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预案精选【15篇】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后果,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应急预案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应急预案 1
为切实加强龙水镇镇的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破坏事故为重点,不断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把污染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处置的原则。把保障公共安全,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根本目标。具体工作中,既要依靠科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尽量减少突发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又要加强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处理,实行镇政府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调度,各部门积极配合。
3、坚持系统联动,稳妥应对的原则。做到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预案中涉及的相关部门要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故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有效。
三、组织领导
成立龙水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全过程负总责。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工业化和招商办。
主任:袁昌建镇工业化和招商办主任(兼)
副主任:陈四军镇工业化和招商办副主任
工作人员由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
四、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指挥、调度环境污染时期的全面工作,与上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沟通情况,汇报工作,召开应急会议,布置相关工作,统筹安排全镇环境污染时期应急处理的各项事宜。
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和汇总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密切与各成员单位保持联系,做好沟通、协调和信息反馈工作。(办公室电话:xxxxxxxx)
成员单位
镇工业化和招商办: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的情况,保持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传达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信息,提出预防污染和治理污染的相关措施,并按照镇领导小组的要求,统一发布污染治理公告。
派出所:按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要求,保证出动警力、安排布控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正常治安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工商所: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禁止受到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
县二院:随时掌握异常病症发生情况,做好饮用水中毒人员的治疗救护应急准备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管。并负责药品市场监管工作,做好所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准备工作,保证应急所需。
财政所:负责应急所需经费保障,提供资金支持。
畜牧站:配合做好牲畜饮用水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加强对所属种畜场人、畜饮用水的安全管理,坚决避免水污染期间人、畜因饮用河水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
宣传办:按照镇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科学宣传污染预防知识。
龙水镇教办:加强对学生环境安全教育,确保突发环境事故不给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龙水镇有线电视台: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网络管理,保证镇公众信息网上发布有关信息真实、准确、及时。
镇综治办和安全办:做好危险化学品污染的预防工作,并与上级安全管理部门保持联系,随时反馈安全信息。
各村(社区)居委会负责所辖区域内人、畜的环境安全管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积极配合成员单位在镇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五、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环境污染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为此,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迅速统一上下思想,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坚决避免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研究具体应急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落靠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
3、加强配合,密切协作。污染应急预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镇上下共同参与,协同动作,各成员单位要从大局出发,以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精神,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全力做好污染应急的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4、加强反馈,确保信息畅通。各成员单位要时刻保持临战状态,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安排好值班值宿工作。政府环境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人员手机要24小时开机,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信息畅通。同时,严格执行信息反馈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对迟报、漏报、瞒报有关工作信息而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环境应急预案 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应对反应和救援水平,将突发性环境事件对工作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在本院区域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指挥机构:
医院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由院长、主管业务、环保的副院长及院办、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保卫科、总务科、器材科、信息科等科室组成,下设应急办公室(设置在院办)总体负责应急工作,并由总务科、器材科协助。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张帆院长
副组长:刘志杰副院长
应急办公室主任:李歆
成员:李维香、刘斌、汤洪顺、徐新临、李宗波、刘庆绪、张国桢、孙力、单军、闫丽霞、杨洪、马起艳
(二)机构职责: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由应急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示,组织救援工作。
2、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负责相关信息的报送。
3、保卫科:协助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4、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工作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
5、器材科、总务科: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6、信息科:负责网络信息的畅通及大屏幕的宣传工作。
7、其他工作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三、预案体系及响应报告
(一)信息的监测与报告:
1、信息的监测:指挥领导小组的成员根据各自职能,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负责医院区域环境事件的日常监管和信息收集工作。
2、信息的报告:各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遇有突发性环境事件隐患及特殊情况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在收到各相关部门上报的信息后立即汇总,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二)预警预防行动:
1、各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或经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报道等其他途径得到的重大环境事件隐患,必须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对重大环境事件隐患,无论属于哪个部门主管,发现后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3、各部门应在上报信息的同时,指派有关工作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隐患的源头进行控制,以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
(三)预警支持系统: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根据其职责范围,建立信息员制度,负责日常环境污染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建档工作,保障信息的传递高效快捷。
(四)预警发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医院区域内环境的预警,由应急办公室发布。
(五)响应程序:
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
(1)任何部门和个人有义务报告环境事件,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及个人。
(2)对群众举报的突发性环境事件,无论属于哪个部门主管的,由接报部门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3)发生环境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污染事态进行控制,报告中应明确表述出事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及初步预测的污染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进程等,做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
2、响应程序
应急办公室接到有关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宣布启动本预案,召集小组各部门成员赶赴现场,迅速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原因、工作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或影响的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发展的趋势等,迅速制定事件处理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随时报告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情况。
(六)信息发布与通报
1、信息发布:
应急办公室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要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2、事件通报:
应急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通报环境事件的情况,做好防范污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预防工作。
(七)指挥与协商:
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开始运转,组织指挥和协调相关部门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设备及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处理。
(八)应急处理: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要根据危害程度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要尽快弄清事件种类、性质、污染物数量及造成的污染范围等第一手资料,将综合情况汇总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区应急救援办公室。
1、封锁事件现场。严禁一切无关工作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件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工作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件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件的技术特点和事件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抢救受伤工作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工作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工作人员的伤亡,减少事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根据事件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配合环保部门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监测工作,必要时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危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5、清理事件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件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污染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件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6、对受到污染危害的工作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九)信息发布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影响、危害程度等制定信息发布的原则、内容以及审查程序,由信息宣传组发布。
(十)应急结束
应急领导指挥小组根据事件处理和控制情况,宣布结束应急状态。
(十一)善后处置
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受影响区域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绪,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包括工作人员安置、补偿,宣传报道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认真收集、清理。
(十二)环境事件灾害调查评估
应急就援办公室负责组建环境事件灾害调查队伍。调查工作人员由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人员组成。
灾害发生后,调查队伍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灾程度、灾害过程有关环境保护资料等;听取有关部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事件所造成灾害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清查报告。
(十三)奖励与责任
1、对环境事件灾害应急行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对未按应急预案开展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3、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救灾工作。
四、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
(一)应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援队伍,使应急救援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
2、培训方法:通过院内专题培训,场景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3、培训内容: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科对在岗、在职的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和护理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六部洗手法、职业暴露等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卫科对全院在岗工作人员进行消费安全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二)考核计划:
1、医政科对全体医生进行考核;
2、护理部对全体护理工作人员考核;
3、保卫科对全员消防知识的考核;
4、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员传染病知识的考核。
五、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
环境应急预案 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环境保护诚信管理,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实施污染控制和环保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企业环境保护诚信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公开承诺的形式,向全社会承诺信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从而达到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全县所有涉水、声、气及固废的生产经营单位。
第四条环境保护诚信企业管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诚信管理的信息采集、处理、评价、公开、反馈和监督过程坚持制度化和规范化。企业环境保护诚信认定周期为1年,按照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环境行为诚信状况,认定结果分“好”、“一般”和“差”(环保黑名单)三个等级,依次以绿牌、黄牌和黑牌标示。
第五条各企业必须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承诺,并主动接受环境保护诚信管理与监督。
第二章认定指标体系
第六条企业环境保护诚信认定指标体系包括企业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企业污染控制情况、公众监督管理情况三项,共11个指标,具体如下:
(一)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
1.依法取得环保部门行政许可;
2.不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排放污染物情况,依法缴纳排污费。
3.没有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引发的除外);
4.无偷排、漏排、直排污染物等行为。
5.无因环境违法行为被环保部门作出行政处罚。
(二)企业污染控制情况
6.水、气、声、固废等各类污染物均稳定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7.满足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8.建有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通过ISO14001认证或者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9.危化企业制订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
(三)公众监督情况
10.没有被查实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
11.没有因环境违法行为被新闻媒体曝光。
第七条诚信企业认定基本程序
(一)企业自评。企业对照《企业环境诚信管理等级认定标准》进行自我认定,及时整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定后填写《县企业环境诚信管理自评申请表》报环保局(《县企业环境诚信管理自评申请表》可在县环保局网站上下载。
(二)部门审查。环保局会同发经委、安监局等部门根据企业自评情况,通过听取企业介绍、查阅台帐、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审查,认定等级。
(三)公布。环保局根据考核情况,将企业环境诚信管理等级认定结果予以公布。
第三章“黑名单”制度
第八条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认定为环境保护诚信等级为差的.企业列入黑名单。环保局对“黑名单”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企业必须限期进行治理,并不得申报各类政府性奖励。
第九条企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列入“黑名单”:
(一)水、气、声、固废等各种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全年环保部门监督监测各类污染物超标频率高于30%或单项污染因子平均监测值超标倍数高于50%),()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影响;
(二)不能满足总量控制和环境管理要求(未达到总量控制和环境管理规范的条款项累计2项及以上);
(三)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群众投诉或环境污染纠纷较为频繁,或者发生过B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四)危化企业未制订、落实应急预案,且有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
第十条“黑名单”确定的基本程序:
(一)信息采集和告知。通过事故调查、日常检查、部门移送、群众举报等途径,采集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名称、案由、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并告知当事人,听取其陈述和申辩意见,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二)审查确定和公布。对拟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由县环保局按照上述第九条的内容进行审查确定,并通过相关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布。
(三)信息更新。列入环境诚信管理“黑名单”的企业,治理完成后,由企业提出申请,县环保局牵头对其进行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或事故隐患整改到位的,经讨论审定,解除“黑名单”,并通过相关媒体予以公布。
第四章奖惩措施
第十一条县环保局于次年1月份将认定结果在县环保局网站和公众媒体上公开并通报给县发经委、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供电局、工商局、质监局、人行、安监局、总工会、科技局、文明办、公安局(消防大队)、银监办等相关部门。企业诚信等级发生变更或“黑名单”解除时,县环保局亦将情况告知上述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等级情况应当采取以下奖惩措施:
(一)县环保局
1.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其新、扩、改建项目申请不予行政许可。
2.被认定为绿牌的企业,优先给予环保项目补助资金。
(二)县发经委
1.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一律不得参与当年评优、评先活动,取消当年县级所有补助和奖励等优惠政策。
2.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在有序用电管理时实行限额使用,黑牌企业按同类企业计划用电额度核减40%。
3.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已获得“绿色企业”称号的企业实行撤销处理。
(三)县财政局
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取消其参与政府采购招标的资格。
(四)县供电局
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在电力供应紧张期间,制定有序用电方案时,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对该等级企业实行用电压缩。
(五)县工商局
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暂不受理中国驰名商标、省知名商号和省、市著名商标申报;不得申报参评当年诚信民营企业、诚信个体工商户、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活动;暂缓审核企业年检和变更登记手续办理;涉及违法行为的,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六)县质监局
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暂不受理各级名牌产品、各级政府质量奖、标准化良好行为(A级)企业申报。
(七)县人民银行
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银行停止新增贷款发放。
(八)县总工会
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不得参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企业负责人不得参评劳模等先进称号。
(九)县科技局
被认为黑牌的企业,取消当年科技项目评优评先申报资格;取消当年县级所有补助和奖励等优惠政策。
(十)县文明办
被认定为黑牌的企业取消文明单位的申报资格。
(十一)县安监局
加大对黑牌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环境应急预案 4
一、预案目的
为保障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路面工程综合项目部环保安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指导和规范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利益和人民群众身体及生命安全。为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了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成渝高速公路复线路面综合工程项目部区域内,突发的人为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等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编制依据
1、《环境保护法》;
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大气污染防治法》;
4、《水污染防治法》;
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的职责划分
1、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项目应急抢险组织机构框图
略
3、应急抢险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指挥协调全面的应急抢险工作;
(2)副组长:具体负责排险、抢修、救护、抢险物资供应、事故通报、疏散安置工作的组织指挥;
(3)xxx:协助副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报告、通报和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必要时可代表组长处理相关事宜;
(4)xxx: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清除和监测工作;
(5)xxx:负责事故现场通信联络和对外联系、接待工、车辆调配等工作;
(6)xxx:负责人员疏散、除险、隔离污染源等工作的组织指挥;
(7)xxx负责抢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
五、工作程序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在接到污染事故发生的警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应根据危害程度及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抢险。要尽快弄清污染事故种类、性质,污染物数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等,经综合情况制定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抢险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与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抢险。
1、现场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3)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2、实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
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在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应建议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附近和受事故影响区域的通道实行有效的人员出入控制,并在初步确定水体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后,建议当地有关组织果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疏散周围群众,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人数范围,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现场调查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
(2)进行技术调查取证。
(3)配合环境监测部门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至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解除。
六、应急救援保障
(一)内部保障
为能在污染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控制波及范围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1)落实应急抢险组织,抢险领导小组成员和抢险专业队伍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抢险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抢险等器材,上述各种器材由物质、办公室专人采购、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3)定期组织抢险训练和学习,各队按照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抢险能力。
(二)外部救援
事故发生后,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在自身救援条件受限,无力控制事故现场时,应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求援,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织专业抢险救援力量参加抢险救援。
(三)医疗保障
应急过程中如出现人员中毒或受伤,可就近送至医院救治或及时与医疗单位联系,组织现场救治,也可送至现场指挥所指定的医院、医疗单位救治。应急终止后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转院或继续治疗。
七、报警和通讯联络方式
项目应急抢险救援联络工作由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应急抢险救援联络电话如下:
a)项目部应急联络电话:xxxx。
b)向上级报告。项目经理应根据事故等级,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集团公司、有限公司、指挥部、业主、政府等)报告。
c)对外应急求救
公安警力求救电话:110;火警支援求救电话:119;
医疗急救求救电话:120
八、事故发生后注意事项
(1)稳定职工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有中毒或受伤人员亲属探视,由办公室做好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做好中毒或受伤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九、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程序的终止
1、应急抢险救援终止
当事故现场势态被完全控制,确信已消除毒物扩散污染的根源,警戒区内无毒害危险时,伤员撤离现场后,由事故现场总指挥确定并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2、报告和发布信息
由通讯联络人员通知本单位各相关部门,以及事故发生时所涉及的周边社区、人员发布危险解除的信息,若事故发生时有请求政府协调的程序时,由指挥人员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危险解除。
十、应急培训计划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本预案制订后实施前,所有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各专业救援队成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明确在抢险救援现场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对抢险救援专业队成员每年进行一次应急培训,学习抢险救援专业知识和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的处理办法。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每个人都应做到熟知抢险救援内容,明确自己的分工,业务熟练,成为重大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的骨干力量。
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由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对所有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应急响应培训,了解事故应急预案响应条件,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事故大小,是否符合事故应急预案响应条件,以便下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员工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根据有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印制宣传材料,向员工发放,了解相关的应急响应知识。
环境应急预案 5
1目的
为加强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各类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协调落实。
3.2安全监督部:参与各类环境污染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及时将污染情况报主管副总经理。
3.3各单位负责人:严格执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制定本单位环境污染应急处理措施,并定期组织进行演练。
3.4各单位安全员:负责对本单位职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参与制定本单位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及演练,经常深入现场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清洁生产。
3.5班组长:负责对本班组职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自觉遵守上级有关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督促岗位人员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对本岗位的污染源及时进行治理,当污染源无法排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向单位领导汇报。
3.6岗位员工:自觉遵守上级有关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接受单位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应急演练,对本岗位的污染源心中清楚,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4环境污染应管理程序
4.1在所管辖区出现环境污染,应按如下步骤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环境污染——切断污染源——保护污染现场——汇报上级有关部门——到现场勘查,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措施——组织处理队伍——对污染现场进行应急处理(祥见附录1)。
4.2人员管理:
4.2.1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现场负责人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向生产技术部报告。
4.2.2污染单位负责人应在污染区设置专门人员保护现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4.2.3生产技术部接到报告后,通知有关人员就位,严格按各自的职责迅速开展工作。
4.2.4环境污染处理人员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单独行动。
4.2.5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劳保,佩带防护用具,只充许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得到处走动。
4.2.6污染事故处理完毕,要做到工完料静场地清,安全监督部和事故单位应记录存档。
5相关文件
环境应急预案 6
按照《xx县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精神,为有效防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能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事故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发生在本公司以内及其周边的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等因素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启用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
公司特成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李斌担任,副组长由副总经理李兴勇担任、组员由各部门领导组成。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环境污染事故的排险、减害工作;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处置、具体做出排险减害(救助)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报告制度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并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作出适当的认定:
(1)凡属轻微环境染事故,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补漏,及时清理污染源;
(2)凡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除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外,应立即向县应急办及县相应主管部门报告。
四、本预案的实施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或即将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或即将受到严重危害,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可能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时,实施本应急处理预案。其做法如下:
1、接到事发报告后,立即组织小组成员及相关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作出初步判断,同时报告县应急办及相应主管部门。
2、事故第一时间内除组织抢救外,应如实报告县应急办及相应主管部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主要污染物以及危害程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污染源的处理。
3、对有可能污染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患于未然。
4、对发生有毒物质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故蔓延,做好防范工作,必要时应疏散或组织人员撤离。
5、查明原因后,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及当事人共同拟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措施。
6、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措施确定后,立即组织人员实施。
7、危险或危害物排除后,召集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扫尾工作。
五、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环境应急预案 7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园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件发生,降低所造成的危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财富工业园区所属各企业的安全生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以及影响园区安全稳定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适用于财富工业园区各科室、各企业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对园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起指导作用。
一、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应急处理工作中以高度重视和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为首要,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伤害为目的,并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的安全防护工作。
(二)预防为主,常抓不懈。提高对安全应急的重视程度,居安思危,在坚持抓好安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认真做好应急准备。
(三)统一领,分级负责。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各企业负责人为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各企业要依据本预案成立相应应急组织并制定应急预案,在园区管委会统一领导下共同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同时要建立健全属地、企业管理责任制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园区管委会、各企业要结合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同时建立健全同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的机制,切实做到统一指挥、动作快速、部门联动、分工协调、高效处理。
(五)完善保障,妥善处置。平时要坚持在组织领导、规章制度、人力物力上加强保障,增强应急实力和保证工作效率;对事件应负责任坚持依法办事,认真落实,避免处理过错。
二、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园区管委会成立安全稳定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为:指导和安排部署财富工业园区安全稳定管理工作;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报告。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赵武园区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张林军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陈家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俊昌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成员:张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科长
杨艳梅规划建设环保科科长
李云芳政策法规科科长
伍春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
李群焕国土资源科科长
陈应丽经济发展科科长
阚志斌招商科科长
李光林项目办主任
李中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值班电话:(xxx),其职责为:承担日常工作,负责及时收集和分析工作信息及各种情况,及时提出有关建议和措施上报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善后处理;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依据事件性质督促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二)各企业比照财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及职责,结合本企业实际设立各自组织机构。
三、应急信息报告要求
(一)迅速准确。最先发现或接到突发事件的企业、科(办)室、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园区管委会报告;信息内容务须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漏报、瞒报、谎报甚至延报;视事件性质、程度在取得领导同意后,可向上级主管和有关部门直报;并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做好续报工作。
(二)报告形式。首先用紧急电话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组长、副组长,按照领导意见报知上级主管部门,有必要时要紧急告知相关部门,并按领导安排立即开展工作,同时与事发企业保持联系,随时沟通、了解、核实情况;其次进行紧急文件报送,电话报告完毕后,接报单位和接报人尽快拟出文字向组长、副组长呈报,在按照领导要求启动预案开展工作的同时,视事件性质、程度,按领导意见书面正式报告政府、上级主管及有关部门。
(三)信息主要内容。一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及人员伤亡等基本情况;二是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三是事发企业及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四是企业内外公众及媒体等方面的反应;五是事件发展状态、处置过程、结果以及其它需报事项。
四、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企业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县应急管理部门、园区管委会报告。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按照职责和规定程序启动相关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园区管委会、各企业明确分工,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备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资和资金保障。园区管委会和各企业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购置和储备应急物资,保证做到应急物资专人负责、科学存储,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安全。
(三)人员保障。园区管委会、各企业按照应急救助、医疗卫生、疏散和维护稳定等职能分工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备队,加强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六、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一)火灾事故处理。
1.立即启动预案,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企业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组织扑救,中间要注意视情况采取诸如切断电路煤气等容易引起继发性危害的措施,并在消防人员到达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做好配合扑救工作。
2.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抢救伤病员,配合医疗部门工作。
3.转移重要财务,安排受灾人员安居问题,稳定人员情绪。尽力保护或封锁现场,以备方便事故原因调查。
4.做好其他善后工作。
(二)建筑物倒塌事故处理。
1.立即启动预案,全力组织人员救治,企业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组织救援,并视情况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园区管委会报告。中间要注意视情况采取诸如切断电路煤气等容易引起继发性危害的措施,还要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2.迅速拨打120请求医疗援助。
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解救受困人员。
(三)危险品污染事故处理。
1.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园区管委会报告,立即设置污染隔离区;重大事故,应在1小时内向县环保部门报告。
2.园区管委会接报后,应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同政府及有关专业部门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检验。
3.初步查明情况后,要迅速制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并立即组织人员实施。
4.对有明确污染源的应立即控制污染物排放;对于危险品化学污染事故,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启动相应预案进行处置;对发生有毒物质污染危及员工生命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事故蔓延,并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必要时应疏散或组织工人撤离。
5.危险或危害排除后,企业应联系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
(四)企业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
1.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演化和扩大;
2.及时向员工通报有关情况,安定员工情绪,稳定车间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五)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立即联系当地卫生医疗部门,对中毒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2.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中毒物品;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3.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属,亲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在适当的范围通报事件的基本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稳定员工情绪。
4.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所有传染性或疑似传染性疾病病人有亲密接触者进行隔离,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
5.按照县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6.企业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后,在迅速采取抢救、控制措施的同时,要立即报告园区管委会和政府有关部门,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应急预案,处置工作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
7.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根据需要迅速联系专家组进行救助指导。
8.及时通报信息,未发生事件的企业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事件在本企业内蔓延。
9.根据事件性质实行集中办公,24小时值班和每日“零报告”制度。
10.组织卫生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并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六)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园区负责领导所属各企业的应急工作,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将灾情和应急情况及时逐级上报,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协助组织、指挥灾区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3.迅速召开园区紧急会议,通报灾情,成立应急指挥部,协助上级救灾指挥机构领导、指挥和组织、协调园区自然灾害应急工作。视情况组织力量到灾区具体组织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4.园区管委会及各企业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迅速组织人员抢救工作,组织园区内非灾区企业对灾区进行援助。
5.视情况配合政府组织调配救灾物资。
6.积极做好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粮食食品物资供应、应急资金准备、协助公安和武警做好其他工作。
七、本预案是财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相关工作的文件,各企业应遵照执行。
八、本预案启动实施由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所有领导小组成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遵守有关工作规章制度,确保事件得到圆满处理,将事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九、本预案由财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制定并负责解释。
十、如因人事变化,由接替者接任。
十一、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环境应急预案 8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加强本公司环境风险源的监控,有效降低事件发生概率,规定响应措施,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及时组织有效的救援,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
制定环境突发应急预案就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危险废水及其他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所在场所或设施,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制定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而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xx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xx第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厂区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声环境影响、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
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停水、停电、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造成本公司污水处理站出水严重不达标的污染事故;
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1.4工作原则
在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二、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果断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尽量减小污染范围;
三、以事实为依据,重视证据、重视技术手段,防止主观意断;
四、制定影响环境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
五、明确自身职责,妥善协调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关系;
环境应急预案 9
1、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
2、公司主要的平面布置图
3、企业环评报告
4、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5、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及职责,重要人员资质
6、生产工艺及流程图
7、公司原辅材料表,化学性质(MSDS)
8、主要产品
9、“三废”产生情况表,布置图
10、公司水污染物排放表,处理设施参数及监测记录
11、公司大气排放情况表,处理设施参数及监测记录
12、公司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排放量表
13、公司噪声产生及处理方式
14、公司噪声产生及处理方式,处理设施参数及监测记录
15、主要物质危险性判定结果
16、企业风险源情况
17、应急救援指挥组织与联系电话
18、应急救援材料清单及相应的布置图
19、其他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补
环境应急预案 10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进行,为保持泸溪县的环境污染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规范和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建立与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相适应的统一指挥、综合有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有效地实施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
二、工作原则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贯彻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资源共享、分工负责、快速高效、科学决策的原则。通过局应急指挥系统,整合现有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资源。以机制优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资源统一、优势互补、防患未然、常备不懈、科学处置体系为保障;在实施应急处置中,第一时间发挥事故单位及事故所在地的应急处置力量作用,尽最大努力控制事故的发展,同时局各有关单位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能,迅速赶赴现场,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分工负责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快速高效地实施事故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损害。
三、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境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的控制和处置。具体包括:
1、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事件。
2、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装置、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因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故、事件。
4、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事件。
5、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事件。
四、应急预案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1、泸溪县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我局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综合协调及联络组和后勤保障支援组、技术专家组。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主要负责:全面负责应急抢险工作;指挥应急抢险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抢险技术方案。
(2)副组长(xx)主要负责:负责事故调查、处置及应急抢险工作。
(3)副组长(xx)主要负责:组织应急抢险工作;负责监测及技术服务工作。
(4)副组长(xx)主要负责:组织应急抢险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负责向社会发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的信息工作,做好应急抢险工作记录。
(5)副组长(xx)主要负责:为所有应急参与人员提供物质、经费保障。
3、下设应急处置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现场必须携带摄像、照相、录音设备和应急工作专用记录本,保证在第一时间取得应急现场详细情况第一手资料和应急工作全程记录材料,研究、制定应急排除处置措施,确保工作准确、快速、到位,并提出对事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罚、处理意见,完善环境执法监督相关手续。
4、下设应急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现场必须携带相关采样分析设备,快速提供监测数据,并立即提供给现场最高指挥人员,以便做出应急排除正确决策;不能进行现场分析的项目,尽快派人采样、分析、确保第一时间将监测报告交现场最高指挥或应急工作职能机构负责人。
5、下设综合协调及联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向社会发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的信息工作,负责各工作组协调、联络工作,做好应急抢险工作记录和相关书面材料工作。
6、下设后勤保障支援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主要职责是:为所有应急参与人员提供物质、经费保障。负责应急抢险中遭遇的人体损伤、财产损失的清理登记和紧急疏散人员等善后处置工作,防止损害、危害后果加重。
7、下设技术专家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事发区域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抢险技术方案,以便迅速采取应急抢险处置措施。
五、处置突发性污染事故、事件的基本原则
1、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处理和处置以我局环境接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快速出击
接报后,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负责人,立即召集所有组成人员,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
3、如果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到达现场前,公安、消防等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在迅速通知相关部门的同时,应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防止污染扩散,根据现场勘察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现场调查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测布点、摄像、拍照等取证工作。
5、情况上报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负责人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及时报告我局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做到2小时速报、8小时确报,由我局应急领导小组上报当地政府和州环保局总值班室或有关部门。同时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和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的要求,决定是否增派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赶赴现场增援。
6、污染处置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根据局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积极参考各方意见,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危害。
7、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根据现场污染情况和现场调查,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向我局应急领导小组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由我局及时通报县政府,作出是否发布警报决定。同时,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要及时进行事故处理分析,向信息发布及联络组通报情况,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由信息发布及联络组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8、污染跟踪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扩散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每12小时向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一次,直到事故污染消失报警解除。
9、调查取证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协同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人,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10、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环境应急预案 11
建设单位:XXXX
编制单位:XXXX
编制时间:XXXX
一、编制目的
为保有证施工环境污染控制有效,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程绿化完善美观,水土保持措施到位,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结合我部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中坚决落实水土保持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和国家、地方上有关的环保法规、标准;贯彻“预防为主、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采取严格的施工期环保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各项环保要求,为了减少或避免施工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在发生环保事故的情况下,迅速控制事故发展,防止事故扩大,降低环保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椐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水法、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2、指挥部管理办法。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职责
1、项目部成立环保污染应急领导小组:
总指挥一人、副总指挥3人、通讯联络组4人、抢险救援组4人、事故调查组4人、
2、外部救援电活号码:
公安:110
环保部门号码:12369
急救中心:120
3、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保持与上级政府机构和上级领导机构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事故、事件现场的信息。
(2)接到事发单位报案后,应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根据事件发生情况,统一布署应急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实施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总指挥职责
(1)分析应急状态,确认相应危险类型和潜在的后果,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应急预案。
(2)与项目以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3)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5、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6、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通畅、内外信息回馈迅速。
(2)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3)负责联络工作,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处理事故以及现场拍摄取证。
7、技术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件扩大的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事件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和缺陷。
8、引导疏散职责
(1)负责保护、隔离事故现场、疏散附近人员和车辆、恢复正常交通秩序。
(2)设置事故(件)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应急工作的正常运行。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控制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9、抢险队职责
(1)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不断持续改进。
(2)在事件有可能扩大,进行抢修时,应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10、后勤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口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修抢险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四、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由于本合同段路线长,施工点比较开散,且全部工程为路面工程,人员、材料的流动性强,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更快更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五、气象、水文、地质和地形等简况
江都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以4至9月为主,特别集中于春季及梅雨季节。本场地有地下潜水。主要接受水气降水及生活用水补给,洪水期接受补给,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江都,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本场地地基稳定性较好,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地下水在无明显污染源的情况下,地下水及场地土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砼及砼内钢筋为微腐蚀性。本区地震震级小、频度低,区域稳定性尚性良好,对本工程的影响不大。
六、应急策划
1、主要环境因素
(1)运输穿过市区道路时的遗洒和扬尘。
(2)施工过程中设备噪音对周围居民居住的影响。
(3)沥青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污物污染及生活废水的排放
(4)临时工程的污染,包括临时便道,拌合站、临时住地。
(5)机械施工噪声污染。
(6)拌合站生产及原材运输产生的污物污染;
(7)在辩识、分析评价该工程中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路面的施工将对工程地区自然资源和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对空气环境、声学环境、居民健康安全、为了清除或缓解这些不利影响,还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和对策。
2、环境目标、指针
在市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环保组织机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噪声及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水土环境等力面全面达到国家、市级的环保标准。
(1)施工及生活废水达标排放:
(2)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达标:
(3)施工噪声达标排放:
(4)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
(5)绿色覆盖达标
(6)噪音量控制规定的分贝限度内,夜间无光污染扰民现象。
(7)现场建筑垃圾清理干净,无水土流失现象。
七、主要环境、污染因素预防相应措施
1。现场措施
(1)成立环保工作小组,配置环保专职人员,切实贯彻环保法规,该机构由经理任总指挥、技术总工任确总指挥。各科班组派人参加。将环保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人。
(2)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士保持的法规、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申报有关环保文件,按批准的文件组织实施,定期检查。
(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把施工生产和环保工作作为一项内容执行,施工生产、生活设施按环保要求进行布置,严格遵守业主的环境保护政策,为使环境得到保护,随时准备接受监理工程师、业主的环保人员及政府有关环保机构人员的检查,认真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办事。与地方环境保部门建立良好沟通互动。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施工前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水上作业之便捕柔保护水生生物,以及破坏随意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
(2)施工应避开恶劣天气,合理安排工期。
(3)拟建及接线沿线水土流失的防护工作。
(4)由于工程沿线雨水充沛,在大面积临时护坡处增设截水沟,有组织的排除雨水,避免出现边坡的崩塌、滑坡现象。
(5)挖出的淤泥、泥浆和废渣应首先在远离洪水线的区域设置临时围堰堆放场,用船将淤泥、泥浆和废渣运到临时堆放场,初步沉淀以降低含水量,然后采用密封车辆运输的方式,将淤泥、泥浆和废渣集中转运,在不影响区域地表汇水流向的区域内筑坝堆放。
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拌和站的站址在远离居民区300米以上的地方,对拌和设备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设置,对从业人员加强劳动保护。
(2)对散装物料的运输和临时存放,采取防风遮挡措施,以减少尘量;对环境敏感点路段内的施工道路或临时道路经常进行洒水处理,以减轻轻扬尘污染。
(3)加强车辆密封性,防止物料沿途散落,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降低进出工地及物料运输的车辆速度,酒水喷淋地面及车辆,尽量减少扬尘的排放,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保证施工场地周围区域空气环境达到GB3095— 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并做到国家环保局环发[2001]56号文《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中的有关要求。
(4)在施工边界处设置高大围挡,缩小扬尘扩散区域。
(5)施工期通过控制运输车流量以减少废气排放量。
4、噪声防治措施
(1)当施工路段或工地距居民住宅区、重点单位距离小于300米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停止施工。使用超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的机械作业不得在夜间(北京时间22时至次日早晨6时)进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在夜间作业的,需报经市环境保护局批准,并公告附近居民。
(2)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减少工作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
人,采取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保护措施,使工人能够进行自身保护。
(3)用活动式隔声吸声板围墙,并对电锯等噪声大的声源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产生高噪声的施工作业如混凝土搅拌等采取商品混凝土代替混凝土搅拌机,对施工机械实行施工前检定措施,未达到产品噪声限值者不准使用等措施。
5、水污染防治措施
(1)对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建议在施工营地设置沉淀池,负责处理生活污水,经检验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环保标准后,才能排放河流沟溪中,排出的污水不得增加河流或水域中的悬浮物或造成改道冲刷、水质污染。
(2)施工中的施工机械要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应回收后处理,不得随意排入河流水体。
(3)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缩短水,上作业时间。
(4)要善保管施工用料,避免经雨水冲刷后对水体的污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不宜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江河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
(5)严禁将废弃物、散体施工材料随地抛弃、堆放杂水体和水田旁,防止污染、阻塞水体:设置必要的临时排水沟,疏导施工废水,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6)合理利用挖排水沟、刷坡等。
(7)施工区人员生活污水必须做到二级污水处理,施工区各设一套有动力地埋式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8)搅拌站应设置沉淀池,冲洗污水由上一班排入沉淀池至下一班完工后方可排放,沉淀时间应大于6小时。
(9)雨季施工时,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掌握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护措施,做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护排水沟的畅通。
6、城市道路影响减缓措施
(1)开工前修建施工便道作为临时疏解道路,施工期因工程需要局部阻隔道路时,修便道与原路接通。运输车辆应避开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减少对沿线地区噪声、空气等环境影响,减少交通事故。
(2)运输路线不能避免穿越人群密集区域,故应尽量在交通稀少时段进行运输。
(3)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h≥2.5米)的围挡。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泥土带出现场。施工过程堆放的渣土必须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竣工后要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八、主要环境、污染事件处理预案
1、运输途中的遗洒、扬尘
(1)运输时,若遗洒于施工场区外城市道路上,需在道路上立即设置警戒标志(警戒标志距遗洒面不得小于50m),清理器应具迅速到位,人员由远至近进行清扫,先清理凝固土块,再用扫帚清扫,以防止污染道路及造成不良影响。如遗洒面积较大时,现场应增加清扫人员,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主要遗洒物清理干净。
(2)如遗洒发生在夜间,清理时应有适当照明,在主要干道上应有人警戒,防止过往车辆造成的伤害,如遗洒区域在白天或交通流量较大地区,则应设专人进行车辆及人员的`疏导。
(3)运输时发现自身有泄漏、遗撒的,必须及时清扫干净。
2、施工中产生的噪声
(1)施工过程中的噪音量、夜间弧光污染严重扰民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待重新安排合理的施工作业时间或减少夜间施工的措施后恢复生产。
(2)当施工机械的高强度噪声给施工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时,项目应修建隔音室或对施工,人员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区工作。同时,免费发放合格的防噪声劳保用品。
(3)定期对在高噪声、辐射区施工的人员进行体检。
(4)在内混凝土搅拌站应设置沉淀池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净化。
九、针对水保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采取的相应措施
1。临时工程的污染,包括拌合站、临时住地。
(1)临时工程设置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少伐树林、少破坏堵塞沿线的水系、排洪、排涝设施。临时工程用地周边应设置醒目的标示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机械、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范围及行进线路。
(2)拌合站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设置,尽量少占地,作到科学、合理、经济、环保,各拌合站统一设置2米高的砖砌围墙:场内地坪采用15cm厚的混凝土硬化,配备防尘棚、酒水车、及装载机、工人,每天对场地进行清洁、酒水、环保作业,拌合站应设置成封闭式水泥罐装仓库,仓库保证干燥,防止粉尘污染,避免大气污染,在进行便道大门口附近,增设洗车槽,场地内增设排水系统、沉砂池,定期清理沉淀池废物,在不能排放的场地内,还在沉砂池下游增设了沉淀池,使场地内积水不致淹没附近房屋、农田,混凝土生产施工尽量安排在早上六点至晚上十点之间,作到不扰民、惊民。站内废料按施组要求和环保审批措施运至指定地点,存放、进行施工便道养护。
(3)员工营地临时住地尽量租用当地群众既有房屋,尽量不修建或减少租地修建临时房屋,规范营区内的生活垃圾,统一分类(可降解和不可降解)收集,及时清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进行收集、储存、处理、填埋措施。
(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尽量利用拌合站、砂石料场等场地停放,以对临时用地进行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临时用地数量。
(5)电力电器设施按规范安装,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线,并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6)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等高噪音作业场地设置应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
(7)临近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地带的施工,要及时维修保养机械设备,严格控制机械作业噪音: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需要连续昼夜作业的,应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能进行夜间施工。
(8)对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归放,定期送到当地废品回收站,生活垃圾统一归放,及时处理。
(9)办公生活区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食堂环境保持卫生,设置消毒灭虫设施:食物加工、生活采暖采用清洁燃料:设置滤油池、挡渣网对食堂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市政下水道排放,严禁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餐厅保持清沽卫生,餐桌、餐具及时清洗、消毒。卫生间每天安排专人打扫,保证清洁,定期消毒,厕所设置化粪池。供水、供电设施安装规范,严禁私拉乱接。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事故污染环境卫生。
2、施工便道:
(1)施工便道要充分利用乡村既有道路、和正线范围内用地等;
(2)便道宽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便道沿正线红线边沿修建,减少进出便道施工用地,做到少占土地,少破坏植被,少填、少挖,尽量不扰动原地面土体,减少堵塞排水沟,施工便道、临时建筑周围要设置排水沟不影响当地排洪排涝,不改变原水系排放状态。
(3)施工便道应定时洒水,防止施工扬尘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3、机械施工噪声污染。
所有施工机械,首先选用环保,经济、污染小、排放废气少的先进设备,钻孔桩,优先使用旋挖钻机,混凝土运输选用罐车,混凝土输送选用泵送,钢筋的加工尽量在加工场完成,连接尽量采用无污染的套简连接,原材料运输采用大吨位车辆,减少噪声音污染和废气排放,施工时间一般安排在早。上六点至晚上十一点之间,禁止野蛮施工产生噪声,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拌合站生产及原材运输产生的污物污染,施工车辆通过村庄时应减速慢行和减少鸣笛,严格按规程操作:,施工现场车辆必须具备交管部门签发的车辆检测合格证,运输严禁超载、超速,防止遗洒物料,勤洗车辆:运输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时,运输车辆应装料适中,并采用蓬布覆盖严密。
5、监视测量
(1)当事件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该应急预案条件时,由项目经理部应急小组(项目经理)启动应急该预案令。
(2)通过实施该应急预案后,环境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地方环保部门的监视和测量结果,认为事件的状态已经终止,经地方环保关部门认可后,恢复施工生产。
6、监视的频率控制
(1)施工现场应定期检查,检查周期一般为半个月一次。
(2)临建设施布置环境安全检查、进场人员检查项目部每年不少于二次。
(3)机械设备、环境卫生每周检查一次,一般每周星期一检查。
(4)危险品的使用管理监测检查每作业班检查。
(5)服务人员健康检查每人每年不少于一次,一般为进行前检查。
(6)施工作业中的环境检查为例行检查,每交接班检查。
(7)配电、防火为定期检查和专项监测相结合。
(8)施工中的扬尘、噪声为施工前检查监测、每班监测并结合当地居民反映情况进行检查监测。
(9)灾害天气的监测与检查为预报后业来临前检查和来临中的突击检查监测。
(10)作业中的遗洒、污染控制为每班检查和单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监测。
7、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施工过程中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时,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或施工负责人要立即用对讲机或手机向项目经理报告,主要说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的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是否需要请求外部救援到现场实施救助,如情况紧急应立即拨打求救电话,必要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件情况。同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做好污染控制工作。
(2)项目部在接到突发事故件后,要立即召集应急小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
(3)保卫组保持现场道路的通畅,控制人员及车辆的进入,在现场建立警戒区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4)首先项目经理要尽快查明险情,确定应急措施组织实施。
(5)对现场发生事故的作业面由项目副经理进行处理。
(6)事故应急结束后,先封闭事故现场,由项目经理召集全体人员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制订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整改措施,并对此次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总结、评审、修订。
(7)组织技术组人员制定恢复生产的方案,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调查、处理意见。
(8)综合办公室是项目部各种信收集和发布的组织机构,对事件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删减,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报导。
十、应急准备
1、项目环保工作小组,配置环保专职人员,切实贯彻环保法规,该机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技术员副组长。各工区、班组派人参加,将环保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人。
2、专案部设通迅联络组、保卫组、抢险抢救组、。后勤保障组。
3、相关的应急电话
项目部将环境应急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施。工的显要位置。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这些号码,各小组负责人电话保证24小时畅通,及时保持与内、外部的联系。
4、应急车辆配置
主要用于应急负责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5、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1)针对施工环境因素,项目部有针对性的对应急知识进行培训。
(2)项目部应对该预案中的内容进行培训。
6、应急资源
(1)防灾应急物资:汽车、电工工具、铁锹、安全帽、应急灯、手电筒、长筒靴、消防面具、梯子、绝缘服、小型发电机、灭火器等
(2)应急物资放置在明显或便于拿取的地方,保持有标识。
7、应急准备评估。
(1)办公、施工现场、生活区域范围内是否标识有匪警、火警、急救、项目经理部应急小组成员联系的紧急电话及处警线路图。
(2)财务部门级是否能提供各项应急准备救助所需的资金。
(3)项目部组织机构就本区域施工生产中潜在环境因素,定期或不定期对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
(4)项目监视测量小组经过检查落实,认为项目应急机构人员、职责、应急物资、现场演练效果达到上述要求时,填写《检查评估表》。
8、应急回应
(1)项目部设值班电话,实行昼夜值班制度,项目部值班时间为24小时。
(2)当施工现场发生环保污染事故后,发现人员应立即停止施工,同时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势态的进一步扩大,并立即上报环保污染应急领导小组。
(3)施工过程中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环境事件时,应迅速上报,次序为现场、应急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综合办公室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应急小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和统一指挥现场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应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并根据事件大小情况确定。
(4)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赶赴现场,针对不同情况,同时启动既定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指挥部相关领导和主管部门;
(5)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奔赴现场,协调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监督,同时向上级和地方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采取措施、估计损失等。
(6)紧情况发生后,现场人员3分钟内通报到项目部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外部救援。
(7)值班人员在接到现场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项目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进行现场的应急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立即赶往事发现场。由综合办公室在30分钟以向上级机关报告。
(8)遇到紧情况时,项目全体职工应积极主动的投入紧急情况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器材、物资等统一调遺,各类人员必须无条件坚决服从应急小组的指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
(9)项目经理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各成员部门和其它所属单位对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设备、资金给予全面、充分、及时的保证。
(10)启动应急案后,项目经理部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
9、应急程序
10、事故紧急处理
(1)发生环保事故,由当事人(或目击人)立即报告本单位领导,也可直接报告项目部领导和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和通讯联络小组,通讯联络小组通知各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
(2)行动指挥小组安排各小组人员分工负责隔离并保护事故现场、指挥交通、现场拍照取证。
(3)遇到发生重大环保事故时,应立即通知业主、监理单位。
11、现场救助
发生环保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事故现场、疏散附近人员和车辆、恢复正常交通秩序,针对发生不同的环保事故,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案和措施。
12、外部救援
发生环保事故及时通知当地相关部门。
13、引导疏散
由引导疏散小组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并与周围人员设备进行隔离,疏散附近人员、车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的有关物件要做好标记。
14、事故现场处理
对环保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
15、恢复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交通。
十一、宣传、培训与演练
1、此应急预案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小组成员、作业队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2、可根据施工生产情况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3、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4、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5、每年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6、应急演习:
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十二、后期处置
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轻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当天即恢复环境原状: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七日内恢复环境原状;严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半月内恢复环境原状。
十三、事件报告、总结、评估
1、施工中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项目经理部按照职权范围,有责任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准确地报告辖区内发生的事故。
2、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后,应当积极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配合,立即赴现场调查,使环保部门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做出恰当的认定。
3、项目的环境评估
(1)桥梁施工的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主要是对项目中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研究对策和进行控制,对可能发生的较大或重大影响的环境事故当采取重点控制措施;
(2)项目经理部对施工中发生较大和重大环境影响的事故,对因施工影响环境可能引起诉讼的环境事故,须委托有资质的环保局监测机构进行评估,以做出准确权威的评估。
(3)应急结束后,由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下步恢复生产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4、预案的评审和修改
(1)应急工作结束后,若经实践证明本预案或相应的应急措施、效果不佳需要完善时,项目工程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本预案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行评审修订。
(2)应急工作结束后,对应急预案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和修订,使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情况等能及时处理。
(3)项目对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和变化以及暴露出的缺陷,不断改进预案管理与更新
(4)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十四、奖励及责任追究
1、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团体给予100元~10000元不等的奖励,对及时发现、避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个人、团体给予5000元奖励。
2、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追究相应的责任。
环境应急预案 12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在校内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特制订本预案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规范和强化部门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和完善各校区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二、适用范围
凡属校园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具体包括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指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10000元内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50000元内的;
二、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冲突;
四、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100000元内的;
二、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的;
三、人群发生中毒症状,致人死亡或者重伤;
四、因环境污染使社会稳定受到影响;
五、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六、砍伐植物造成危害的;
七、对校区装修改选、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直接威胁教育教学活动、生活的事故;
8货物严重辐射。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二、各校区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三、人员中毒致人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数人以上;
四、因环境污染使本校区不能正常教育教学、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五、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三、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成立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导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工作。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负责环保工作的总务处主任;
成员:校办公室、总务处、政教处、校医。
(二)主要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和信息,统一协调做好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和技术设备,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家组,提供科学决策意见,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统一调度各校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和解决处置应急事故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必要时向区、市及其它救援中心发出救援请求,组织现场取证调查,总结应急经验教训。
二、组长职责
负责批准启动本预案,有权调动本校区一切力量,全面负责突出环境事故应急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召集各部门负责人研究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再分设现场工作组,指定负责人,组织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三、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具体领导工作,组长不在时,全权负责现场应急的组织工作。
四、成员职责
校办主任:协助各校区领导做好环境突发事故的救援处理、事故上报、对外发布信息和安抚、稳定等相关工作;
总务处主管:协调相关部门划定警戒区域,控制事故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协同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判明污染物,提出处置意见,防止污染扩大,对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等级和危害做出恰当的认定;
校医:负责组织实施中毒事故的抢救工作;负责事故的处理中医护人员、医疗设备、药品的组织和医疗救护工作,及时通报人员的抢救情况;
四、事故报警
发生环境污染或破坏事故或可能发展成为的灾难突发事件,应及时向学校校长及校办公室或有关单位报警。
一、拨警电话:办公室:xxxxxxxxx,校长:xxxxxx,巡警110,火警119,急救中心:999,120
二、报警的内容:环境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事故的校区名称,报告人的姓名、职务;接受报告的.时间,造成事故的原因及形成的危害后果。
三、进行受理登记
应急处理程序
(一)办公室接到环境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亲自或派人在最快的时间赶到事发现场进行确认;
(二)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并及时通知各成员单位尽快赶到现场;
(三)到现场后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的状态及危害程序做出相应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一、督促发生污染事故的人或其它组织立即采取减轻或消除污染或破坏的措施,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
二、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必要时疏散周围群众,避免人身死亡;
三、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在现场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按事故类别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进行现场调查;
四、事故得到控制后,要尽快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并按规定报送有关部门;
五、由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根据环境事故的全面调查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形成确定赔偿金额和进行行政处罚事故处理报告;
六、对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或损害事故,办公室应及时向受到或可能受到事故危害或损害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造成的污染危害;
五、事故报告程序
一、凡属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均由镇环保局确认;
二、凡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市级以上环保部门确认;
三、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1)速报:从事故发生后起,48小时上报,速报可通过电话、电报,必要时应派人直接报告;速报的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捕杀和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等初步情况;
(2)确报:在查清有关情况后立即上报,可通过电话或书面报告;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采用书面报告;在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后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六、法律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预案规定履行事故报告职责,隐瞒、续报谎报的;
二、应急工作中玩忽职守或临阵逃脱职守的;
三、应急工作中不听从指挥的;
四、妨碍应急工作的;
五、应急措施处置严重失误的;
六、在应急中,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引起其他突发事故而造成其它危害的;
东莞学校应急预案附则:
一、本预案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环境应急预案 13
20xx年5月13日上午九点,xxx化工有限公司在厂区内举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公司环保部和车间工人共50多人参加了本次环境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假定甲苯在蒸馏回收过程中出现泄露,当发现异常后假定已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开冷却水系统,因釜内压力高,假定釜内物料全部冲出,情况十分严重。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并开展先期处置,同时马上将情况报告县环保局。环保局决定: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应急专家组、现场处置组、应急监测组、污染防控指导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各专业组,佩戴安全防护设备的环境监察和监测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企业的协助下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和监测。同时,应急处置相继采取了设置围堰、覆盖、用化学试剂处理等措施。
在各参演方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下,经过40分钟紧张、有序处置,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冲出的'甲苯已得到妥善处理,经监测,地下水、土壤中均已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污染警戒消除。9时50分,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命令,演练圆满结束。
此次演练无论从演练方案设计,程序安排,内容分配,力量布置来看演练的组织和进行均十分成功。本次演练的成功为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也积累了对突发进行救援和控制的实际经验。
虽然演练十分成功,但在演练的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主要反映在救援处置装备保障不足和个人防护能力不强,在这两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环境应急预案 14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xx〕119号)、《安徽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皖政办秘〔20xx〕6号)、《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皖环发〔20xx〕38号)、《阜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阜政办秘〔20xx〕35号)等,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市境内或发生在市外但对我市有较大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辐射事故、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按照相应预案执行。
1.4 工作原则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1.5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具体见附件1。
2 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市生态环境局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局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副组长:分管环境应急工作的局领导
成员: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市局办公室、督察办、法规科、人事科、科财科、生态土壤科、大气科、固管科、行政审批科、监测辐射科、宣教科、机关党委,阜阳环境监测中心、市执法支队、市环科所(市水环境所)、市环境应急中心、市环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成员单位职责见附件2。
局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
(1)指导、协调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2)承担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日常工作,推进全市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督促落实环境应急准备工作;
(3)负责全市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组织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提出污染控制、消除处置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信息发布和调查处理等工作。
2.2 局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局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境应急中心,负责市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指导协调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督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由分管环境应急工作的局领导担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3 应急准备
3.1 预案制定
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制定、完善本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要做好与本预案和当地政府(管委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衔接,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
3.2 风险控制
局相关科室、二级机构要结合部门职责和局防范化解环境风险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把生态环境风险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应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检查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
3.3 应急队伍
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要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人员配备,明确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安排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职承担环境应急工作,做到专人专岗。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不断推进环境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探索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模式;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
3.4 物资装备
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健全制度和规划,配备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装备;开展应急资源调查,建立和充实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建立物资储备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县(市、区、园区)应设立实物储备库。
3.5 技术支持
市局负责组建和管理市环境应急专家库,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应急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
3.6 联动机制
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区域或流域环境风险防范需要,加强与相邻辖区环境应急管理部门的联动,健全风险防范、信息通报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协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4 监测预警
4.1 监测
构建自动监测、手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技术水平;通过日常监管、互联网信息、环境污染举报等途径,加强突发环境事件苗头信息收集;强化部门联动,及时通报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报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4.2 预警
4.2.1 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标准见附件3。
4.2.2预警发布
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
预警原则上由县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或其授权的生态环境部门发布,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或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县(市、区、园区)人民政府(管委会)通报。
接到三级(黄色)及以上预警信息报告后,经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批准,向市政府提出预警发布建议,并提出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的政府或部门通报的建议。经批准后的预警信息可通过局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公众发布。市人民政府或市生态环境局同时予以发布。其中一级(红色)、二级(橙色)预警信息还应及时报告省厅,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上报省人民政府预警信息建议。(预警发布及调整、解除审批表见附件4)
4.2.3 预警级别的调整和预警解除
根据事件事态发展,做好事件预警的调整、解除建议工作;报经市政府同意后,按照“谁发布、谁解除”的原则,由发布单位宣布解除预警。
5 信息报告
5.1 报告流程
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在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要立即进行核实、分析研判,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依照《阜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上报事件信息。
市环境应急中心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后,对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初判为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立即调度核实,分析研判,并向局领导进行汇报,经局主要负责同志批准后,2小时内报告市人民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其中重大级别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同时向生态环境部报告;对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初判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及时跟踪调度,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4小时内报市人民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按照变化后的级别及时报告信息。
5.2 报告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报告原则上采用书面报告形式,情况紧急的,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并尽快补充书面报告。报告中要包含事件处置的研判与是否启动应急响应的建议。
初报在获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有条件的同时报送视频、图片等信息。
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完善初报中未提供的信息,按规定的时限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包括事件概述,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情况、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5.3 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生态环境部门,同时报市生态环境局,并向本地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行政区域同级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邻市的,市局要及时向邻市市级生态环境部门通报情况,视情向市政府提出向邻市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
6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县(市、区、园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对本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县(市、区、园区)政府(管委会)组织应对(市生态环境局视情予以指导),其中,涉及面较广、较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可能造成较大后果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报请市人民政府指导应对。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应对,其中,涉及面广、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涉及跨市级行政区域,超出本市生态环境部门处置能力的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及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报告,请省厅提供支援和指导应对。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将市级层面应急响应设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个等级。县(市、区、园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响应等级可参照市级层面应急响应级别设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明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害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6.2 先期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排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6.3 响应措施
6.3.1 一级、二级响应
对初判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根据事件发展事态,经会商研判,及时向市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建议;对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根据事件发展事态,经会商研判,及时向市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建议(审批表见附件5)。
一、二级响应时,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赶赴现场,市局实行24小时值班,局领导在岗带班。
局应急领导小组组建由局相关科室、二级机构组成的若干工作小组,并通知相关市直单位加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工作组,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各工作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按照《阜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1)局办公室、市环境应急中心等加入市综合协调组;
(2)局相关要素科室、市执法支队、市环境应急中心等加入市污染处置组;
(3)阜阳环境监测中心站加入市应急监测组;
(4)局科财科、市执法支队等加入市应急保障组;
(5)局宣教科加入市新闻宣传组;
(6)局相关要素科室、法规科、机关党委,市执法支队、市环境应急中心等加入市调查评估组。
根据市指挥部的要求,局应急领导小组指派相关部门参加医疗救治、社会维稳等工作组的相关工作。
6.3.2 三级响应
对初判为涉及面广、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将会产生较大后果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经会商研判,报经局主要负责同志同意后,由市指挥部办公室(市生态环境局)决定启动三级响应,同时报告市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市指挥部办公室派出由局领导带队,相关科室、二级机构以及环境应急专家参加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市局实行24小时值班。
工作组到达现场后,督促指导和支持县(市、区、园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开展污染源排查、应急处置、应急监测、原因调查等工作,并根据需要协调有关方面提供队伍、物资、技术等支持。主要工作:
(1)了解事件情况、影响、应急处置进展及当地需求等;
(2)指导事发地制订应急处置方案;
(3)根据县(市、区、园区)请求,组织协调相关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为应急处置提供支援和技术支持;
(4)对跨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进行协调;
(5)指导开展事件原因调查及损害评估工作。
6.4 信息发布
根据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配合做好应急处置信息发布,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
6.5 响应终止
当事件处置基本完毕、污染物质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应急指挥机构终止应急响应。
7后期工作
7.1 损失评估
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期间组织开展与评估相关的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应急响应终止后,在事发地政府统一部署下,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评估结论作为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行政处罚等工作的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规定执行。
7.2 事件调查
应急响应终止后,按照有关规定,局应急领导小组配合生态环境厅开展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组织开展一般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
7.3 总结评估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按照“谁响应,谁评估”的原则,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部门对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报告或案例分析材料,并报市生态环境局。市局对启动市级应急响应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7.4 善后处置
应急响应终止后,市局指导事发地政府及时组织制订并实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方案。
8应急保障
局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全市环境应急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资金、装备、通信、技术保障。
9附则
9.1 预案管理
预案实施后,各县(市、区、园区)生态环境局要参照本预案和本级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制定修订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预案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评估和修订。
9.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阜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9.3 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环境应急预案 15
环境污染事故是指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及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和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我街道根据“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先控制后处理”等原则制定本预案,协助区、市环保局做好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一、适用范围
我街道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具体包括: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而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在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二、职责划分
1、环保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及职责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宣传上级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的指示精神;掌握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情报信息和事态变化情况;负责办事处各部门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协调工作;负责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信息联络、传达报送等工作;提供和解决处置环境应急所需要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质等;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2、应急现场指挥组成员及职责
指挥:
成员:
主要职责: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小分队处置现场,分配任务,及时疏散应急现场受污染的群众,并及时向办事处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以下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原因以及造成的污染范围;报告事故发生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的数量、种类、性质及经济损失、人员受害情况等;事故危险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及预防采取的'措施;其他需要清楚的情况。
三、处置程序
1、迅速报告。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办事处环保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对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经认定后及时向区环保局报告。
2、快速出动。接到指令后,应急现场指挥组率领各应急小组携带环境应急专用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
3、现场控制。应急处置小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控制现场、划定紧急隔离区域、设置警告标志、制定处置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
4、配合现场调查。应急处置小组要配合区环保局展开现场调查取证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影响程度等,并负责与派出所、消防协调,共同进行现场勘验工作。
5、现场报告。应急现场指挥组按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的要求,负责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突发时间现场处置情况。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影响范围、程度,决定是否立即上报并增调有关人员、设备、物质前往现场增援。
6、应急终止。只有同时实现下面三个条件,现场应急救援方可终止,应急救援队伍才能撤离:一是事故现场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并处于稳定安全状态;二是事故受害人被全部救出,送到医院抢救;三是获得办事处应急领导小组的同意。
四、事件总结
应急中止后,办事处环保所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并形成系统书面材料报开发区环保局备案,为今后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积累经验。
五、后续处理
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宣传报道要本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有利于维护我国国际形象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肃宣传纪律,努力做到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任何人不得自行散布事故情况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环境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环境应急预案04-21
环境应急预案05-20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06-08
乡镇环境应急预案04-08
企业环境的应急预案09-04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08-01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08-03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06-05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07-14
[精选]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