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04 12:48:4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但与许多孩子欢度儿童节形成反差的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儿童节却很难欢愉起来。他们要么因父母在外务工,要么因家中贫苦,外出游玩、参加活动的心愿成了奢望。就此来说,政府部门、政府派出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应具有“六一”情怀,以“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享一个儿童节”为主旨,帮助所有孩子实现儿童节的快乐愿望。

  据报道,近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临潼的爱心团队开展了“庆六一”慰问贫困留守儿童活动,提前给留守儿童庆祝“六一”儿童节,充分体现了对弱势儿童的亲切关怀,值得点赞。要看到,当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如果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就会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懂如何去爱。因此,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如今,又到“六一”,这是全世界所有儿童的节日,理应让所有儿童享受节日的快乐。同时,需要重申这个节日的'本意。儿童节的设立,意在提醒各国政府、社会保障儿童的各项权益。笔者真心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借“六一”到来之际,多多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原来他们也有“六一”,还要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社会持续而博大的爱心,使留守儿童的每一天都是“六一”。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2

  上学期快结束时,儿子与老师的冲突增多,有一次老师不希望他影响课堂秩序,让他离开教室,他不肯,就和老师吵了起来。还有一次考试,他不认真答题,把凳子在水泥地上拖来拖去,发出噪音。老师说考场需要安静,让他出去,他不肯,在教室里大呼小叫。我老公被叫到学校,面对这种场面,老公希望能让儿子考完试,与老师意见不统一,为此还闹了点不快。

  因为儿子时常在学校惹事,成绩又一再下滑,上学期校方就找我谈话,问是否同意把我儿子“分流”到区特殊教育学校。有个老师听说这个消息,私下对我说我儿子虽然皮,但仍然是正常孩子,还是不要“分流”吧。我问儿子的意见,他也不肯去特殊教育学校。

  前不久,儿子又出了“岔子”。老师在课堂上做考前辅导,把一些题目分析写在黑板上。儿子起来上厕所,从老师身后绕过去。老师一转身,发现部分板书被擦掉了。因为其间只有我儿子经过黑板,他外衣的肩膀处又沾着粉笔灰,老师就问他是不是有意捣乱,把板书蹭掉。他一口否认,说是不小心碰掉的。

  那天是周末,放学很早。老师打电话到家里讲明情况,叫我去学校。我赶过去,看到儿子在拼命和老师争辩。老师说他无赖腔调又来了,他马上还嘴:“我无赖,你流氓。”听他说出这么无理的话,我真恨不得打自己的耳光。最后老师让他写一份书面材料,他写了,说可能是肩膀无意中碰到的`。老师让他重新写,说肯定是有意擦掉的。儿子照办后,校方表示如果再犯类似错误,就要严肃处理。

  蓝莓难过地讲不出话,让我看她随身带来的家庭照片。望着她儿子乌黑的眼眸、天真的笑容和头顶一块惹眼的稀发,我的心情也无法平静。

  儿子拿钱去“买”友谊

  因为我们不同意,学校没让儿子“分流”。但许多老师对我儿子失去了信心,不再要求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认真听讲,只希望他不要影响别人。在这种氛围下,儿子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放学后,他从不主动写作业,到了双休日,他整个人都“献”给了电视,从早看到晚,只要是动画片,他都看得津津有味,为此可以头不梳、脸不洗,一动不动地看一天。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儿子起床后就看电视,足足看了两天的动画片。我对他的学业已经很失望,但考虑到健康,我让儿子把电视机关了。他不听,我就上前去关。可我关掉后,他就再去打开,一来一往十几次,气得我真想把电视机砸坏。

  我插了一句:“您儿子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蓝莓困惑地摇摇头,说她不喜欢动画片,所以从没注意过儿子在看什么。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母亲,儿子在学校不好好读书,老师们对他印象不好,我没办法改变这个局面;回到家,儿子也不听我们的话,不肯复习功课,我想和他谈心,他总是说:“妈妈,你不要烦我,可不可以啊?如果哪天你不烦我,那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大概在半个月前,家里少了一笔钱。我告诉老公,我俩都猜是儿子拿的。等儿子从外面回来,老公约他到附近公园走走,谈到这件事。儿子开始不承认,后来说了实话,说自己在学校没朋友,很孤单,他这次拿了钱,就是去请外面的朋友吃饭、上网。“我就是想找人一起白相啊。”儿子讲着讲着,哭了起来。

  听了老公的转述,我心如刀绞: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正是渴望友谊的年纪,但再怎么孤单,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去结交一些酒肉朋友啊!万一交友不慎,不是要毁了一生么?但他现在很抗拒和我们交流,我们真的是没办法啊。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3

  6岁的男孩明明语言发育迟缓,至今仍不会张口说话,他从不与爸爸妈妈交流,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对遥控器、钟表等东西尤其感兴趣,喜欢看广告,乐意在地上转圈儿;他在某些方面记忆力特别好,但理解能力甚为低下,常常词不达意。

  “目前,哈尔滨市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像明明这样的患儿,每万人中大约就有18.8例。”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武丽杰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应该对孤独症有所认识与警觉,提高早期筛查、康复矫治和干预水平,尽早把这群孤独症儿童从封闭的世界中领出来。

  孤独症被纳入精神残疾

  据武丽杰介绍,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迟滞、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而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岁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

  武丽杰指出,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推测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儿童孤独症现已超过脑瘫及唐氏综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孤独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残联已于20xx 年初将孤独症明确纳入精神残疾。

  及早发现孩子异常现象

  武丽杰提醒,孤独症儿童有几点表现十分明显,家长和老师应引起注意,及早发现这些孩子的异常现象。

  社会交流障碍:孤独症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要求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他们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常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至三岁时仍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重复刻板的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孩子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并因此显现出这样、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及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而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

  其他: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有10%智力超常。部分自闭症患儿可在某些方面显得能力较强,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中较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经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孩子中均较常见,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有一定关系。

  家长怎样帮助孤独症孩子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5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早期干预能使约半数的孩子恢复正常。”武丽杰说,目前,临床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孤独症的孩子该做些什么呢?武丽杰建议: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可给予思考、表达的时间,否则只会强化其不良行为;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可用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孩子识别和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一般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改变,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对于患儿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不要妥协,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效果。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4

  什么是儿童学习障碍,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人们常常把它与学习困难、学习缺陷、学习无能等相混淆。学习障碍所包含的大量情况也很难确切地予以定义,如活动过度、学习无能、脑功能失调、轻度脑损伤、知觉缺陷、诵读困难等。1963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S·KirK)提出了学习障碍(learn disability)的概念,认为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1983年美国几个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的学会共同拟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是指在求知、听讲、说话、阅读、写字、推理或算术能力上出现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困难通称,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即是由一个人的内在因素所导致的,虽然这种学习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障碍(如感官损伤,智能不足,或情绪困扰)同时存在,或是由于环境(如文化差异,教育方法问题,处境不良)的影响,它却是因此状况或影响所直接促成的。”

  学习障碍的定义虽有许多分歧,但以下四个特征却是公认的:

  ⑴差异性。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如尽管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学习成绩却远低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该达到的成绩。

  ⑵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

  ⑶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因此,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

  ⑷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医学界把学习障碍看成是一组症状,表现出各种疾患:

  ⑴儿童多动症。其主要特点为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多活动,难以安静,冲动任性,急躁易怒,或伴有学习困难、阅读、书写障碍,不服管教,说谎话等,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⑵儿童抽动症。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等,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等。

  ⑶特殊能力发育迟缓。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阅读能力和运算能力下降或明显下降,凡涉及这两方面能力的学习,其成绩显著低于实际水平。

  ⑷发育迟缓。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衰弱状态,学习易疲劳,学习成绩普遍低下,而非某一单科困难。

  ⑸品行障碍。经常说谎,有偷窃行为,经常逃学,到处游逛,和父母不能建立正常的感情等。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5

  “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进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里没有直接监护人的这批特殊儿童群体,一般将孩子交由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管理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帮助和促进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发展;在行为习惯方面规范发展;在学业成绩方面稳步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融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模拟家庭,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充分发挥代管家长的作用,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长档案。在入学初就为“留守学生”设计一份花名册,并分年级登记好留守生和家长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用书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3、执行学校的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数与教职工的总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

  4、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四是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限期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二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6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踊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思想,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还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音乐为什么能治疗某些疾病、增进人们的健康呢?因为它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比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作“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通过音乐放松治疗,可以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应激改善后人的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γ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而对另一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疲劳嗜睡、食欲不振、身体活力降低的情绪低落状态,音乐也能起到调节作用。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人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这里又正好是人体内服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所以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被称作“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音乐有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

  音乐能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铸造人格。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

  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在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乐能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

  音乐具有这些生理和心理效应,那么如何运用音乐增进人的健康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具体用音乐调节情绪,另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音乐调节情绪的具体实施,可采用“同质”的原理。即在情绪波动时,要根据当时的情绪状态选择音乐,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产生强烈悲痛情绪的人,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人应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换音乐色彩情绪,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自己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C D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研制并按情绪调节规律编排的音乐),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选用音乐。而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自然也较为容易知道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音乐的调节。

  用音乐陶冶情操的实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实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等等。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很多音乐体裁,从不熟悉到熟悉,就会引起兴趣,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力也就会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音乐视野,音乐积淀丰厚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音乐积累的过程也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参与音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聆听欣赏,在家里听唱片、录音,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还可以自己参与演唱演奏,参加群体音乐活动等等,对增进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运用音乐增进人们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个人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适当的音乐活动。音乐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乐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疏泄压抑的情绪,可以焕发美好的情感,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净化社会。音乐还可以协调千百万人的意志,共同实现目标、理想。现代社会人们又重新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从各个方面去开掘音乐增进健康的方法。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7

  寒假伊始,我便开始翻阅《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这本书,也许是刚做了妈妈,所以对关于儿童的书越发的热衷起来。其中,关于精神发生与儿童教育这一篇章,我看的尤为仔细,其对读经运动的批判是我所赞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那么多家长还在孜孜不倦的支持着并付诸于实践,真是为他们的孩子感到担忧。

  初为人母,我也越来越能够体验当父母的那种望子成龙成凤的迫切愿望,但是他们忘记了,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除了生理上的还有心理方面的'健康,你们关注了吗?

  曾在饭桌上,有位小小班孩子的妈妈向我请教:“他们老师在教《三字经》,儿子不太会念,我们啊有必要在家也教呀?”天哪,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却在念那些不知所云的三字经,这才刚开始,如果4年的幼儿园生活都要和《三字经》打交道,那他的可爱、活泼还会有迹可循吗?

  春节拜年,正上大班的小侄女也在我面前表演了一段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并不知是什么含义,仿佛会背了就是值得炫耀的事,真的值得夸奖吗?这些《三字经》在不知不觉中侵占了孩子快乐的空间。以致我问她需要什么年礼时,她竟说:“我想要学习用品。”我愕然,懂事早熟的孩子,是谁剥夺了你活泼天真的童性。今后满是学习的日子还很长,而你却选择了及早步入该行列,真的值得庆幸吗?要知道,童年的缺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只会造成一个人过早心老,要是长大以后觉得累的时候,突然发现曾经走过的路没有任何童趣快乐可寻时,那将会多么失落呀?

  希望更多的家长和教育者看了这本书之后能够明白,儿童处于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根器”。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否则只会揠苗助长。正如农民耕作一样,教育者也应该遵守天时,精工细作,不急不躁,循序渐进,耐心等待。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8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各个环节: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都对学习及其过程有影响。就学生本人而言,主要是学习能力问题,即对知识的理解、组织、贮存及回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当儿童在获得知识上发生困难时,统称为“学习问题”,其原因包括教授方法、学习方法、兴趣、动力、情绪紊乱、环境条件不利、智力水平差等。学习不能(1earning disability)(有人称之为“学习困难”)一般分为二类:一类为普遍无能,即精神发育迟缓引起者;二类指特殊性学习不能(special 1earning disability),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能期望的成绩相比显著落后。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维、拼音、数学运算能力差等诸方面。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将“特殊性学习不能”作为“学习不能”论,因此,普遍无能即被排除在外,本章也不予赘述。但“学习不能”这一名词的应用似有不妥之处,“特殊学习障碍”一词似乎更接近于实际,值得今后探讨。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脑功能异常

  根据近代研究,特殊学习不能多为先天性脑发育上的异常所致。另外,一些病人属家族性的。

  1、遗传因素:小儿的个性、智力均受遗传的影响,部分学习不能儿也有家族倾向。另外,某些染色体病、遗传代谢病也与学习不能有关。例如部分Ducheme肌营养不良,__Y综合征和__X综合征患儿,智商虽可大于70分,但通常有言语障碍,特别是阅读和拼写功能;Turner综合征患儿智力一般正常,但操作性智商多偏低,画人试验、数学计算、左右分辨多有困难。

  2、妊娠因素:胎儿慢性低氧血症,宫内发育迟缓,分娩前出血,妊娠毒血症时,小儿长大后可能与其多动、学习障碍、注意力分散、视觉—空间障碍等有关。妊娠期间感染、理化因素、特别是酒精、烟及其他成瘾性药物可导致小儿学习不能。

  3、疾病:小儿早期患营养不良时,可能引起识别力和注意力方面的缺陷;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都会使小儿学习成绩下降,记忆力、视觉—空间运动功能、动手能力以及手眼协调等发生障碍。

  (二)药物

  巴比妥盐类、三环类抗抑郁药、茶硷、苯妥英钠、安定、利眠宁等可引起多动。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及着色剂酒石黄偶可引起多动。被动吸烟认为是多动,学习成绩不良及某些躯体问题的一个原因。

  (三)心理因素

  父母及学校对儿童要求过高或相互矛盾可造成小儿心理上的冲突。儿童学习上的紧张情绪、怕失败以及完成学业的强迫性愿望等可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阻滞、不感兴趣等。各种心理因素可破坏儿童主动学习的`企图,影响了选择性注意、记忆及认识活动,从而招致学习问题。

  (四)环境因素

  父母对儿童学习漠不关心;或因暂时学习成绩不好受歧视,打骂;或性别歧视;或父母酗酒、家庭磨擦、父母离异;或父母的其它不良榜样等都可造成小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及缺乏安全感。父母的教育水平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小儿的精神状态。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着儿童学习潜力的发挥,从而造成学习问题。

  [临床表现]本症是学龄儿童的一种常见问题,其病发率达5%—10%,以小学2—3年级病发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6—10:1)。

  特殊性学习不能,根据美国教育部门及公共法所给予的定义主要指儿童在有关理解或应用语言(口语或书写文字)的基本心理方面存在一种或多种障碍,其可表现在倾听,思考、讲述、诵读、书写、拼音及数学演算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因而学习不能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①语言表达困难(听、说困难);

  ①语言书写困难(读写困难);

  ⑧数学学习困难;

  ④推理困难(思维和概括困难)。

  不包括由于视力、听力或运动障碍、智力迟缓、情绪紊乱或环境不利等引起的学习问题。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9

  一、正确对待特殊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特殊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特殊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教育途径,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0

  最近几年有关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以团体合作的研究方式,从实践立体式、个别化、跨领域、支持性的教育模式做起,坚持以全纳教育为本,为他们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和最适合的服务。使他们改善不良的适应行为,发挥其潜能,并尽可能的融入到正常幼儿中去。

  一、问题提出

  1、基本概念

  什么叫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什么叫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所有回归主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要符合幼儿的能力和需要,与此同时,融合教育要给幼儿和教师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使他们能在主流环境中获得成功。一所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还远不止这些,它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归属感,每个幼儿都被接纳,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满足每个幼儿的教育需要。

  2、问题的提出

  虽然融合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有许多幼儿园都开始接纳他们。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本着全纳教育的办园宗旨,接纳、支持、帮助他们,使自闭症幼儿能够顺利的在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如:在班级中的融合、给予个体的支持与帮助。自闭症的幼儿往往在人际交往、与他人的沟通上存在着问题,如何在班级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给予这些幼儿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集体的一日活动中去,是普特教老师面临的问题。

  二、班级中的融合

  (1)家长工作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这些家长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所要选择的幼儿园的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与幼儿园相关领导及教师进行接洽、沟通,等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时会在通过各种方式向特教专家征询意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怕被老师否定上正常幼儿园的可能性或是减少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进入幼儿园后,我园先让家长陪同,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有的在特教部先适应、有的加入班级融合半天。在这些的日子里,自闭症幼儿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接纳,上课时孩子的左右都会有小伙伴帮助他,有了好朋友他也显得很快乐的样子;有的则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在课堂上大喊大叫、跺脚、拍桌子,结果受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指责导致行为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最后家长不得不陪在一边;还有的才上了一两周就直接被幼儿园劝退了。多数的自闭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融合后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他们在幼儿园里不知所措或惊恐不安地时候,家长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有的家长每天把自闭症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后都会一直在附近徘徊,怕有状况出现;还有的会同幼儿园协商阿姨进园带自闭症的孩子。家长表现出来的不放心,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放心,我们每天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采用照片、请家长定时参与活动等办法,消除了家长们的.顾虑。

  (2)个案

  禾禾是一名男孩,今年6岁多,现在在大二班。禾禾基本上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有需求的时候,有时会直接自己走过去拿,有时就会叫起来。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往往自己独处的时候较多。大多数的时间参与不到集体活动活动中去,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不停的用手打自己头。但是,禾禾有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对老师给予口语指令,能够去执行。

  (3)采用观察法

  在最自然地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情绪、行为、社交、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观察。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对幼儿以后在班级中融合有直接的帮助。例如:禾禾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班级时,老师主要是观察禾禾在班级中一天的活动,老师不给予任何的干预,通过对禾禾这种自然的观察,掌握禾禾在班级中的情况,从而为以后禾禾在班级的融合教育确定明确的方向。

  (4)IE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什么是IEP计划:也叫“个别化教育计划”,自1975年“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现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说是与特殊教育画上等号。人类历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来,两百多年来人权的扩张,要求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及普及化的声浪越来越高,但由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在教学上无法像普通班一样,用一样的教材与全班一起评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极需有一套方式来回以规划与管理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并随时供行政人员来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绩效,此时“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担任了此一重要角色。特教、普通班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班级融合教育中,良好的合作、沟通是前提。透过家长、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研拟出一套适合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需要特教、普通班老师、家长三方的相互一致来完成。它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绪或是动作技能的。这个部份必需有赖亲师密切沟通与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目标。在班级融合教育活动中(IEP)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放大幼儿的优势,用优势来带动幼儿的弱势。对于弱势要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及矫正。

  (5)班级中(IEP)计划、融合教育引导的实施

  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为了能够使禾禾融入到班集体的活动中去。例如:在座位的安排上、替禾禾选择固定同伴,这种教室物理环境的适应,使禾禾对新环境的认知有了准备,极大减少了禾禾的情绪反映。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1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现在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人都宠得爱不释手,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过也出现孩子越来越难管的现象,用软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体会。

  家庭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直接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家庭教育有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谁都不能忽视,谁都不能逃避,现谈谈本人在家庭教育上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家长是子女所有行为的被模仿者与榜样。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一个伤疤,就问孩子:“是不是学校小朋友抓的?”孩子点点头。妈妈发火了:“你为什么不抓他?这个星期天妈妈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狠狠抓他!”真是可悲又可怜,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今后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永远的连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会使孩子跨跃道德认识与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来统一自己的道德情感与意志,产生与父母类似的道德理念与行为。父母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益,并会整合学校的德育效能;不良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损、将离散、削弱学校的德育效能,有的甚至会断送孩子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首先应从家长做起,家长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站得正,坐得直,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自己良好的风范教育、影响孩子,事事处处当好孩子的榜样。

  二、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

  有时走亲访友,老是听到朋友说自己的孩子:“你看,你这次其中考试,考了85分,人家隔壁邻居家小孩怎么考试100分,你真没用,木头脑袋。”我们都知道家长讲这些话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一点,但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听了往往会错误地判断父母不喜欢他或在讽刺挖苦他,心里肯定不高兴,同时也打击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我想考试成绩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学习的好与坏,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好多科学家和名人小时候都不是很出色,有的甚至连小学也没上完,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照样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伟人,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所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表示将来的好坏,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孩子的考试成绩有时是一般的一般,但我从不批评他,只是帮他一起分析考试题为什么会做错,鼓励他下一次要仔细、努力,比这次考得好一些,小孩听了总是满意、微笑的点点头。

  三、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好,例如当着孩子的面,在人家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听话,学习不好,这样适得其反,孩子肯定心里会想,我什么事都努力去做了,父母还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或心灵扭曲。

  四、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我小孩唯一最大缺点是任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放学回家,大概前半个小时做作业还可以,比较认真投入,过了半小时后就开始东摸摸,西看看,开始跟我讨价还价,例如老师布置回家抄写今天课堂上学的生词,他就跟我说,爸爸我这个作业写完,其余两个作业等玩一下或吃好晚饭再做,这时我就根据今天回家作业的多少来衡量,如果回家作业不多,我肯定会放他去玩,因为你不放他,小孩子做功课也不用心,还会哭哭啼啼,甚至还会跟我顶嘴,自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五、决不为孩子护短。

  老师的包庇,家长的护短,会导致孩子走向歪路,甚至会导致他走向犯罪,因此,我觉得作为每一个家长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的危害性,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该纠正的时候要及时纠正。

  六、不要用暴力“征服”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

  我常因儿子做事太拖太慢,把我说的话装作没听见而对他大发脾气,比方说,洗手,他会在洗手盆边玩上xx年中,真的是受益匪浅,今天把它分享各位朋友,相互学习。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女儿出生后,她小床的上色彩气球,转铃,婴儿游泳池等都是专门为她准备的。我整整为女儿做了一年的扶触。不停的和她说话,这样女儿在9个月时就会叫爸妈。再大些,会走路了,摔倒不扶。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随便玩。能不帮的就不帮。还为她创造条件让她玩,买的书柜,让她玩,后来当衣柜。秋千,现在家里都挂满了世界名画,随时欢迎你们参观,但是要收费的呀!

  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一直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当今电视对孩子伤害太大了,女儿出生前我们就把电话搬走了。这二年来我和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全方面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德在先,技能在后,我们特别重视女儿的品德培养,背弟子规并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就这样我和女儿一起看书,一起画画,一起玩,一起收拾玩具,一起哈哈笑……

  现在我们家女儿不到二岁,各方面都表现的特别出色,特别懂事,安乐易养,看到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借此机会我特别感谢我的先生对我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也感谢女儿的爷爷奶奶以及全家人对我的默默支持!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夸自己的女儿,是想告诉大家科学育儿,真用真受益。也许有人会说,天才是天生的。我也承认。就算是天才,一我们不知道人家是如何进行教育的,二我们都知道有的天才在有些方面甚至可是说是缺陷,如果是有更完xxxxxx教育的话,天才会更接近完美。我肯定的是我的女儿不是天才,所以我用好的教育方法。如果有人说他的孩子是天才,那么我们恭喜你!如果不能,请记住后天教育非常重要,越早越好!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说真的,在这二年里,我深深体会到家长只要用对方法,孩子真的很好带。千万不能捉弄孩子玩,我在生活中也因此树立了很多所谓的“敌人”。但我相信科学,相信蒙以养正的道理。我也相信每一个妈妈都可以成为好妈妈!

  因为我们可能有童年的遗憾,但不能给孩子遗憾的童年。

  我们可以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愿快乐天下父母心!谢谢!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2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可能上学的,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上特殊儿童学校;没有特殊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和活动中增强他的规则意识,教师教给他整理玩具的方法,让他知道玩了玩具后应该自己整理的道理。

  二、良好个性的培养

  1、由于特殊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尤其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比较弱,且转化机制易出现紊乱,所以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比较困难。根据这一特点,为特殊儿童制订的生活作息制度就不宜随意更改,而应严格执行。在日常生活及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个性,让他学会谦让、互助。

  2、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其好的个性。在家不要太娇惯和溺爱孩子。

  三、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想办法(通过口头表扬鼓励及物质奖励法——红五星的方式)。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他有主动参加活动的欲望并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不同。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让“命运不公平”的思想见鬼去吧!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多注意对他进行动手操作方面的培养,提高其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

  3、体育锻炼对特殊儿童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应帮助他们天天坚持1~1。5小时的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并注意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力。减轻负担、增强营养、增加睡眠、科学锻炼、矫正身体缺陷是制订和执行特殊儿童生活制度的关键。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3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但教育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统一、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以及学生人数的众多等教育现实却往往让教育只能面对“大多数”,而忽视了学生中特殊的一部分。

  这部分学生因为其特殊性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基于这样的现状,我校根据二期课改要求,提出了“关注‘特殊儿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转化“特殊儿童”,使教育的关注点面向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特殊儿童”其实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在一般教师的心目中,但凡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违反了教师所限定的一套行为规范准则,行为异于班中大多数乖巧的孩子,就被看成是“特殊儿童”。一般有这样一些类型:课堂上好动、不静心,思维专注的时间较短,影响其他学生听课效率,影响教师上课情绪;较易亢奋,在群体中往往会作出幅度较大、异于常人且不易控制的行为,造成伤人、伤己的后果;极有自己的主见,常常质疑教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且不易说服等。

  教师所认为的“特殊儿童”是否是特殊儿童,究竟什么样的儿童才能称为特殊儿童?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着眼点。可以依医学的观点,从病因分析上来确定谁是特殊儿童;可以依机体上或心理上的特质来区分谁是特殊儿童。但从教育的观点看,并不是所有在机体上或心理上呈现“特殊”特质的儿童皆可称作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是就其学习需要的特殊性而言。例如,一个儿童智能特别低下,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教师在班级教学中的`进度;他在学习上有特殊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上给予个别的考虑,那么,他就是教育上所谓的特殊儿童。所以有的学者就把特殊儿童视为“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

  在教育上为了明确地确定谁是“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有必要完整地、精确地把握特殊儿童的概念。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为特殊儿童作如下定义:特殊儿童系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藉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这样偏离的情形,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的程度。

  二、“特殊儿童”教育难的原因分析

  1、不尊重儿童,摆不准教师的位置

  许多教师至今仍抱着“师道尊严”不放,认为学生就该好好听老师的话,服从教师,而不必有太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认为儿童是未成年人,是需要老师教育的,从未真正把他们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却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视儿童,轻视儿童;从未意识到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个性,有想法,有脾气;更未意识到学生是“进行时”、“未来时”,是不成熟的“人”,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倍地呵护、小心地引导;教师还未意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没有任何权力责骂、训斥,或无情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也正是这样的不尊重,让学生打心眼里排斥你、逆反你,试想,一个总是不尊重学生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尊受损以外,还能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呢?

  2、不了解儿童,教育手法单一而僵化

  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本质上是尊重差异的美,他们习惯了整齐划一、一呼百应,一旦有学生特性鲜明些、教育过程费劲些,就如临大敌,觉得此人“特殊”,却不知差异是正常的,整齐划一才是不正常的!而一旦出现了所谓的“特殊儿童”后,教师不是去深入地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不去寻找问题的症结,而是急于吓唬、压制、孤立,却从未想过这样的教育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很少取得过认同感,这样的两个“绝缘体”似的教育主体,能产生多少教育效果呢?更未想过这样毫无针对性的教育意义何在?

  三、“特殊儿童”教育的策略

  转变教育理念:所谓“特殊儿童”就是一些个性较为鲜明、较为顽劣、儿童特性显著的孩子。他们不过就是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听话,难教一些、易于反复,但他们仍然是正常的儿童。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特殊儿童”,并把这一定性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扩散,“特殊儿童”的身份就牢牢地套在了他的头上,同学们会因为他的特殊而疏远他,使他游离在集体之外。我们只有不把他们看成是“特殊儿童”,承认儿童之间的差异性,并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他们才有进步。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4

  儿童时期经常会出现语言障碍,男孩尤其如此。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语言发育迟缓,这可能是因为孩子难以明白别人的话语和难以表达所致。其他常见的情况还包括口吃和口齿不清。某些语言障碍可能与学习障碍或孤独症有关。

  “语言发育迟缓”的最常见病因就是听力受损,而听力受损大多因为复发性耳部感染或“湿耳”所致。语言发育迟缓或许是身体异常,例如:“脑性瘫痪”,也可能是遗传所致,患儿会难以控制讲话所需的不同身体部位。假如孩子很少与父母讲话或交往,那么他会讲话的时间也会较其他的儿童晚。来自双语家庭、左撇子或双手并用的儿童,也可能说话较晚。

  假如孩子已近2岁,仍然未曾说出只言片语,或难以听懂简单的要求,那么就请教医生。应该先解决听力问题,并接受特殊教育。经过治疗,孩子的言语技巧仅稍晚于同年龄儿童,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的患儿,他们的'语言能力通常会在稍后赶上同伴。但是有些患儿可能会在以后发生阅读或书写障碍。

  学习言语时儿童经常会口齿不清或发不出某些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尚未成熟至可以清楚发音。许多2—4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口吃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在孩子入学前就会完全消失。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或非常严重,那么就向医生咨询。孩子也可能需要进行语言治疗,而且大多患儿一般能够成功,但少数口吃和存在其他语言障碍的孩子可能会终身伴有症状。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5

  首先,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他们的情况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说眼睛看不见的儿童往往是自卑、孤僻的,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能够引导他们在嗅觉、触觉上面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可以平安的度过生长发育阶段。

  其次,特殊儿童各方面的.发育都低于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所以他们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弱的,这时候需要给特殊儿童制定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去规范他们的行为。

  最后,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科学健康的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特殊儿童体质本来就不好,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要有规律,能够按时进餐,这不仅对孩子生长发育很重要,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儿童教育心得体会02-09

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05-08

留守儿童教育心得体会03-31

儿童教育方法08-09

留守儿童教育06-01

特殊教育的心得体会03-07

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1-20

日本儿童教育和我们的区别07-13

3到4岁儿童教育方法06-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但与许多孩子欢度儿童节形成反差的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儿童节却很难欢愉起来。他们要么因父母在外务工,要么因家中贫苦,外出游玩、参加活动的心愿成了奢望。就此来说,政府部门、政府派出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应具有“六一”情怀,以“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享一个儿童节”为主旨,帮助所有孩子实现儿童节的快乐愿望。

  据报道,近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临潼的爱心团队开展了“庆六一”慰问贫困留守儿童活动,提前给留守儿童庆祝“六一”儿童节,充分体现了对弱势儿童的亲切关怀,值得点赞。要看到,当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如果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就会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懂如何去爱。因此,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如今,又到“六一”,这是全世界所有儿童的节日,理应让所有儿童享受节日的快乐。同时,需要重申这个节日的'本意。儿童节的设立,意在提醒各国政府、社会保障儿童的各项权益。笔者真心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借“六一”到来之际,多多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原来他们也有“六一”,还要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社会持续而博大的爱心,使留守儿童的每一天都是“六一”。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2

  上学期快结束时,儿子与老师的冲突增多,有一次老师不希望他影响课堂秩序,让他离开教室,他不肯,就和老师吵了起来。还有一次考试,他不认真答题,把凳子在水泥地上拖来拖去,发出噪音。老师说考场需要安静,让他出去,他不肯,在教室里大呼小叫。我老公被叫到学校,面对这种场面,老公希望能让儿子考完试,与老师意见不统一,为此还闹了点不快。

  因为儿子时常在学校惹事,成绩又一再下滑,上学期校方就找我谈话,问是否同意把我儿子“分流”到区特殊教育学校。有个老师听说这个消息,私下对我说我儿子虽然皮,但仍然是正常孩子,还是不要“分流”吧。我问儿子的意见,他也不肯去特殊教育学校。

  前不久,儿子又出了“岔子”。老师在课堂上做考前辅导,把一些题目分析写在黑板上。儿子起来上厕所,从老师身后绕过去。老师一转身,发现部分板书被擦掉了。因为其间只有我儿子经过黑板,他外衣的肩膀处又沾着粉笔灰,老师就问他是不是有意捣乱,把板书蹭掉。他一口否认,说是不小心碰掉的。

  那天是周末,放学很早。老师打电话到家里讲明情况,叫我去学校。我赶过去,看到儿子在拼命和老师争辩。老师说他无赖腔调又来了,他马上还嘴:“我无赖,你流氓。”听他说出这么无理的话,我真恨不得打自己的耳光。最后老师让他写一份书面材料,他写了,说可能是肩膀无意中碰到的`。老师让他重新写,说肯定是有意擦掉的。儿子照办后,校方表示如果再犯类似错误,就要严肃处理。

  蓝莓难过地讲不出话,让我看她随身带来的家庭照片。望着她儿子乌黑的眼眸、天真的笑容和头顶一块惹眼的稀发,我的心情也无法平静。

  儿子拿钱去“买”友谊

  因为我们不同意,学校没让儿子“分流”。但许多老师对我儿子失去了信心,不再要求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认真听讲,只希望他不要影响别人。在这种氛围下,儿子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放学后,他从不主动写作业,到了双休日,他整个人都“献”给了电视,从早看到晚,只要是动画片,他都看得津津有味,为此可以头不梳、脸不洗,一动不动地看一天。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儿子起床后就看电视,足足看了两天的动画片。我对他的学业已经很失望,但考虑到健康,我让儿子把电视机关了。他不听,我就上前去关。可我关掉后,他就再去打开,一来一往十几次,气得我真想把电视机砸坏。

  我插了一句:“您儿子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蓝莓困惑地摇摇头,说她不喜欢动画片,所以从没注意过儿子在看什么。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母亲,儿子在学校不好好读书,老师们对他印象不好,我没办法改变这个局面;回到家,儿子也不听我们的话,不肯复习功课,我想和他谈心,他总是说:“妈妈,你不要烦我,可不可以啊?如果哪天你不烦我,那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大概在半个月前,家里少了一笔钱。我告诉老公,我俩都猜是儿子拿的。等儿子从外面回来,老公约他到附近公园走走,谈到这件事。儿子开始不承认,后来说了实话,说自己在学校没朋友,很孤单,他这次拿了钱,就是去请外面的朋友吃饭、上网。“我就是想找人一起白相啊。”儿子讲着讲着,哭了起来。

  听了老公的转述,我心如刀绞: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正是渴望友谊的年纪,但再怎么孤单,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去结交一些酒肉朋友啊!万一交友不慎,不是要毁了一生么?但他现在很抗拒和我们交流,我们真的是没办法啊。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3

  6岁的男孩明明语言发育迟缓,至今仍不会张口说话,他从不与爸爸妈妈交流,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对遥控器、钟表等东西尤其感兴趣,喜欢看广告,乐意在地上转圈儿;他在某些方面记忆力特别好,但理解能力甚为低下,常常词不达意。

  “目前,哈尔滨市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像明明这样的患儿,每万人中大约就有18.8例。”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武丽杰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应该对孤独症有所认识与警觉,提高早期筛查、康复矫治和干预水平,尽早把这群孤独症儿童从封闭的世界中领出来。

  孤独症被纳入精神残疾

  据武丽杰介绍,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迟滞、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而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岁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

  武丽杰指出,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推测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儿童孤独症现已超过脑瘫及唐氏综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孤独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残联已于20xx 年初将孤独症明确纳入精神残疾。

  及早发现孩子异常现象

  武丽杰提醒,孤独症儿童有几点表现十分明显,家长和老师应引起注意,及早发现这些孩子的异常现象。

  社会交流障碍:孤独症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要求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他们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常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至三岁时仍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重复刻板的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孩子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并因此显现出这样、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及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而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

  其他: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有10%智力超常。部分自闭症患儿可在某些方面显得能力较强,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中较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经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孩子中均较常见,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有一定关系。

  家长怎样帮助孤独症孩子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5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早期干预能使约半数的孩子恢复正常。”武丽杰说,目前,临床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孤独症的孩子该做些什么呢?武丽杰建议: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可给予思考、表达的时间,否则只会强化其不良行为;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可用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孩子识别和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一般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改变,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对于患儿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不要妥协,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效果。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4

  什么是儿童学习障碍,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人们常常把它与学习困难、学习缺陷、学习无能等相混淆。学习障碍所包含的大量情况也很难确切地予以定义,如活动过度、学习无能、脑功能失调、轻度脑损伤、知觉缺陷、诵读困难等。1963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S·KirK)提出了学习障碍(learn disability)的概念,认为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1983年美国几个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的学会共同拟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是指在求知、听讲、说话、阅读、写字、推理或算术能力上出现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困难通称,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即是由一个人的内在因素所导致的,虽然这种学习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障碍(如感官损伤,智能不足,或情绪困扰)同时存在,或是由于环境(如文化差异,教育方法问题,处境不良)的影响,它却是因此状况或影响所直接促成的。”

  学习障碍的定义虽有许多分歧,但以下四个特征却是公认的:

  ⑴差异性。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如尽管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学习成绩却远低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该达到的成绩。

  ⑵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

  ⑶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因此,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

  ⑷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医学界把学习障碍看成是一组症状,表现出各种疾患:

  ⑴儿童多动症。其主要特点为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多活动,难以安静,冲动任性,急躁易怒,或伴有学习困难、阅读、书写障碍,不服管教,说谎话等,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⑵儿童抽动症。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等,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等。

  ⑶特殊能力发育迟缓。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阅读能力和运算能力下降或明显下降,凡涉及这两方面能力的学习,其成绩显著低于实际水平。

  ⑷发育迟缓。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衰弱状态,学习易疲劳,学习成绩普遍低下,而非某一单科困难。

  ⑸品行障碍。经常说谎,有偷窃行为,经常逃学,到处游逛,和父母不能建立正常的感情等。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5

  “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进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里没有直接监护人的这批特殊儿童群体,一般将孩子交由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管理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帮助和促进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发展;在行为习惯方面规范发展;在学业成绩方面稳步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融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模拟家庭,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充分发挥代管家长的作用,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长档案。在入学初就为“留守学生”设计一份花名册,并分年级登记好留守生和家长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用书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3、执行学校的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数与教职工的总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

  4、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四是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限期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二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6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踊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思想,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还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音乐为什么能治疗某些疾病、增进人们的健康呢?因为它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比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作“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通过音乐放松治疗,可以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应激改善后人的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γ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而对另一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疲劳嗜睡、食欲不振、身体活力降低的情绪低落状态,音乐也能起到调节作用。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人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这里又正好是人体内服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所以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被称作“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音乐有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

  音乐能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铸造人格。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

  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在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乐能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

  音乐具有这些生理和心理效应,那么如何运用音乐增进人的健康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具体用音乐调节情绪,另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音乐调节情绪的具体实施,可采用“同质”的原理。即在情绪波动时,要根据当时的情绪状态选择音乐,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产生强烈悲痛情绪的人,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人应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换音乐色彩情绪,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自己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C D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研制并按情绪调节规律编排的音乐),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选用音乐。而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自然也较为容易知道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音乐的调节。

  用音乐陶冶情操的实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实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等等。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很多音乐体裁,从不熟悉到熟悉,就会引起兴趣,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力也就会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音乐视野,音乐积淀丰厚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音乐积累的过程也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参与音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聆听欣赏,在家里听唱片、录音,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还可以自己参与演唱演奏,参加群体音乐活动等等,对增进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运用音乐增进人们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个人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适当的音乐活动。音乐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乐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疏泄压抑的情绪,可以焕发美好的情感,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净化社会。音乐还可以协调千百万人的意志,共同实现目标、理想。现代社会人们又重新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从各个方面去开掘音乐增进健康的方法。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7

  寒假伊始,我便开始翻阅《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这本书,也许是刚做了妈妈,所以对关于儿童的书越发的热衷起来。其中,关于精神发生与儿童教育这一篇章,我看的尤为仔细,其对读经运动的批判是我所赞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那么多家长还在孜孜不倦的支持着并付诸于实践,真是为他们的孩子感到担忧。

  初为人母,我也越来越能够体验当父母的那种望子成龙成凤的迫切愿望,但是他们忘记了,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除了生理上的还有心理方面的'健康,你们关注了吗?

  曾在饭桌上,有位小小班孩子的妈妈向我请教:“他们老师在教《三字经》,儿子不太会念,我们啊有必要在家也教呀?”天哪,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却在念那些不知所云的三字经,这才刚开始,如果4年的幼儿园生活都要和《三字经》打交道,那他的可爱、活泼还会有迹可循吗?

  春节拜年,正上大班的小侄女也在我面前表演了一段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并不知是什么含义,仿佛会背了就是值得炫耀的事,真的值得夸奖吗?这些《三字经》在不知不觉中侵占了孩子快乐的空间。以致我问她需要什么年礼时,她竟说:“我想要学习用品。”我愕然,懂事早熟的孩子,是谁剥夺了你活泼天真的童性。今后满是学习的日子还很长,而你却选择了及早步入该行列,真的值得庆幸吗?要知道,童年的缺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只会造成一个人过早心老,要是长大以后觉得累的时候,突然发现曾经走过的路没有任何童趣快乐可寻时,那将会多么失落呀?

  希望更多的家长和教育者看了这本书之后能够明白,儿童处于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根器”。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否则只会揠苗助长。正如农民耕作一样,教育者也应该遵守天时,精工细作,不急不躁,循序渐进,耐心等待。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8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各个环节: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都对学习及其过程有影响。就学生本人而言,主要是学习能力问题,即对知识的理解、组织、贮存及回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当儿童在获得知识上发生困难时,统称为“学习问题”,其原因包括教授方法、学习方法、兴趣、动力、情绪紊乱、环境条件不利、智力水平差等。学习不能(1earning disability)(有人称之为“学习困难”)一般分为二类:一类为普遍无能,即精神发育迟缓引起者;二类指特殊性学习不能(special 1earning disability),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能期望的成绩相比显著落后。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维、拼音、数学运算能力差等诸方面。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将“特殊性学习不能”作为“学习不能”论,因此,普遍无能即被排除在外,本章也不予赘述。但“学习不能”这一名词的应用似有不妥之处,“特殊学习障碍”一词似乎更接近于实际,值得今后探讨。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脑功能异常

  根据近代研究,特殊学习不能多为先天性脑发育上的异常所致。另外,一些病人属家族性的。

  1、遗传因素:小儿的个性、智力均受遗传的影响,部分学习不能儿也有家族倾向。另外,某些染色体病、遗传代谢病也与学习不能有关。例如部分Ducheme肌营养不良,__Y综合征和__X综合征患儿,智商虽可大于70分,但通常有言语障碍,特别是阅读和拼写功能;Turner综合征患儿智力一般正常,但操作性智商多偏低,画人试验、数学计算、左右分辨多有困难。

  2、妊娠因素:胎儿慢性低氧血症,宫内发育迟缓,分娩前出血,妊娠毒血症时,小儿长大后可能与其多动、学习障碍、注意力分散、视觉—空间障碍等有关。妊娠期间感染、理化因素、特别是酒精、烟及其他成瘾性药物可导致小儿学习不能。

  3、疾病:小儿早期患营养不良时,可能引起识别力和注意力方面的缺陷;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都会使小儿学习成绩下降,记忆力、视觉—空间运动功能、动手能力以及手眼协调等发生障碍。

  (二)药物

  巴比妥盐类、三环类抗抑郁药、茶硷、苯妥英钠、安定、利眠宁等可引起多动。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及着色剂酒石黄偶可引起多动。被动吸烟认为是多动,学习成绩不良及某些躯体问题的一个原因。

  (三)心理因素

  父母及学校对儿童要求过高或相互矛盾可造成小儿心理上的冲突。儿童学习上的紧张情绪、怕失败以及完成学业的强迫性愿望等可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阻滞、不感兴趣等。各种心理因素可破坏儿童主动学习的`企图,影响了选择性注意、记忆及认识活动,从而招致学习问题。

  (四)环境因素

  父母对儿童学习漠不关心;或因暂时学习成绩不好受歧视,打骂;或性别歧视;或父母酗酒、家庭磨擦、父母离异;或父母的其它不良榜样等都可造成小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及缺乏安全感。父母的教育水平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小儿的精神状态。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着儿童学习潜力的发挥,从而造成学习问题。

  [临床表现]本症是学龄儿童的一种常见问题,其病发率达5%—10%,以小学2—3年级病发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6—10:1)。

  特殊性学习不能,根据美国教育部门及公共法所给予的定义主要指儿童在有关理解或应用语言(口语或书写文字)的基本心理方面存在一种或多种障碍,其可表现在倾听,思考、讲述、诵读、书写、拼音及数学演算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因而学习不能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①语言表达困难(听、说困难);

  ①语言书写困难(读写困难);

  ⑧数学学习困难;

  ④推理困难(思维和概括困难)。

  不包括由于视力、听力或运动障碍、智力迟缓、情绪紊乱或环境不利等引起的学习问题。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9

  一、正确对待特殊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特殊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特殊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教育途径,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0

  最近几年有关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以团体合作的研究方式,从实践立体式、个别化、跨领域、支持性的教育模式做起,坚持以全纳教育为本,为他们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和最适合的服务。使他们改善不良的适应行为,发挥其潜能,并尽可能的融入到正常幼儿中去。

  一、问题提出

  1、基本概念

  什么叫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什么叫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所有回归主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要符合幼儿的能力和需要,与此同时,融合教育要给幼儿和教师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使他们能在主流环境中获得成功。一所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还远不止这些,它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归属感,每个幼儿都被接纳,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满足每个幼儿的教育需要。

  2、问题的提出

  虽然融合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有许多幼儿园都开始接纳他们。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本着全纳教育的办园宗旨,接纳、支持、帮助他们,使自闭症幼儿能够顺利的在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如:在班级中的融合、给予个体的支持与帮助。自闭症的幼儿往往在人际交往、与他人的沟通上存在着问题,如何在班级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给予这些幼儿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集体的一日活动中去,是普特教老师面临的问题。

  二、班级中的融合

  (1)家长工作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这些家长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所要选择的幼儿园的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与幼儿园相关领导及教师进行接洽、沟通,等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时会在通过各种方式向特教专家征询意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怕被老师否定上正常幼儿园的可能性或是减少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进入幼儿园后,我园先让家长陪同,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有的在特教部先适应、有的加入班级融合半天。在这些的日子里,自闭症幼儿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接纳,上课时孩子的左右都会有小伙伴帮助他,有了好朋友他也显得很快乐的样子;有的则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在课堂上大喊大叫、跺脚、拍桌子,结果受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指责导致行为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最后家长不得不陪在一边;还有的才上了一两周就直接被幼儿园劝退了。多数的自闭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融合后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他们在幼儿园里不知所措或惊恐不安地时候,家长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有的家长每天把自闭症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后都会一直在附近徘徊,怕有状况出现;还有的会同幼儿园协商阿姨进园带自闭症的孩子。家长表现出来的不放心,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放心,我们每天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采用照片、请家长定时参与活动等办法,消除了家长们的.顾虑。

  (2)个案

  禾禾是一名男孩,今年6岁多,现在在大二班。禾禾基本上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有需求的时候,有时会直接自己走过去拿,有时就会叫起来。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往往自己独处的时候较多。大多数的时间参与不到集体活动活动中去,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不停的用手打自己头。但是,禾禾有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对老师给予口语指令,能够去执行。

  (3)采用观察法

  在最自然地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情绪、行为、社交、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观察。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对幼儿以后在班级中融合有直接的帮助。例如:禾禾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班级时,老师主要是观察禾禾在班级中一天的活动,老师不给予任何的干预,通过对禾禾这种自然的观察,掌握禾禾在班级中的情况,从而为以后禾禾在班级的融合教育确定明确的方向。

  (4)IE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什么是IEP计划:也叫“个别化教育计划”,自1975年“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现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说是与特殊教育画上等号。人类历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来,两百多年来人权的扩张,要求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及普及化的声浪越来越高,但由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在教学上无法像普通班一样,用一样的教材与全班一起评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极需有一套方式来回以规划与管理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并随时供行政人员来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绩效,此时“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担任了此一重要角色。特教、普通班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班级融合教育中,良好的合作、沟通是前提。透过家长、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研拟出一套适合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需要特教、普通班老师、家长三方的相互一致来完成。它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绪或是动作技能的。这个部份必需有赖亲师密切沟通与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目标。在班级融合教育活动中(IEP)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放大幼儿的优势,用优势来带动幼儿的弱势。对于弱势要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及矫正。

  (5)班级中(IEP)计划、融合教育引导的实施

  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为了能够使禾禾融入到班集体的活动中去。例如:在座位的安排上、替禾禾选择固定同伴,这种教室物理环境的适应,使禾禾对新环境的认知有了准备,极大减少了禾禾的情绪反映。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1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现在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人都宠得爱不释手,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过也出现孩子越来越难管的现象,用软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体会。

  家庭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直接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家庭教育有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谁都不能忽视,谁都不能逃避,现谈谈本人在家庭教育上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家长是子女所有行为的被模仿者与榜样。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一个伤疤,就问孩子:“是不是学校小朋友抓的?”孩子点点头。妈妈发火了:“你为什么不抓他?这个星期天妈妈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狠狠抓他!”真是可悲又可怜,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今后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永远的连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会使孩子跨跃道德认识与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来统一自己的道德情感与意志,产生与父母类似的道德理念与行为。父母良好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益,并会整合学校的德育效能;不良的言行,使孩子终生受损、将离散、削弱学校的德育效能,有的甚至会断送孩子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首先应从家长做起,家长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站得正,坐得直,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自己良好的风范教育、影响孩子,事事处处当好孩子的榜样。

  二、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

  有时走亲访友,老是听到朋友说自己的孩子:“你看,你这次其中考试,考了85分,人家隔壁邻居家小孩怎么考试100分,你真没用,木头脑袋。”我们都知道家长讲这些话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一点,但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听了往往会错误地判断父母不喜欢他或在讽刺挖苦他,心里肯定不高兴,同时也打击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我想考试成绩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学习的好与坏,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好多科学家和名人小时候都不是很出色,有的甚至连小学也没上完,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照样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伟人,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所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表示将来的好坏,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孩子的考试成绩有时是一般的一般,但我从不批评他,只是帮他一起分析考试题为什么会做错,鼓励他下一次要仔细、努力,比这次考得好一些,小孩听了总是满意、微笑的点点头。

  三、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好,例如当着孩子的面,在人家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听话,学习不好,这样适得其反,孩子肯定心里会想,我什么事都努力去做了,父母还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或心灵扭曲。

  四、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我小孩唯一最大缺点是任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放学回家,大概前半个小时做作业还可以,比较认真投入,过了半小时后就开始东摸摸,西看看,开始跟我讨价还价,例如老师布置回家抄写今天课堂上学的生词,他就跟我说,爸爸我这个作业写完,其余两个作业等玩一下或吃好晚饭再做,这时我就根据今天回家作业的多少来衡量,如果回家作业不多,我肯定会放他去玩,因为你不放他,小孩子做功课也不用心,还会哭哭啼啼,甚至还会跟我顶嘴,自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五、决不为孩子护短。

  老师的包庇,家长的护短,会导致孩子走向歪路,甚至会导致他走向犯罪,因此,我觉得作为每一个家长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的危害性,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该纠正的时候要及时纠正。

  六、不要用暴力“征服”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

  我常因儿子做事太拖太慢,把我说的话装作没听见而对他大发脾气,比方说,洗手,他会在洗手盆边玩上xx年中,真的是受益匪浅,今天把它分享各位朋友,相互学习。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女儿出生后,她小床的上色彩气球,转铃,婴儿游泳池等都是专门为她准备的。我整整为女儿做了一年的扶触。不停的和她说话,这样女儿在9个月时就会叫爸妈。再大些,会走路了,摔倒不扶。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随便玩。能不帮的就不帮。还为她创造条件让她玩,买的书柜,让她玩,后来当衣柜。秋千,现在家里都挂满了世界名画,随时欢迎你们参观,但是要收费的呀!

  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一直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当今电视对孩子伤害太大了,女儿出生前我们就把电话搬走了。这二年来我和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全方面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德在先,技能在后,我们特别重视女儿的品德培养,背弟子规并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就这样我和女儿一起看书,一起画画,一起玩,一起收拾玩具,一起哈哈笑……

  现在我们家女儿不到二岁,各方面都表现的特别出色,特别懂事,安乐易养,看到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借此机会我特别感谢我的先生对我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也感谢女儿的爷爷奶奶以及全家人对我的默默支持!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夸自己的女儿,是想告诉大家科学育儿,真用真受益。也许有人会说,天才是天生的。我也承认。就算是天才,一我们不知道人家是如何进行教育的,二我们都知道有的天才在有些方面甚至可是说是缺陷,如果是有更完xxxxxx教育的话,天才会更接近完美。我肯定的是我的女儿不是天才,所以我用好的教育方法。如果有人说他的孩子是天才,那么我们恭喜你!如果不能,请记住后天教育非常重要,越早越好!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说真的,在这二年里,我深深体会到家长只要用对方法,孩子真的很好带。千万不能捉弄孩子玩,我在生活中也因此树立了很多所谓的“敌人”。但我相信科学,相信蒙以养正的道理。我也相信每一个妈妈都可以成为好妈妈!

  因为我们可能有童年的遗憾,但不能给孩子遗憾的童年。

  我们可以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愿快乐天下父母心!谢谢!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2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可能上学的,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上特殊儿童学校;没有特殊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和活动中增强他的规则意识,教师教给他整理玩具的方法,让他知道玩了玩具后应该自己整理的道理。

  二、良好个性的培养

  1、由于特殊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尤其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比较弱,且转化机制易出现紊乱,所以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比较困难。根据这一特点,为特殊儿童制订的生活作息制度就不宜随意更改,而应严格执行。在日常生活及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个性,让他学会谦让、互助。

  2、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其好的个性。在家不要太娇惯和溺爱孩子。

  三、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想办法(通过口头表扬鼓励及物质奖励法——红五星的方式)。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他有主动参加活动的欲望并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不同。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让“命运不公平”的思想见鬼去吧!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多注意对他进行动手操作方面的培养,提高其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

  3、体育锻炼对特殊儿童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应帮助他们天天坚持1~1。5小时的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并注意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力。减轻负担、增强营养、增加睡眠、科学锻炼、矫正身体缺陷是制订和执行特殊儿童生活制度的关键。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3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但教育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统一、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以及学生人数的众多等教育现实却往往让教育只能面对“大多数”,而忽视了学生中特殊的一部分。

  这部分学生因为其特殊性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基于这样的现状,我校根据二期课改要求,提出了“关注‘特殊儿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转化“特殊儿童”,使教育的关注点面向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特殊儿童”其实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在一般教师的心目中,但凡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违反了教师所限定的一套行为规范准则,行为异于班中大多数乖巧的孩子,就被看成是“特殊儿童”。一般有这样一些类型:课堂上好动、不静心,思维专注的时间较短,影响其他学生听课效率,影响教师上课情绪;较易亢奋,在群体中往往会作出幅度较大、异于常人且不易控制的行为,造成伤人、伤己的后果;极有自己的主见,常常质疑教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且不易说服等。

  教师所认为的“特殊儿童”是否是特殊儿童,究竟什么样的儿童才能称为特殊儿童?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着眼点。可以依医学的观点,从病因分析上来确定谁是特殊儿童;可以依机体上或心理上的特质来区分谁是特殊儿童。但从教育的观点看,并不是所有在机体上或心理上呈现“特殊”特质的儿童皆可称作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是就其学习需要的特殊性而言。例如,一个儿童智能特别低下,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教师在班级教学中的`进度;他在学习上有特殊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上给予个别的考虑,那么,他就是教育上所谓的特殊儿童。所以有的学者就把特殊儿童视为“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

  在教育上为了明确地确定谁是“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有必要完整地、精确地把握特殊儿童的概念。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为特殊儿童作如下定义:特殊儿童系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藉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这样偏离的情形,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的程度。

  二、“特殊儿童”教育难的原因分析

  1、不尊重儿童,摆不准教师的位置

  许多教师至今仍抱着“师道尊严”不放,认为学生就该好好听老师的话,服从教师,而不必有太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认为儿童是未成年人,是需要老师教育的,从未真正把他们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却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视儿童,轻视儿童;从未意识到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个性,有想法,有脾气;更未意识到学生是“进行时”、“未来时”,是不成熟的“人”,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倍地呵护、小心地引导;教师还未意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没有任何权力责骂、训斥,或无情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也正是这样的不尊重,让学生打心眼里排斥你、逆反你,试想,一个总是不尊重学生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尊受损以外,还能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呢?

  2、不了解儿童,教育手法单一而僵化

  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本质上是尊重差异的美,他们习惯了整齐划一、一呼百应,一旦有学生特性鲜明些、教育过程费劲些,就如临大敌,觉得此人“特殊”,却不知差异是正常的,整齐划一才是不正常的!而一旦出现了所谓的“特殊儿童”后,教师不是去深入地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不去寻找问题的症结,而是急于吓唬、压制、孤立,却从未想过这样的教育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很少取得过认同感,这样的两个“绝缘体”似的教育主体,能产生多少教育效果呢?更未想过这样毫无针对性的教育意义何在?

  三、“特殊儿童”教育的策略

  转变教育理念:所谓“特殊儿童”就是一些个性较为鲜明、较为顽劣、儿童特性显著的孩子。他们不过就是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听话,难教一些、易于反复,但他们仍然是正常的儿童。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特殊儿童”,并把这一定性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扩散,“特殊儿童”的身份就牢牢地套在了他的头上,同学们会因为他的特殊而疏远他,使他游离在集体之外。我们只有不把他们看成是“特殊儿童”,承认儿童之间的差异性,并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他们才有进步。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4

  儿童时期经常会出现语言障碍,男孩尤其如此。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语言发育迟缓,这可能是因为孩子难以明白别人的话语和难以表达所致。其他常见的情况还包括口吃和口齿不清。某些语言障碍可能与学习障碍或孤独症有关。

  “语言发育迟缓”的最常见病因就是听力受损,而听力受损大多因为复发性耳部感染或“湿耳”所致。语言发育迟缓或许是身体异常,例如:“脑性瘫痪”,也可能是遗传所致,患儿会难以控制讲话所需的不同身体部位。假如孩子很少与父母讲话或交往,那么他会讲话的时间也会较其他的儿童晚。来自双语家庭、左撇子或双手并用的儿童,也可能说话较晚。

  假如孩子已近2岁,仍然未曾说出只言片语,或难以听懂简单的要求,那么就请教医生。应该先解决听力问题,并接受特殊教育。经过治疗,孩子的言语技巧仅稍晚于同年龄儿童,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的患儿,他们的'语言能力通常会在稍后赶上同伴。但是有些患儿可能会在以后发生阅读或书写障碍。

  学习言语时儿童经常会口齿不清或发不出某些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尚未成熟至可以清楚发音。许多2—4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口吃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在孩子入学前就会完全消失。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或非常严重,那么就向医生咨询。孩子也可能需要进行语言治疗,而且大多患儿一般能够成功,但少数口吃和存在其他语言障碍的孩子可能会终身伴有症状。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15

  首先,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他们的情况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说眼睛看不见的儿童往往是自卑、孤僻的,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能够引导他们在嗅觉、触觉上面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可以平安的度过生长发育阶段。

  其次,特殊儿童各方面的.发育都低于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所以他们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弱的,这时候需要给特殊儿童制定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去规范他们的行为。

  最后,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科学健康的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特殊儿童体质本来就不好,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要有规律,能够按时进餐,这不仅对孩子生长发育很重要,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