天还能去跑跑步,听听音乐。一天的时间还是24小时,之所以有了空余,是因为做事的效率高了,比如一节课,能够很快的有自己的思路,能更好的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再比如上交什么资料,能够很快的完成,书写一篇心得或者教学后记也能一气呵成,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缩短了,时间自然的就节省下来,节省下来的时间再去读书,知识经验的积累再次提升做事的效果和效率,如此良性的循环,让教学生活轻松有序,让课堂教学快乐灵动。

  或许有时候还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读不下去!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这样,但坚持久了,读书就成了内心的一种需求!记得肖川教授到我们学校讲学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和书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吧!我愿意,把数作为最亲密的恋人,最友善的挚友。和书在一起,轻松愉悦的度过每一个可爱的日子,不管是阳光明媚的春,还是天高气爽的秋!

  与书为伴,岁月静好,与书为友,恬淡而温馨!书,拓展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9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越读越对他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身;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

  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身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推动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身的加以赏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身。

  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推动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0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提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提议让作为刚进入教育岗位的我受益匪浅读着此书就好像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恼给我指点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他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让我对未来的事业前景充满信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此刻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我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仅有多读书多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蕴才会将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并且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

  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自我首先要热爱读书和你的学生一同走进书记的世界在世界里遨游!以往有一个问题一向困扰着我读书需要必须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时间怎样够分配呢每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习本事稍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的部的任务等等这些已经让我有点应接不暇还要空出时间来完成布置给新近教师的一些任务晚上回家也会有这些那些的琐碎之事教师读书的时间哪里来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书。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1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许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我经常有一个疑惑: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预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预备,或者说现场预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不禁让我想到学校组织的“3+x”教学活动,各位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预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我有时感觉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一直以来,我满足于做好教师的根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反思,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现在每周都要完成一篇教育随笔、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有时候阅读别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别人三天两天都有更新,有时上面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小事在她的笔下却变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艳羡。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看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节课堂效果怎样,哪个学生喜爱插嘴,哪个学生能答复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觉察,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看,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许多的珍贵的财宝。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发,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书是不可缺少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2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在读到《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时,引发了我对以往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愿意问别人,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他们学习的困难会越来越大,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也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在课上从不吭声,哪怕你善意、耐心的引导,还是听不到他的声音,我也曾采取一些方法减轻他的作业量,给他布置一些简单的基础题目,课后加以辅导,慢慢培养他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让他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自认为这就是因材施教,但一个阶段下来,效果甚微,令我很是困惑。

  当我看到“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更加迟钝。我曾使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才意识到我虽然减轻后进生的脑力劳动,但也只把他限定在低层次的脑力劳动中,变得迟钝起来。

  书中费佳的例子,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睿智和耐心。为使后进生费佳得到提高,在五年的时间里专门为其编写了一本故事性的不需要算术运算,却需要动脑思考的200道应用题集,专门为他收集300多本书籍供他阅读。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读书也是一种智力训练。正因为手段得当,训练有效,才使费佳成为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师。现在想起我班上的那个后进生,我虽然采取一些方法,也知道他会出现一些反复,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看到毫无起色时,我还是放弃了他,如果我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采取睿智的,用令人赞叹的方法去唤醒他动脑思考,有足够耐心坚持下去,哪怕经历一些曲折的过程,我想也一定会出现奇迹。

  以前我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总觉得很反感,觉得这是专家说的空话,现在看来说得也不为过。如果老师能睿智的刺激学生动脑思考,不断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作为一名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想大概是读一辈子也读不够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

  关于新青年教师培训期间所读第一本书《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作者张仁贤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读完这本书让我一直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使我感悟颇深的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在为了什么而努力工作着?读完整本书最终我有了自己的答案:工作是为了我们自己本身。既然如此,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教师这份工作,才能无愧于国家培养,无愧于社会大众支持,无愧于父母养育,无愧于学生家长期待,无愧于一个个可爱的孩子。

  作为一名年轻并负有责任的教师,我想如果不在三十岁之前弄清这个问题,不能掌握好自己工作的方向,那么我们很可能与快乐无缘,与成功无缘。通过读张仁贤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我找到了精神支柱,找到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端正心态,做好本职工作的方法途径。

  第一、 工作中我们要永远充满激情

  成功,永远是属于那些充满工作激情的人。相反假如我们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养家糊口的差事,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这件事本身,那么即使我们是在从事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那我们肯定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是如果把工作当作一件终身服务的事业来看,我们会为之奋斗,会为之努力,会为之动情,这样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让我们点燃心中的那份激情,从教师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在有激情的工作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属于自己的天地,属于自己的乐园。

  第二、 工作中我们要保持一颗感激之心

  当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就会对周围的点滴关怀或任何工作机遇都怀有强烈的感恩之情。因为要竭力回报这个美好的世界,因为要竭力回报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因为要回报外界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会竭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结果,我们不仅会愉快地完成工作,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工作因此会更顺利更出色。

  第三、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科学的释放压力

  一个人对工作无论多么喜欢和得心应手,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压力。面对压力,一味忍受只会导致生活死气沉沉,只顾宣泄也会带来无尽的唠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徒增烦恼。因此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自如的管理好压力,并能够科学的释放压力,来减轻对工作的恐惧或者厌烦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第四、工作中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

  如果我们努力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请你也不要懊恼,我们可以进行换位思考: 我们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得到很多的回报,而是为了自己人生理想,个人存在价值而工作。如果我们的头脑被那些不平的现象所占据,就会失去平和、宁静的心态,并开始习惯于注意并指责那些琐碎、消极的事情。如果放任自己思想关注阴暗的事情,我们自己也会变得阴暗。相反,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光明的事情上,藐视困难,藐视一切不平,专心致力于我们所热爱的事业上,我想经过努力,通过时间的考验,我们一定也将会变成积极向上、大有作为的人。

  第五、工作中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以上所说的一切,不难发现都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作为精神支撑,那就是我们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敬业,是最完美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不是拈轻怕重,而是心中长存责任感,那我们还会有什么工作干不好呢?我们还会有什么事情会完不成呢?还会有什么困难能阻碍我们呢?

  总之,我们该如何干好教师这份工作呢? 我想大家都有了答案。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更是自己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我们要让工作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命的内在的需求,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不要成为工作的奴隶,任之听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让我们带着一种从容的、坦然的、轻松的、愉悦的、感恩的心情去奋斗吧!你必将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会过得充实又十分具有意义,会获得属于我们的最大的成功。因为我们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以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每一位孩子,热爱跟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并且无怨无悔!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4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深深被其中的教育理念所震撼。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人心。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这个领域,也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案例,深入探讨了教育的各个方面。这些建议不仅具有指导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每一章都像是一个教育问题的小型讲座,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激发。”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此外,我也认同书中的教育平等观念。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天赋才能,都应该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潜力。教育应该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而不是一种特权。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的精彩观点所震撼。比如,他提出的“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的观点,就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是一个人能够持续发展自我、开拓视野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努力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我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得到启发和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假期间,我拜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的心豁然开朗,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细细品味此书,就好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指点迷津。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认真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让我震惊,这位教师该有多么热爱他的教师这个事业啊,我们很多人都失败在对工作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一样的时间有人也在忙于工作,教学,可是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没有主动去研究,所以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收获而且还会常常抱怨事情多、时间不够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们提高自己的方式就是应该不断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每天抽时间不断地读书。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才可能学会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我们才能厚积而薄发,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我们读书要一边读一边记录,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教育智慧。常读书,就会让我们有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就能使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更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材更加的得心应手了。在读书与教学实践中我们慢慢积累,就能慢慢摸索出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想起来真是可悲!相信哪位古圣先贤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读书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前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自己觉得装够一桶水就足够了,可是通过读书我发现自己的眼光太狭隘了,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不断改革,学生的生活接触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我们要在工作中读书﹑学习,从而可以让自己知识渊博,让学生感受的教师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而教师能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向往,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那你就要读书,充实自己。也就能使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成为潺潺不断的流水!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相关文章: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3-01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03-16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02-08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0篇07-26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03-25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篇03-26

(精选)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08-31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篇(精选)11-19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4-28

[热门]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4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