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应急预案通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洪涝灾害应急预案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通用1
数千年人类史就是一部防洪抗洪、治水用水的历史。迈入城市化社会,洪涝灾害更是城市所面对的重大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75%、财产损失的40%为洪水造成”。近年来,随着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增多,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攀升。我国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5月以来.广州、海口以及浙江、福建、江西等多个省市的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给城市带来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J。
1.1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威胁
人类对洪涝灾害的规律并未完全掌握,而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可知性从公共管理角度看,这种不可知性与传统以工程设施应对洪涝灾害的技术性策略存在重大矛盾其本质是灾害的不确定性与工程设施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例如,任何防洪工程都有其严格对应的标准而如今超标准洪水和降雨时常出现;如果完全依赖于防洪工程一旦超标准雨洪出现,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在工程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机制和体制建设积极构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将洪水风险对城市的威胁降到最低。在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尤为严重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高速阶段。城市建设面积增长过快,硬质、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径流系数明显提高,暴雨来临时不仅不能起到固水作用.还使降雨汇流时间明显缩短。大量降雨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致使内涝。
1.2应急管理体系能有效降低灾害的威胁
公共管理领域对危机管理展开了大量研究.基于案例总结和理论探讨论证了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g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上的发言: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要从灾后反应变为灾前防御。灾前防御不仅比救助更人道,而且也更经济。面对洪涝威胁.被动式的抗洪救灾远远不够。要加强灾前防御;不仅是工程设施建设.更要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美国密苏里州特兰布尔(Tramble)1984年的洪灾为例该洪水造成22人死亡.财产损失在123亿美元以上。当洪水来临,地方警察署,商会红十字会等各机构分别积极行动,但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存在大量重复工作,甚至引发部门矛盾。例如面对洪水.警力迅速回到总部并着手清除街头道路上的障碍,结果与联邦应急管理部门(FEMA)继续疏散的指示相违背着手用船和直升机抢救滞留人员结果安置到错误的避难所。这种缺少沟通和信息交流、相关部门缺乏有效运作和任务协调人人上阵,帮助自己”的方式存在巨大缺陷正如当地记者精辟总结的那样:如果每个组织只做自己的事.那什么都做不了”『3Jn我国大部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主要依仗于工程建设等技术手段,长期存在着手段单~、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难以完全保证城市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规划、预警、响应、恢复的全流程、综合性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从而灾时迅速控制灾害发展,尽快营救疏散居民,控制灾情.减小灾害影响。
1.3以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当前社会学的两大主流理论全球化和风险社会.都指出了城市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危机。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高度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性等特点.而且还有社会影响大、决策复杂的特性。洪涝灾害是众多危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以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有助于推动城市公共危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我国不少城市正在建设面向特定危机的应急管理体系而每个体系都有相应人力和技术平台。这种针对特定危机建立应急体系的方式会造成重复建设,而且在发生重大危机次生危机时容易造成沟通和协调障碍。例如北京有I3个应急中心,若需多部门联合行动.协调工作就成为问题,而且不同中心数据互通也存在障碍,容易耽误宝贵的危机响应时间。从国外经验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通用I't~R综合性。以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建设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电力、交通反恐公安,疾病防控等多个部门在综合应急管理中心设指挥席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联动响应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在更短时间内响应各种公共危机。
2如何构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基于PPRR模型的框架
著名应急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提出的PPRR模型是在公共管理学界影响力较大的应急管理模型.该模型主张在灾害暴发前后需要开展四个阶段工作,即灾害前的预防(Prevention)灾害前的.准备(Preparation)、灾害暴发期的反应(Response)以及灾害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主要内容如下:(1)预防(PreventIon):高明的应急管理必须在灾害暴发前就加以预防。要对城市内的政治、社会、经济自然等条件进行评估.找出可能导致灾害的诱因,尽可能提旱解决。(2)准备(Preparation):一方面制定应急计划.设想灾害可能暴发的方式、规模.并且准备多套应急预案;另一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通过预警机制来加强监管。(3)反应(Response):对灾害做出适时的应对。首要是遏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要在困难的情况下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必要的信息.从而为迅速控制灾害创造条件。(4)恢复(Recovery),灾害过后需要推进恢复与重建。恢复和重建不仅意味着恢复经济损失,更要恢复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力量,而且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下文以PPRR模型为框架,讨论如何建立全流程、综合性的城市洪涝灾害管理体系。
2.1预防(Prevention)
比应对洪水更重要的是在洪水暴发之前弥补现状设施的缺陷,消除可能引发洪水的诱因将洪水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到最低。除了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并保证其质量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1.1研究降雨规律,做好汛情预警
人类很难控制”降雨和洪水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减小其灾害.而对降雨发生和雨前情况的认知是洪涝灾害管理的首要前提。降雨受水汽、温度、气压、气流运动下垫面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局部还受地形和其它条件的干扰.变异性较大。目前大气探测水平和降雨追踪技术尚不成熟,气象预报常常会出现不准或迟报的现象为防灾工作带来难题。为更好地预防洪涝灾害,气象部门要不断加强监测预测、预警能力的建设。
2.1.2拓宽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
根据城市防洪标准,设计合理的泄洪路径:构建科学的泄洪河道网拓宽承担主要泄洪功能的河道:加大泄洪能力的同时增加储水能力要对主要分洪、泄洪河道进行定期疏通和维护,防止河道堵塞,堤坝损坏,坚决杜绝侵占填埋河道的现象。
2.1.3控制地下水开采,减少地面沉降
2011年10月曼谷暴发的洪水迟迟不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拔较低且还在以每年约15至50mm的速度沉降.越来越低的地面使洪水无法顺利回流大海。而曼谷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事实上,我国有超过50个城市的地面也在沉降沉降量超过200mm的地面有79万km。地面沉降带来的最大威胁是排洪困难和内涝,还会使防洪设施地基变形、效能下降。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发展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稳住下沉的地面。
2.1.4增加地面透水率,降低径流系数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田林地不断转变为道路、广场、商住楼等城市用地雨水径流系数随之迅速增大要尽可能实现雨水就地消纳雨洪就近蓄滞和调配.从根本上避免雨水的过渡汇集,就必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意增加地面透水率,降低径流系数。加快易积滞水地区的改造,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提高初期雨水入渗和消纳能力:完善以河湖水系、引水沟渠、雨洪蓄滞区等设施为主的水网建设同时建设地下储水工程
2.2准备(Preparation)
在准备阶段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2.2.1合理的风险评估
好的洪涝风险评估是建设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合理的洪水风险评估应贯穿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为应急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空间化的参考框架。要充分利用各种专业人员充分调研现状对灾害发生的风险和防灾抗灾能力进行评估,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洪涝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分区。洪涝风险评估是对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易损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如致灾因子包括暴雨、台风、海啸1.一秦波田卉l’溃堤等指标,孕灾环境包括地形水系植被、土地类型等指标.承灾体包括人口房屋、经济、农业等并根据洪水灾害评估原理评价方法.建立洪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急管理分区是指根据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进行预测并分区,将城市划分为低概率区中概率区、高概率区和功能性洪泛区。应急管理分区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为应急管理中心合理制定预案部署资源、组织群众转移提供依据,为洪涝灾情评估提供基本信息,而且有助于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更好地执行建筑设计规范,增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
2.2.2完善的管理机制
城市政府和相关单位为减缓突发洪水时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应依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同时在第八条中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危机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门协调和配合十分重要,应对洪涝灾害主要涉及气象、水务、交通住建规划、发改财政、国土、排水等部门,还有各区县的政府要依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市长担任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总指挥,区县行政首长、委办局主要领导参与管理体系,也要将责任落实到镇、街道及办事处基层发挥基层作用。指挥部对全市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要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根据应急管理体系中各成员单位职责划分责任区.明确道路抢护和排水、轨道交通,在建工程城镇危旧房、危险校舍、泥石流易发区、水利52程、供电人防等地点的责任主体可以与各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针对越来越常见的城市内涝特别要明确雨天道路巡查责任区和责任人,建立交管、道路管理部门视频监控、积水监测和市民热线的积水信息报告网络.实时掌握道路积水情况,构建由应急管理中心、交通、交管气象及道路抢险等责任单位组成的交通保障工作机制。
2.2.3有效的应急预案
灵活有效的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体系和反应体系。
(1)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可分为五个层级:国家、省地市、区和现场。其中国家和省级负责管理和协调各市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市级负责协调各受灾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和优先权,区级和现场级则负责具体的抗灾救援工作。各层级可建立永久或临时的应急管理中心,作为进行应急行动决策的中心,负责管理应急行动跟踪资源配置和回应情况并与其它层级的中心进行沟通。当灾情严重规模巨大或情况复杂超出地方政府能力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政府请求援助。
(2)应急管理的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是针对应急行动的各种需要建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每个方案的任务目的、操作流程和负责部门都应有准确描述具体内容包括:抢险救灾方案:及时探明情况,控制水势防止受灾范围扩大.第一时间抢救受囝群众和财产城市搜救体系提供救生帮助,比如伤亡人员定位,现场救治等主要由消防部门和具有搜救经验的专家组成;医疗卫生体系:保证医疗护理、药品器械的供应,组织病人撤离监测食品饮水安全,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心理指导,防止传染病的爆发;通讯交通体系:保持主要对外道路的通畅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能快捷送达受灾人员能迅速疏散.同时保持信息传播网络的畅通:资源支撑体系:人力资源包括应急通讯人员、医疗救助人员搜救人员以及社区应急反应活动联系人等,物资资源包括简易厨房、盟洗室水净化设备和淋浴、帐篷等设备和必需的食物、药品等补给品转移安置体系:应及时组织受灾群众进行安全有序的转移和安置,需要提前规划安全避难所,并储备食物衣服和生活必需品;恢复重建体系:洪水退去后.应及时组织专家对受灾地区进行评估.同时清理受灾现场,确定现场安全后,组织受灾群众返回进行财产清点和抢救。需要特别强调在方案形成过程中,公众参与必不可少。一是群众智慧非常重要二是可以使市民更好地了解方案从而有助于灾害来临时的协同应对组织~系列宣传和演习也是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还可以组织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培训,参培人员包括各区县有关委办局以及应急管理中心人员.内容包括信息协作、应急处置等。
2.3反应(Response)
2.3.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构建临时管理体系
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相应级别构建临时管理体系。在紧急情况下,相关部门的很多人都将发挥新的功能.需要一个新的、不同于平时的行政权力结构。否则很难快速分配任务.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把消息上报给恰当的人.部门问协调也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市长等地方最高长官直接去了现场,并不在管理中心.有可能导致一些问题无人决断的情况。在一些案例中,在救灾早期阶段很难迅速调配设备.因为有分配权力的官员都在现场.无法取得联系在发生灾难时,官员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会发生临时性转变,有些权力应留在应急管理中心。
2.3.2收集信息,快速展开行动
在灾害发生的最初阶段.决策者的反应十分关键。在缺少足够信息的状况下.决策者通常面对多个互相矛盾的目标比如拯救生命、遏制危害安抚群众、保护资产以及收集证据等等。这些任务通常由不同部门负责,极易造成冲突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应急管理中心。一旦洪涝灾害爆发.专业人员应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空间分析能力.发挥收集灾害数据生成有效信息.提出决策建议等重要功能,帮助应急管理中心遏制灾情恶化。在洪涝灾害期间,要及时控制水情、疏散受灾人员.打通与外界联系的路径.在第一时间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保证救援人员、物资的及时到达和合理配置当水情得到了控制.工作重点就转移到对受灾人员的安置和救助上。根据实际情况要帮助决策者制定安全转移受灾人员的方案.并及时公布征求受灾群众的意见。
2.3.3及时、主动科学地信息
危急中.政府应掌握信息的主导权一方面,危机信息的会对正在进行的应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有的信息后会引发社会恐慌.引发不必要的二次灾害另一方面。某些危机信息和工作方案的会舒缓社会情绪,有助于抗洪救灾。建立汛情统一机制+与道路管理部门建立积滞水点数据统一机制,与民政部门建立灾情数据统一机制,由应急管理中心统一上报、统一。电视台、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建立洪涝灾害实时播报机制,让市民及时了解现状。
2.4恢复(Recovery)
严重受灾地区城市政府的一项主要活动就是清理洪水中损坏的各种设施,如洪水淹没区毁坏的物品和房屋残骸。例如.内伯维尔洪水后的三天里有相当于平时两个多月垃圾量的废物被运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并因此专门向芝加哥借了75辆卡车用来处理洪水残骸。基于PPRR模型在洪涝灾害平息之后应急管理并未真正结束。灾害过后,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恢复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活力。洪灾过后城市经济活动可能陷入停滞,基本生活物资可能会出现短缺。要做好准备一方面积极地开展重建工作,为受灾人群提供临时住所.并开展住房、大型基础设施的修建另一方面配合其它部门共同策划活动以重振城市经济如举办纪念活动等。要加速恢复建设和降低灾害破坏可以考虑为受灾地区和家庭提供恢复建设贷款和补贴.为道路和公共建筑的维修提供补贴,也可考虑包括税收减免、就业安排等措施。除此之外恢复阶段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和教训I.修补漏洞认真总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过程.重新思考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应对.从而更好地调整灾害预防到恢复的各个步骤。要对相关责任进行督查对各部门防汛抗涝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通报,对责任事故进行追究。
3结语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加剧的降雨不确定性和城市发展的动态性,我国城市在面对洪涝灾害时格外脆弱,必须摒弃单纯以工程设施技术手段应对洪涝灾害的传统思路,以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全流程、综合性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本文结合公共管理领域内的PPRR模型.从全过程、多部门的公共政策视角,探讨了城市在预防、准备、应对洪涝灾害以及恢复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构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并由此推动城市公共危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1)在预防阶段,应进~步认识降雨规律做好汛情预警扩宽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减少地面沉降增加地面透水率.减小径流系数,弥补现状设施的缺陷消除可能引发洪水和内涝的诱因.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在准备阶段应致力于构建应急状态下的城市运行体系.包括:合理的洪水风险评估.从而构建空间化的危机应对公共政策;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构建权责分明落实到位的危机应对工作机制灵活的应急预案.从而构建完备的组织架构和科学有效的应急方案。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通用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办主任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和全省防办主任会议精神,总结20*年防汛抗旱工作,研究部署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刚才潘明华同志传达了全省防办主任会议精神,各相关单位也作了交流发言。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主动,圆满完成20*年防汛防旱工作任务
20*年,我市汛情总体较为平稳,但也遭遇了1-4月份干旱、4月中下旬淮河春汛、梅雨期局部涝情及八、九月份台风影响,总结去年的水雨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阶段性干旱少雨。全年平均降雨964.5毫米,与常年相比略低5个百分点,但1-4月份累计平均降雨133.4mm,比常年同期低20%,阜宁站105.1mm,比常年同期低31.5%,部分地区发生轻微旱情。二是流域性工程提早行洪。4月中旬,淮河上游发生较大春汛,我市总渠、废黄河4月20日即开始泄洪,这是较为少见的。三是梅雨期短时间局部受涝。去年6月14日入梅,7月5日出梅,梅期正常,梅雨期累计平均降雨198.4毫米,比常年同期低12%,但6月20日、23日和7月1日降雨较大,局部地区暴雨,其中6月20日*最大降雨达105.6毫米,短时间局部受涝。四是台风影响较为频繁。受7号台风“海鸥”及8号台风“凤凰”、1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全市发生多次较强降雨过程。
面对出现的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我市各级防汛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防指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多年建成的水利工程体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上下联动,全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圆满完成了20*年防汛防旱工作任务,基本没有造成灾害损失。总结去年的防汛实践,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汛前准备扎实到位。各级防汛防旱部门汛前检查起步早,措施实,对于发现的问题,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效益;加强对各类预案的修订完善、及时增储防汛物资、强化防汛抢险队伍的演练、重视对防汛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大河湖清障力度、不断完善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设、明确落实各类防汛责任制等等,这一系列充分必要的工作措施,为做好全年的防汛防旱工作赢得了主动。去年,我市初步建成了12个主要站点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个人数字助理(PDA)查询系统、市县视频会商系统和防汛防旱信息网络,实现了省、市、县防汛防旱工作异地会商、水雨情自动测报及网络查询、防汛信息网络共享,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领导重视力度空前。去年是奥运会举办之年,各级领导对防汛防旱工作重视空前。汛前,市委书记赵鹏、市长李强专程到市防指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市四套班子领导也按照防汛防旱工作划片分工,多次到各挂钩区域进行检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汛期,局部突发雨涝灾害后,市、县防指及时召集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实时分析雨水情和天气趋势,强化针对性措施,对防汛排涝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书记赵鹏,市委副书记李驰,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副市长陈还堂等领导随即到建湖县和盐都区检查圩区排涝工作。市防指派出了四个工作组分别对里下河面上防汛、市区城市防洪、四大港清障、沿海涵闸排涝等防汛重点进行督查。各县、乡、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党政领导亲临一线指挥,迅速排除农田及小区积水。
三是全力保证供水安全。针对1-4月份局部地区干旱少雨,长江来水偏少的形势,我们及时调度沿海涵闸实施关闸保水,加强用水管理;同时积极和省防指沟通协调,加大引江引淮流量,调引江水、淮水8亿多方。干旱期间,里下河代表站点水位基本保持在0.8米左右,废黄河滨海闸水位控制在3.5米左右,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6月26日,阜宁渔滨河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我们和省、县防办及相关处室一起,科学确定调度方案,做好应急水源调度等工作,保证了县城取水口安全。
四是抗击洪涝台风灾害成效显著。4月中下旬淮河发生春汛,苏北灌溉总渠和废黄河合计泄洪9.7亿方。市防办提前进入防汛应急状态,从4月20日起即开始24小时值班,迅速部署沿线各县组织人员加强巡堤查险,定时上报各类信息,确保了行洪安全。入梅后,为防止旱涝急转,市防办在保证水稻栽插用水的同时,从6月15日起即调度四大港一天两潮排水。梅雨期,全市沿海涵闸累计排水17.2亿方。在6月20日、23日、30日三次较强的降雨过程发生后,在四大港抢排的同时,请求省防指调度“上抽”,由于科学调度、行动及时,除了短时间局部地区受涝外,没有发生面上大的涝情。期间,新洋港*水位两次达到1.69米,离警戒水位1.70米仅差1厘米。如果前期调度上稍有迟缓,*势必超过警戒水位,市区防洪工程因此就要调度运行,将会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梅后,成功抵御了台风“海鸥”、“凤凰”和“森拉克”的影响。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防办充分准备、科学调度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得益于长期建设形成的坚实的防汛防旱减灾工程体系;得益于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防指成员单位的尽职尽责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防指向出席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为我市防汛防旱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深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防汛防旱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建设,全市防汛抗旱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保障力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当前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形势仍然严峻。各级从事防汛防旱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深刻分析防汛防旱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防汛防旱工作的主动权。
(一)对工程实际防灾减灾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
经过长期不懈的建设,我市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基础体系,大大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但从现状工程来看,防汛隐患薄弱环节仍然较多。海堤、废黄河、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流域性堤防仍存在较多险工险段;骨干河道和沿海港道淤障严重,引排不畅;湖荡滞蓄能力严重衰减,滞蓄洪区启用难度较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不高,低洼圩区和面广量大的次高地问题突出,1991年、2003年、2006年、2007年大涝,圩区农作物大面积受涝,部分地势较低(未作圩区处理)的次高地损失惨重;城市防洪近年来虽有较大进展,但防洪排涝能力仍然严重不足,不少县城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足10年一遇。废黄河、总渠灌区仍然存在缺水的威胁,全市阶段性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矛盾日益突显。各地要高度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正确估计工程的抗灾能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防汛防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工程抗灾减灾能力。
(二)对预测预报预警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极端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呈现不确定和无法预料的特性。突发性灾害频率之多、速度之快使得预测预报预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水旱灾害的预测预报总体水平有了提升,但我们预测预报极端突发性天气技术手段还明显不足,预见期短,准确度不高;从防旱的角度看,全市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较为滞后,部分地区旱情监测网络不健全;从报汛的角度看,水雨情测报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根除,部分中小河流没有正规测报站点;从防台风的角度看,对台风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准确度不高。近几年的防台风实践表明,台风登陆时间越来越早,发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极易造成灾害损失。应对台风灾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提前防御,这就对预测预报预警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对台风“三预”工作与沿海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县乡一级,预警系统不完善,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进行完善改进。
(三)对防汛防旱应急保障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抗御各类水旱灾害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快、实、准,即应急快、措施实、决策准。经济社会越发展,水旱灾害越频繁,势必要求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应当说,在近年的抗灾减灾实践中,我市的防汛防旱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决不会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如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和存放还有待优化,怎样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高效、快捷地将物资运到抢险现场有待改进,部分县(市、区)应急物资及重要险工点的抢险物资储备不足;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这两年有了较大进步,但无论数量、人员、还是队伍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抢险救灾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防汛现代化水平及防办室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县(区)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还没有建成;各类灾害信息报送与评估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部分县(市、区)对省、市调度指令执行不够到位。各地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防汛防旱救灾抢险需要。
(四)对当前水安全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如今年2月12日,*日最高气温24.5℃,创有记录以来同期历史最高,13日又迅速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达18℃。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加突出,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分析,我市年均径流量平水年38.36亿方、枯水年24.17亿方、特枯年10.45亿方。而现全市年需用水量,平水年约60亿方、枯水年约70亿方、特枯年约80亿方,水资源供需缺口很大,外调水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海上的开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区域洪涝成心腹大患。总结分析建国60年来我市发生的洪涝灾害,区域洪涝已代替流域洪水成为我市的心腹大患,洪涝发生频率由1949~1991年的平均10年一次,发展到2003~20*年的平均2年一次,都是梅雨所致,是历史记载所未见的。而且在近3次大涝中,我市几个主要站点最高水位分别比特大洪涝的1954年最高水位高出0.27-0.67米。其中射阳河阜宁站2006年最高水位比1991年高出0.30米,而降雨总量远低于1991年。四大港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原来不设防也能过得去的次高地和城市,近3次大涝无一次幸免。三是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水质监测资料,目前我市境内达Ⅲ类水的断面仅占总监测断面的47.1%,水环境严重恶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3月20日,*城西取水口发生水污染事件,给近20万居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接到市应急中心关于水污染的信息后,我们立即与省防指紧急会商,确定了“开闸排污、引清释污、封闭防污、实时监测”的调度方案,在不完全具备开闸条件的情况下(上下游水位差已达0.99米,开闸可能影响下游船只安全),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开启新洋港闸,开始污染水体的排放。经全力实施,22日,取水口水质达标;23日凌晨2时,*市区即全面恢复正常供水,24日19时50分污染水体安全下泄入海,没有造成沿线污染扩散和海洋污染。可以说,在这次水污染事件处置中,应急水情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污染的爆发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事件,防汛部门要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认真对待,既要加强水质应急监测,更要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三、及早部署,认真做好2009年防汛防旱各项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关键之年,新的形势对防汛防旱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地要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抗多灾”的要求,未雨绸缪、超前备战,在前一阶段防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洪抗灾的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找准关键环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和水毁修复。市防指春节过后,就发出了汛前检查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及早谋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汛前检查。要把汛前检查的工作重点下移,把重心放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乡村防汛指挥机构。要明确汛前检查工作责任,建立“谁检查、谁负责”的工程检查责任体系,明确检查组行政、技术责任人,组织开展扎实、认真、细致的汛前检查工作,检查人员要对检查的工程设备现状签字负责,并建立原始记录的档案体系,做到责职分明、责任清楚。要按照“查细、查全、查实”的要求,对各类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坚决避免“重水上、轻水下,重主要、轻次要,重暴露、轻隐蔽”的检查方式,全面掌握各类水利工程的真实状况,对辖区内检查的各类险工患段要登记造册,绘制详细的险工隐患图、工程防洪形势图,尽快上报市防指及各县(市、区)政府。对检查出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积极筹集资金,及时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更多险工在汛前消险,确实难以处理的要制定并落实度汛应急预案,确保度汛安全。要加大城市、农村排涝闸站的检查力度,保证汛期正常发挥效益;继续巩固多年来的清障成果,坚决杜绝新的违章设障行为,确保行洪通畅。今年为拉动内需,各地进一步加大了水利的投资力度,在建工程多,凡影响到流域、区域行洪、排涝、供水调度的工程,必须制订施工导流方案和度汛预案,报相关防指批准。今年,省防办还将联合市、县两级对汛前检查情况进行集中抽查,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集中精力,做好充分准备。
(二)强化应急预案建设。无数的防汛防旱实践表明:水旱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应对水旱灾害也有临时应付和超前应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虽然临时应付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但必定手忙脚乱,容易顾此失彼,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通过精心谋划超前应对,做到胸有成竹,容易实现目标。预案既是我们减灾控制风险能力的依据,同时还是组织协调、采取防灾措施的依据,也是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过去几年,我们组织编制了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抗旱预案、防台风预案等各类专项预案,在抗御历年的水旱灾害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已编制的预案针对性还不够、可操作性还不强,真正应对时仍有不少问题。各地要认真分析研究近年来水旱灾害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针对变化了的水情、工情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汛工作的新要求,抓紧时间对各类预案和各项调度规程进行修订完善,于4月底前报市防办备案。要重点加强抗旱预案、水污染应急调度预案和防台风预案的编制完善工作,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预案体系。同时狠抓预案的落实工作,开展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对预案的协调配合和责任落实。
(三)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健全防汛防旱应急责任体系,理顺各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责任,确立指挥部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迅速落实资金,及时增储各类防汛物资,积极推广新材料的运用;严格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仓储地点,确保应急调用快速到位。高度重视抢险队伍建设,要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继续加大地方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对专业抢险队伍发展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及时整合抗旱服务组织和防洪抢险专业队伍,实现应急快、效率高、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还要结合实际需要,建立群众性抢险、巡查队伍,确保防汛重点工程、重点地段落实专门巡查、抢险人员。要加快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设进程。今年要继续做好已建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防旱信息平台;全面完成市县级防汛会商系统的建设任务,个别未完成任务的县(区)要抢抓汛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汛期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同步视频会商;强化对防汛指挥系统的运行管理,落实专项经费,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类防汛信息、数据及时更新,具备实时查询条件。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设完善汛情、旱情、台风及水污染等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网络,不断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四)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目前水旱灾害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及时掌握突发性重要汛情、旱情、灾情、工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状态,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健全防汛指挥机构与成员单位的会商通报机制,对重大水旱灾害及时会商,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强化防汛防旱信息宣传工作,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做好重特大突发水旱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防汛抗灾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培养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提高公众避险自救能力。
(五)着力推进防办能力建设。防办室在防汛防旱工作中扮演着“参谋部”的重要角色,防汛防旱的各项决策绝大部分取决于防办室提供的各项水情、雨情、工情信息以及正确的参考意见,加强和完善防办自身建设尤其重要。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提升防办编制人员的性质,使之与所担负的防汛防旱任务相适应。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稳定的防汛抗旱专项经费和业务经费,保障防汛防旱工作的顺利开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实防办室力量,解决好防汛值班补助,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防汛防旱专业队伍。加强防办室现代化建设,推进技术创新,配备先进装备,全面提高防汛防旱工作水平。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依靠制度规范工作。加强防办值班管理,确保有人值班,有领导带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坚持做到统筹兼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防汛工作已由单一的防汛抗旱扩大至防台、防污、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由汛期防汛发展为常年防汛,各防汛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汛前,严格执行省、市防指的调度指令,控制好涵闸启闭和内河水位,充分利用当前水源还很充足的有利形势,拓浚引水口门,增加内部沟河蓄水,预防可能的春旱、夏旱。汛期,密切关注天气形势,一旦水情、雨情发生变化,雨涝、台风迹象呈现时,及时腾空河床,预降水位。要重视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加强水质监测,严密监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按照预案做好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总之,在工作安排和水情调度上,要将防汛抗旱和防台防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统盘考虑。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通用3
一、本预案适应于全街道范围内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二、洪涝灾情发生后,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立即做出如下反应:
(一)立即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副指挥汇报洪涝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发展的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二)尽快提出水灾发生地的群众撤离的时间、地点、范围、路线,上报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有关副指挥,并密切监视洪涝灾情的发展趋势,不定时地洪涝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汛情公报;
(三)尽快将洪涝灾情通报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有关成员单位,各单位应按规定的职责,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
(四)开启一切通讯、传输、遥控遥测设备,千方百计保持与险情、灾情发生地和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街道党政办公室、各社区、各单位的通讯联系畅通,及时下达有关人力、物力及洪涝调度命令;
(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社区和单位进行抢险,进一步搜集更为详细的险情、灾情情况,及时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和街道办事处报告险情、灾情情况。
三、洪涝灾情发生后,各社区和有关单位应立即按照既定的岗位职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保证与街道办事处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受灾情况和救灾进展情况要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和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
四、洪涝灾情发生后,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上级防指和街道办事处的指示,统一指挥全街道的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洪水通告,部署、协调、监督和检查办事处各部门、各社区、各有关单位的救灾工作;通报情况,调派力量抢险救灾;协调跨社区的.救灾工作,解决救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指挥部下设机构及职责如下:
(一)防汛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向指挥部提出工作方案;检查指挥部各项决策的落实情况;全面了解综合水情、救灾情况;负责向城阳区政府报告水情和灾情;起草文稿;负责宣传报道的统一组织管理;协调解决有关部门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及通信联络工作。
(二)水情及洪涝调度组:街道党政办公室牵头,组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参加,街道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任办公室组长,办公地点设在党政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街道防汛重大事件的协调工作,洪涝预报、警报、紧急警报、汛情公报和气象预报;负责蓄滞洪区的洪涝调度,采取蓄洪、分洪、滞洪措施;负责组织河道工程抢险的有关具体工作。
(三)灾情调查组:由街道经贸办牵头,组织经管统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招商部参加。街道经贸办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经贸办,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灾情进行快速调查、评估、统计上报。
(四)工程抢险组:由街道城建办牵头,市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武装部、联通营销部、供电所、邮政支局参加。街道城建办副主任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城建办。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水利、交通、供电、通信、给排水等重点工程设施进行紧急抢修。
(五)物资调运组:由街道审计所牵头,组织税收代征处、社区居委会参加,街道审计所所长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审计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抢险救灾物资调拨和运输工作;管理援助物资的储运和分配。
(六)灾民生活安置组:由街道社会事务办牵头,组织园林环卫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安监办、食安办、动物防疫监督站、工商、教委参加。社会事务办副主任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社会事务办,其主要职责是:灾情消息;接受救灾物资;监督食品流通;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吃、穿、住问题;协助做好抢险、医治转移伤病员及人、畜尸体处理事宜。
(七)治安保卫组:由街道综治办牵头,组织城管中队、派出所、边防所、交警中队、交通管理所参加。综治办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管理,临时治安管理和交通管制通告;保卫党政领导机关等要害部门和重要器材物资;严厉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趁灾打劫等不法分子。
(八)医疗救护组:由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牵头,组织规划部、城阳二医部门、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控工作站参加。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医疗、防疫机构人员进入灾区;设立临时抢救中心,及时抢救医治伤员;做好灾区消毒和控制疫情工作;组织运转伤员;采购、储运、调配药品等。
(九)财务组:由街道财政所牵头。街道财政所所长任组长,办公地点设在街道财政所。其主要职责是:筹集和解决抗洪救灾经费;统一管理上级和外援救灾经费,负责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统一安排解决抢险救灾指挥部及所属办事机构的办公经费,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采购。
(十)宣传组:由宣传科牵头。组织科教文卫服务中心、工商联、科协参加,由宣传科责任人任组长,其他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地点设在宣传科。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向社会报道雨情、水情和灾情;宣传报道抗洪救灾中的先进事迹等。
各社区、各单位都要建立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组织指挥本社区、本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
五、在抢险救灾中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遵循的原则:
(一)灾情一旦发生,各社区和各有关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既定的部门岗位职责立即展开抢险救灾工作。街道抢险救灾指挥部及所属机构的各成员,要立即赶赴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各社区、各单位要全力以赴、协同合作、奋力抢险救灾。
(二)洪涝灾情发生后,首要职责是抢救受灾群众,保护国家财产和重要器材物资,就地、就近组织自救互救。
(三)洪涝灾情发生后,街道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继续履行防汛调度指挥职责,为避免灾情的进一步扩大和引发新的洪涝灾害,在组织水利工程抢险、堵复决口的同时,继续做好洪涝调度,采取一切蓄洪、滞洪、分洪措施,调蓄错峰,必要时应牺牲局部,保全整体,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四)为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指挥无误,要建立社区、单位、街道逐级上报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受灾范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以及铁路、公路、桥梁、电力通信等设施毁坏情况等。在通讯联系中断或遇有障碍时,要派人直接报告。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通用4
措施。
关键词:城市涝灾;成因分析;防洪排涝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156-02
2012年我国因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全国31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了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1.7亿亩,受灾人口1.2亿,因灾死亡673人、失踪159人,直接经济损失2675亿元。甘肃、四川、河北等地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全国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占因灾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三。184座县级以上城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城区部分受淹或发生内涝。一些特大城市道路积水、交通受阻,给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从洪涝灾情看,山洪灾害多点频发,城市内涝十分突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大。气候变暖事件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我国南北端地处北纬3度52分~北纬53度33分,极端气候时有发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减少,热岛效应明显。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使得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这一过程对土地的占用过多,农用地不断被挤占,使涵养水源地不断地减少。城市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修建不够完善,加上城市道路大面积硬化,到处是混凝土地面或不透水设施,降雨时渗透性差,水不易入渗,从而容易形成积水、内涝等灾害。现就城市涝灾的成因和防洪排涝必要性及预防措施分述如下。
1 城市涝灾的形成原因
1.1 城市的地理位置
我国大多城市处于地势平坦的平原、盆地或丘陵地区,附近均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及湖泊,水源较为丰富。大多数城市周边地势高,城区地势平坦,每遇强降雨会形成规模不等的积水。加上城区路面及居民居住区道路大面积硬化,雨水无法就近下渗,只能通过排水系统排泄,排水系统有限,使得来水量远远大于排水量,这是城市涝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1.2 城市的气象灾害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层建筑林立,改变了城市的局地气候条件,城市气候产生“热岛效应”,热岛环流加速了城市上空空气热对流发展,城市发展越快,引发强对流,雨天气的机会就会越多。城市工业、生活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废气,有利于空气凝结核的形成,造成城区频繁出现雨,城区降水量较郊区更多一些。暴雨洪涝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1.3 人为因素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建设,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排水系统滞后,排洪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人为因素对土地面积的需求,洪沟及河道管理松懈,侵占排洪沟道及河道滩涂的事件频发,以使排洪沟道、原河道束窄比较严重,甚至有些建筑物打桩建于河道之上,沟道及河道的输水性能大大降低,排水顺畅性急剧降低。城市人口增多,建筑占地增大,使涵养水源地减少,钵盂加剧地下水补给不上,恶劣气候变化加剧,一旦遇强降雨,城区内一些街道成河,汽车被淹,交通瘫痪,出现严重的内涝之灾。城市地下水过度使用,导致地面下沉。城区扩建,地下设施增多,防洪难度更加增大。城区地势低洼,泄洪能力差,使出现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机会大大增加。我国最繁华城市也频繁出现暴雨后,城街成河的状况。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是城市涝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1.4 排水设施
城市排水设施的落后,一些城市虽有排水设施,但排水设施已滞后于现代城市的建设。更有部分不发达城市排水设施还是20世纪的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按当时城市规模及相应的排水能力配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天城市的需求和发展。遇有大暴雨天气,雨水多而集中,排水设施排水能力有限,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水,造成城市大面积积水。排水设施落后是城市涝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防洪排涝的'必要性
近年来,暴雨洪涝灾害让日新月异的城市很烦恼,暴雨致灾让居住在城市,习惯便利生活的居民很不安。例如:造成重大损失的北京“2004.7.10”暴雨、重庆“2007.7.16”暴雨、济南“2007.7.18”暴雨、四川“2009.8.28”暴雨、南方“2010.6.25”暴雨、北京“2012.7.21”暴雨。暴雨洪涝灾害冲毁道路,损坏输电线路等城市居民生活攸关的基础设施,使城市的运输、通信、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同时也造成大量的物资被浸泡受损,企业停工停产,甚至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由于暴雨洪涝灾害,城市的安全性、生活保障性,远远达不到我们生活需要的那么
完善。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61年以来最大的强降雨,总体降雨量达到暴雨级别,一天内北京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上升到橙色。截止2012年7月22日2时,全北京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37人死亡,7人失踪,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2012年7月23日,据初步统计,全北京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以上。
暴雨“灌瘫”京城,城市配套设施的缺陷再一次被放大,虽已雨过天晴,城市“肠梗阻”也已疏通,但人们的心情却难以“放晴”。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即是对一个城市给排水设施的检验,也是对城市安全保障的验证,暴雨形成的涝灾综合起来就是对一个城市综合预防机制的考验。每遇暴雨,我们总是对不能使用的设施进行抢修,修修补补,暴雨一过,搁置一旁,听之任之。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灾难临头再去想如何应对。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不能让年年暴雨年年淹的情景一再
出现!
暴雨洪涝灾害对城市经济,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来看,城市的洪涝灾害频发,预防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首先要对暴雨洪涝进行预警,其次涝灾发生后的救援机制必须深化。避免强降雨或暴雨形成的洪涝进一步扩大,对城市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无法弥补的损失,预防暴雨洪涝和及时排涝是必不可少的。
3 防洪排涝的预防措施
3.1 从环境保护,植被绿化,保持水土方面考虑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周边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形成洪水将对地表进行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人为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防洪排涝,首先应该预防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增加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的绿化,增加城市水源涵养地,增加城市周边湿地工程或水源补给工程。禁止盲目垦荒,植树造林,退耕还草,提高城市街道植被覆盖率。
3.2 储蓄水源,综合考虑变害为利
我国城市涝灾(内涝)和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城市涝灾(内涝)时水量充沛,干旱时水量短缺,为有效利用涝灾时的水资源,尽可能建设一些蓄水设施,如具有泄洪或储备水源的湿地公园、湖泊公园。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般城市位于河流周边,为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中下游或城市周边低洼地带修建水库,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雨水进行回灌,补给地下水,灌溉绿地、喷洒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提高雨水资源化。
3.3 城市排水设施进行改造
加大城市的排水设施管径,对排洪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以提高排水能力。疏通河道,疏通排洪沟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加固堤防,截弯取直河流,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等改造措施。如2013年,北京城区对20世纪建设的排水设施进行更换,加大排水的管径,对排水设施进行清污处理,并对一些排水设施进行检修,达到预防排涝目的,防止内涝的再次发生。
3.4 预警暴雨涝灾,深化救援机制
暴雨是洪涝灾害致灾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预警暴雨涝灾风险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进展迅速,在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形成3种模式:一是暴雨预警,直接采用降雨强度预警洪涝灾害发生风险;二是生态系统承灾极限理论,预警洪涝灾害风险及其损失;三是模拟洪水演进和成灾过程,评估灾害损失,预警洪涝灾害风险。专家表示,城市应急预案能否起到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健全的设计制度,设立专业机构,编列专门预算,做好设备和技术的储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市应急救援机制。2006年我国气象局正式颁布暴雨警报标准。在救援机制方面,许多城市目前开始建立应急系统。
4 结语
本文从城市涝灾的成因、防洪排涝的必要性、防洪排涝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和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对排水基础设施的改造迫在眉睫,防灾减灾,刻不
容缓。
参考文献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11-05
防洪涝灾害应急预案05-12
洪涝灾害消杀应急预案09-28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汇编(15篇)09-14
暴雨洪涝灾害应急处置预案范文通用06-15
应急预案04-10
应急预案06-13
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09-27
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01-14
餐厅应急预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