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芳华》观后感 9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芳华》观后感 ,欢迎大家分享。
《芳华》观后感 1
周五,观看了电影《芳华》,被对美好青春的赞美“世界有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所振动。
做为一名教师,芳华中不仅有自己,还有学生,今天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老师们,愿你芳华永在。
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未破晓,当万物还在熟睡的时候,已有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三更灯火五更鸡,他们用勤劳,催动着新的一天。这也是老师的写照。
浙江衢州黄坛口乡83岁的毛师花奶奶,24年来,每天五点半她都出摊到学校门口卖早点。石磨磨的'豆浆,土鸭蛋做的蛋饼,手工包的糯米粿,都只卖五毛钱。物价涨她不涨,每月都贴三四百元。她说舍不得这些孩子,身体允许会一直摆下去。
所有的老师,和毛师花老人一样,都有一个“坚持”,坚持用自己的青春去培养一代代的学生。
老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发观学生的美,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一起,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愿每一位老师芳华永远都在!
《芳华》观后感 2
芳华是对弱势人员的记录片。这是我觉得这部片之所以不好看的原因。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是被欺负的。下场也没有很好。甚至觉得这部片连一丝同情的意味都无。反而充满了戏谑嘲讽这两个平凡的主人公的意味。可以说被我看出了浓浓的.负能量的味道。实在是与主流价值观太不符了!虽然说这部片画面很美,可为什么我觉得内核却会让人认为男女主人公是被时代抛弃的孩子。影片讲述的是被时代抛弃的人。我不禁觉得一阵悲凉和沧桑。影片最后实在是看不下去。我选择了提前离场。实在是,为什么整部影片没有一丝同情和希望。一点都不正能量。这是一部悲剧。可能我看出了浓浓的悲剧意味。所以,看不下去了。可能导演拍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悲剧故事吧!悲剧的小人物在时代的大洪流中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出了浓浓的悲剧意味。只能说这不是一部合我口味的影片。故事有点太沉重了。悲剧意识浓厚。看得我难以接受。
《芳华》观后感 3
这是第一次读严歌苓,因为在上映的第一天去看了《芳华》。
电影和小说是不同的,电影更像是控诉,激化的戏剧冲突是电影必需的表现手法;而小说则是细水长流,讲述的就是这一代人的.一生。
微信的朋友圈对于电影有种各种各样的解读,例如善良,人的等级等等。
看完小说,淡化了人性的缺陷,时代造就了那样的行为和思想,例如刘峰,没人不认为他是好人,他发自内心滴帮忙,在那个年代收获也是巨大的,他入了党,甚至可以打听林丁丁的入党消息。与其说是喜欢林丁丁的普通人的想法让他放弃深造,比如说,他的阶级局限性决定的,林丁丁只是个借口,这才是他后面潦倒的本质原因。
书里的林丁丁,没有诬告刘峰,因此是值得单纯善良的刘峰爱恋一生的,无须愧疚。她符合了绿茶所有的气质,没有了揭发,我认为林丁丁是一个不错的姑娘,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即使结局惨淡。
最喜欢的还是萧穗子,不卑不亢,不欺负何小曼,也不谦卑,积极融入这个集体,不像何小曼始终游离在人群外,这样是危险的,融入才是保存自己最好的办法。
每个人物的人生不完美,即使作为官二代,作家等,不完美才是完美,刹那芳华,令人唏嘘。
《芳华》观后感 4
昨天晚上,今天上午,两口气,四个小时2分钟读完,有点快,但我依然是认真读的,基本上一个字都没落下。
读完后感觉:压抑,心寒,心酸,心痛,凄凉,感慨,一点愤恨,一种揪心,一些同理心的体会,一些疑问,一些赞同……还有一句“苍天饶过谁”的因果
当作者写到四十年后发生在他们几个人身上的事情时,我想到一句话:“七十而从于所欲不逾矩”。虽然四十年后他们五六十岁,其实已经是知天命,顺于心,不逾矩,接纳了无奈,放得下,看得开,活得通透了。只是在作者笔下,这个过程太艰难,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结局也充满淡淡的遗憾——为人性遗憾,虚伪与真诚,浮浅与善良,无知与欲望……好人没好报,无知即无德,漫漫人生路,我选择慈悲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但是每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应该都有相似的剪影,无法理解,也理解。读后感,读后感,应该就是读完后的感觉吧,读完后感觉不是很好
我会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呢?
《芳华》观后感 5
如果非要给《芳华》写一句观后感,我觉得没有“人性”“历史”什么的,唯有“命运”。
看到前面部分何小萍被集体排斥甚至被欺负的时候,我都有点不忍心再看下去。但是不忍又能如何,这人世间上有很多这样命运的人。在当事人看来,这份压抑难以承受,觉得自己也够善良,为什么到哪里都不受待见?在当事人之外的`人看来,她无疑是有缺陷的人,是另类,言行都让人嫌弃。
其实我不想说起周易的,因为也显得很另类,但是我感觉这个解释是最科学的。比如八字官杀重而无力承受的人,活着就是有压抑感, 压力大口舌事多;比劫多而无用的人,不容易有朋友;伤官见官,容易和领导有冲突等等。
这剧最后的时候,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有“残缺”的人聚在了一起,我想这美好的结局应该是剧情的需要了。
不想说人性,林丁丁当时如果不举报,也许这辈子被命运之神打上叉叉的就是她,可是剧情如果不是那么发展的,是刘峰飞黄腾达了,而林丁丁沦落了,那人性就有了吗?只能说是命运了,而且林丁丁的所谓的人性不完美,才让她活得很滋润,而完美的刘峰,老天必定也要让他的一生有残缺。
芳华岁月流逝,留下一串串故事。自古以来,最美的故事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不完美。
《芳华》观后感 6
韩愈在《春雪》这首诗中写到“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芳华”,多么好听的一个词啊!而电影《芳华》讲述的正是一批年轻人的芬芳年华。
主人公刘峰、何晓萍都是标标准准的好人。刘峰是文工团的“活雷锋”,他做的.善事很多很多,多得一火车也拉不完。就连文工团的猪跑了,别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追猪,而是去找刘峰。可当别人拿他和雷锋比时,他总是谦虚地摆摆手,说:“哪里,哪里……”而何晓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在家里她受尽了继父的虐待。她原以为成为了一名军人,就可以不再受别人的欺负,可是她错了,她成了别人嘲笑的重点对象。但不管受多大的委屈,她都坚强地忍着。
可偏偏就是这两个好人,结果却一个变成了残疾人,一个变成了精神病人。刘峰在战争中失去了右臂,而何晓萍也因为看到了太多的死亡,精神上受到打击,变得不正常。
都说“好人有好报”,可是为什么这两个好人没有好报呢?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小,还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而恰是这一面,充满了残酷、黑暗……
《芳华》观后感 7
冯小刚找到严歌苓写一部关于部队文工团关于青春关于逝去年华的剧本--《芳华》,将他们眼中青春呈现在我们眼前。平实的敘事加一段远离当下的文艺表演,《芳华》里没有所谓的名角云集也没有奇幻的视觉爆点,却用历史的温度点燃了很多人血脉中的情怀。用一句话概括观后感,那应该是为什么一个拥抱能改变一个人生?人生,都是一段有去无回的征程,不仅仅是那段芬芳年华。每个时段,都有繁华相伴,亦有寂寞相守。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芳华,是一生中的锦绣年华,固然最是璀璨夺目,也会刺伤,敏感者的眼睛和情感。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葆一颗辽阔从容的心,容纳旅途中的万千风云,淡然所有的得失荣辱,看春风秋水,走山长水阔,慢慢地,饶有深意地老去
《芳华》观后感 8
当男女主人公想抱画面出现时,浑重的台词在述说的他们的命运,观众的感动都被调动起来了,此时《绒花》主题曲想起了,观众的所有感动都调动激发出来了,在家看电影的观众的我泪水汪汪地流下了,后来在媒体了解流泪的观众一大片一大片的。我哭了,一哭人生芳华短暂,美好青春只有那么几年。我已经四十五了,人生已近半百了,唯有珍惜美好人生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二哭善良的人终有好报,他们为自己的善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与命运抗争,以德报怨这才是真正的善良。我也曾经遭受欺凌,但我忍辱负重与命运抗争。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但得到的回报太少,不求回报也就是善良的体现吧。三哭他们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
哭过了,心情得到了宣泄,德道水平提升了,这就是电影的美吧。
《芳华》观后感 9
《芳华》演绎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在中国近期电影中,很少,战争场面很血腥,很震撼,描绘了一个残酷的战场和激烈的战斗画面。面对这祖国的将士的奋勇杀敌与重大的牺牲,我的眼角依旧湿润,我依旧是那个小“愤青”。
从小受的教育要么是老妈让看的书,所谓的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么是学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总而言之就是:为人要正义,为了祖国要勇于奋斗与牺牲。想起小时候某些“小官僚”耍威风,也是当面斥责。家乡人喜欢说你算老几啊你管我,小学时候我就能说出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说出你们的错误。当时也是真楞!
正是由于这初心,才对新闻中的.种种不平表示愤怒,对牺牲的将士得不到应有的的对待感到痛心;才对卫青霍去病的消失感到不安与愤慨,才对部分民族的肆意妄为感到内心压抑的悸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片刻都在耳边。
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小时想的都是做一番大事,从来没考虑过金钱。即使长大了知道了金钱的奥妙,也是想有钱做一些想做的事,却从未包括吃喝玩乐。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我辈如是。
【《芳华》观后感】相关文章:
《芳华》观后感04-28
《芳华》读书笔记01-05
芳华观后感06-21
电影《芳华》的观后感11-05
《芳华》观后感(10篇)11-27
《芳华》观后感(精选35篇)08-26
《芳华》观后感10篇11-08
芳华观后感10篇12-21
《芳华》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3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