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3 12:19:0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

  20xx年10月27日,在教育局和学校相关科室的组织下,学校一行十人参加20xx年高考研讨会,我参加了高考政治科目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湖北省政治特级教师武汉市第二中学熊显红老师的讲座和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仲奇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慨很多。开阔了自己思路,提高了自己业务素质,对高考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熊老师谈到依《标》处《明》,用材育能,教师要全面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处理好“标”与“明”的关系,浅显易懂,从宏观微观全面阐释讲解。讲座额结束后我对正在进行的第一轮复习和接下来的第二轮复习有了一定的想法。

  知识:突出准确性、系统性理解,突破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能力:突出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巩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原则:夯实知识基础,强化学科基本能力。

  坚持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相统一。

  坚持微观知识与宏观结构相统一。

  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具体历史统一。

  知识:突出重点,突破与时政、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能力:巩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突出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原则: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突破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突出基础性、强化习惯性、狠抓规范性。

  李老师就高中必修版块中几个部分别进行了逻辑性的梳理,以及一些考点,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加以分析说明。重点放在了《经济与生活》部分,用了一个小时时间来谈这个版块的知识。对《政治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内容,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学习。

  高考前必须狠抓基础的落实,把注意的重点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知识点复习的要求:一要准。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及其规定性,如:《政治与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必须要准确把握;更为重要的是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知识点放在整体结构中去把握。二要全。全面掌握,不能挑挑拣拣,不要留下知识“死角”,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点的掌握,而要认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科中的位置,与其他知识是怎样的关系;心中要有主干知识,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三要活。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换,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政治学科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应用历史的、辨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加以培养、训练和巩固。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要重视进入高三以来的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各地的模拟试题,凡是做过的都要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做错的题目。错题所涉及的考点暴露了学生复习的盲区,抓住这些错题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确保不再重犯错误。复习中学生还要学会选题、学会改题、学会编题,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考考查考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增强责任感。高考政治命题有很强的时政性,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热点、重点、焦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学生在领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经常关心党和国家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意义。

  必要的训练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经过对基础知识、重点热点、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培训,然后,集中进行模拟训练,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做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

  近些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时政性,不回避热点、重点,各地高考题分别涉及到了涉及经济、科技、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考生审材料时要做到快、精、准。快,就是要求考生快速浏览材料全貌,切忌纠缠于个别生字僻词而止步不前,延误答题时间;精,就是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的鉴别和筛选。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开阔了自己的专业视野,提升了自己多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意识,促使自己增强问题分析与多角度思维的能力。而对于学科备考教学,更是受益直接,获益颇多。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2

  高三的复习课该怎么上,孙忠华老师的示范课《文章思有路,遵路斯真——散文行文结构的快速梳理》给我们很大启发。从课标到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真题到教材内容,从基础知识的梳理到逻辑思维的建构,从答题到命题,孙老师构建的阶梯式课堂让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踏入高考的殿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样学习。“结构化”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孙老师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课堂教学的'结构化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架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真正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高三的复习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孙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3

  今天学校请得省教育厅教研员姚跃涌主任为我校高三级师生开高考复习专题讲座,并与参会领导老师探讨高考复习相关问题。会后,参会领导老师都觉得这是一次落到实处的教研。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疑问和想法,虽然姚主任只研究物理和理综,但他的高度和视角决定了他的影响力,为我们参会的老师开拓了视野眼界。我参加了后阶段探讨过程,及时将收获和自己的想法整理如下:

  一、高考不会那么难,要降低平时练习题的难度

  1、现在高中已经不分专业,而到了大学,某一专业只面向5%的学生,而要让另外95%的学生去学那5%的知识,显然不人性化,所以单科试题不可能出得很专业;

  2、全国各省就广东没有设置学业水平测试(?我的理解:应该是指理科生不用考理化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广东高考内容设置和难度设置上需要承担学业水平的内容;

  3、区分度不需要很大,对中等及下的考生不设区分度,而在数学和物理两科的大题上设置重点线(考生)区分题。

  4、教育厅长不换人,试卷难度、内容、方向基本不变。

  5、高考有两种功能

  普及功能:各科“中等难度”题量比例大;

  选择功能:6科中有3.5个题(共70分)区分尖子生;

  思考:二a线以下考生应该承担放弃这70分的心理,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大题难题区分度大的题中,哪些可得分,哪些不可得分。

  例如化学科,全卷62%的分数为80%的学生所能完成,换句话说80%的考生在化学这一科能及格。从上面信息可得化学中的大题不在此上面70分范围内,对于二a到二b的考生,化学四道大题完全可以拿80%的分数,如有机大题可以得满分。至于三a及以下的考生,后面的大题也存在大量的得分可能。因为化学卷大题一般设置五~六问,每问之间的联系很弱,甚至出现题问与题设之间完全没关联的情况。

  虽说考题对于二a线以下的考生没有区分度,但分数却有高低,可见区分度还是存在的,那又是以什么为区分的呢?这让我联想到之前省召开的化学教研会中提到了“易题也有区分度”。高考的题型、知识点其实都是考生们训练过的,对于类似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懂都会,但考下来这些二a以下的考生分数却都不理想,出现了“会做”却“无法得分”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类考生的思维方向出差错,俗称答偏了,如语文科作文写偏题跑题了;二是思考严密性不够,由于很多考生知识体系不完善,以及答题经验主义的存在,更多的考生只是凭经验做题,所以面对高考中的.新题型,无法适应考题中的变化,加上考场上较紧张,做题时只想到表层或者某一方向,所给出的回答无法得高分;三是答题细节不注意,专业术语不规范,这一问题在三a及以下考生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高三复习过程指导

  第一阶段(一模前):对于中下层次的班级,不要求进度一致,只在于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都有进步;

  思考:对于甲中这样基层高中,想复习三轮甚至四轮是不可能的,二轮也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般是广州二模后),所以甲中所定的进度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各科任尽量跟上级组进度。至于班级之间存在差别,所以前后班级存在一定的进度差别是正常的。

  第二阶段(二模后):

  1、进行题型专题训练;

  2、纵向研读主观题;

  3、查漏补缺,规范作答;

  4、身体、心理调节。

  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作答时间的训练,答题顺序的训练,优差生的差别……

  建议:理科拼重点线的学生要先做35题和36题,但需要在35-40分钟内完成;文科生一般每科先用时40分钟,后30分钟自由选做或复查。

  举实例:让理科生做800道学业水平物理选择题两次,让他从中挑错,结果该生在后来的考试中,物理选择题基本可拿满分。

  思考:与姚主任讨论得出:这不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应该是无休止的做题,但现在只做一定的题。通过思考我本人觉得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一者可以用题带出知识体系;二者训练学生严谨学科态度(挑错);三者挑错不同于做题,其效果比呆板做题要好。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做简单的题,带着挑错的目的,无异于是在讨论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针对化学学科,我们最近搞了元素及化合物专题练习,我觉得如果学生能认真完成,是很不错的。还有一方法,在五一假期,可以把我们之前考过的题都拿出来,进行整理,再做一次,查漏补缺,把每一道题都弄懂,想通,并且进行纵向比较,总结相同类型题的出题规律和方向。

  第三阶段(自学后返校):老师在比较两年内广东省高考题、广州一二模题、各市模拟题之后,得到一两套新题,有创意的题(不算猜题)给学生训……

  思考:虽然没有高考信息,但至少让学生训练一些陌生题型,加强了心理辅导。

  三、高考出题信息

  1、广东省高考命题组在命题过程中一定会参考的资料:

  (1)广东省高考年报;

  (2)广东省高考学科试题分析;

  (3)各版本教材;

  (4)学科课程标准;

  (5)考试大纲等。其中年报和试题分析所提供资料详细,对于老师对高考的认识和复习方向的指导有很大的帮助

  2、(理综)选择题基本都取材于各版本教材。

  思考、总结,及时整理成文,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应该有帮助,贴上空间,也希望给同行和学生们带来一些帮助。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高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新高考教学研讨会在当今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日,我参加了一场以“新高考教学研讨会”的主题为核心的研讨会,收获颇多,深感受益匪浅。在此,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高考教学研讨会给我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在过去,我们普遍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出发,追求“学科至上”。而在这场研讨会中,多位专家学者强调,新高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次,新高考教学研讨会引导我思考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传统的高中课程设置较为固定,科目繁多,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新高考则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精简性。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课程设置的新思路,例如跨学科联合、项目式学习等。这让我认识到,课程设置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递,而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再次,新高考教学研讨会激发了我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唯一引路人的角色。而在新高考中,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在研讨会上,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方法的新理念,例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这让我对教学方法产生了新的兴趣,我也开始在实践中尝试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

  此外,新高考教学研讨会使我对评价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过去,高中阶段主要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而在新高考中,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质。在研讨会上,我了解到了关于评价体系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例如学业水平考试、学科竞赛等。这让我认识到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我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新高考教学研讨会是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思考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对评价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永远铭记这次研讨会,努力将其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5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场高考研讨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我既对高考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分享我在研讨会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高考制度的重要性。在研讨会中,专家们详细介绍了高考的历史和现状,让我对高考的意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决定了他们今后能否升入理想的大学,还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时刻关注和研究高考制度变化,确保我的教学能够与之相适应,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其次,我吸收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这让我有了很多启发。我学到了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计划,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如何解决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压力。我还学到了如何设计合理的考试模拟,以确保学生在正式考试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这些教学经验不仅能够帮助我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备考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此外,我还在研讨会中结识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研讨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我能够与来自各个学校的教师互相学习和交流。我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也获得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此外,与这些教育工作者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坚持,这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最后,我在研讨会中收获了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态度。研讨会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同时,我的视野得到了开拓,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改变。我学会了思考教学的本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吸取营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变革和更新。

  总之,这次高考研讨会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对高考制度的深入了解,我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从研讨会中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结识了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并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充分运用这些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6

  昨天的高考备考研讨会总校是相当重视的,参会老师多,听课认真,相信收获也很多。我没有机会现场听讲,仅仅根据部分老师上传的课件图片,认真学习思考。

  我从众多的图片中,精挑细选了十幅图片,分别谈谈学习感受。

  关于“必备知识”,它不等同于基础知识,主要指与高校课程密切关联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重视,我们以前很少提及。不过我们也能理解。因为高考命题人现在主要是以高校老师而不是高中老师为主,他们的命题思路显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这个导向性直指“必备知识”。

  至于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属老生常谈,当然特别重要,不再赘述。

  关于易错点和反复滚动,也是这次研讨会专家反复叮嘱的。

  想想我们现在的着力点,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关于分层教学问题,也是这次培训的重点内容。专家们反复告诫老师要针对学情,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要举一反三,反反复复,总结反思,准确掌握学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从操作层面来说,是复杂的,是有难度的。要真正取得滚动测试成绩的合格,必须着力解决好分层教学的具体问题。

  一些指导班主任团队对此正在进行有效的也是有益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最突出的就是中考复读学校。希望其他实体多借鉴多交流。

  分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如果分层教学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能落到实处,“会的变成对的”就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打造高效课堂就有了把握。

  关于毕业班复习教学进度与难度的关系处理问题,专家们说的很明确,牺牲难度也不能牺牲进度。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复习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全局的复习安排。

  一轮复习中一些老师抬高难度,综合性太强,这都是不正确的,要抓紧改过来。

  总之,通过学习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已经站在中国基础教育前沿,是能够引领成功教育教学教研发展的,要坚定信仰,创造性贯彻落实;

  二、努力解决好分层教学问题。要深刻理解并践行“学多少,会多少,对多少”。精细化掌握学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确立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完成。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前预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导向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进一步强化对时间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监督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正确区分新课和复习课。新课主要讲知识,学会知识的运用;复习课主要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归知识点,进一步巩固知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坚决杜绝把复习课上成新课。

  五、进一步落实“指导班主任负责制”,各级领导要为指导班主任履行职责保驾护航,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支持鼓励指导班主任开拓创新,公平公正评价老师的成绩和成果,用良好的机制孕育优秀的领导和老师成长成熟,为成功学校取得更大成功做出贡献!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7

  今天学校请得省教育厅教研员姚跃涌主任为我校高三级师生开高考复习专题讲座,并与参会领导老师探讨高考复习相关问题。会后,参会领导老师都觉得这是一次落到实处的教研。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疑问和想法,虽然姚主任只研究物理和理综,但他的高度和视角决定了他的影响力,为我们参会的老师开拓了视野眼界。我参加了后阶段探讨过程,及时将收获和自己的想法整理如下:

  一、高考不会那么难,要降低平时练习题的难度

  1、现在高中已经不分专业,而到了大学,某一专业只面向5%的学生,而要让另外95%的学生去学那5%的知识,显然不人性化,所以单科试题不可能出得很专业;

  2、全国各省就广东没有设置学业水平测试(我的理解:应该是指理科生不用考理化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广东高考内容设置和难度设置上需要承担学业水平的内容;

  3、区分度不需要很大,对中等及下的考生不设区分度,而在数学和物理两科的大题上设置重点线(考生)区分题。

  4、教育厅长不换人,试卷难度、内容、方向基本不变。

  5、高考有两种功能

  普及功能:各科“中等难度”题量比例大;选择功能:6科中有3.5个题(共70分)区分尖子生;思考:二A线以下考生应该承担放弃这70分的心理,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大题难题区分度大的题中,哪些可得分,哪些不可得分。例如化学科,全卷62%的分数为80%的学生所能完成,换句话说80%的考生在化学这一科能及格。从上面信息可得化学中的大题不在此上面70分范围内,对于二A到二B的考生,化学四道大题完全可以拿80%的分数,如有机大题可以得满分。至于三A及以下的考生,后面的大题也存在大量的得分可能。因为化学卷大题一般设置五~六问,每问之间的联系很弱,甚至出现题问与题设之间完全没关联的情况。虽说考题对于二A线以下的考生没有区分度,但分数却有高低,可见区分度还是存在的,那又是以什么为区分的呢?这让我联想到之前省召开的化学教研会中提到了“易题也有区分度”。高考的题型、知识点其实都是考生们训练过的,对于类似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懂都会,但考下来这些二A以下的考生分数却都不理想,出现了“会做”却“无法得分”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这类考生的思维方向出差错,俗称答偏了,如语文科作文写偏题跑题了;

  二是思考严密性不够,由于很多考生知识体系不完善,以及答题经验主义的存在,更多的考生只是凭经验做题,所以面对高考中的新题型,无法适应考题中的变化,加上考场上较紧张,做题时只想到表层或者某一方向,所给出的回答无法得高分;

  三是答题细节不注意,专业术语不规范,这一问题在三A及以下考生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高三复习过程指导

  第一阶段(一模前):对于中下层次的班级,不要求进度一致,只在于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都有进步;思考:对于甲中这样基层高中,想复习三轮甚至四轮是不可能的,二轮也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般是广州二模后),所以甲中所定的进度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各科任尽量跟上级组进度。至于班级之间存在差别,所以前后班级存在一定的进度差别是正常的。第二阶段(二模后):

  1、进行题型专题训练;

  2、纵向研读主观题;

  3、查漏补缺,规范作答;

  4、身体、心理调节。

  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作答时间的训练,答题顺序的训练,优差生的`差别建议:理科拼重点线的学生要先做35题和36题,但需要在35-40分钟内完成;文科生一般每科先用时40分钟,后30分钟自由选做或复查。举实例:让理科生做800道学业水平物理选择题两次,让他从中挑错,结果该生在后来的考试中,物理选择题基本可拿满分。思考:与姚主任讨论得出:这不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应该是无休止的做题,但现在只做一定的题。通过思考我本人觉得这样做是有好处的:

  一者可以用题带出知识体系;

  二者训练学生严谨学科态度(挑错);

  三者挑错不同于做题,其效果比呆板做题要好。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做简单的题,带着挑错的目的,无异于是在讨论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针对化学学科,我们最近搞了元素及化合物专题练习,我觉得如果学生能认真完成,是很不错的。还有一方法,在五一假期,可以把我们之前考过的题都拿出来,进行整理,再做没有高考信息,但至少让学生训练一些陌生题型,加强了心理辅导。

  三、高考出题信息

  1、广东省高考命题组在命题过程中一定会参考的资料:

  (1)广东省高考年报;

  (2)广东省高考学科试题分析;

  (3)各版本教材;

  (4)学科课程标准;

  (5)考试大纲等。其中年报和试题分析所提供资料详细,对于老师对高考的认识和复习方向的指导有很大的帮……

  2、(理综)选择题基本都取材于各版本教材。

  思考、总结,及时整理成文,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应该有帮助,贴上空间,也希望给同行和学生们带来一些帮助。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8

  上周末,我校一行教师赴西安市七十中学参加了本学高考备考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对我校而言,并非为本高考复习作指导,而是要为我们高一高二教学提供导向。总体来说,对于多年已不涉及高一新课教学的我们,对于高考与高一教学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课题。

  体会一:对于老教师而言,解开了心中多年的疑惑,以往在备考中我们总会单纯强调备考时间有限,对于我们要抓重点,提炼重点,甚至有猜题猜范围倾向,导致学生在复课中也有了知识性倾向,如此下来我们总是难免有失误,简直到了我们认为失误是必然的存在。而罗亦奇老师则提倡地毯式复习,不要放过拷问任何一个知识点,他强调试题既体现热点,保持试题稳定的同时,也要避免备考猜题所造成的不公平,所以命题范围会不断迁移,而我却认为地毯式复习,仅仅在高三三轮复习中,显然是不自信的。所以对高一高三的基础教学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确切说提出更细的要求,高一教学局限于课本基础知识,而要适当挖掘教材,帮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建构知识框架,以备高三充实。

  体会二:政治教学关注热点,更关注生活。以往备考中,我们总是热切关注热点,把热点做成专题,供学生备考,而高考命题为高校专家命制,专家们命题更侧重生活,突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我认为知识的应用能力单凭高三备考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一、高二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政治学科的实用性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能力,适应高考考查能力。总之,有效提高高考备考能力,在高一、高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会三:高考命题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方向,但我更感觉对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课本的'编撰以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及接受能力为依据,而高考命题则立意为大学选拔人才,两者立意的不同必然造成《考试说明》与教材知识差异的存在,甚至命题与教材的差异,这其中差异的弥补只能靠教师教学研究来弥补。而高考教学以来重教学而欠研究,各校对研究的重视也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所以,高考研究不仅仅是高三教学者的任务,更是所有高中教学者应投入的方向。毕竟,高中教学的目标是高考。

  1、政治学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从社会还是学校教学安排,无论是在学生心中还是在其他科目老师心中,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上。总之,每当教学出现冲突的时候,学校相关部门总要求政史地做出让步,课程设置也与新课标相去甚远。所以,我们觉得学校应该营造相对公平而宽松的环境。

  2、希望学校能给各科营造公平的教研交流机会,以往的教学及单位及教育部门总能给语数外等大组更多机会,对文综各学科重视不够。在教学资料配备上也有偏颇。希望学校此上能予以重视,以利于充分调动每一位同事积极性。

  3、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往往座谈会或调研会上,我们语、数、外老师侃侃而谈,政史地教师沉默寡言,我们曾用“甘当绿叶”来戏称自习,但我却认为这是一种无奈的表达,所以我更希望学校能从心理的层面去关爱弱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以保护他们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9

  10月20日下午,我有幸在线上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勇老师的一堂课——《“读透”才能“答准”——精准把握小说阅读中的“文”与“题”》。刘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惬意,所讲内容全面细致,对即将带着学生进入小说复习阶段的我来说,这堂课有着很多的“干货”。

  对于“读透文本”,刘老师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即:结构化阅读、元素类阅读、共情性阅读。观照自己的教学,更多的是在前两个层面上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依然有着“套路”“格式化”的阅读印记,而随着新高考“随文命题”的出题方式,那些所谓的“套路”不再灵验,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沉入文本,与创作者“心有灵犀”。

  正如刘老师所说,这一篇文章需要学生有“阅读在现场”的感触,是一种“原生态的阅读”,甚至要把自己纳入“情境”之中,简而言之,就是“能读进去,也能读出来”。

  最有价值的收获应该就是刘老师展示的“常规教学反思”了,他指出,重形象概括,少形象分析;重主题归纳,少作者用意;重情节梳理,少文脉探究;重宏观轻微观,重整体轻细节。这四条是高一、高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作为高三教师,在备考过程中更应关注“教考衔接”,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素材做好专题复习,精准突破。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0

  广东实验中学xx学校xxx老师的“诗歌鉴赏主观题‘教学答案’训练”一课,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高考复习备考提供了可操作运用的范式。

  这堂课李老师立足于学生自主探究答案的过程,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完善答案,真正达成训练的.目的。

  我特别认同李老师要求学生“要将鉴赏题都要简单的答成一个问答题,而且应该是一个类似于文学短篇文章的东西”,这就是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全面把握的硬性要求。李老师以2023年的真题为例训练学生生成“教学的答案”,并用三点进行了概括,即紧扣题目答题;强化答题的结构意识,整体意识;强化鉴赏意识,优化鉴赏语言。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实现了诗歌鉴赏既遵循基本学理,完成设定的任务;又发挥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再创作能力,真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尝试。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1

  集聚智慧,优化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课型,研发专题学案、课件、检测试卷等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市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的卓越绩效模式,确保2018年全市高考语文再上新台阶,于2017年12月6日组织召开了永州市南六县高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会场设在宁远二中阶梯教室。

  8点30分开幕式上,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春来老师现场组织与会老师组建了“永州市南六县高三语文教师交流群”,呼吁教师们加强交流合作共享,各级学校齐头并进,打开全市语文教育全面开花的教研新局面。

  研讨会上,宁远二中王芳华、江华二中唐正明、新田一中陈常华、蓝山二中陈梅丽四位老师分别执教了《高考小说之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运用之逻辑推断》、《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专题突破》、《考场议论文论证结构升格》四个专题的高三复习研讨课。

  课后,与会教师代表认真评课。江华、江永、新田、道县、蓝山、宁远六县高中学校高三语文教师代表分别对研讨会上四节课的亮点和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客观的点评,认为四堂课均呈现了“学情定位、考点明路、失分悟法、方法操练”的永州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课型,践行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在会上,与会教师纷纷为这样实实在在高含金量的教研活动点赞,认为这次研讨会为市南六县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在理念、方向、方法上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让南六县的高三语文教师们看到了备考的信心和希望;同时,与会教师表示要进一步充实自我,吃透考纲,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努力建构高效课堂。

  六县教师代表评课结束后,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春来老师作了总评。他首先对在语文教学教研路上一直攀登、走在前头披荆斩棘的前辈们表示了感谢和敬意;然后从六个方面对这次研讨会上的四节课,同时也是对高三复习课提出了建议——学习目标展示要慎重,学习目标生成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课前课堂呈现的学情;复习内容要做到小切口大文章;反复不断地渗透强化方法;注重师生的交流,关注学生动态,没有展示就没有教学;深入浅出真学问,忌简单问题复杂化;及时捕捉学生呈现的信息,迅速判断错误根源,找到有效解决的策略。吴老师还强调了构建合“情”合“理”的高三复习课型的必要性,“合情”是指合乎学情、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学”的需要才是“教”的需要,“合理”则指有学理;并重申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高效课型,他说:“依据去年高考复习教学经验,我们大致探索出二轮复习课型的雏形即:学情定位—考点明路—失分悟法—方法操练。这样的课型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规范、提升,发挥其作用。”最后,吴春来老师强调,高考语文是能力的考察,命题是思维的行走;呼吁与会教师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用语文的方法搞好高考语文复习,携手开启永州语文教研新时代,力争2018永州高考语文再上新台阶!

  会后,吴春来老师在“永州市南六县高三语文教师交流群”分享了永州高考语文团队研制的《永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六大核心资料》和《永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辅助资料》。

  归途中,与会教师在刚刚建成的微信群内纷纷盛赞宁远二中黄新胜校长及老师们的热情,盛赞吴春来老师满腔赤忱,躬耕永州语文教育,正开创永州语文教研新时代!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2

  参加本次活动收获颇丰,其中浙江省温州中学的郑可菜老师的`作文课《文末立意提升:“再走一小步”》让人印象深刻。郑老师通过教、练、评、提升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梳理写作知识,进行点对点分解训练,最终学会分析概括写作本质及规律。本堂由浅到深,一步步引导学生意识到作文当中的问题,并给予学生极具实操性的方法:往“上位概念”走、往“宏观时空”走、往“务实笃行”走、往“具体策略”走,最终达到学生写作走向深刻的目标。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3

  其实这几年的高考题,每年都有创新题,微创新题。但是今年的创新题、微创新题要多一些,压轴题要更难一些。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注重回归最基本的逻辑,希望学生能想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而不只是知道该怎么做题。这需要数学素养,逻辑推理能力。这样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这是要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不断加强,才能有所提高!所以,必须现在就重视逻辑,将来才更有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

  今年是国家双减政策贯彻后的第一个高考年。这种创新题、微创新题的增加或许是某种信号,国家反对大家内卷式的补课,这种疯狂的补课甚至影响到了高考的人才选拔。因为过去的高考题,常规题太多,甚至压轴题都是常规难题。很多学生都可以通过大量补课训练,达到能解压轴题的水平,在高考中考出高分。而现在的`改革,增加了创新题、微创新题,压轴题提高难度同时创新考法。让补课的学生通过大量训练掌握的解题方法套路,瞬间失效。把机会留给了真正的天才学生。这些少数的天才学生有更高的概率答出这些创新题。从而达到国家人才选拔、抑制补课之风的双减目标。

  高考一直都是教学的风向标,国家一直要求学校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教学。如果不启发思维,不培养逻辑,只是填鸭式教学。那你的学生将很难考出好成绩。相反,如果多启发引导学生,重逻辑,讲思维,将回归基本逻辑贯彻到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才可能让学生在高考中拿下创新题。

  所以,我个人觉得2022年或许是一个分水岭,以后的高考数学都会比较灵活,不会太简单。学生之间是有天赋的差异,但每个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靠后天的培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这是我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该带领学生做好的事。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4

  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xx一中《2022年高考数学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XXX老师针对2022年新高考I卷做了详尽的试卷分析,并通过新老高考对比,总结了新高考的变化趋势,给新高三教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杨爱秋老师给新高三教师提出中肯的备考建议,对2022高考I卷给出了独到见解,并对新高三教师进行答疑。通过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我对新高考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合理更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试题计算量明显增多,送分题比例有所减少,试题具有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等特点。因此,对于2023年高考备考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全力夯实双基,保证驾轻就熟

  目前高考数学试卷,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左右的分量,即使是创新题或能力题也是建立在双基之上,只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巩固双基,才能占领高考阵地。

  教材是精品,把握了教材,也就切中了要害。不仅要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更要关注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要全面把握知识体系:

  ⑴不掌握不放过。对照《考试说明》,确定考试范围,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每个例题、每个注释、每个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不留空白和隐患。

  ⑵胸无全书不放过,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把书学得由厚变薄。不妨从课本的章节目录入手,进行串联,形成体系。

  ⑶有疑难不放过。为巩固复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对照教材,彻底扫除障碍。回归教材、吃透课本,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哟。

  二、重视错题病例,及时亡羊补牢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许多同学,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见提高,走访了一些同学,普遍觉得困惑他们的是有些错误很顽固,订正过了,评讲过了,还是重蹈覆辙。原因是没有重视错误,或没有诊断出错因,没有收到纠错的效果。

  建议:建立错题集,特别是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以绝后患。注意收集错题也有个度的问题,对于那些一时粗心的偶然失误,或一时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失误应另作他论。

  三、加强毅力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毅力比热情更重要。进入高三,同学们都雄心勃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平步青云。有的同学松弛下来,形成知识或方法上的梗阻。影响情绪和信心。阻碍前进的步伐。训练毅力刻不容缓!

  分计划明确,并坚决执行,不寻找借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做今天的事,练习也要限时完成,一个小时完成的,决不拖成一个半小时完成,否则将影响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任何一门学科,只要三天不接触,拿到题目时,将会觉得入手不顺,思维不畅,效率不高且易出错,若5天不训练将会不进而退。所以,建议各个学科每天都要有所巩固,根据具体情况哪怕分量轻些也行。遇到困难应及时解决,不能积累,否则会打击信心,丧失斗志。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5

  通过这次“高精准”新高考备考研讨的学习,我有了新的思考。孙老师通过散文结构的快速梳理,让学生有的放矢;丁老师让学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来补写句子,是有效的试题研究;郑老师给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来指导考场作文走向深刻,是务实的手段……无论教师教授学生什么内容,都应基于具体学情来部署,让学生得到生成。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3-28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03-18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0-29

参加研讨会心得体会03-27

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10-25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1-09

教学研讨会教育心得体会11-24

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02-15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2-15

英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