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时间:2024-08-26 15:45:10 偲颖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19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19篇)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

  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相较于上版课表,新版《课标》理念主要集中在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总的来说,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动技能的习得两个部分。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4、强化了育人导向;

  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7、增强了指导性;

  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所认同,无论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教育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运动量,重视机械地练习,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也是最有效学习的保障。学生有兴趣参与体育活动,一定要给学生热情地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可能地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例如在篮球教育教学中,教师只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场地和练习形式上做些改变,在学生练习的兴趣上多考虑,多采用一些游戏的方式,场地的器材的变化,在多采用一些激励学生的语言,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形式上要求学生,这样就能吸引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使我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彼此将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新课程、丰富新课程的过程。在我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学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显,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羊”,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要领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当然可不必过分强调,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重视认知的评价,忽视非认知的评价。在这种传统评价观所指导下的学习成功主要是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进步,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2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更好的领会《20xx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坊主汤懿老师的引领下,我利用暑假时间开始认真阅读新课标。纵观整体内容,从课程性质到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重点谈谈关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从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听到最多的词,应该就是“核心素养”。它是20xx版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也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不禁自问为什么要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读完此书,相信你不再迷茫,会像我一样找到答案。

  1、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指标

  曾在一次培训上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身体不好出残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类似还看到过这样的话:“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这两句话将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阐述的淋漓尽致。是的,我们的'体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从学生认为体育只是副课开始;从学生上课遇挫折就放弃学练开始;从因为输掉比赛互相埋怨开始,体育的教育意义就该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人深思。因此,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我们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正面回应。

  2、核心素养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方向指标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近些年学生体质测试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开始;从上体育课体育学生不想跑、跑不动的现象开始;从学生课堂出现流鼻血、擦伤等现象学生手足无措只能急着找校医开始。体育的健身育人功能就应该得到强化。体育,体与育相结合,以“体”来育人,通过“育”来强化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养成终身体锻炼的习惯。因此,新课标强调: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健康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体育品德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3、核心素养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指标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给予的答案是“体育课上老师讲来讲去,都是那些内容,没有意思。”从课堂内容来看,走、跑、跳、投、攀、爬、三大球、三小球、体操、武术等等,这么多的项目为什么会出现教师教学内容单一、重复的现象了?深究其原因就可知道,教师教学观念跟不上;教学方式守旧、不懂创新;课堂氛围沉闷,教师灌输式教学等等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新课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来制定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的指引一线教师体育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后学生应该有的样子以及教师如何展开评价,只要你愿意静下心,与新课标为友,从文字中去聆听专家们的经验,去感受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有的样子。当好一名体育人,从跟上时代步伐,跟新禁锢的观念,挑起教育的重担开始。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不忘教育人的初心,在教书育人的大道上,我定当砥砺前行。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3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当前小学基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化知识,还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明确教学目标,树立学生价值观。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宝贵精神,还能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贯彻新课程标准,舒缓学生压力。教师在贯彻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方针时,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能使学生逐步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繁重的`学业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出现的厌学情况比较少,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或者对体育课的认知原因,不愿意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来出发,通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教师可设计一些猜谜语游戏,例如,“双手赞成”猜一运动项目,谜底是举重;“金蟾戏水”,谜底是蛙泳。教师结合所要教学的体育内容设计谜语,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促体能提升。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引导,同时教师还要换位思考,要从学生的视角对体育运动进行设计、优化,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引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动手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能提升。

  涉及教学方案,提高身体素质。教师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也是十分必要的。总体来讲,身体素质是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体现,其中包括灵敏度、耐力速度、力量及柔韧性等多个方面。小学生缺乏锻炼,导致其身体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下降的情况。教师更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发展阶段,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又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的强度,避免学生训练强度过大而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在进行速度练习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运动水平来安排一些短跑运动,提高学生短跑速度的教学目标;在锻炼学生的柔韧性时,安排一些体操活动,使学生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锻炼,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4

  为加快培养我县合格加专长的体育老师,尽快缓解全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情况,4日—28日,婺源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全县兼职体育教师培训班。我非常有幸参与其中,现就目前学习与感悟作个回顾与小结。希望通过交流,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方面互相促进、学习,有所提高。

  一、珍惜机会,力求学有所得。

  5月24日,我们举行了开班仪式,听取了县教体局领导的要求与嘱托,感觉肩上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兼职体育老师,我们不能因为是兼职就放弃对专业的追求。相反,我们应当自觉担当起挑起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等工作任务。毕竟,追求健康,锻炼强健的体魄是每个人的需求,更是培养学生的首重任务。学校把体育教学分担给我们,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此,我觉得此次机会实属难得,倍感珍惜。通过培训,我要力求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认真学习,争取学以致用。

  此次培训,安排满满。有胡老师主讲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制定》《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课外活动的开展与学生安全保护》《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价》;有陈老师主讲的《足球规则和裁判法》;有谢老师主讲的《军事技能知识》和王xx、藤xx、xxx、孙xx等老师主讲的课程。从培训内容来说,我们从体育知识与教学技能方面都得到巨大充实,学到了真本领。特别是婺源中学胡老师讲授,从方方面面进行详细解析,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给我们作示范,让我们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严谨和专业精神。我想今后定要遵从老师们的教导,努力实践,争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与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课堂。

  三、与时俱进,为全面提升学生体能素养做出贡献。

  体育教学与体育技能训练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多年兼职的体育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夯实体育课堂教学,向40分要质量,要体能;另一方面,我们要自觉适应时代与形势要求。此次培训我认为,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了新的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今天,我们将有幸观摩县优秀体育老师课堂教学,并展开研讨活动。将告诉我们怎么样落实体育教学目标,如何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课程,爱上体育锻炼,为我们今后转变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与思考。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自己提升的过程。曾记得何时,我也有过这种感觉——那还是20年以前的事情了。此次全县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又让我回到了青春年少时,感觉真好!

  体育新课标解读版的心得体会今年暑假,很荣幸的被单位推荐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学习,在来培训的途中我就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绝佳的机会,虚心学习,认真交流,以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次培训充满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智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虽然不能说通过这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学习内容的全面,知识的系统和身体机能的训练,以及授课的专家不同的风格,都让我体会到了组织者的用心良苦。专家们富有激情的讲解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更加明确了如何在工作中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学习期间,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责任”。老师们冒着炎热天气坚持传授理论知识,进行校园舞蹈、体育游戏和专项动作技术培训,每个学员在教师责任感的感染下克服了天气炎热的困难,坐下身来学习,静下心来悟道,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学习,我们也深深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优秀体育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专家们实例翔实,精彩纷呈的讲座把我在实际教学训练中的困惑逐一化解。通过培训,我感觉科学选才是很重要的。科学选才是每位教练员从事体育训练必不可少的问题。怎么样选才呢?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心里素质、文化成绩、家庭因素等来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利弊再进行选取。通过培训,我还学习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等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应以运动技术为基础,不是以玩为主,目的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通过几天的培训,学员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了情感、发展了友谊,更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储备了经验。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5

  今年暑假,我认真细致地研读了20xx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感觉收获很大。通过学习,我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认识,这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性质方面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课程理念方面

  1、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康育人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课程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以体育教师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

  三、课程目标方面

  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总目标:①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②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四、课程内容方面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1、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2、体能学练主要针对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为学生增进体质健康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3、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主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与安全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4、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括若干运动项目。

  5、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

  五、基于以上的这些变化,在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1、树立明确的.课程育人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应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与表现(做什么和怎么做)、结果(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使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

  3、在七~八年级,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原则上一个学期指导学生学练一个运动项目。在九年级,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

  4、必须保证规定课时的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加强对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具有对抗性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减少花拳绣腿式的比画动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阳刚之气,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理解。

  总之,体育课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落实“学生每天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更好的形成核心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6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xx”,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

  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己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和收获。如果教师不能领会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的话,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就会被老师误认为“放羊式”教学了。如此看来,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精神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终身体育为目的。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再就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至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行实施教育,就必然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实施面临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7

  暑假我读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标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有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课程方案,二是关于课程标准。

  一、关于课程方案

  1.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细化了实施要求。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监督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实践要求。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5.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五大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

  三、对新课标的个人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现在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厚了,课堂氛围更好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2.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意识精神等的培养尤为重要,体育课堂不仅仅是动作技术的教学,也有健康知识、行为习惯、体育精神品质等的一个培养,这也是对新课标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体育动作的学习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体育技能基础不同,也会出现教学效果的差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行为习惯、品质精神的培养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这点,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3.课程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以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语言和方法,课堂中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花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喜好,合理针对性的设计体育游戏。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航标,设计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前要有准备,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多和同仁前辈交流沟通,不断自己提高,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课堂带来的开心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8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主要集中于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

  总的来说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动技能的习得两个部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改革突出单元教学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街接问题。最后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本版课标是当下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课程标准》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紧扣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明确了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出发点。

  我们还发现,健康教育五个领域的内容也写进了本版课程标准,在我看来,这是体育课从体育到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质的`飞跃。此外,还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解决了各科各自为战、分离割裂、学而无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里,指导师生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赛融会贯通。

  新旧版本对比来看,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导向。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全面全方位让核心素养落地。

  这一改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更加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教会勤练常赛。新课程标准明确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评是促进。学、练、赛、评一体化整体规划、系统实施,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让学习可见。注重有机融合。

  体育课程不是孤立的存在,关注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学练与比赛、体育与其他学科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升需要置身在系统化、结构化的环境中,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地体验、巩固、提高,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强化课程的结构化建构。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起点,更加尊重认知提升和技能、体能提高的进阶性和连贯性,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

  传统的教学在构建单元的时候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的串联,但是体育项目往往是非常综合性的,例如,足球,它涵盖了体能与技能、规则、战术等方面,所以在内容建构上还应该更加多元化,还是要从核心的目标,即学生会运用的视角考虑问题,让学生在趣味学的基础上,发展足球的理解力,增强足球比赛意识、判断力、决策能力和实战能力。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9

  坚强的意志不会建立在虚弱的躯壳上。

  在姚明的一则专访中,他提出,体育就是玩,体育不该被扭曲成技能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分数去证明。

  姚明还认为,学生的健康是国民整体体质水平的`基础,通过增强身体素质,可以拓宽生命的意义。他一直坚信体育的力量。

  “视力最低、体重最大,身材高高、体质最差”成为我国青少年的典型特征。从现实看,也确实如此,比如军队征兵的体检标准在逐渐放宽。当然,现代战争需要的更多的是文化高、电脑技术高等综合素质人才,但是无论战争发展到什么阶段,身体素质永远是基础。

  有人认为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长期看不是问题,因为人的寿命事实上在延长而不是缩短。虽然现在人的寿命在延长,但是质量如何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有9700万,是世界糖尿病发病第一重灾区,并且糖尿病发病呈现低龄化、加速化发展趋势。

  学生体质状况下降导致的最大危害,肯定是健康。体质下降对于意志的影响更值得注意。一名肥胖的青少年,耐力弱、肌肉不发达,长久来看,不仅易得病、易受伤,还会造成自信心下降,容易受到同伴的歧视,还会造成性格孤僻、与人沟通能力下降等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意志力方面令人担忧,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很多类似的亚健康状态的孩子身上。

  现在的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一种“咬咬牙就挺过去”的能力,根源就在于体质健康上。

  姚明说:“我不相信,一个坚强的意志,会建立在一个虚弱的躯壳上。”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0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新课标将于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一线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我认为体育课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

  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1

  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阅读,我有了以下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新课标从头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研究;凸起体育课程的核心代价;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点;明确体育教学评判方法;凸起体育教师的评判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在当前的教学中,我更该不断地区研究,探究,提高自身素质。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研究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判要点”和“评判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研究目标。研究评判是促进学生达成研究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的弱点,科学的评判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判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

  其次是更新观念,提高熟悉,改进方法。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修订后的《新课标》整合了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确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研究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研究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5、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为学生研究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6、《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妙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自信心和决心。我要更加努力,焕发出更大的发明性和昂扬的工作热情,为我们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2

  开学前,学校组织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学习,我深受启发,深深地感受到20xx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新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魅力。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有了更清楚的理论依据,为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1、“健康第一”是体育健康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一直以来贯彻到每一项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当中去,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认真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各方面呈现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人没有疾病。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健康。然而,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为目标,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

  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如建议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练习、发展和创造。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

  面对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未来教育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体力与心理素质的人才。由此,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感化、影响和引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掌握科学身体的方法,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正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教学中要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自己提出完成动作的方法和要领。比如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地反问学生许多相关问题,一旦学生想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原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交互式的“答疑”是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思索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

  3、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精神的体现。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总之,上好体育健康教学课,应当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研究的最新成果作指导,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它便于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能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健康课的教学质量。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3

  暑期,学校安排我去三明学习,通过两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鹿崇云教授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对新课标人教版体育科本进行解析;二是明确指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xx年人教版教材,此教材强调课程内容是实体,并且规定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冰雪项目为体育课中必上的内容,但这六大项目里的下面内容可以自主选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1、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础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2、要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体育课不能上成休闲课。

  3、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不但要教好它,还要适当地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的行为、态度的发展成熟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变成学生学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

  4、要熟悉学生,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学会遵循规律,进而驾驭这些规律,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三个实质性的问题:

  学生学习体育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学习体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到底是怎样构建的?

  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哪些发展?

  5、体育课教学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

  6、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要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在教师启发、教导下,学生是主要方面。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可能构成教学。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看,自己和他人一样是主体,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关系。

  所以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具体的,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形象的好坏,讲解语言是否清晰、讲解内容的精炼程度如何、感人与否,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解决得是否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的控制等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鹿崇云教授还强调新授课时我们应该关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学生在新知识、新技术的学、练、思的.环节中,教师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关注;

  3.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

  复习巩固课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

  2.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和运用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

  3.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4.要重点关注学生面对现实的技术学习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核心,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我们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4

  20xx年4月,教育部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发布。这次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动技能的习得两个部分。

  我们合肥市曙光小学桐城路校区体育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研读了新课标。新课标的研读有助于我们全体体育教师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体育课教学。体育组最终确定了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也来源于新课标。但如何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需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

  我认为“教会”“勤练”“常赛”是递进关系,可以总结为先“教会”学生动作技术,“勤练”动作技术,最后通过“常赛”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如何“教会”学生动作技术,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参加培训、开展研讨活动,对新版课标有一个整体认识。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单元教学,落实“教会”。抓好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落实“勤练”,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区级比赛,在比赛中检验训练成果,最终落实“常赛”。

  结合在前不久开展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我认为新课标还要求各位体育教师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开展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师虽然开展的是室外体育课教学,但是教室内的班班通,班班通上各种教学软件要会使用。并且学会课件和微课的制作,有时候一味的讲解不如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进行学习和模仿来的更快捷。毕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师生互动更多的需要一些信息技术,这是新时期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学习了新课标,还要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接下来我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落实新课标的新指导思想。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5

  每当体育课被其他活动冲走或者调课,我们都可以听到教室里孩子们的一片哀嚎,但是在体育课上,孩子们似乎学练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孩子们貌似喜欢体育但是不是很喜欢上体育课?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如果学生的运动兴趣不高?谈何通过体育课程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接下来我将根据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思考。

  创设运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练习时动作做得非常好,但是真的要运用于实践时,却不知如何运用。如何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出来呢?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或者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游戏、或者比赛等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与认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足球脚内侧踢球》为例,在练习时进行小组的脚内侧踢球耍猫游戏,学生们将所学的技能立马应用在小组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总结出脚内侧踢球最容易控制。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快速巩固并应用。

  运用问题化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动作技术呢?我在《肩肘倒立》一课中运用了问题化教学,设置一系列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最终明白动作原理。例如“向后倒用脚尖触碰球怎么样更好的控制我们的身体?”“腿不够长,想要用脚尖触碰到更高处的球怎么办?”“肩肘倒立时,双手往前触碰脚尖再快速后倒是为了什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学生带着思考进行练习,得出双手压垫能控制身体,向上顶球要挺宽立腰,快速后倒能获得更大的惯性帮助自己完成动作。不仅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在一步步探究中,最终得出答案,更好的懂得了动作原理,并获得了成功体验。

  融入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练习方式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课堂教学。首先,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动作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练;第三,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体能练习、节省教师讲解时间,真正的做到精简多练,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给学生。在《肩肘倒立》一课,我通过希沃白板与提前制作的视频,通过动作对比让学生快速的抓住重点,不仅节省了讲解时间,也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通过自制的视频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行体能练习,有效的增加学生课堂的运动密度。

  随着新课标的发布,对体育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6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标强调体育核心素养,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通过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全方位让核心素养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教会勤练常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版》中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教会”,如何知道学生“学会”,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勤练”,“常赛”。新课标,新理念模式的体育课堂需要我们深研新课标,渗透,实践于教学课堂中。

  教会

  学生能用,会用是教师教会的重要标志。教会即是学生从理解,掌握到能用。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明白学习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作用是什么?知其所以然,然后反复去练习,知识能记住了,技能熟练掌握了,转而能够精准灵活的去运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会,学生能用、会用!

  勤练

  “练”是体育课堂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练”是“学”的巩固与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把握好勤练的度至关重要,会让“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勤练不仅要练得多还要练的好。质量要有保证。练的动作要标准,利于身体发展,技能掌握,强度要到位,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练的形式要多样,利于激发兴趣,享受乐趣。

  常赛

  让比赛成为课堂常态。“赛”能够体现综合育人功效,通过“赛”对“练”的高层次强化,学生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练习成果利用比赛进行展示,学生在比赛展示过程,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还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通过比赛就可以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赛”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助等的体育精神,通过“赛”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及浓厚的兴趣,锤炼品质。

  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系统实施,有利于保障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在“学,练,赛”一体化课程体系下进行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7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综合素质提升,落地核心素养

  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烧惯”的问题。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8

  在新课标的学习当中,一切突出了以健康第一的要求,我们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所以各个方面我们都得加强重视,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以不同的教育观念,要因人而异,同时我们要划分不同水平阶段的学习水平,但是最要的还是关于健康教育。

  在教学的各个角落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以后的教育方向中强调了健康,并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实践为手段,以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活动。所以,我们应当改变体育就是使学生四肢发达的旧观念,加强心理健康的渗透。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

  1、培养学生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和看问题的'公正态度,减少以偏概全。

  2、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己接纳性,使学生能够现实的评价自己,不过分的显示自己,不刻意的取悦别人,能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3、培养学生具有自己调控能力。

  4、培养学生与别人能建立亲密关系。

  5、培养学生稳定和协调的人格结构,能对认知与情感之间产生的矛盾进行自己调适。

  6、培养学生对有意义的活动的积极态度,能够在活动中得到愉悦,产生快乐的心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想和做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日后改进,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收获。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 19

  教学是课程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是我在进行基础课程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影响。新课程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

  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己测评”、“自己认识”、“自己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法:

  必须用“心”去作战,其实,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去进行教学。一切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在教学观念转变之后。试观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走过的路,对课程标准新的理念逐渐接受和认可。只要将“心”用到教学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1、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己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2、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

  球类:传统的是从传球学起而外国排球是用手心把球托起如:我在上课时,课一开始,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着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

  学生在完成强度与密度较的教学任务后,不采用单调人工的口令徒手操,进行放松运动,结束教学,而是让学生跟随教师在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两脚开立闭目,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充分得到松弛,心旷神怡,从而有的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

  由于音乐舞蹈这一教学手段恰当的运用到体育各个环节之中,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单调紧张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生动活泼的课堂,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增加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

  如:我在上课时就采用游戏内容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师要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并增加难度来吸引他们,使他们在“乐中学”“玩中练”,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既使身心得到承受外部环境的锻炼,也使身心得到以向外释放能量和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了解群体活动的各种规则,并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来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角度出发,挖掘青少年日常娱乐活动的内容,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所在。得到校及县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是一种在游戏中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古人常说:排阵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培养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思维上不要须因循定则,蓦然回首间,定会多有收获。

  因此,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下,要从教学方法、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用示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导作用,通过形、声、色的应用;,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通过讨论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填空教学法、延伸教学法、立体教学法、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广播体操的多媒体教学、韵律体操的教学,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学生了解了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消称对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可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见多识广”,不仅使学生积累了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在体育教学中我还针对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溶入了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

  如:我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开讲时先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然后由学生猜出谜底,从而导入课的主题。例如,一次上立定跳远的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摆,双腿迅速蹬,展体似雄鹰,落地如青蛙。迷一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了,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一口同声地回答出所要学习的动做名称.通过这种猜谜式开讲的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这堂课学生练得很起劲,不时还听到许多学生轻声诵着那首谜语.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把“七种活动”贯穿于平时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轻松愉快、乐观的心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我教学实践中,从教材方面,胆,传统教学中的各自立的目标内容,注重动作技术的训练,学科知识本位,书本为中心。以新课程教材为准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层次目标清晰,内容有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五个学习领域互相联系,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把难、繁、窄、旧。唯纲,唯课本,项目—训练—成绩,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性的知识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变为浅、宽、活、新,形式为人—健康—锻炼—生活—经验—适应—体验。重视过程,强调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对老师来说,改变传统的以纲和统编教材内容为准,以新课标为主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三级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基础在展现课上,改变传统的以增强体质为指导,以竞技为中心,以技能为追求目标,突出生物功能。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身心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把传统课程中的一言堂,传授者,管理者,体现权利,兵操式。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亲切,平等交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继续深入的进行探讨,胆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相关文章:

体育新课标解读的心得08-05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07-14

体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8-04

体育新课标解读的心得11篇(必备)08-18

新课标解读心得12-09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08

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03-14

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04-19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