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急安全预案

时间:2024-08-29 09:22:53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网络应急安全预案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网络应急安全预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应急安全预案

网络应急安全预案1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促进“平安**”建设。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重要社会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3.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害。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由于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1.3.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省性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地方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

  (2)II级(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省性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III级(较大)。某一区域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不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IV级(一般)。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突发公共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本市的I级、II级、III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导致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是根据其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党政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证券、社保、税务、海关、机场、电力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及承载这些信息系统的网络(以下简称重要信息系统)。不包括电信基础网络设施。

  本预案启动后,本市其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与本预案相冲突的,按照本预案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5工作原则

  (1)加强预防,常备不懈。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定期进行预案演练,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组织和技术等准备。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事发地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主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日常安全管理责任制。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职能和本预案规定,各司其职,做好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联动处置。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联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间、县域间、军地间、部省属在舟单位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在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快速决断,上下联动,协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对国家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

  (4)依法规范,权责一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实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

  2、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发生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后,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市协调小组),为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应转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以下简称市通报中心,设在市公安局),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预警与信息通报工作。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

  2.1.1市协调小组组成

  组长、副组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610办、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无管处和**警备区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2.1.2xx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组织架构(见附件1)

  2.1.3市协调小组办公室组成

  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610办、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无管处和**警备区等单位相关处(科)室负责人担任。

  2.2工作职责

  2.2.1市协调小组职责

  研究制订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配套政策,协调推进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发生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2.2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处理市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协调小组决定事项落实情况。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调查、指导和督促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

  (3)负责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管理,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全市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并视情向市协调小组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II级(含)以上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市协调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2.2.3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组成及职责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由市公安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信息中心及本市银行、证券、社保、税务、海关、民航、电力等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部分通信运营商中熟悉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技术咨询、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必要时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2.2.4市通报中心职责

  市通报中心为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通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接收来自各成员单位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单位或其主管部门上报的信息,具体负责信息总汇、分析、研判、报告和通报,必要时受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委托向社会预警信息。

  2.3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1)当发生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为本系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工作。

  (2)市公安局负责预警、信息通报,在应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维持治安、交通秩序,依法打击网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监督、检查、落实网上安全技术措施,处置网上病毒等各类有害信息以及重要通信设施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3)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负责协调应急期间指挥系统的基础通信保障以及对基础信息网络事故的调研、报告等工作。

  (4)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审核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并列入年度市级财政预算。

  (5)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牵头,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配合,负责对外宣传报道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及应急处置工作,回答公众与各新闻媒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询问。

  (6)部、省属在舟单位可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执行,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至市通报中心。

  (7)本预案未规定具体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均应制订部门应急预案,服从市协调小组的指挥,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的工作。

  3、监测、报告、预警和先期处置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1)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要制定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通报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单位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即时报告、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部、省属在舟单位除按照原有渠道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情况外,必须同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

  (3)依托市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通报与预警监测平台,整合现有的报警接警资源,全天候24小时运作,实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接警,保证信息通报和联系渠道畅通。

  (4)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确定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公众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报警。

  3.2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在本系统预警。必要的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

  (2)市通报中心接到报警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通报情况。各部门(单位)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助,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并反馈给市通报中心。

  (3)市通报中心接到报警信息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并及时向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其中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还须在事发后4小时内向省通报中心报告。

  (4)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报送市协调小组,同时对重大信息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置建议,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5)市协调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信息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发生和可能发生I级、II级和II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应迅速召开市协调小组会议,研究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决定启动本预案,并确定指挥人员。

  (6)需要向社会预警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协调小组授权市通报中心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方式及时预警信息。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分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来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危害的程度、可能延续的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7)各相关应急联动机构应根据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3.3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应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同时向相关市级主管部门通报。

  (2)市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IV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该市级主管部门自行负责应急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向市通报中心通报。对有可能演变为III级、II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要为市协调小组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市级主管部门要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支援力量,支持事发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处置

  4.1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根据省协调小组的指示和市协调小组会议的部署,担任总指挥的领导和参与指挥的有关部门领导迅速赶赴相应的指挥平台,启动指挥系统。相关联动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的有关职责立即开展工作。要迅速建立与现场指挥的通讯联系,有条件的要开通视频通讯。要及时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事发地政府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根据市或省协调小组的要求全权负责现场的应急援救工作。

  4.2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市协调小组立即组织应急响应工作小组赶赴事发地,督促、指导和协调处置工作。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4.3信息处理

  (1)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事发地政府及市级主管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并按市委、市政府紧急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造成的损失及处置工作等情况报送给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2)市级信息处理。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明确信息采集、编辑、分析、审核、签发的责任人,做好信息分析、报告等工作。

  信息编发和研判。要及时编发事件动态信息供领导参阅;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研判各类信息,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完善应急处置计划方案。信息报告。要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向市政府的信息上报工作。上报的信息必须经总指挥或其授权代表签发。信息通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向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进行通报。

  (3)信息与咨询。在应急处置期间,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进行信息与新闻报道。市政府负责处置的I级、II级、III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办公室、本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或实施。必要时在现场设立新闻中心,做好新闻媒体的接待和信息统一工作;未设立新闻中心的,须指定专门负责接待媒体的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对媒体关于事件以及处置工作的不正确信息,及时进行澄清。必要时开通咨询热线,接受群众咨询,释疑解惑,稳定人心。

  4.4扩大应急

  当采用一般应急处置措施仍无法控制事态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市协调小组会议或由协调小组负责人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市政府和省协调小组请求支援。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4.5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经应急处置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市协调小组批准后实施。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主要流程见附件2。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单位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人员、技术、装备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善后的有关情况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视情上报省协调小组办公室)。

  5.2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级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及应急处置能力、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市政府作出报告。

  省级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的,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6、应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在整合各职能部门专业通信网的基础上,加强应急通信装备准备,建立备份系统和紧急保障措施,形成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本预案启动后,立即开通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与现场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实现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根据通信网络破坏状况,采取启用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等应急保障措施;抓紧组织抢修损坏的通信网络和设施。

  6.2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的业主单位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建立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库。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市(或省)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调用。

  6.3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均应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各容灾备份系统应具有一定兼容性,在特殊情况下各系统间可互为备份。

  6.4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应急保障队伍。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选择若干家符合相应资质、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6.5交通运输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均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交通、物资运输及信息传递的需要。

  6.6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应列入各级政府年度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6.7治安保障

  本预案启动后,当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治安问题时,市公安局应立即启用治安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做好治安应急保障工作。

  7、监督管理

  7.1宣传教育和培训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及时公布信息网络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及报警电话等。逐步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列入干部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技术水平。

  7.2预案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7.3责任与奖惩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的各项要求,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组织检查,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中有、失职等行为者,依法追究责任。

  8、附则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订本行政区域和部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网络应急安全预案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信息化制度在医院的系统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广。目前很多医院都构建了以门诊系统、病房管理系统、急诊楼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网络系统。在医院网络建设的复杂化特征不断强化的情况下,系统化的安全网络系统的构建,成为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稳定运转的保障因素。

  1、现阶段医院网络与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

  1.1 病毒黑客的威胁

  电脑病毒和黑客问题是电脑系统瘫痪问题的主要产生原因。在医院信息系统的病毒防范体系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医院的信息系统会表现出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

  1.2 软件漏洞风险

  软件漏洞风险与软件的编程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些在编程设计方面存在漏洞的软件系统的应用,也会给黑客系统的入侵提供一定的方便。在软件漏洞风险问题的影响下,不法分子也可以借助一些预测序列号侵入到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之中。

  1.3 操作风险

  人为操作原因也可以被看作是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一大产生原因。系统使用者在对正确操作程序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操作失误,除了会造成系统损坏以外,也会让病毒程序侵入到系统之中。

  2、 医院网络与信息风险的应急预案措施

  2.1 对医院内外网隔离技术进行优化

  外部网络是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从医院的内外网方面入手对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可以让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医院的内外网管理机制来看,目前很多医院都采用的是通过人工连接网络接口的方式来进行内外网的切换工作的,对此,医院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置网闸的方式对医院的内外网体系进行隔离。为了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提升,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安装入侵检测系统的方式,对医院的计算机进行排查。也可以对这一系统与防火墙技术之间进行组合应用。

  2.2 对网络协议建设工作进行完善

  针对不法分子通过冒充IP地址的方式对医院系统信息进行盗取的行为,医院计算机系统是对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让IP地址和相关口令与医院计算机MAC系统相绑定的措施,对医院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机制进行完善。在无法获取医院计算机MAC的情况下,不法分子无法侵入医院的和信息与统计系统,这就对恶意盗取医院信息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控制。从医院网络安全系统的动态防护机制来看,RSA加密技术的应用是借助动态加密的方式对信息盗取问题进行有效预防的。

  2.3 对医院的网络安全制度进行完善

  医务人员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主要操作人员。为了对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处理机制进行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通过培训机制的应用,对医护人员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水平进行提升。培训制度的建设也可以让医护人员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有效强化。数据备份制度的完善,可以让信息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得到充分保障。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确定,也可以让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进行保障。

  2.4 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系统进行完善

  应急处理系统的构建,对医院风险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有着一定的保障。对此,在构建应急系统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层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指挥系统和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在构建应急系统的过程中,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应该是应急预警处理系统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的构建,也可以让应急系统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2.5 对医院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从前文的论述来看,外网与内网之间的连接安全性的提升,也是对医院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对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也可以对流量监测系统进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来看,维护人员在对流量监测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在医院信息系统的一般旁路中部署三层交换机,进而借助各个镜像端口完成各个应用系统的流量分流工作。进而在对每两个系统的访问流量和用户的停留时间等内容入手,对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SAN存储系统的应用,可以让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医院主要的内部数据存储模式。为了对桌面终端的安全进行保障。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自动下载或统一安装的方式,对防病毒软件进行应用。在对USB设备、移动硬盘等设备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信息系统的操作者需要对医院信息系统加强控制。非法网站访问控制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桌面终端所应用的病毒软件也要及时进行更新升级。全网安全监测管理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医院内部的网络基础设备与安全设备的检测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随着计算机“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成为了提升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整体性的有效措施。云服务在数据安全保护、安全信息与时间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让虚拟化平台的运用成为了降低系统维护成本的有效措施。

  3、结论

  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对医院的信息化办公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网络协议建设机制、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与之有关的责任制进行完善,可以让医院构建一种分工明确、技术过硬的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系统。

网络应急安全预案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保障XX市医疗保障局和信息安全,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处置机制,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20985-2007)、《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A29639-201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GBA28827.3-2012)等相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强化监测,主动防御。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日常安全检测,积极主动防御,做到安全风险早发现。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建设,明确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权责,健全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做到安全风险早通报。

  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加强日常监管和运维,强化人力、物资、技术等基础资源储备,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做到安全问题早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

  2、事件分级与监测预警

  2.1事件分类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事件。

  (1)有害程序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包括: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包括: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

  (7)其他事件。指除以上所列事件之外的网络安全事件。

  2.2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划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安全应急事件。

  (1)Ⅰ级(特别重大)。局网络和信息系统发生全局性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产生特别严重的社会影响或损害的安全事件。

  (2)Ⅱ级(重大)。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大规模瘫痪,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局各科室(单位)协同处置应对的安全事件。

  (3)Ⅲ级(较大)。局部分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对社会造成一定损害,事态发展在掌控之中的安全事件。

  (4)Ⅳ级(一般)。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社会不构成影响的安全事件。

  2.3预警监测

  有关科室(单位)应加强日常预警和监测,必要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通报情况。收到或发现预警信息,须及时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预警级别。

  (1)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Ⅳ级安全事件,及时消除隐患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2)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Ⅲ级安全事件,迅速组织技术力量,研判风险,消除影响,并将处置情况和结果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发布预警信息。

  (3)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Ⅱ级安全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应急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事件等级,研判事件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趋势,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并将处置情况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发布预警信息。

  (4)对于发生和可能发生的Ⅰ级安全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向省医疗保障局、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局通报,并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预警信息由省级有关部门发布。

  3、应急处置

  3.1网页被篡改时处置流程

  (1)网页由主办网站的科室(单位)负责随时密切监视显示内容。

  (2)发现非法篡改时,通知技术单位派专人处理,并作好必要记录,确认清除非法信息后,重新恢复网站访问。

  (3)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排查非法信息来源。

  (4)向领导小组汇报处理情况。

  (5)情节严重时向公安部门报警。

  3.2遭受攻击时处置流程

  (1)发现网络被攻击时,立即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断网隔离,并及时向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2)进行系统恢复或重建。

  (3)保持日志记录,排查攻击来源和攻击路径。

  (4)如果不能自行处理或属严重事件的,应保留记录资料并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3.3病毒感染处置流程

  (1)发现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

  (2)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3)启用杀病毒软件对该机器进行杀毒处理工作。

  (4)必要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3.4软件系统遭受攻击时处置流程

  (1)重要的软件系统应做异地存储备份。

  (2)遭受攻击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降低损害,必要时关停服务,断网隔离,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3)网络安全人员排查问题,确保安全后重新部署系统。

  (4)检查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

  (5)情况严重时,应保留记录资料并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3.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流程

  (1)主要数据库系统应做双机热备,并存于异地。

  (2)发生数据库崩溃时,立即启动备用系统。

  (3)在备用系统运行的同时,尽快对故障系统进行修复。

  (4)若两主备系统同时崩溃,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向软硬件厂商请求支援。

  (5)系统恢复后,排查原因,出具调查报告。

  3.6网络中断处置流程

  (1)网络中断后,立即安排人员排查原因,寻找故障点。

  (2)如属线路故障,重新修复线路。

  (3)如是路由器、交换机配置问题,应迅速重新导入备份配置。

  (4)如是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应立即使用备用设备,并调试通畅。

  (5)如故障节点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3.7发生火灾处置流程

  (1)首先确保人员安全,其次确保核心信息资产的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确保一般信息资产的安全。

  (2)及时疏散无关人员,拨打119报警电话。

  (3)现场紧急切断电源,启动灭火装置。

  (4)向领导小组报告火灾情况。

  4、调查与评估

  (1)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由相关科室(单位)自行组织调查的,科室(单位)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责任认定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报领导小组。

  (2)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对按照规定需要成立调查组的事件,由领导小组组织成立调查组,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责任认定进行调查。

  (3)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对产生社会影响且由省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的,按照省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配合进行事件调查。

  5、附则

网络应急安全预案4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对城市轨道部门制定的规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需要有效协调与管理。现阶段的应预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共享性差、修改查询困难、管理分散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全面推动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开展。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受人、机、环境的影响,使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如列车的晚点、客流增减、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等的影响,都要求行车组织者在运营组织工作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地采取行车调整措施,使列车尽可能按列车运行图安全、准点行车。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情况下进行行车调整时,使用的调整方式并非单一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多种方式并行,这时将增加行车调度员关注点及操作量,产生更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进行行车调整时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人员、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降级运营服务,又将行车调度员的关注点及工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一、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地铁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突发事件和故障,严重影响这交通的正常运行。交通运营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与故障,制定了不同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与不足。

  1、 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作用

  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的加快,有关地铁行车组织的调度调整方式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地铁的运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充满着变化和复杂程序的配合,也会发生更多不确定的情况。地铁运营受到客流量、时间晚点、突发事件以及设备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因素时需要行车调度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解决问题,使地铁列车能够按照列车运行图运行。

  2、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行车调度调整最具有影响

  关乎整个行车组织的安全运营,所以要以安全为原则进行科学的调整,运用地铁的设施设备,保证地铁一定的运营状态,降低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下对地铁的不良影响。查询搜索不方便: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数量繁多,要想进行特定预案的查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查询步骤也非常复杂、繁琐。

  不容易进行修改与更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及经验技术的积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改。现阶段,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应急预案,很难进行修改和更新,而且,修改更新的步骤非常复杂。

  不容易实现资源共享:虽然说,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是不同的,但是,有许多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与分享。现阶段,这种分散式的应急预案管理方式,阻碍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经验与技术的交流沟通,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培训学习。所有员工必须掌握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分散存储的、数量众多的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繁多的法律、规章,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共同培训与学习,阻碍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总共包括九个模块:

  第一、创建预案与存储模块:这是一个导入系统,将现有文件导入或创建新的应急预案文件。预案的导入和创建都是基于microsoft office处理软件和windows操作平台,选择超文本形式进行预案文件的存储。

  第二、编辑与修改预案模块:这是基于word软件进行的文字处理操作,充分利用word强大的编辑、修改功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修改和编辑。

  第三、更名预案与删除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能够完成对源文件的更名以及删除等操作。调用了系统的功能函数,有效实现了底层与物理层文件存储的同步修改。

  第四、设置修改预案属性模块:通常情况下,预案属性包括:制定预案的单位、时间,保密性质,部门对应岗位,搜索预案关键词以及事件名称等等。在这个模块中,允许用户自定义、岗位与元的对应关系,同时允许用户设定查询元关键词,从而使得预案搜索更加便捷。

  第五、检索与浏览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能够浏览系统中的所有预案,同时,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进行查找。显示功能丰富的超文本文件,有效实现了形象化、生动化的文件显示。通过查询功能,能够方便、快速的查询搜索目标预案。

  第六、学习与检测模块:通过这个模块,为员工提供了预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库试题,为员工学习效果的考评提供试题与标准。

  第七、多媒体演示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象化、生动化的多媒体手段显示文件内容。从而使得预案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且印象深刻。

  第八、自动选择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可以有效结合专家支持决策知识库以及故障数据库,完成自动化的预案选择。

  第九、预案评价、优化模块: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同时,结合预案效果,评价应急预案文件,为下一步应急预案文件的优化打好基础。

  2、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定义逻辑结构模型:

  定义1:整个系统与多个元p组成,多个小预案单元Up组成各个单独预案,预案组成的最小单位是Up。

  定义2:整个系统共有m个预案,第几个预案用p(i)表示,第几个预案所包含的单元数用N(i)表示则Up(i,j)则表示第几个预案中,第j单元。

  3、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

  现阶段,地铁网络化运营有很多的预案文件以及法律、法规,为了对应急预案文件进行更加形象化的表述,必须建立健全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从整体上来说包括:预案数据表,预案单元数据表,关联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和其他文档等都按照自己的文件格式进行储存。

  4、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实现

  在整个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选择了三层结构方式:物理层,数据库层和视图层。物理层,一般是面向操作系统的,最主要的任务和功能就是对各种预案文件和法律法规进行物理存储。视图层主要是面向广大用户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预案文件的现实以及提供用户的操作界面。数据库层是联系视图层和物理层的中间环节,数据库层详细记录了所有的物理层文件信息以及视图显示。同时,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据信息通道。正是利用这个信息通道,有效实现了底层物理层与顶层视图层之间的同步操作与相互联系。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有效的避免了现阶段应急预案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多计算机网络有效实现了多媒体与一体化管理,同时,更加方便了应急预案文件的查询、更新、修改和管理,方便员工的交流与学习,同时,提供多种评价与优化功能。

【网络应急安全预案】相关文章: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经典)08-21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07-12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06-21

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08-16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通用】08-29

网络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03-05

网络安全保护应急预案08-05

(优秀)网络安全应急预案08-21

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08-11

网络安全制度应急预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