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初一读后感

时间:2024-08-09 16:30:5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精选】红楼梦初一读后感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初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红楼梦初一读后感3篇

红楼梦初一读后感1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读之入神。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己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红楼梦初一读后感2

  《红楼梦》是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社会四大家庭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挽回崩溃的真实写照。

  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

  《红楼梦》里有很多爱情故事。首先,是宝黛的红粉痴情。在《红楼梦》中,这两个人的爱情是最纯洁的。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觉得,世界上又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如此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出现是如此的纯净,纤尘不染。但爱情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独特的叛逆与孤僻,以及对世俗的蔑视,使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没有忌讳;不喜欢言令色,言随心所欲;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淡泊名利……所有这些,都让她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纯真,质本洁来还去,像碧玉一样清澈。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着她,最欣赏的是黛玉的诗情画意,聪明聪明。黛玉经常和姐妹们喝酒赏花吟诗,总是才华横溢,艺术压力很大。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还是我想要仙女的画;还是荒凉的草木,温柔的花朵可以解释幽默;都反映了她优雅优雅的诗人气质。

  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人生经历,注定了她的孤独,而她的性格,注定了她的悲伤。即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也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交谈的知己,只有浪漫多情的宝玉让她心里暗暗许下,却总是担心得失。所以她别无选择,只能“天空的尽头,哪里有香丘”,悲伤的“三月香巢已经建成,梁燕子无情”,悲伤的“鲜花飞遍天空,红香谁穷”,最终落到“一缕香随风散去,三从未梦”的荒凉结局。

  《红楼梦》的巨大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在于它以这场爱情悲剧为中心,写了当时贾、史、王、薛代表性家庭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暮色。同时,小说通过对封建叛逆者的赞美,表达了新的朦胧思想,敲响了新世纪的晨钟。

  在中国文学中,没有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那样写出激动人心的爱情悲剧,深刻全面地揭示其社会根源,从而对封建社会进行深刻有力的批评。

红楼梦初一读后感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

  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听美好的。

【红楼梦初一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初一读后感11-09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12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7-2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3

(经典)红楼梦的读后感01-10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18

红楼梦读后感06-13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8-06

红楼梦的读后感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