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大全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l.6应急预案体系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⑵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⑶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⑷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⑸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⑹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2.2办事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3工作机构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2.4地方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2.5 专家组
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3.2.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3.3.3恢复重建
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3.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4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人力资源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4.2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4.3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4.4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4.10公共设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1科技支撑
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5.2宣传和培训
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附则
6.1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
为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突发事件类型
1.校内发生的各类中毒事件。
2.校内所发生的各类传染病疫情。
3.学校所在地区所突发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4.学校所在地区所突发的食品安全、动物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
三、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校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
1.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工作,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落实事件责任制,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的职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与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出现突发事件,必须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备处置。
五、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根据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防止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监督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师生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情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残留等工作。
六、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常校园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和校园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储存、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物、“三无”产品、劣质食物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七、突发事件
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安排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分别由学校办公室和各班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照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畅通。出现集中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两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职责的情况。
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
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区教体局报告,听取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意见。
3.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师生交叉感染和扩散。
4.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师生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6.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共同配合预防和诊治。学生病愈回校后,任课老师要做好补课辅导工作。
(二)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班领导应马上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2.迅速与医院联系、诊治,采取救护措施,并向当地教育局、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包括: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保护现场,做好预留食品、蔬菜的取样工作,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冲洗,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查询他们的身体状况。
5.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
6.如实汇报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作。
(三)预防接种炎症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九、保障实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3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华丰滨江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直至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平安,维护幼儿园的正常保教秩序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性文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阔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响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园内发生蔓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三、具体措施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学生缺课考勤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及时催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进一步严格消毒制度,确保学生喝上平安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
4、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根底设施建设,保证幼儿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它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响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等。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响。
㈠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⑴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⑵落实各种防治措施,幼儿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⑶园内如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⑷加强对发热幼儿的追踪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加强对饮用水、食堂、厕所的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2、重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幼儿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根底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⑵对全体师生员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⑶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⑷幼儿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根底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⑴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⑵防止人群聚集和流动,幼儿园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⑶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
㈡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幼儿园应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㈢预防接种严重反响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遗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扩大。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措施
幼儿园适当安排经费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并设立相对固定的兼职卫生保健医师,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响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4
为了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和保持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性疾病、集体食物中毒、群发性疾病等。
二、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和避免校园内蔓延。
三、组织领导具体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由园长牵头,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制订并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
2、检查、督促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
5、组织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师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班级辅导员负责对所在班级学生的缺勤情况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2、做好卫生信息的收集。与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保持联系,收集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五、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相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责任报告人:教职员工、园长
3、报告时限及程序发现突发事件,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传染病事件的处置
1、一般传染病事件当师生中出现散发的、常见的如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①相关系部明确专人负责与卫生科保持联系(卫生科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管理办法进行登记),同时送患者到专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各系部配合卫生科对病人所在班级教室、宿舍进行消毒。必要时配合市(区)疾病控制中心对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筛查,查找原发病者和排除新的感染者。②卫生科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工作。③卫生科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2、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出现甲类传染病疫情事件当出现传染病疫情暴发时,在市(区)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①知情者立即向所在系部和卫生科报告或直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各系部、卫生科接报后立即向领导小组和市(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并成立现场指挥小组。保卫科负责封锁事发现场,隔离疑似病人,和卫生科一起配合市(区)疾病控制中心对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样、技术分析、检验以及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并对校园实施封闭式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②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掌握师生员工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中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③避免人群聚集。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学术活动和会议的时间;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暂停其他培训等教学活动。④总务处协调各系、处室配合卫生科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艺术宫、厕所等场所定时进行消毒,通风换气。⑤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当发生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知情师生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卫生科和系部领导,直至学校领导小组,视情况报告市(区)相关部门。
2、相关饮食部门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
3、学院学生处、卫生科立即组织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总务处、保卫科、校相关饮食部门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学生处、团委及时召开学生干部、辅导员会议,通报情况,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师生思想稳定,协助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6、卫生科配合市(区)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当发生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时,按下列程序处置。
1、学生处、团委、卫生科、班主任等知情人员及时将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并视情况报告市(区)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联系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各部门积极配合,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七、突发事件的责任追究
各单位和各级领导要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各级行政领导是校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师生卫生安全、校园稳定工作负总责。
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
一、目的和依据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在本社区范围内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处置。
三、实施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分析,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和监测资金,做好物资、人员、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有效开展工作。
(二)统一指挥,机构落实
社区内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卫生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三)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突发事件处置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社区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按照“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及时救治、及时控制”的'要求,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四)科学防治,依法处置
各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科学、依法、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
四、各部门职责
居委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分析,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设立专项资金和监测资金,做好物资、人员、技术准备工作;督促各部门落实各项处置措施,并进行督查;组织人员,调派车辆,认真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社区警务室和安全办公室:在指挥部统一部署下,实施对坐车人员和物质的交通检疫、物品查验和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做好疫区的交通运输管理;打击利用突发事件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负责现场控制、疫区封锁和事件发生地交通控制及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实施对传染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事件引发的群众性治安事件。
社区服务中心:做好家禽家畜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与卫生院的沟通,开展人畜共患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强农药管理,指导和加强广大农民的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清理整顿剧毒鼠药市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五、应急处置措施
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在社区应急办统一指挥下,落实有关控制措施,全面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一)严格执行重大紧急信息限时报送制度。
1.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街道和卫生服务中心;并续报有关情况及处置工作措施。
2.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村委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情况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和个人。
(二)严格控制传染源、截断传播途径。加强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与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工作;做好疫源地消毒和个人防护,预防交叉感染。
(三)明确中毒原因,封存可疑物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现场采样、调查,分析中毒原因;查明突发食物中毒发生的经过、发病人员和死亡情况,对已扩散的中毒源进行追踪,依法对可疑食品进行封存。
(四)组织医疗救治、减少事件损失。加强对医疗救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卫生院做好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隔离和治疗,做好病人的抢救和转运工作。
(五)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确保措施落实。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对疫情报告、传染源管理、密切接触者隔离、疫源地和医院消毒,以及学校卫生、公共场所、饮食卫生的监督执法力度。
(六)做好卫生宣传、消除社会恐慌。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消除社会恐慌情绪。
(七)规范情况报告、保证信息畅通。全面收集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及时向各级政府和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处置进展情况,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6
1总则
1.1目和依据
1.1.1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得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地为旅游者提供救援和帮助,保护旅游者生命安全,维护我省旅游形象,制定本预案。
1.1.2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旅行社管理条例》
(5)《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6)《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7)《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8)《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9)《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
1.2适用范围
1.2.1本预案适用于各市州处置旅游者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而发生重大游客伤亡事件。
1.2.2突发公共事件范围
(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导致重大游客伤亡事件,包括:水旱等气象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其他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游客伤亡事件,包括:突发性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等。
(3)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特指发生重大涉外旅游突发事件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事故。包括:发生港澳台和外国游客死亡事件,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由于人群过度拥挤、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突发事件。
1.3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在处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中以保障旅游者生命安全为根本目,尽一切可能为旅游者提供救援、救助。
(2)属地救护,就近处置。在本地区政府领导下,由本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相关应急救援工作,运用一切力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及时报告,信息畅通。各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有关事件得救援报告时,要在第一时间内,立即向上级部门及相关单位报告,或边救援边报告,并及时处理和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2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省旅游局设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地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相关协调处理工作。
2.2工作职责
;省旅游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监督我省旅游经营单位落实有关旅游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及时收集整理我省有关危及旅游者安全信息,适时向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发出旅游警告或警示;我省发生突发事件时,在领导下,积极协助相关部门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救援;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有关救援信息;处理其他相关事项。
3预警发布
3.1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警告、警示通报机制。各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重大突发事件预告信息,以及本地区有关涉及旅游安全实际情况,适时通过媒体发布本地区相关旅游警告、警示,并及时将情况逐级上报。
3.2省旅游局根据有关部门提供情况和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资料,适时向全省发出相关旅游警告或者禁止令。
4救援机制
4.1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及响应
4.1.1突发公共事件按旅游者伤亡程度分为重大(Ⅰ级)、较大(Ⅱ级)、一般(Ⅲ级)三级。
(1)重大(Ⅰ级)指一次突发事件造成旅游者10人以上重伤或5人以上死亡,或一次造成50人以上严重食物中毒或造成5人以上中毒死亡。
(2)较大(Ⅱ级)指一次突发事件造成旅游者5至9人重伤或1至4人死亡,或一次造成20至49人严重食物中毒且有1至4人死亡。
(3)一般(Ⅲ级)指一次突发事件造成旅游者1至4人重伤,或一次造成1至1 9人严重食物中毒。
4.1.2分级响应
(1)当发生重大(I级)突发事件时,省旅游局启动应急预案,在领导下,进行具体响应,参与和协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发生较大(Ⅱ级)以下突发事件由所在地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启动相应旅游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2突发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事件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4.2.1当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影响到旅游团队人身安全时,随团导游人员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救援同时,应立即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情况。
4.2.2各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旅游团队、旅游景区(点)等发生突发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报告后,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为旅游团队提供紧急救援,并立即将情况报告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及时向组团旅行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情况,配合处理有关事宜。
4.2.3省旅游局在接到相关报告后,要主动了解、核实有关信息,及时上报国家旅游局;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4.3.1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1)旅游团队在行程中发现疑似重大传染病疫情时,随团导游人员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服从卫生防疫部门作出安排。同时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团队详细情况。
(2)旅游团队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旅游团队住宿旅游饭店消毒防疫工作,以及游客安抚、宣传工作。如果卫生防疫部门作出就地隔离观察决定后,旅游团队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安排好旅游者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组团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3)经卫生防疫部门正式确诊为传染病病例后,旅游团队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并监督相关旅游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消毒防疫措施;同时向团队需经过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4)发生疫情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疫情确诊报告后,要立即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省旅游局接到报告后,应按照团队行程路线,在本省范围内督促该团队所经过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相关消毒防疫工作。同时,及时上报国家旅游局。主动了解、核实有关信息,并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3.2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1)旅游团队在行程中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随团导游人员应立即与卫生医疗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救助,同时向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事发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协助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认真检查团队用餐场所,找出毒源,采取相应措施。
(3)事发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向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应向组团旅行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并积极协助处理有关事宜。省旅游局在接到相关报告后,要主动了解、核实有关信息,及时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4.4.1当发生港澳台和外国旅游者伤亡事件时,除积极采取救援外,要注意核查伤亡人员团队名称、国籍、性别、护照号码以及在国内外保险情况,由我局及时通知港澳台地区急救组织或有关国家急救组织,请求配合处理有关救援事项。
4.4.2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发生突发事件时,由活动主办部门按照活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协调有关部门维持现场秩序,疏导人群,提供救援,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件有关情况。
4.5国(境)外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在组织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中发生突发事件时,旅行社领队要及时向所属旅行社报告,同时报告我国驻所在国或地区使(领)馆或有关机构,并通过所在国家或地区接待社或旅游机构等相关组织进行救援,要接受我国驻所在国或地区使(领)馆或有关机构领导和帮助,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4.6分级制定应急预案
各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制定旅游突发公共事件救援预案,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统一应急救援预案,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完整、健全旅游救援体系,并进行必要实际演练。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改完善本级应急救援预案,努力提高其科学性、实用性。
4.7公布应急救援联络方式
各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旅游救援电话,或共享有关部门救援电话,并保证24小时畅通。
4.8新闻发布
对旅游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实行审核制。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要经国家旅游局或我省审核同意后,由地方统一发布;重大以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按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5信息报告
5.l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和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2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一般(Ⅲ级)以上突发事件报告后,要立即向当地和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3省旅游局在接到报告后,对较大(Ⅱ级)和重大(Ⅰ级)突发事件,在2小时内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旅游局,并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及时做出完整书面报告。
5.4对于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省旅游局接到报告后除按规定上报外,同时督促全省各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旅游团队餐饮场所检查,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应急保障和演练
各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围绕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和演习,做到熟悉相关应急预案和程序,了解有关应急支援力量、医疗救治、工程抢险等相关知识,保持信息畅通,保证各级响应相互衔接与协调。要主动做好公众旅游安全知识、救助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旅游全行业与旅游者预防和处置旅游突发事件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7
一、指导思想
“德育为首,安全第一”。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为维护学校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高效有序地处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使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条例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当学校周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重大溺水事故、学校拥挤踩踏的事故、学校火灾时,本应急预案即刻启动。
三、应急指挥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应急处置的工作需要,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动物资及动员一切力量紧急处置突发事件,全校师生须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1、领导机构及应急小组
组长:孙再仁
副组长:韦蓓胡贤豪
成员:各班班主任
2、医疗救护组
组长:侯希贺
组员:杨杰刘敏
3、学生管理组
组长:楼建新
组员:俎晓梅喻文华陶茜
4、后勤保障组
组长:李成刚
组员:后勤处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
(1)领导机构
主要有组长负责。组长总揽全局,是本预案启动的决定者和结束者,是突发事故的总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切行动的指挥者。
(2)医疗救护组
负责伤员的简单护理、转送,学校卫生的初步调查,相关校舍的卫生防疫工作等。
(3)学生管理组
负责学生的疏散、安置、调节、稳定工作,组织教师配合学校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4)后勤保障组
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提供水、通讯等服务保障。
四、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1、重大交通事故可能发生在公路上,可能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
2、重大溺水事故可能发生在距离学校不远的河流中,可能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
3、学校拥挤踩踏的事故可能发生在学校的集会、楼道走廊中,可能危及学生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4、学校火灾事故可能发生在学校教室的插座及日常开关、常用设备上,可能危及学校和学生命财产的安全。
五、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突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
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懂得交通安全知识,来校回家自觉遵守交通法则。
2、校园周边发生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时,学校应急领导小组要在及时赶赴现场,及时拨打110或119。遇有学生、教职工受伤,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及时与家庭联系,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组织人员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
4、协助公安交警部门调查取证,尽快查清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工作。
(二)突发重大溺水事故的应急处置
1、在夏秋季节细致做好学生的游泳安全工作,教育学生外出游泳要征得家长同意,须有熟悉水性的人陪同;禁止学生独自游泳。
2、学校做好日常学生到校点名管理,尤其是下午,如发现学生旷课或早退,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学生情况。
3、学校得知出现学生重大溺水事故时,应急小组应及时到达现场,及时拨打110、120,及时联系家长,及时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医疗等部门工作,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三)突发学校拥挤踩踏的事故的应急处置
1、学校举行全校性活动,应积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制订出细致周密的活动计划及安排,做好应急预案。
2、教育学生上下楼梯有秩序、有礼貌、有文明,肯忍让,禁止在楼梯走廊追、拉、推、跑、跳和成群结队。
3、若突发集会、楼梯走廊拥挤踩踏重大事故,学校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告。
4、组织应急小组对受伤学生进行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第一时间向120急救部门求援,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当地政府支援帮助。
5、迅速与受伤者家属取得联系,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防止事态严重化。
(四)突发学校火灾的应急处置
1、发现火灾事故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教师解救受困学生,组织教师及时进行灭火(严禁小学生参与救火),控制火势,并采取切断电源,避免灾害扩大化。
2、学校全力组织学生有序撤离教学楼,疏散学生至安全地带。
3、根据灾情及时拨打119报警,必要时联系120急救,在消防、医护人员到场后,主动提供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护、消防人员开展人员施救和灭火抢险工作,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4、及时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确保人员、财产安全。协助消防部门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取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切实解决好学生受灾后的心理问题。
六、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学校要确保通讯方式方便快捷和信息报送渠道安全畅通。
(二)物资保障
学校保障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充足,并做到由专人包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
(三)人员保障
学校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应急预备队要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及时调整组成人员。学校的预备队主要由教师组成。
七、事故报告的通讯联系电话
学校:5125xxxx
办公室:5125xxxx
八、平时的保障措施
1、平时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具有安全意识。
2、牢记常用报警电话:报警110,消防119,医疗急救中心120。
3、定期检查,及时整改,注意征兆,防患于未然。
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3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平安校园为目标,牢固树立“教书育人、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发挥本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正确、快速地处理本校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稳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大坪中学校内发生的,依据有关规定需要镇、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助进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1)人员伤亡事故;
(2)危及学校安全的刑事案件;
(3)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的紧急事件;
(4)校内发生重大火灾的;
(5)校内一次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人数在10人以上的;
(6)学生发生群体上访、闹事的;
(7)其它突发事件。
三、处置原则:
在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迅速、高效、有序开展抢救工作。
四、指挥系统及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和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赵明博
副组长:
成员:值周教师、各班班主任
(一)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启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实施救援行动。
3、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到安全区域。
4、救护受伤人员和寻找失踪人员。
5、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6、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7、信息报告。
(二)各处室及相关人员职责
1、带班领导: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和送达,协调联络校长和各处室开展工作;负责事故的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等工作。
2、值周教师:负责突发事件的报告和查处等工作。
3、门卫人员:负责落实《门卫和门禁制度》和突发事件的报告。
4、教导处:负责组织师生实施防、抢、撤和恢复教学秩序等工作。
总务处:负责救援物资、器材、资金的调配。
政教处:负责事故的查处。
团委:负责事故处置前后的宣传报道。
5、班主任、各处室负责人、各项工作负责人,负责安全事故信息的登记、报告、处理、建档,按学校应急领导小组要求开展事故前期的应急救援指导工作;协助处理突发事件,死伤学生的善后事宜;负责执行预案期间有关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值班;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救援程序
1、实行事故信息报告直接责任人负责制。事故发生后,直接责任人立即向校长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后,凡应上报的在2小时内向县局安全股报告,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类型,同时向公安、交警、安监、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告,请示紧急救援。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原因、等级;事故先期救援情况;建议适应采取什么措施。
2、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拿出先期处理意见,领导师生做好事故处置及救援工作。
六、事故应急响应
(一)校长是本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的是直接责任人,事故相关的人是具体责任人。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场,迅速启动本校事故应急预案先期处置,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控制事故的扩大。
(二)组织现场抢救
1、应急预案启动后,安全领导小组立即投入工作。各相关工作按领导小组的指令开展事故处置和救援工作。
2、事故发生后要与当地有关部门紧密合作,使救援各部门能顺利地进入现场;抢救人员和物资能及时到位;现场秩序能得到有效控制;师生能很快移到安全地带;受伤人员能及时得到救治,安抚工作能很快进行,促使现场抢救取得成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七、事故善后工作
1、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由领导小组对损失的财产进行造册登记、测量评估,形成材料,该上报的逐级上报。造成人员伤亡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协上级做好安抚工作。
2、凡事故影响正常教学的,各处室应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尽快恢复教学。
3、依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瞒报、漏报、误报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因工作责任造成国家财产受到严重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八、注意事项及要求
1、事故处理坚持统一指挥、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
2、全校师生要严格落实学校制定的安全制度和安排,全校教师要以大局为重,不得相互推诿、贻误抢救时机。
3、各处室各相关安全工作的人员都要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处置能力。
本预案由大坪初级中学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4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的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县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本着对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先救人、后救物,先控制、后处置”的指导思想,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确保稳定”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及时、妥善地处置重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预案》的范围和启动条件
本《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学校里所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事故包括:
1、学校的建筑物倒塌、楼梯通道拥挤造成学生伤亡的事故。
2、学校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3、学校内建设工程发生的安全事故。
4、学校师生发生的集体急性中毒事故。
5、发生的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6、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
7、学校发生暴力或恐怖事件等重特大安全事故。
8、学校突发传染性疾病等。
9、学生校园出走及交接过程中学生走失。
《预案》启动的条件是:
1、学校可能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急性中毒)的。
2、经济损失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
3、重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4、虽不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但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5、其他应启动本预案的。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学校迅速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总指挥:聂灿(校长)
副总指挥:刘秋良
成员:全体教师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抢险组、疏导组、救护组、警戒组、后勤组、宣传组、善后处理组。
(一)办公室:
主任:雷菊香
具体职责是:
1、掌握突发安全事件的全部情况,按指挥部的要求收集、汇总、上报有关情况,下达上级指示精神。
2、统一调配人、财、物,负责做好处置事件的具体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3、负责安排值班,督促检查反馈各组工作落实情况。
4、调动机动车辆。
5、接待安排上级主管部门的调查。
(二)抢险组:
负责人:朱百福
具体职责:一旦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所有男教师在学生安全安置之后,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抢险救灾。
灾情过后,为保障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后勤处要在指挥组领导下,紧急做好各种设施的检修工作,保障水电气及教育教学设施的正常有效使用。
(三)疏导组:
负责人:王旭
具体职责是:
对大型活动开展期间可能发生的不稳定事端提前进行预测、评估。事发现场,面对面开展疏导、化解工作,引导现场人员有序撤离。
(四)救护组:
负责人:朱百福
具体职责是:
1、活动开展前做好医务人员、救护地点、医疗器械、药物的准备工作。
2、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3、对重伤员送医院继续治疗。
4、保护好水、电等设施,保证安全用水、供电。 (五)警戒组:
负责人:刘秋良
具体职责是:
1、维护事发现场及周边秩序。
2、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配合公安部门完成现场保护、线索调查和取证等工作。 (六)后勤组:
负责人:刘秋良
具体职责是:
1、搞好应对安全事件所需设备、设施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 2、安排分配救助物资。
(七)宣传组:
负责人:雷菊香
具体职责是:
1、掌握事件过程中张贴的口号、标语及散发的传单,积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2、保证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在事件的各个不同阶段,及时向广大师生通报相关情况。
3、负责媒体采访的接待工作。
4、对网络宣传进行监控。
(八)善后处理组:
负责人:雷菊香
具体职责是:
1、保障处置安全事故期间所需的资金。 2、搞好财产损失的评估和统计。
3、做好受伤人员的慰问安抚工作。
4、做好受伤害人员亲属的接待、沟通和思想工作。
四、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现场指挥部在溪江乡学区、溪江乡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工作。
现场指挥部的具体职责为:
1、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命令、指示。
2、指挥、协调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3、制定、实施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人员抢救。
4、及时反馈现场信息,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向上级应急指挥领导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5、协助做好有关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事宜。
五、学校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1、及时迅速地向镇联校、镇政府和教育局汇报事故的基本情况。
2、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员迅速开展受伤人员的抢救、现场的安全保卫、事故区域警戒和治安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社会治安。
3、做好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工作,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事故现场。
4、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
5、配合有关部门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6、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伤亡师生及家属的善后、安抚工作。
8、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使之更符合教育的实际情况。
六、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及新闻发布规定
1、学校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所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的情况报告镇联校、镇政府和县教育局。
2、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县教育局。
3、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类别、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⑵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⑶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⑷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⑸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安全事故不得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4、在事故(事件)原因未查清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发布相关信息。事故(事件)处置进展情况及原因由县教育局应急处置指挥部公布。
七、重特大事故(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对策和措施
1、重特大安全事故(灾情)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实施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抢险救援情况及时上报县教育局。
2、重特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发生后,在镇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请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等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尽快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3、请公安、交警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好现场。
4、请卫生部门第一时间派出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并做好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5、事故(自然灾害)发生后,学校校长亲自挂帅组织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要认真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中去。
八、学校应急预案的制定
1、学校要广泛宣传和普及事故防范、应急处置知识技能,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要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建立人防、制度防及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并建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2、学校要修订、完善切实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调整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抢险救灾队伍。每学期要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演练活动,对制订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检验、修订和完善,切实提高我校对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
3、学校每位教职工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确保教育的一方平安,确保学校正常教育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印发〈达州市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的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我校根据实际,建立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与原则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在教科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红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吴应述担任,成员由办公室、政教团队负责人员担任。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队办,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向上级部门主要领导请示,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2、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由信息股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3、一般网络舆情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4、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股室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及时上报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办公室或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学校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办公室和相关股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2、总结评估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联合相关股室,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股室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6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通过本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保障全体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学校校长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组织、动员师生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二章组织体系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指挥机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本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周梅,统一协调指挥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副组长:肖兰、潘晓,协助校长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员:蔡琼、方秋菊、濮元余、王旭青、朱新、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协调、沟通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上级指示。
组员具体分工:
肖兰、潘晓:负责做好人员的协调工作、负责日常监测、负责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预防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濮元余:负责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物资供应;负责消毒工作。
朱新:负责上报师生每日健康状况。
方秋菊、蔡琼、王旭青:是全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业务主管,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提供日常培训指导。
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本年级、本班的日常监控工作。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晨、午检监测制度,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监测,对缺课学生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课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课者由卫生老师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设立一名专(兼)职报告人(保健老师),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教育局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原则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高度重视,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校园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报告、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
二、校内传染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1、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三、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五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职能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二、奖励与责任
学校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其他事宜
涉及有关赔偿、补偿、奖励、社会救助等其他善后事宜,按市、区相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学校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增强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宣传教育
学校要利用广播、板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师生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7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市教育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光岑
副组长:黄平、刘英
组员:办公室、德育处、体卫处、教务处、总务处、各年级等部门负责人,医务室校医
(二)学校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红色
学校发生的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橙色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市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8、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黄色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市域内的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7、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8、发生在学校的,经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蓝色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99人,无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学校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8
一、为使艺术节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切实落实安全工作,尤其是当各种安全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特制订本应急预案,以备不虞。请各处室、各年级认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领导机构
1、成立艺术节活动安全领导小组并明确其职责
组长:XX(校长)职责:负责检查督促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对活动安全工作负总责。
副组长:XX职责:负责检查督促接待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对活动安全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
XX(副校长)职责:负责检查督促会场学生的纪律、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对活动安全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
XX(副校长)职责:负责检查督促舞台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对活动安全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
组员:XX(后勤主任)职责:负责活动过程中场地、设施及所有电器、音响设备的安全检查,对用电安全负直接责任。
XX(政教法制主任)职责:负责拟定各项安全措施及制度,负责检查督促班主任在活动中对学生的管理,出现突发事件负责指挥舞台学生安全撤离。
XX(教导处主任)职责:负责检查督促会场学生的纪律、安全工作,负责检查督促班主任在活动中对学生的管理,出现突发事件负责指挥会场学生安全撤离。
2、活动安全组成员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
3、一旦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则立即组织和有关人员进入现场开展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4、在第一时间里向当地政府和文教体局汇报事故具体情况。
5、负责具体方案措施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并组织落实、组织协调、调查和处理等。
三、安全应急方案:
1、活动的组织者做好活动前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
2、活动的组织者要提前做好活动过程的'计划安排,保证活动的安全进行。
3、活动的组织者要认真检查活动场所的安全通道、电源等设施。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应停止活动。
4、活动的组织者及班主任要做好学生进出会场秩序的组织与管理。
5、班主任协助做好活动过程中学生秩序的管理,对因缺席私自离开活动场所造成后果的,班主任负主要责任。
6、活动中学生要离开所在班级的指定位置,必须经班主任同意,禁止自由行动。
7、活动中遇突发事件:责任教师要镇定自若,指挥班主任做好学生稳定工作并组织好学生,按活动总指挥的安排,有序地疏散学生,同时向有关领导和上级汇报。
四、应急救援程序
1、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
2、活动中发生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5-10分钟内向文教体局和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生的安全,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有关安全汇报电话:
校长:XXXX
副校长:XXX
火警:119
交通安全报警电话:122
安全事故电话:110
医院急救电话:120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9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通过本预案的基本建设与实行,有效率防治、及时掌控和消解我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规范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率、确保有力的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最大限度增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身心健康侵害和财产损失,确保全体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平衡。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付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融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含:关键性 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轻微异常反应,以及其它关键性疑难及未明原因的身心健康危害事件。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学校校长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靠科学,强化合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组织、动员师生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二章非政府体系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1、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为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对本学校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非政府、统一指挥、协同与全面落实学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副组长:周梅,统一协同统一指挥全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副组长:肖兰、潘晓,协助校长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员:蔡琼、方秋菊、濮元余、王旭青、、朱新、年级副组长、班主任负责管理协同、沟通交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上级指示。
组员具体分工:
肖兰、潘晓:负责管理搞好人员的协同工作、负责管理日常监测、负责管理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的防治意识和防水能力;为学校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提供更多舆论积极支持。
濮元余:负责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物资供应;负责消毒工作。
朱新:负责管理呈报师生每日健康状况。
方秋菊、蔡琼、王旭青:是全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业务主管,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提供日常培训指导。
年级副组长、班主任:负责管理本年级、本班的日常监控工作。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晨、午检监测制度,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监测,对缺课学生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课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课者由卫生老师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注重信息的搜集,搞好防治工作。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成立一名专(并任)职报告人(保健老师),创建自下而上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保证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将出现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推行24小时值守制,并启用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发动、医院病毒感染发动及其他突发性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区教育局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创建突发事件投诉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有关部门不履行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
一、应急积极响应原则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高度重视,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校园稳定。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必须实行边调查、边处置、边救治、边报告、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率措施掌控事态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
二、校内传染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1、必须根据发生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发生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以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防止分散听课;发生一例上述的临床确诊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对该班级和有关班级推行复课;例如发生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确诊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对齐情况不断扩大复课范围。若需全校复课,须报市教育局核准。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认同和满足用户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精确地发布疫情及预防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展开恰当的鼓励,消解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绷情绪,保护校园平衡。
三、食物中毒
及时掌控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出现校内食物中毒或蹊跷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当搞好以下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等部门;
2、立即将发作师生送至医院,并帮助医疗机构抢救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主动协调卫生部门展开调查,并按其建议如实提供更多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协调卫生部门分析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相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快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命令派出专业人员进校,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实行各项措施,消解危害,阻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五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完结后,在政府的领导下,非政府职能部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展开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含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置概况、病人抢救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及改良建议。
二、奖励与责任
学校对出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展开表扬;对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报告、调查、掌控和处理过程中,存有玩忽职守、渎职、渎职等犯罪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其他事宜
牵涉有关索赔、补偿、奖励、社会救助等其他善后事宜,按市、区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应当秉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学校应当强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非政府建设,非政府积极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强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掌控体系,确保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设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内容负责管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防治与掌控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建议调集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拒绝接受卫生部门非政府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科学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学校每年非政府积极开展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应急意识和空战能力。熟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与掌控科学知识,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宣传教育
学校必须利用广播、板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广泛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师生以科学的犯罪行为和方式看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四、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精心安排必要的经费财政预算,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提供更多合理而充裕的资金确保和物资储备。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表示突发事件,就是指忽然出现的,导致或者可能将导致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毁坏等关键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科室、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1、统一指挥有关教师立即抵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付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须要对师生员工展开撤离,并根据事件性质,呈报上级部门快速依法实行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展开稽查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搞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二要履行职责各自职责。对部门非政府或负责管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理应预案,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出现事故,主动列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顺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处置突发事件做出的同意和命令。突发事件牵涉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阅、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实行的措施,应不予协调。
二、监测与报告
(一)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巡查监测。任何人员都存有巡查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存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辨认出事件或可能将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当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当快速推论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抢救排险机构求助,并向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获得命令和未获得命令前,对事故可能将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必须展开维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抢救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出现后,在展开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置的同时,学校应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死伤病人嘉实超短债就近医院,对无法推论伤情的伤病员,应当及时报警求助求救。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出现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须要,可以实行临时复课、放学、撤离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实行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应急防治监控措施
(一)火灾
学校全体师生辨认出校园火灾均应当及时报警,快速向学校领导汇报。出现在教育场所的火灾,教育活动必须立即暂停,并对人员展开安全迁移或撤离。如果存有伤员,及时救治。涉火人员必须递交火灾原因的书面报告。补足如下:
1、火势比较大,靠学校自己的力量难以扑灭,应立即拨“119”报警。
2、重点部位或其周边出现火灾,依靠学校自己力量无把握短时驱散,可能将损害重点部位,应立即轻易挥“119”报警。同时实行打火措施,迁移物品,关上消防通道,疏散人员,隔绝电源。
3、一般火灾情况(火势较小、火势发展慢、损失小、靠学校自己力量可以扑灭)应立即组织自行扑火,事后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情况、扑火经过、采取的灭火方式和起火原因与后果等以书面形式报学生处。
(二)恶性伤亡事故
当学校内发生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时,应立即保护现场,并报告学校应急预案处理领导。对未死亡人员学校应采取现场急救,无法或无能力救治、或者无法判断伤亡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xx门、医疗救治中心等)报警。
对恶性伤害事故的原因必须展开及时调查,实事求是,协调各部门提供更多适当证据证件。事故的处置根据调查结果以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处置。
(三)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应努力做到晚辨认出、晚报告、早隔离、晚化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为传染病病人,实行就地隔绝、就地观测、就地等候医疗部门化疗。强化防治控制措施,避免导致疫情蔓延。出现关键性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未明原因疾病、关键性食物中毒等,应当及时实行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涌入场所必须减少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特别注意劳逸结合,进一步增强抗病能力。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做好居室卫生,诚晒衣被。
3、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各种集体性人员聚集活动推迟或取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4、一旦出现疫情,严格控制外来人员步入,教育学生自我维护,管制学生回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我校出外工作人员、学生推行备案制度,经医院展开必要的身体检查就可以复学。
5、学校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学。对影响师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下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或在路上护送,也可以报警。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龙卷风等,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事后应及时施救,并向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1、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当协调环保部门应急撤离全校师生,并搞好学生的思想平衡工作,撤离过程保护不好师生的秩序。
2、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五)人为毁坏
1、加强校园保卫和巡逻,阻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内。
2、发生爆炸、投毒等恶性事故,及时报警。学校应当维护生者,展开人员安全撤离,对伤员展开抢救。
3、发生绑架等突发事件,及时报警,并配合xx门提供相关破案线索。
4、出现打架斗殴并致人残疾等突发事件,报警,及时送来伤者进医,维护现场,调查原因。
为加强学校治安管理,提高对校园突发治安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吉林大学防范和处理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结合我校实际,保卫处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非政府领导
成立吉林大学保卫处防范和处理突发治安事件工作小组,在学校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学校突发治安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组 短:宫皓宇
副组长:刘英涛
成 员:于东峰 田 群 周中平 刘 军 刘玉崴 张士涛 魏 嘉
二、突发治安事件的范围
凡可能将导致人员关键性死伤、财产重大损失和可能将导致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等均属突发性治安事件。主要包含:
(一)杀人、抢劫、纵火、爆炸、投毒、劫持人质等直接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二)多人参予的大规模斗殴、集体闹访、集会游行等可能将导致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事件;
(三)盗窃、破坏、侵占学校重要设施等严重妨碍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正常秩序的治安事件;
(四)毒麻品、放射治疗物被盗、泄漏,高压容器核爆、建筑设施坍塌、人员轻微冲撞等及其它可能将导致师生关键性死伤和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公共安全事故;
(五)造成师生重伤或死亡的交通安全事故;
(六)自杀未遂、未明原因丧生等可能将导致不良影响的不幸丧生事件;
(七)突发自然灾害等其他严重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突发事件。
三、突发性治安事件的等级分割和处理权限
本预案划分为四个等级,根据不同情况,由不同权限的负责人启动各级预案并组织实施。突发治安事件分四级指挥权限分别为治安科长、分管副处长、处长、主管校领导。
四级预案:出现一般性治安突发事件时,由治安科长征得分管副处长同意下,调派全科人员非政府实行。必要时可以继续执行部位半封闭。
三级预案:发生较大治安突发事件时,由主管副处长征得处长同意下,统一调派全处各科室人员组织实施。必要时可执行区域封闭。各科室负责人在接到命令后,负责本科室人员的调派和区域指挥工作。
二级预案:出现关键性突发性治安突发事件时,由副处长在请示主管校领导同意下,调动全校保卫人员非政府实行。必要时可以继续执行校园临时性半封闭。各副处长收到命令后,负责管理分管科室人员的调派和区域统一指挥工作。
一级预案:发生特别重大治安突发事件时,由主管校领导在学校党委同意下,启动《吉林大学防范和处理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调动全校各部门组织实施。
四、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的建议
(一)反映迅速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值班人员在立即向上级领导、公安机关报告的同时,必须立即非政府力量在最为短时间内抵达现场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有关人员收到通告后,必须立即果断退出其它次要工作或休息时间,无条件的挑选最快的交通方式赶赴现场出席应急处置工作。
(二)沉着果断
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时,必须维持保与淡定,必须按照应急处理程序,快速实行人员撤离、救援抢修等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忙而不乱。同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实行必要的现场控制措施,避免危害和影响的进一步不断扩大。
(三)确保安全:处理突发治安事件过程中,要坚决把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师生员工迅速脱离险境。在确保师生员工安全的前提下,保卫人员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尽量避免损失。
(四)严格控制:突遇存有不法侵害事件、治安灾害事故,应当特别注意对前科对象展开掌控,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必须立即对现行犯罪人员不予军服,防范嫌疑人稳步实行犯罪和乘机逃亡窜。必须特别注意搞好现场半封闭和现场维护工作,掌控事态的发展,不得毫无关系人员步入现场(新闻媒体须要党委宣传部同意),防范有人借机生事。
(五)在进入敏感期和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时,全处人员要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无论是否为工作期间,都必须保持通讯联络工具处于良好的接收状态,以便随时接受紧急工作任务。在不可抗拒造成的治安灾害事故发生,导致通讯无法联络的情况下,所有保卫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参加学校的抢险救援。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到达指定地点投入工作。在节假日休息期间离开本市外出时必须由主管领导批准,以保证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时有足够的警力调配。
五、其它建议
(一)各校区保卫办要根据此预案,结合本校区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本校区具体的预防和处理突发治安事件工作预案。
(二)保卫处各科室和各校区捍卫筹办,必须非政府本部门人员认真学习本预案或要部门制订的有关预案,二要将各自的预案落到实处。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0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在我院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医院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处理工作,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和稳定正常社会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负责本辖区、本院内及上级部门交办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各小组根据各自职责完成相对应的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动队,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快速应对能力和相对应的技术水平,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安排,迅速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三、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凡门诊各科室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均要一边救治一边立即报告门诊部、公共卫生科。
(二)凡各病区、急诊科室发现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积极救治的同时上报医务科、公共卫生科。
(三)院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报后,急救人员及救护车要立即出动,积极抢救,同时要急报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公共卫生科;伤病员较多,需动用病区力量时,需报医务科批准并协调。
(四)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公共卫生科接报后要立即调查核实,立即报告院级分管领导,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有下类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应在知道后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共卫生科、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的,公共卫生科在接报2小时内要将经调查核实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任何科室和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本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布。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制度及措施
(一)由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二)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三)疫情控制措施:采取紧急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等。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运转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科室不得拒绝接诊。
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的传染病要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
6.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7.开展科研与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快病源查询和病因诊断。
8.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六、物资储备
我院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及时补充。
七、法律责任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以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依情节给予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二)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按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四)拒绝接诊病人的;
(五)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八、预案管理与更新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1
本制度所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饮用水污染、食物中毒等事件。如有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教师要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及时做出恰当处理。
一、传染病
(一)发生传染病,对患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者及早隔离,及时报告。报告的一般程度为班级教师向保健教师或安全主管人员汇报,保健教师或安全主管人员向园长汇报,由园长再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包括:教育局、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如遇重大责任事故应立即报告市、区卫生局和妇幼保健所,然后再书面上报;责任事故应立即报告;一般事故做到2天内报告。
(二)对患病幼儿所在班级的其他幼儿进行检疫、观察,留观期间不收新生、幼儿不混班不窜班活动。
(三)按照“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要求”,在保健教师指导下,保育员加强其所在班级的消毒工作,做好传染病登记,复查复治工作,以及传染病留验观察期过后的终末消毒,做好记录。
(四)加强晨检,认真做好传染病针对性检查,检查具体内容参见《常见肠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五)留观期满后无新患者出现方可解除隔离;患者隔离期满后须凭医生证明方可回园或进班。
(六)工作人员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及时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二、饮用水污染、食物中毒
(一)立即报告:立即停止食品加工活动,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救治病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将病人送至医疗机构抢救治疗。积极做好中毒学生的就医部护工作,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向学生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三)保护现场:保留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调查:学校保健教师做好专项登记工作,包括:饮水污染情况、班级、人数;因饮水而得病的'学生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区卫生监督所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五)控制事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善后处理: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投入相关调解工作,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协助做好理赔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2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我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我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广东省和海珠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即可能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打架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校园内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
3、事故灾害事件。包括教学楼、宿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校园水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4、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xxx、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
5、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气象、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
6、考试涉密、违规事件。包括由教育系统组织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的泄密事件,以及在考试实施、评卷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
7、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四)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职责分明,分层管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将情况报告市教育局。校长是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人”,年级主任、班主任是年级、班级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人”。
3、预防为本,及时控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信息的.收集,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4、系统联动,加强保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加强各项保障措施和力量部署,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五)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划定
突发公共事件按照事件的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由高到低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具体划分情况分别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事件级别划定部分。
二、海珠市第一中学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由办公室、学生处、教务处、教研室等处室、年级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校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校办公室承担。主要职责:负责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和工作情况,提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报领导小组;督导、检查各处室、年级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情况;督促各处室、年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应急处置工作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专项应急处置工作组六个:
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生处主任、学生处主管安全工作副主任担任。工作组成员由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等处室、年级部、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组成。
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日常工作由学生处承担。
工作组主要职责为: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我校涉及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响应行动;研究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确定与其他类特定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联系,下达应急处置任务;,及时前往事发地现场指挥、督促或开展调查工作等事项;决定信息报送市教育局以及请求上级部门指示、援助等事项。
2、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生处主任、学生处主管安全工作副主任担任。工作组成员由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等处室、年级部、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组成。
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日常工作由学生处承担。工作组主要职责为:指导建立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测预警机制;对防范和处理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工作进行督察、指导;收集事故灾难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教育局通报,并提出有关对策和措施;对一般灾难事故,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对特大灾难事故,在接到报告后要组织赴现场参加安抚慰问和事故调查工作。
3、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办公室主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3
为了预防和减少学生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住宿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特制定学生宿舍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学生宿舍事故的原因
学生宿舍的房屋、设备等维护、管理不当;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地面不防滑;电线电器设备老化和乱拉乱接电线电源插座,违章使用电炉等电器设备;未按规定配齐有效灭火器材,通道堆物,应急照明灯、紧急疏散指示牌缺少或不能正常使用;学生追逐、打闹玩耍;校外人员私自进入寝室、生活老师管理失职或不当以及学生自身疾病等情况是可能引发学生宿舍和住宿期间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预防办法
加强对生活老师责任制的落实和师生安全意识的教育。
1; 对住宿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做好逃生自救的演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健全宿舍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措施,责任到人。
3; 夜间要有专人值班巡视,并做好值班巡视记录。
4; 加强对宿舍房屋、设备以及生活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 配齐有效灭火器材,保持通道畅通,应急照明灯、紧急疏散指示牌要良好。
6; 电线拉接、电源插座位置、电器设备使用要规范。
三、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学生宿舍安全事故,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 、以最快速度及时将受伤学生就近送往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
2 、报告。
( 1 )学生应及时报告值班教师。
( 2 )值班教师应及时向校领导报告。
( 3 )校方马上报告教育局。可先口头后书面。
( 4 )根据安全事故的性质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 、火灾事故,按学校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相关工作。
4 、重大事故,按学校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相关工作。
5 、发生人质事件,按学校防范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相关工作。
四、组织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4
按照“预防为主、居安思危,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根据……教发【20xx】37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工作职责
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处置和部署学校内部特别重大和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预防措施
1、认真抓好师生的安全教育。
2、积极做好学校稳定工作。
3、重视学校危房问题。
4、加强学校网络监控和危化品管理。
5、努力做好学校招生、考试安全等工作。
四、应急措施
若发生突发事件后,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及时赶往现场,靠前指挥,组织抢险救护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1、成立总指挥机构,对事故进行全面指挥。发生突发公共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和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2、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迅速开展救治工作。传达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并注意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通报工作,保证信息畅通。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事故灾情按分类管理程序向上级报告,并将上级指示及时传达到学校基层。
4、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五、严明纪律
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指导本辖区内的村、社区(本系统内的'企事业单位)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
凡举办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并报区政府审批。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5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突发安全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火灾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国家总体应急预案》附件包括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级标准,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为适应本市社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对一些特殊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响应等级。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社区委员会领导。社区是本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根据社区委员会决定,成立翔天园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2.2办事机构
翔天园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社区应急办)是社区应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综合协调本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社区应急委的决定事项;组织编制、修订社区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全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应急演练、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2.3工作机构
本社区具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的协调机构、相关职能小区,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制定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和社区应急委交办的其它工作、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3工作机制
各小区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社区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3.1预测与预警
各小区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和通报
各小区与毗邻区域加强协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态势,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2.2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社区应急委等报请或由社区应急委直接决定,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必要时设立社区应急处置指挥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应急任务与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及信息处理、抢险救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物资调用、社会动员等工作程序。
3.2.3指挥与协调
主要包括: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
(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
(3)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
(5)及时向街道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3.2.4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负责决定、发布或执行机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各小区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助。
3.3.2调查与评估
社区应急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组成调查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街办作出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07-25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05-06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0-21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1-11
[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07-21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04-29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精选15篇]03-27
突发公共应急预案03-28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文06-05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