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急预案

时间:2024-11-09 18:03:16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医院应急预案集合【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总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编制应急预案。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应急预案集合【15篇】

医院应急预案1

  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供热安全事故主要风险如下:

  供热热水管道爆裂:因室外气温较低或因管道质量问题造成供热热水管道破裂,泄漏的热水烫伤行人、损坏市民其他财物,造成大面积停止供暖。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热力公司成立公司安全小组,履行供热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职责,热力公司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专工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班组长及保管。

  2.1.1热力公司安全小组应履行的应急管理主要职责如下:

  2.1.1.1贯彻落实有关供热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的法规和规定;

  2.1.1.2指挥、协调供热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

  2.1.1.3监督、管理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2.1.2在热力公司安全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安全小组成员应按照其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分别完成供热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2.1.2.1牵头负责《热力公司供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

  2.1.2.2负责《供热管道爆裂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牵头做好供热应急物资的准备工作;

  2.1.2.3牵头做好供热事故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

  2.1.2.4协助现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完成供热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2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3热力公司供热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3.1组织《热力公司供热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和演练工作;

  2.3.2对《热力公司供热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2.3.3负责督促做好供热事故所需应急物资的准备;

  2.3.4负责监督管理供热设施的配备和使用。指导落实工作现场防范措施。

  2.3.5负责组织供热事故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

  2.3.6针对典型场所发生的供热突发事件,负责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为供热事故的处理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2.3.7协助现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完成供热事故的应急指挥;

  2.3.8监督做好供热事故应急工作。

  2.4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

  热力公司正职是本部门供热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供热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4.1热力公司发生Ⅰ级响应级别供热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负责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4.2热力公司发生Ⅱ级响应级别供热事故时,由经理负责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4.3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应急指挥领导成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根据供热情况和现场人员力量下达任务,坚持“迅速、果断、科学、冷静”的原则,灵活处置现场情况。

  2.4.4根据事故情况立即按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

  2.4.5视情况决定是否向上级部门报警求助。

  2.4.6负责逐级向上级报告事故及处理进展情况。

  2.4.7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2.5专业应急工作组

  根据供热事故的工作需要,成立应急操作处理组、检修专业应急组、供热应急组、安全救护组、物资保障组、通讯保障组、现场保卫组、物资疏散组。

  2.6各专业应急组职责

  2.6.1应急操作处理组

  2.6.1.1及时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火灾事故情况,及时通知专业应急组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6.1.2根据设备具体事故状况,及时主动采取对事故设备、场所的隔离操作等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6.1.3当有发生危及现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可能情况时,应及时警告并疏散现场工作人员。

  2.6.1.4根据供热事故现场情况,协助指挥部开展其他应急处理救援工作。

  2.6.1.5协助现场保卫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封锁和保护工作。

  2.6.1.6协助现场恢复和事故调查工作。

  2.6.2检修专业应急组职责:

  2.6.2.1按照检修维护规定程序进行应急处理。

  2.6.2.2按照专业要求和特点进行供热分隔或其他技术隔离措施。

  2.6.2.3解决或提供供热现场技术问题

  2.6.2.4供热事故后进行现场恢复生产,参与事故分析和调查。

  2.6.3安全救护组:负责供热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和救援医疗器材的保障供给。

  2.6.4物资保障组:负责抢险救援物资、设施的准备、供应及运输工作。

  2.6.5通信保障组:负责供热现场与后勤部门或市有关协作、支援单位联系。

  2.6.6现场保卫组:负责供热事故现场外围实施警戒和交通管制及疏散,引导外来支援队伍。

  2.6.7人员疏散组职责:

  2.6.7.1了解供热事故上需要抢救的人员数量、地点等,确定抢救人员行动的通道、方法、器材、所需要的力量,并具体组织抢救。

  2.6.9.2采取必要的方法稳定供热事故所造成的人员的情绪,防止出现围困人员因心理紧张可能引起的危险性行为。

  3.应急处置程序

  3.1信息报告与处置

  3.1.1信息报告与通知

  3.1.1.1为有效的应对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公司内特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

  值班电话:0537-3196516;

  值班地点:公司办公室;

  值班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轮流值班。

  3.1.1.2一旦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公司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3.1.1.3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主要交流内容。

  3.1.2信息上报

  主值接到事故报告信息后,应立即对供热事故情况进行检查确认,确认事故报告信息的所有内容,在确认事故信息的情况下,迅速下达应急处理命令,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对事故情况加以控制,并迅速报告安全小组办公室、公司事故管理部门,公司事故管理部门负责人依据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见第二十四、二十五条)对应急响应级别进行确认。

  3.1.2.1公司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1小时内向陵城镇安监站、市安监局及市政府报告。

  3.1.2.2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3.1.2.2.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3.1.2.2.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1.2.2.3事故的简要经过;

  3.1.2.2.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1.2.2.5已经采取的措施;

  4.供热事故处置措施

  4.1响应分级

  按《热力公司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有关内容执行。

  具体条款摘录如下:

  第二十三条热力公司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分为I级响应(公司级)、Ⅱ级响应(部门级)。

  第二十四条I级响应是指热力公司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已经或预期达到下列情形之一:

  (1)因设备、系统故障或人为因素等各类原因引起造成主要供热设备比当时负荷值降低50%以上,影响负荷供应连续时间超过120分钟。

  (2)故障引起设备设施破坏,造成停炉。

  (3)因燃料供应短缺、供水不足等原因预期造成主设备非计划停运时。

  (4)因风暴、雷雨天气、寒潮、冰雹等自然灾害,已经或预期对整个热力公司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的。

  (5)其他生产事故(人身重伤害、人员误操作、设备损坏)预期为厂《安全考核实施细则》规定的.一类障碍及以上事故。

  (6)超出热力公司应急处置能力,需要公司组织应急处置的各类突发事件。

  第二十五条Ⅱ级响应是指热力公司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已经或预期达到下列情形之一:

  (1)因设备、系统故障或人为因素等各类原因引起造成主要供热设备比当时负荷值降低20%以上,影响负荷供应连续时间超过60分钟。

  (2)故障引起设备设施破坏,对主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因燃料供应短缺、供水不足等原因预期造成机组限负荷运行或影响对外供热连续时间超过60分钟时。

  (4)其他生产事故(人身轻伤害、人员误操作、设备损坏)预期为厂《安全考核实施细则》规定的二类障碍及以上事故。

  (5)超出热力公司班组(或项目部)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部门(或下属单位)领导组织应急处置的各类突发事件。

  4.2供热事故处置程序:

  4.2.1现场了解情况、调解矛盾、控制局面,并依据供热安全事故级别,及时向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报告有关情况,同时向受影响的热用户通报供热安全事故情况。

  4.2.2成立现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指挥协调本部门的抢修抢险队伍实施抢修抢险或实施应急救助,尽快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4.2.3现场应急处理负责人应全面掌握事件进展情况,并根据事件级别及时向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报告。

  4.2.4根据事件级别和种类进行果断处置,需调动有关人员和抢修抢险队伍参与处置时,应立即调动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

  4.2.5根据发生供热安全事故的具体情况,对特殊群体居住相对集中,确需实施应急救助才能保障正常供热的,实施必要的供热应急救助。

  4.3事态监测与评估

  对供热事故发展态势及影响程度进行动态的监测,并对监测信息做出初步评估,将各阶段事态监测和初步评估的结果,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为整体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4.4应急人员安全

  在应急救援或抢修过程中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现场安全监测是否做到万无一失。

  4.5抢险

  本预案的首要任务是抢救在供热安全事故中受伤人员,使受伤、受困人员及时脱离事故现场并进行救助,其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止事故势态进一步扩大,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修。具体的抢险工作由现场应急队伍负责,具体方案的采用要在保证抢险人员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供热安全事故发生时应执行下列程序:

  供热热水管道爆裂:发现供热热水管道爆裂,迅速关闭该管段控制阀门,检查有无人员被热水烫伤,通知部门领导。

  4.6警戒与治安

  有关部门在事故抢修现场应建立警戒区,抢修区域外周围3m应设置警戒线或安全围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抢修区域,保证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生产现场检修围栏内为紧急疏散区,受伤人员要疏散到检修区域以外。检修区域以外的周围区域为管制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外来车辆未经许可不能入内,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4.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因供热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公司有关部门应对紧急情况的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线路、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及可利用的时间、环境变化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安置。

  4.8医疗与卫生

  对在供热安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或转送医院进行治疗,应急人员要及时提供受伤人员的受伤情况,医疗人员必须了解相关伤害的救治特点。

  4.8.1急救和诊断应注意的事项

  4.8.1.1紧急救护要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方法正确。

  4.8.1.2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

  4.8.1.3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应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请求给予救治的指导与帮助。在医务人员未到达前或未送达医疗单位前,不应放弃现场救治。

  4.8.1.4现场救护人员,在将伤员移交医疗单位时,必须将有关伤员的情况向医生做情况通报。

  4.8.2急救要点

  4.8.2.1受伤者立即脱离致害物,脱离供热安全事故现场。

  4.8.2.2皮肤烫伤的伤员应立即将患者衣服除去,尽快清洁创面,并用清洁或已经消毒的纱布保护好创面,避免伤面感染。

  4.8.2.3骨折(特别是脊柱骨折)时,在没有正确地固定的情况下,除止血外包扎,应尽量少动伤员,避免加重损伤。

  4.8.2.4颅脑外伤,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道畅通,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4.8.2.5请勿随便给伤员饮食,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

  4.8.2.6置伤员于空气清新、安全清洁的环境中。

  4.8.2.7防止伤员休克,特别要保护伤员心脏、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4.9现场恢复

  应急部门在供热安全事故抢险结束后,对参与供热安全事故抢险的人员进行清点,使用的抢险物质与装备安排专人进行清点和回收。

  4.10应急结束

  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现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公司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工作,使得企业财产和员工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公司严格按照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行业相关规定,制定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一、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生产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本制度旨在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公司生产、设备、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等得到保障,使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在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三、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由公司生产经营总负责人负责制。实行生产工作以“预防为主,安康为本,预防为先,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工作方针,由公司生产经营总负责人负责各系统的全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公司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是:由公司生产经营总负责人领导下的主管生产负责人负责牵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安全委员组成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主管生产负责人对生产计划部、物资供应部、生产车间、检验中心、仓储库房、设备动力部负责全面安全工作管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全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每季度定期向主管生产负责人汇报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情况;主管生产负责人负责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情况。主管生产负责人负责每季度向公司生产经营总负责人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五、各部门安全生产负责人执行监督检查制。各级相关领导定期、定人,按职责分工、分别深入作业现场巡回检查。

  六、生产车间要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保养,及时维修设备故障,确保生产安全。

  七、生产各部门和车间要严格按照医药生产相关规定卫生标准,落实对员工个人卫生、设备卫生、环境卫生的检查。

  八、公司各部门严格按照安全防火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对化学危险物品使用、贮存、运输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加强管理,消灭事故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九、生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生产设备、电气、线路、能源供给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检查、维护、保养管理工作。

  十、生产各部门应加强生产员工劳动防护设施、用品管理,生产员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定配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及相关保护用具。

  十一、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生产各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与安全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工作。

  十二、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负责人,要积极加强提高本部门员工安全思想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员工安全技术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

  十三、生产各部门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的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生产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处理一般安全问题的工作能力。

  十四、生产各部门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定期对生产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保证产品质量。

医院应急预案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地震灾害卫生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预防和控制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护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处置地震灾害和省外发生对我省造成重大影响的地震灾害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地震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按照《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优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快速反应;依法规范、资源共享。

  2组织体系

  2.1省卫生计生委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省卫生计生委成立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在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省内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卫生应急工作;对口协调省内外、境外医疗卫生资源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负责向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医疗救援和灾后防病工作的重大决策建议;完成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性工作。

  组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

  副组长:分管副主任

  成员:委办公室、规划与信息处、财务处、应急办、政法处、疾控处、医政处、中医药管理处、综合监督处、妇幼处、国合处、机关服务中心、省直医疗卫生机构、省血管中心、省疾控中心、省血防所和省卫生监督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

  综合协调组:由委应急办、办公室、医政处、国合处组成,应急办牵头。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统一调度、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地震灾害信息(重点包括救治伤员数以及卫生系统的灾害损失核查统计数等)收集、整理和上报,外来救援人员的协调安排,组织会议和重要工作督办,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委局的联络协调,必要时向国家提出卫生应急支援的请求,处理涉外相关事务,承担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疗救治组:由委医政处、中医药管理处、妇幼处、省直属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医政处牵头。负责组织、指导伤员现场医疗救治和转运工作,提出伤员转送异地和资源需求建议,根据需要组派省级医疗专家和队伍;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制定伤情判定标准(包括极危重、危重、重症、轻伤)、相关诊疗方案及出院标准;及时统计伤员救治相关信息,并及时汇总至综合协调组。

  卫生防疫组:由委疾控处、综合监督处、食品安全监测处、卫生监督所、省疾控中心、省职防院、省血防所组成,疾控处牵头。负责统筹协调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根据需要组派卫生防疫专家和队伍,做好灾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预防控制、疫苗应急接种、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事故调查、环境消杀、放射卫生、职业卫生、卫生执法监督、应急物资需求建议;及时统计灾后防病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汇总至综合协调组。

  新闻宣传组:由委办公室、宣传处组成,委办公室牵头。负责抗震救灾卫生应急工作对外宣传、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收集并保存相关影像和文字资料;组建现场宣传报道组,第一时间宣传报道抗震救灾卫生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物资保障组:由委规划与信息处、财务处、办公室、医政处、机关服务中心组成,委规划与信息处、财务处牵头。负责协调救灾卫生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和管理,急需物资的采购和调配。

  现场协调组:由各工作组抽派人员共同组成,由一名委领导或处级领导牵头负责。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指导和协助当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统筹协调外来支援灾区医疗卫生救援队的工作,做好前后方信息联络沟通工作。

  2.2市、县(区)级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市、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成立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在同级人民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分别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较大、一般地震灾害的卫生应急工作;根据地震灾区卫生应急的需求,请求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给与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3日常管理机构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急办(或日常应急管理科室)负责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如: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的制订和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应急队伍的组建、培训和演练等。

  2.4专家咨询机构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成立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或专家咨询组),负责本级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技术指导,并提供咨询建议。

  2.5专业技术及监督机构

  2.5.1医疗和采供血机构

  各级急救中心(站)负责地震灾害伤病人员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负责地震灾害伤病人员的现场救治、转运监护、收治入院和灾民安置点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应急心理援助工作,同时负责伤情、病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采供血机构负责保障血液制品的采集、储备及供给。

  2.5.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地震灾区灾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调查与处置,重点人群预防接种、饮用水监测与消毒、环境卫生学评价,指导开展环境消杀灭及尸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2.5.3卫生监督机构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灾区和临时安置点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以及灾后卫生防疫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检查。

  3响应机制

  3.1地震灾害事件分级

  《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个等级。

  3.1.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直接经济损失占上年全省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当省内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3.1.2重大地震灾害

  造成50~300人死亡(含失踪),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可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当省内发生5.0~6.0级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1.3较大地震灾害

  造成10~50人死亡(含失踪),或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省内发生4.0~5.0级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3.1.4一般地震灾害

  造成省内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本辖区内发生3.5~4.0级地震,可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3.2分级响应

  当省内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时,分别启动地震灾害卫生应急Ⅰ级、Ⅱ级响应,在省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部署和协调下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发生较大地震灾害事件时,启动地震灾害卫生应急Ⅲ级响应,在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部署和协调下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时,启动地震灾害卫生应急Ⅳ级响应,在县(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部署下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和伤病人员情况,及时调整卫生应急响应级别。

  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灾区卫生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也可调高响应级别;对卫生应急能力特别薄弱的地区、敏感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可适当调高响应级别。

  4应急响应

  4.1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响应

  4.1.1应急启动

  (1)当省内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级别地震灾害,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接到省地震局的通报后,立即向委分管主任报告;

  委分管主任迅速向委主任报告,同时按照本预案的相关规定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的建议;委主任根据震情和分管副主任的建议,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卫生应急响应。

  (2)委应急办迅速将启动应急响应的信息通知到委机关相关处室和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将卫生计生部门启动应急响应的初步情况迅速报告省政府应急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

  (3)按照省政府通知要求,委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指定地点,参加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会议。

  (4)委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至指定地点集结,参加省人民政府牵头、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的省人民政府工作组立即赴灾区;

  在灾区组建现场医疗卫生救援组,在现场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4.1.2主要响应措施

  4.1.2.1信息收集、汇总与报送。综合协调组负责及时收集、汇总伤员救治、灾后防病等卫生应急处置情况以及医疗卫生救援需求等灾情信息,并及时上报省政府应急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

  地震灾害发生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及时收集信息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响应级别、卫生应急队伍出动情况、前期救援情况、伤情、病情、疫情和卫生系统损失等情况。

  参与地震卫生应急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的同时,迅速收集和掌握灾情信息,将灾情、伤情、病情和疫情等信息,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所有救灾防病信息都必须及时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因停电等原因不能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信息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临时改用电话或人工送卡的报告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由属地疾控中心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和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和联系,实时通报了解到的相关灾情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各部门和各工作组的工作方案。

  震后3天内,信息应随时上报,后续信息可在得到基本确认后再及时上报。对于危急重症伤员情况、灾区突发传染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药品及器械匮乏等方面的信息,应当立即上报。3天后,实行日报制度,各工作组每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报告相关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支持的方面等情况。

  4.1.2.2综合协调。综合协调组按照规定的职责和分工承担地震卫生应急处置综合协调工作,在协调省内医疗卫生资源有序投入救援的同时,协调省外、境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配合省经信委、商务厅等有关部门迅速筹集和运送灾区急需药品药械。

  4.1.2.3医疗卫生救援。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县(区)卫生计生部门立即按照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卫生计生委迅速组织“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卫生队”携带相关装备设备赶赴灾区,参与现场急救、伤病员和受灾群众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卫生监督以及心理援助等工作;协调外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开展医疗卫生工作;迅速组织力量对灾区医疗卫生系统灾害损失情况开展评估、鉴定,并尽快形成评估报告。

  (1)医疗救援

  现场检伤分类:到达现场的医疗急救人员要立即按照原卫生部统一的标准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保证危、急、重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救,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

  现场急救:医疗、急救机构要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现场急救的主要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和合理搬运,发现有活动性大出血、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重伤员要立即进行就地抢救,维持伤员生命体征,并及时转运至适宜的灾区医院。

  伤员转运:承担伤员转运的救护人员要及时将伤员合理分流转移到医院进行救治,转送前应与接收医院进行衔接沟通。必要时成立转运小组,全面负责伤员的转运,并设立中转救援所,指定护送医疗队,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械等,通过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对伤员进行转运。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伤员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护送到目的地。

  院内救治:经现场急救的伤员及时送达灾区医院救治,灾区医院主要由现场医院和医疗点组成,负责对伤员进行清创、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抗感染等,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处理。现场医院由灾区尚能正常使用的医疗机构、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和(或)派往灾区的医疗队组成;医疗点由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和(或)派往灾区的医疗队临时组建,对灾民集中安置点开展巡回医疗。

  如地震造成大量危重伤员,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可按照“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危重伤员集中在医疗条件好、救治质量高的医院救治。如伤病人员的数量超过本地医疗机构负荷,可根据情况将伤病员集中转送至交通条件允许、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救治。

  所有灾区医院和后方接收伤病员的医院要组织专门人员做好伤病人员救治情况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2)灾后防病

  风险评估:灾区卫生防疫组应及时开展灾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专项风险评估,提出防控建议和措施,上报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科学指导开展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响应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适时评估、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疾病监测:各级疾控机构负责组织灾区各医疗救治点开展疾病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进行报告。

  灾区周边地区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监测与报告,采取措施防止疫病扩散。灾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对外来人员加强疾病监测和必要的预防接种工作。

  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多种形式做好灾后群众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及时组织编印卫生宣传资料,对公众进行有针对性医学救治、互救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重点宣传灾后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知识。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生物媒介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加强病人的隔离、治疗,做好疫点(疫区)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根据受灾地区可能发生疾病风险,开展适宜的应急服药和应急接种工作。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做好疫情调查与处理工作。对受损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做好消毒和卫生处理;加强灾民聚集地的厕所及垃圾场的设置和管理。尽量利用尚存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在灾民聚集地选择合适地点搭建临时应急厕所,及时对粪便进行卫生处理或掩埋。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协助民政、公安、农业等部门做好人、畜尸体的处理和掩埋,对患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小组应及时对伤病员和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消除其心理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同时,协调教育、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协同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4)自救与个人防护

  4.1.1受灾的医疗卫生机构要迅速开展自救工作,最大可能的恢复医疗和卫生防病功能。参与救灾人员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4.1.2新闻宣传。新闻宣传组配合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应急办、省地震局、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告人员伤亡情况、医疗卫生救援动态信息,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平息谣传、误传事件。

  4.1.3响应终止

  地震灾害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任务结束后,震区灾情、伤情、病情和疫情平稳,经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经本级政府同意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宣布终止卫生应急响应。

  在应急响应终止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灾区卫生应急工作总结,认真分析工作中好的做法、困难和经验教训,并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4.2较大、一般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地震灾害时,省卫生计生委派出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工作组指导和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卫生应急工作;发生一般地震灾害时,视情给予必要的支持。

  5恢复重建与善后

  5.1医疗卫生机构恢复与重建

  灾害发生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卫生计生系统灾害损失情况的核查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省卫生计生委。灾区医疗卫生机构与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地方政府灾后重建整体计划,统一规划,优先安排,确保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快速恢复。

  5.2灾区伤病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

  派往灾区的医疗队伍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构的交接工作,确保灾区伤病员医疗救治工作的延续性,继续做好灾区留治伤病员的治疗与康复工作。对于转送至后方医院的伤病员,要进行系统检查,优化治疗方案;对需要长期治疗的伤病员要制订相应的治疗康复计划。根据灾区恢复重建情况,后方医院可按照地方政府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将基本痊愈的伤员分批转送回当地,并做好与当地医疗机构的衔接工作。

  5.3卫生防疫工作

  尽快恢复各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加强对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各个环节的督导检查,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继续深入开展卫生防疫防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病意识。

  6卫生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并加强管理、培训和演练。

  各类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队伍根据专业特点和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技术和物资装备,包括医疗设备、侦检仪器、交通工具、通讯办公、后勤和生活物资、个人防护用品、药品及疫苗制品和工作标识等。

  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应佩戴明确的标识以表明身份,应配备防护服、防护眼镜、安全帽、应急灯等,应向救援人员提供基本的安全和危险评估指导,使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都明确警示信号和撤退流程,确保自身安全。

  6.2通讯与信息保障

  省、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省、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技术更新,利用移动指挥平台,实现救援现场与省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提高卫生应急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省、市、县应急信息通讯保障体系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确保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保障和维护信息畅通。

  6.3装备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制订并落实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疫苗、消杀药品、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协调经信、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做好日常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和维护,使用后及时补充。

  6.4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与铁路、邮政、交通、民航、军队、武警、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保证卫生应急人员、伤病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卫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6.5医疗救援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本辖区的战略性医疗救援基地建设,能承担大规模伤病员的现场救治、转运和后方收治工作。要积极争取专款,加强医疗救援基地的备用床位、急救车辆、应急医疗救治设备和药品等储备建设。

  6.6后勤保障6括

  时)灾后法、困难和经验教训,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为参加地震卫生应急工作的人员提供必备生活物资,以保障其工作能顺利进行。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与本地电力、水务等部门加强联系,做好应急状态下水电供应保障,保证正常业务工作开展。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应为参加地震灾害卫生应急救援的卫生应急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给予补助和保健津贴。

  6.7经费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安排救灾防病专项经费和应急补助经费,并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做好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6.8宣传培训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与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使公众树立科学的灾害观,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7责任与奖励

  7.1责任

  对在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中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其责任。

  7.2奖励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参加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晋升职称及晋级时优先安排。

  8附则

  本预案由省卫生计生委发布和解释,并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参照本预案并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制定本地区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医院应急预案3

  一、编制目的

  为应对冬季雨雪天气,为来院就医的群众提供安全方便的出行环境,及时清理院区积雪,预防地面上冻,根据医院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范围内的`各条道路、露天台阶及医院门前的积雪清扫。

  三、各部门职责

  行政总值班:负责划分积雪清扫区域,下达积雪清扫任务。总务科:根据入冬时间和具体的天气状况进行工业用盐的采购储备工作。负责扫雪工具的准备和发放。

  各科室:医院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感,接受扫雪任务后、要把扫雪工作列入工作安排、按照各自任务分工,抽调本部门人员参与清扫,认真落实本科室相应的扫雪任务。

  四、应急处置程序

  1、遇下雪天气,总务科值班人员根据地面积雪情况,向医院行政值班和分管领导汇报,启动清理积雪应急预案。

  2、医院对全院划分清扫积雪责任区,各科室及保洁公司按划分区域组织清理积雪工作。

  3、医院行政值班负责通知各科室积雪清扫任务及区域,所有积雪必须入花池等区域,不得在院区通道及停车场堆积。

  4、保洁公司应积极参与扫雪清理工作,并负责积雪统一清理后的补充清理和地面清洁保持等工作。对院内交通要道以及斜坡等部位进行地面撒盐作业。

  5、如遇特大雪,总务科可根据情况请专业公司协助解决。

  6、主干道的积雪清理工作务必于8:00医院上班前完成。

  7、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感,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对因扫雪任务落实不认真的科室,总务科将上报院领导,并追究科室责任。

  五、应急联系

  应急联系电话:

  应急联系人:

医院应急预案4

  为有效防止突发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削减事故损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本预案。

  一、各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常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排查设备故障,发觉问题,准时订正,消退隐患。

  二、各单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需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并熟识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严禁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应急救援措施

  1、漏电触电。若机械设备消失漏电触电现象,当事人应准时向工区负责人或应急小组报告,实行有效的抢救措施。若操作人员触电后,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实施抢救。

  2、刹车失灵。上坡时消失刹车失灵,不能脱档,松掉油门,靠边行驶,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下坡时消失刹车失灵,挂低速档行驶,不能将发动机熄火,靠边行驶,行驶至平坦的地方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

  3、提升设备事故。当提升设备消失事故时,马上将现场人员快速撤离,通知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人员对井架、电动葫芦(卷扬机)、联接件的安全隐患进展处理。

  应急程序

  1、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马上报告现场负责人,事故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状况、伤亡人数、初步估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实行的应急措施等。同时,快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2、马上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救援组,实施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需严格爱护事故现场,并实行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需做出标志、拍照、具体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当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3、特大事故现场救援组到达后,依据省指挥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根据职责分工,马上开展救援工作,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分析事故发生缘由,制定抢险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医院应急预案5

  一、书记、院长职责

  负责指挥医院职工进行灭火救人工作。

  1.接到发生火灾报告后,立即赶赴着火楼层和地点,组织指挥

  灭火救人的工作;

  2.组织人员侦察、掌握火势发展情况,及时召集灭火力量;

  3、根据救人、灭火的需要,确定人员疏散和报告公安消防支队;

  4、向各科室明确布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供水任务,检查

  执行情况;

  5.公安消防支队到达火场后,要及时向火场总指挥报告情况,服从统一指挥,按照统一部署,带领职工贯彻执行。

  二、保卫科科长职责

  保卫科科长及保卫科工作人员在扑救火灾工作中,要当好医院领导的参谋,根据医院领导的指示,负责具体工作。

  1.组织力量严密监视火势的发展,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火场变

  化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2.按照医院领导的.指示,向科室、班组传达灭火战斗任务,并

  不断检查执行情况;

  3.组织火场警戒工作;

  4.组织现场救护工作。

  三、消防监控室值班人员职责

  1、自动报警显示火警信号后,立即通知医院总值班,由总值班通知书记、院长,同时通知起火科室领导和工作人员前往着火部位观察火势情况;

  2、火灾确认后,通知各值班科室负责人;

  3、根据书记、院长的指示,执行通报程序,向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通报并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火警电话119);

  4、坚守工作岗位,保持火灾现场与消防监控室之间通讯联络,及时向书记、院长汇报火灾现场情况,传达领导指示;

  5、检查通讯设备,保持联络畅通;

  6、做好值班记录。

  四、总务科科长职责

  1、保证供水、供电不间断;

  2、根据火场需要,及时组织电工服务服从灭火现场安全用电;

  3、组织重要设备和物资的保护、疏散工作。

  五、各科室科主任职责

  当责任区域发生火警时,组织指挥本部门职工进行灭火救人工作,当其它区域发生火灾接到支援指示,带领本科室职工携带灭火抢救器材赴现场协同作战。

  1、密切观察火灾现场,及时采取救人、灭火和保护、疏散物资的措施;

  2、向科室人员和支援人员布置战斗任务,检查执行情况,根据火场情况,及时调整灭火力量;

  3、组织好病人疏散工作,核对疏散人员与住院病人及工作人员是否相符;

  4、抢救贵重仪器设备;

  5、及时向领导报告火场情况。

  六、护士长职责

  1、当发现火灾和接到火灾信息后,立即携带灭火器到着火部位观察,及时扑灭火灾;

  2、确定着火后,立即报告消防监控室,明确地向工作人员分配任务,扑救火灾,疏散病人,积极抢救伤员;

  3、组织工作人员引导、护送病人有秩序地从疏散通道疏散,将病人疏散至安全区,逐房检查,认真核实疏散人员与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是否相符;

  4、接待、安置好从上层疏散下来的人员;

  5、搞好协同作战,组织相适应的灭火器材,支援别的科室灭火;

  6、当火灾现场发生紧急情况来不及请示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后报告医院领导。

  七、医务人员的职责

  1、坚守工作岗位,服从指挥,明确自己和本科室的战斗任务,坚决执行科主任、护士长的命令;

  2、当发现火灾和接到火灾信息后,科主任、护士长不在场时,应主动携带灭火器材赶赴着火部位,及时扑救火灾;

  3、组织人员疏散,在接警铃通报后,必须逐房检查,劝导病人和工作人员离开着火地点,若遇有被烟熏倒或酒醉者,应将其抢救至安全区;

  4、组织人员疏散时应做好保护工作,稳定病人情绪,防止轻生、自杀、自伤事故发生;

  5、在救火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和爱护消防器材,注意安全。

医院应急预案6

  一、背景

  火灾是一种灾难性的事件,而医院病区是一个涉及到病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为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我们需要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医院员工的应对能力,保障医院病人的安全。

  二、演练目的

  1.提高员工的应对能力:通过演练,加强员工火灾应急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员工的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

  2.练习团队协作:演练过程中,通过模拟不同的情况和环境,让员工协调配合,形成团队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病人的安全:演练过程中,考虑到病人的安全和保障,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病人的转移和疏散。

  三、演练流程

  1.准备工作

  安排好演练的时间和地点,准备好所需要的消防器材和道具。演练前需要告知所有员工,提前准备好演练任务清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2.演练开始

  (1)开宣:演练开始前由主持人进行开宣,宣布演练开始。

  (2)用水灭火:情况模拟,现场指定一名员工进行灭火,该员工使用消防水枪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其他员工应协助撤离病人。

  (3)疏散病人:模拟火灾情况下,病人需要及时转移和疏散,演练中需要指定负责疏散病人的员工,并明确疏散路线和时间。

  (4)电话报警:情况模拟,演练员工通过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演练员工需要注意描述准确情况。

  (5)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模拟,现场指定员工展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指导员工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6)通道疏散:情况模拟,狭窄的通道是疏散的瓶颈,演练中指定疏散口和疏散人员,并控制人员的流向。

  (7)疏散楼梯间:情况模拟,演练中需要指定负责疏散楼梯间的员工,并注意控制人员的流量。

  (8)疏散转移:情况模拟,演练中需要指定远离火源的转移路线,并指派负责疏散转移的员工。

  (9)落地撤离:情况模拟,演练中员工应根据情况指导病人和家属进行快速的转移和撤离。

  3.总结

  演练结束后需要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对演练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总结演练经验和加强员工灭火应急知识的学习。

  四、注意事项

  1.演练期间需要注意人员流向,确保场内不会出现拥堵和踩踏情况。

  2.演练器材的检查需要做好,确保器材安全可靠。

  3.演练前需要做好人员保障工作,保证员工的安全和舒适。

  4.演练后需要及时评估演练结果,总结演练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医院应急预案7

  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医院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院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 长:xxx、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各科主任、护士长。 二、生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 医院生活饮用水及储备水池,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 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医院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一次。

  3. 直饮开水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

  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病患者直接饮用的开水器应能大到饮用水标准才能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患者安全。

  4. 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医院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1. 医院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保留水样。

  2. 主管院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 事故初步确认后,主管院长在10 分钟内向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政府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 在主管院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院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职工、患者进行清理,小组成员秦黎明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 科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职工、患者到指定地点(急诊科)观察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人员出现异常症状,由急诊科进行初步处理;各科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3. 小组成员徐新寿负责协同其它科室副主任、副护士长联系家属。

  4. 小组成员向延科负责接待到院家属,并进行安抚、慰问。 5. 副组长联系干净水源到学校,以满足职工、病患者正常的

  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 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办、医务部、工会办人员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 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医院正常用水。

  3. 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

医院应急预案8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汛期救灾防病的工作部署,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电梯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汛期和台风天气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四、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防汛防台风应急工作组构成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负责全院防汛抢险工作及灾后疾病防治和控制疫情发展的统一协调和指挥;组织调遣全院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专业小组,迅速进入灾区开展医疗救治等救灾抢险工作;认真落实上级指定并下达的防汛抢险工作任务;主持召开调度会,对医疗救治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检查督导救灾工作中的医疗救治工作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防汛工作办公室

  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及时接收和传达上级防汛救灾工作的

  有关通知,及时上报防汛工作安排和计划,协调调度保障防汛物资、急救药品等物资需求,统筹调度、调整和补充各专业小组应急预备队,综合协调防汛救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主 任:

  成 员:

  3、防汛工作抢险队

  负责按照上级指令,第一时间赶赴防汛救灾第一线,全力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组 长:

  成 员:

  4、防汛工作医疗救治队

  负责灾区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急救中心或治疗点,及时做好伤病员救治和转送,全力抢救伤病员。

  组 长:

  成 员: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队

  五、应急响应处置

  (一)院内应急处置措施

  1、接到台风警报,我院立即以短信方式向全院各科室转发关于防汛防台风警报的通知,并将该通知打印后张贴在院内公告栏。

  2、院领导组织各职能科室及安全保卫人员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安全检查,针对重点部门做细致的防汛防台风部署。

  3、临床各科室,由护士长和值班护士随时检查病区门窗,向住院病人宣传防汛防台风知识。护士治疗室的门窗要关紧,治疗台上的药瓶在不影响病人治疗的情况下尽量少摆放。

  4、总务科物业维修相关人员要仔细检查全院各科室线路,在台风来临时可能出现停电的情况下,随时保障临床一线用电。同时对简易办公用房及简易医疗用房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告知院内住户不要在房檐下及阳台外悬挂重物

  5、信息中心人员要确保各科室微机正常使用,HIS系统良好运转。

  6、宣传科要把台风的危害和防范知识,在我院系统平台上向全院职工进行宣传。

  7、保卫科人员做好车辆疏导通知行人和车辆停靠避风,以防造成损失及道路堵塞

  (二)院外医疗救援应急措施

  1、防汛防台风应急工作组根据上级下达的防汛抢险工作任务启动本预案。

  2、防汛工作办公室根据事态发展的需要调整床位,开通绿色通道,集中医疗技术力量,拟出最佳抢救治疗方案,迅速有效地投入救治工作。

  3、防汛工作抢险队领取防汛防台风应急物资前往现场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抢险工作。

  3、防汛工作医疗救治队要按照紧急救援需要配备充足药品,保证各急救设施齐备,完好率达100%,急救专用的救护车,保持车况良好,司机和车辆随时待命,接到报医电话5分钟内出车,不得延误抢救时间,以保证快速抢救病人。

  4、各小组要时刻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天气变化,时刻保持汛期的通信联络畅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一旦需要,随时出动。

  5、各科室要加强督查,做到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工作到位。

医院应急预案9

  一、总则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临猗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为提高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后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血透室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组织本次感染应急演练。

  二、目的

  1、检查医院感染后所需的应急队伍、设备设施、抢救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以便发现不足,及时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通过演练提高血透室医务人员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事件的认识,增强其对医院感染后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进一步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加强协作,并完善应急机制。

  三、演练前准备

  1、制定演练方案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负责拟定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血透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2、明确职责分工

  院感科:负责开展现场病原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指导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提出进一步的感染防控建议;负责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评估报告。

  医务科: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并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

  护理部: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现场标本的检测,及时准确地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查工作。

  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保障工作。

  3、人员培训

  感染办、医务科组织演练人员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无菌操作、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明确演练程序和注意事项,掌握应急处置知识。

  4、物资准备

  准备演练所需要的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

  四、演练过程

  1、时间:20xx年5月15日

  2、地点:血透室

  3、处置程序:

  ﹙1﹚、事件报告

  (院感科)下午15:00,院感科电话铃响了 柳伟明:“你好,院感科”

  血透室:“我是血透室,我科于5月15日发生1例丙肝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发生”

  柳伟明:“好,我们马上到。”

  ﹙2﹚、初步调查→启动预案

  15:10分医院感染管理科赶赴血透室,柳伟明负责询问医师具体发生情况和查看病人,孙秀爱、王明亮负责查阅病历,填写调查表。经初步核实,此例病人属院感病例,且为丙肝病例,根据病原学判断属医院感染,15:25上报分管院长,院长指示:启动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王明亮马上联系化验室准备东西采样。

  ﹙3﹚、现场处置,血透室

  15:30 血透室人员立即对血透室设备及环境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并送样品到微生物室检验。

  采完样后立即指导护士和保洁人员加强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处理,通知设备科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网,增加空气消毒次数,现场指导手卫生,查看手消毒剂、各消毒液的使用情况。并且隔离病人、专人护理,并暂停收治新病人。

  15:35诊断救治小组:杨麟组长立即组织诊断救治小组的成员进行会诊明确

  诊断并研究救治方案,积极救治病人。最后1例丙肝感染病例诊断确立,积极救治。

  15:40院感管理人员:

  1、查找感染源,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做初步假设,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们考虑:患者使用的透析机进水口有污染,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医务人员没有做好手卫生等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对使用中的机器设备、透析液、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查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5月17日监测采样结果:

  ﹙1﹚ 无复用透析器。不存在透析器交叉感染引起。

  ﹙2﹚空气培养符合标准,且丙肝为血液传播疾病,排除由空气传播引起的.感染;

  ﹙3﹚仪器表面监测符合标准。

  ﹙4﹚透析机进水口检测数值在正常范围。

  ﹙5﹚对污染的手套进行采样发现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

  2、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检测结果证实感染源来自于污染的手套。由于急诊透析患者透析前感染标志物检查未回报,护士对其进行透析后污染后的手套在接触下一个透析病人时未进行更换,导致操作时对其它病人形成交叉感染。

  3、结论

  本次为丙肝病毒引起的医院感染,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

  5月17日 15:00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6月份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

  (2)、对血液透析机严格消毒,每月对透析液、透析用水等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季度对透析用水进行内毒素监测。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口、反渗水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及时查找原因,杜绝隐患。

  (3)、病人在进入血液净化前需要常规检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相关感染标志物,对阳性者转上级医院透析,我院不接受传染病人透析。每半年对血透病

  人检测一次血源五项,对阳性病人要进行原因分析。急诊患者无感染标志物结果时,首次血液净化在专用固定机器进行透析。 5月17日 15:30 上报卫生局和疾控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科整理调查资料,王明亮将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全过程上报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

  16:10 演练点评:

  经过演练方案的制定和反复修改,演练前和各演练组的协调沟通,并经过开院感暴发演练协调会明确各自职责,和演练前各项准备,定于20xx年5月15日的院感暴发演练得以如期举行。现将演练中的收获总结如下。

  (1)进一步明确相关科室和各小组人员的职责,理顺了工作关系,加强了协作。在院感科接到科室院感暴发的报告后及时去科室调查核实,并及时报告分管院长,由院长启动预案。然后进行调查、诊断救治和消毒隔离指导同时进行。最后总结调查和报告

  (2)规范血透室的各项消毒工作,加强消毒,确保环境质量。室内物体表面及地面湿式清洁,必要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去污,然后再进行清洁与消毒。特别是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手卫生知识都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

  (3)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事件重要性的认识,让其知道即使发生1例医院感染时也要及时报告,并积极救治病人和做好消毒隔离。

医院应急预案10

  一、编制目的

  为了切实提高我院应对突发膳食外包食品安全故事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医院职工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以防为主。

  1、以保障全院医患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置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时要以生命救助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2、本院职能部门应加强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切实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3、工作中要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确立决策科学、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

  (二)统一领导,协调配合。

  1、成立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2、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管理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3、健全膳食外包食品安全信息报告沟通制度,整合本镇应急资源,加强协同XX能力;必要时迅速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调度

  应急资源,以应对突发食堂食品安全事故。

  (三)信息公开、科学果断。

  1、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公布相关信息,保障信息通畅。

  2、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关系全院职工及病患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关职能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依靠科学,提高效率,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抢救伤员,减少损失,并及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院职工及病患出现的突发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置与抢救措施。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总务科长、保卫科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

  2.食品安全事故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

  副组长: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材料。

  组员:负责现场救治,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向食品中毒人员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五、膳食外包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1.对食物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1)停止使用中毒食品(饭菜);

  (2)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3)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

  (5)对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性措施;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1)保护现场,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材料;

  (2)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责令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3)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3.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方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3)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4.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和接受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应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说明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以及食物中毒等有关内容。

  5、环境处理组。由职能部门牵头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

  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建,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继续监控。

  六、责任追究

  1.针对外包食堂,我院具有监管职能,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事故),善后工作由医院总务科,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集体研究,制定处置方案。

  2.责任追究:外包公司负责落实执行;属公司管辖的,由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研究决定。

  3.事件处理结束后,立即着手清查隐患,堵塞漏洞,组织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并对员工进行情况通报和教育。

  七、附则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每年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门急诊高峰应诊预案

  为了维护医院正常运转,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从而切实贯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特制定门急诊高峰期的应急预案。

  一、门诊各科室就诊病人,等候时间预计超过1小时,应立即启预案。

  二、发生需启动预案的情况时,由科室负责人上报门诊主任,必要时由门诊主任上报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

  三、临床科室应急服务措施(门急诊、精神科、心理科、妇科、口腔科、中医科)

  1.开足诊室,有序分流病人;

  2.由医务部调派病区医生支援门诊;

  3.增派门诊导医,维护秩序,帮助分流病人。

  四、窗口服务应急措施(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科):

  1.开足窗口,增加机动窗口;

  2.安排休息人员加班支援或出休人员延时下班;

  3.增派志愿者,指引病人进行分流。

  五、医技科室应急服务措施(B超、心电图、放射科);

  1.开足诊室,有序分流病人;

  2.由医务部协调,实行门诊病人,住院病人错开检查(急诊病人除外)。

  六、实行弹性工作制,做到提前上班,中午连班,晚上拖班。

  七、按不同检查项目分流病人,引导病人可选择其他项目检查。

医院应急预案11

  一、目的:

  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医院公共安全,增强全员消防安全意识,熟悉、掌握灭火、疏散程序,提高自防自救逃生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或减少火灾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指挥体系:

  (一)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现场指挥:

  (二)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

  负责消防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2、副组长:

  (1)负责组织、协调、消防应急预案的实施,配合总

  指挥对处置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2)执行总指挥指令,掌控现场全过程,根据情况随时向总

  指挥报告。

  3、现场指挥:

  (1)依据总指挥的指令,调度各应急小组及楼层安全引导员,落实处置程序,报告处置过程和结果。

  (2)在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现场情况及时

  确定疏散范围、疏散路线、指挥部位置、集合地点等。

  (S)应急小组组成和职责

  1、通讯组:

  组长:

  组员:

  职责:负责对内、对外联系,保障通讯畅通,接收反馈信息,上传下达指令,在现场指挥的'指令下协调人员调配。

  2、灭火组:

  组长:

  组员:

  职责:发生火灾或收到现场指挥指令后,携带对讲机,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水带对初期火灾实施灭火行动;对于火灾现场的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资料应予以转移或保护,搜救被困人员。

  3、救护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收到现场指挥指令后,立即携带强光手电、担架、急120救包等设备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并与急救中心保持联系,确保救援准时到位。若因火灾较大无法取得以上救援设备,可由采购办从应急物资内调拨。

  4、疏散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发生火灾或听到声光报警或接到疏散指令后,由疏散引导员、引导员负责指挥员工由紧急疏散通道有序撤离至集合地点。

  5、警戒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执行警戒任务,密切监控现场变化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必要时协助兄弟班组处置现场情况,特别注意,所有人员只能撤离火场,不能进入火场。

  三、报警与接警处置程序

  (一)报警方法:

  1、当发现安全事故(火灾)时,立即先期处理,扑救初期火

  灾,若火情较小能够控制,拨打院总值班电话和保卫科电话求救,说明事故的类别、物质、部门、位置、情况和报警人姓名、科室。

  2、若火情较大难以控制,利用附近的手动报警器报警。 3119、根据事故情况可拨打火警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准

  确报告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姓名、所用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

  (二)接警方法

  报警人员报警后本人或派人到通往我院的交通路口和街道巷口接应消防车。

  四、应急疏散组织程序

  发现火灾事故时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救援并紧急疏散患者。当接到消防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柳忠豪院长)下达的疏散命令,或者听到全院火警铃响,各楼层疏散组组长马上组织疏散。

  (一)组织疏散逃生时过程迅速有序,根据事故情况选择逃生路线,人员通过后关闭防火门。

  (二)根据起火位置组织人员疏散,优先疏散离起火点近的患者及家属,然后依次疏散全区病员,选择未受火灾影响的就近楼梯疏散。

  (S)火场逃生忌惊慌失措、乱喊乱叫、盲目乱跑、乱开门

  窗、贪恋钱财、随意跳楼、忌坐电梯。疏散时用湿毛巾、湿衣物捂住口鼻,弯腰避免浓烟。

  (四)部分患者因伤病不能自行疏散,医护人员可用被褥放在地上让病员躺卧在上进行疏散或可用担架进行疏散。

  五、火灾救援程序

  (一)保卫科值班人员通过监控中心看到火情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确认火势情况,并通知有关部门。

  (二)保卫科迅速组织灭火组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S)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通知或我院各楼层警铃响后,通讯组、灭火组、疏散组、救护组、警戒组迅速组织人员及设备展开相应救援、疏散等工作。

  (四)事故完全控制后,应封闭现场,等待事故原因调查。

医院应急预案12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针对雨、雪、雾等气候条件及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等对交通安全的不利因素,为防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这一中心任务,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一指挥、整体联动、反应迅速,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高勤

  副组长:胡忠

  成员:王永松、季凯、范新亚、徐殿平、王国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通管理大队,任志国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处置分类

  (一)因无法抗拒的气象灾害(雨、雪、雾、雹等)、水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

  (二)因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故障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

  (三)因道路施工等引发的道路交通阻堵塞。

  (四)因易燃、易爆、放射、剧毒及腐蚀物质泄露事故而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

  (五)因突发性事件、治安刑事案件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

  (六)其他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道路突发事件。

  四、处置原则

  应急处置总原则是: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确保安全、尽快通行;信息畅通、及时上报。

  (一)统一指挥原则:在局应急处置工作组的领导下,明确领导工作责任及相互补位措施,及时指挥启动和终止工作预案,形成科学组织、迅速反应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缩短应急反应时间。

  (二)属地管理原则:对已发生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交管大队要按照辖区划分,迅速出警,了解情况,维护秩序,控制事态,依法果断处置。

  (三)先期处置原则:交管大队接指令赶赴现场后,立即按预案规定进行控制事态、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开展疏导等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情况。

  (四)及时报告原则:现场应急警力应保持和上级及指挥部门的联系,随时将现场了解到的确切情况及时汇报给市局值班领导,便于指挥机构了解情况、把握战机、果断决策、正确指挥,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指令采取指挥疏导、分流改道、增援配合等后续措施,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五)联勤联动原则:各警种之间要主动沟通,相互配合,体现“一盘棋”思想,建立联勤联动机制。

  (六)教育疏导原则:因事件造成交通堵塞时,按照可散不可聚的要求,维护现场交通秩序,配合相关部门耐心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化解矛盾,平息事态,恢复交通。

  五、处置内容

  (一)遇无法抗拒的气象灾害(雨、雪、雾、雹等)、水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迅速组织人员抢救遇险群众,转移财产;疏导交通,维护好现场周围道路交通秩序,指挥抢险救灾车辆优先通行;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限制车辆、行人进入管制区域;在堵塞路段部署警力,加强巡逻管控,疏导交通;需要采取分流措施的,应在分流地点和沿线部署警力视情实施远、近距离分流措施。

  (二)对山体滑坡、道路塌陷造成交通堵塞的处置。遇有山体滑坡、道路塌陷造成交通堵塞的,要立即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同时通知交通、公路管理部门进行清理处置;组织民警指挥疏导交通,疏通抢险通道,确保指挥、救护、工程抢险车辆及人员、物资等顺利进出现场。经勘查,确定不会发生新的山体滑坡、道路塌陷,且具备通行条件的,要设置交通隔离设施,引导车辆安全通过;对山体滑坡、道路塌陷造成车辆无法通行的,要组织车队通行备用路线。

  (三)因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故障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对责任明确、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轻微的交通事故,一律采取简易程序处理,立即撤除现场,恢复交通;对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要及时抢救伤者,划定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疏散围观群众,控制当事人,快速勘查现场,迅速清理事故车辆,尽快恢复交通。

  (四)因道路施工等引发的道路交通阻堵塞。对未经审批进行道路施工的,责令施工单位强制停止施工,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对经审批进行道路施工的,建议业主单位组织人员加强巡逻、守护等临时性安全防范措施,或修建可供车辆双向通行的便道,确保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畅通。

  (五)因易燃、易爆、放射、剧毒及腐蚀物质泄露事故而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迅速划定现场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立即查明易燃、易爆、放射、剧毒及腐蚀物质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燃烧。造成泄漏、燃烧的,要依法进行交通管制,视情疏散群众;立即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通知消防、安监、急救、环保等部门赶赴现场处理;疏通救援车辆通道,确保救援车辆顺利进出现场;对事故发生地段道路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要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引导车辆安全通过事故现场。

  (六)因突发性事件、治安刑事案件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对发生的事件,要尽快了解涉路事件的原因、现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交通的程度,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根据规模大小,群众情绪、行为的激烈程度,设置警戒区域,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疏导分流车辆,维持交通秩序;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防止事态扩大,人员疏散或离开路面后,迅速恢复道路交通。对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有条件进行先期处置的,可量力处置并及时通知治安、刑事部门迅速到达现场,并做好案件移交;不具备先期处置条件的,划定警戒区域,维持现场秩序,等待治安、刑侦部门到达并做好现场勘查期间的秩序维护工作,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关道路管制措施。

  (七)其他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道路交通堵塞。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道路交通管制措施。

  六、处置步骤

  (一)加强指挥,保证警力。遇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堵塞的,交管大队值班领导必须亲临一线指挥,加强路面管控,准确掌握路面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向市局值班领导报告路况信息,同时将情况通报交通、路政、施救、医疗(急救)、消防等相关部门,请求协助做好实施相关预案的准备工作。交管大队除留少量值班、机动人员外,应立即向主要路段增派警力,加强路面监控和现场管理。

  (二)加大巡逻,保障畅通。雪、雾天对道路交通安全通行造成影响时,坚持全警上路,加大对主要道路、路口、易堵路段和上下坡道、弯道及事故多发路(点)段的管理,逐层逐人落实岗位,及时指挥引导车辆通行,同时利用巡查车采取不间断喊话鸣笛警示等方法,监督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行车速度,严禁车辆超速、超车及掉头等现象。在路面有结冰的情况时与当公路交通部门取得联系,在结冰路面上抛撒消雪剂,督促检查过往车辆安装防滑设施,在遇有路面结冰严重车辆无法正常通行时,进行交通管制,提前分流车辆,以免发生交通堵塞,以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三)注重宣传,加强协作。在雨、雪、雾天气及路面发生结冰的情况时,交管大队要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公众媒体通报路况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发布冰雪雾天气及交通事故造成国、省道交通堵塞、交警部门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车辆绕行建议以及预计道路恢复通行时间等信息。并倡导驾驶人及时了解掌握道路通行情况,选择合适线路,尽量减少主要道路通行压力。同时要加大与公路、交通等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四)路面事故,及时处置。交管大队遇到或接到交通事故时,要及时进行处置,事故未造成交通中断的,民警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划定警戒区,控制交通肇事人,疏散无关人员,视情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及其他控制措施,防止引发二次交通事故,并在警戒区外按照“远疏近密”的要求,从距来车方向200米以外开始放置发光或者反光锥筒、警告标志、告示牌等。白天要指定交通警察负责警戒并指挥过往车辆减速、变更车道。夜间或者雨、雪、雾等能见度低于500米时,在距离现场来车方向500米至1000米外停放警车示警,打开警灯示警,放置发光或者反光锥筒、警告标志、告示牌等。如事故造成交通受阻,应在现场最后一辆被堵车辆后方200米外停放警车示警并设置专人实施预警,预警车辆和民警应根据堵车情况持续向后移动,通过喊话和交通信号指挥后方来车减速并有序停放。对于事故严重的要及时通知路政、施救、消防、医疗(急救)等部门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同时,应确定专人负责应急车道的管理,严禁车辆在应急车道内行驶、停放,以保证应急车道畅通,并引导医疗、施救等车辆、人员顺利出入事故现场,做好相关辅助性工作。在未恢复交通前,执勤民警不能擅离现场。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因各类因素造成道路交通堵塞的,交管大队要迅速组织警力上路疏导交通,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快速度恢复交通,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巡逻管控,掌握预警信息。交管大队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获取路段信息,掌握工作主动权。路面巡逻民警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逻,及时发现突发情况,并及时报告。民协警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范工作,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建立联勤联动,加强协作配合。要与应急局、消防救援大队、卫健委、生态环境分局、民政局、科技局等部门建立应急救援协调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组织抢救伤员,救助受困群众。同时,要主动与公路管理部门以及相邻国省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加强配合,信息互通,保证在道路发生交通堵塞时,及时有效的采取管制、疏导、分流等措施,确保道路安全、有序、畅通。城区、开发区中队要成立不少于10人的小分队,支援、配合其他部门应对突发事件。

  (四)保证联络畅通,加强请示报告。交管大队要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随时接警。完善各种工作制度、职责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值班室或指挥中心的指挥协调作用,准确指导路面勤务。领导要保证联络畅通,值班人员严禁脱岗,值班民警和备勤民警手机须24小时保证联系畅通。

医院应急预案13

  医院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人的安全,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避免风险的发生,维护病人的安全。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人流量大,病人的年龄跨度大,情况复杂多变,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服务品牌。以下是我院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一、门诊护理安全评估

  (一)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

  重大院内感染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威胁生命。门诊手术室、内窥镜中心,口腔科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换药室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很高,一旦发生感染性事件,影响重大,并且会导致医疗纠纷。

  (二)关键部门存在医疗护理安全隐患

  内窥镜中心,口腔科门诊,放射科,门诊手术室,输液室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存在药物过敏或病情突然变化的情况。为保证医院处理的时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关注急救设备是否完好,药物使用是否正确,护士是否按流程指引执行指令,就连护士操作的准确性都会是一个发生安全问题的隐患。

  (三)应急处理的安全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及其他安全隐患,例如,停电、停水、火灾等,此类突发事件虽然发生概率不高,然而一旦发生,给病人、医院乃至全社会带来的危害都是极为巨大,尤其对于少数缺乏应急预案和演练的`医院。

  (四)门诊护理安全问题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理和救援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有时甚至非常简单或看似不值得一提的临床活动都会有风险。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与各部门工作环节的协调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二、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一)安全教育和实施

  可以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并进行情景演习。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安全宣教,使其配合诊疗。护理安全措施,不但在法律概念和各种规章制度上教育护理人员,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工作中的合理应用。

  (二)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

  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流程上墙;每月进行细菌培养和检查消毒隔离质量;内窥镜中心电子清洗消毒机保证消毒时间和消毒的效果;口腔科使用一次性口腔包,医生戴口罩和护目镜,每接诊一位病人,必须要换手套,工具使用后需要浸泡消毒和高压灭菌,防止交叉感染;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需设专区,使门诊与之分离,实行全套服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将重点放在关键防范部门

  1、人员配备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质量、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直接关联。内窥镜中心,妇产科,放射科,门诊手术室需要安排有急救知识和技能、责任感强的护士。

  2、物品配备

  门诊各科需要配备抢救箱、急救药品和器材,做到及时领取补充、及时检查维修,无过期。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时核对,每日每班检查、记录并交接,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3、设施

  输液室工作量大,输注时间集中,环境嘈杂拥挤,药物品种多。护士工作繁忙,程序琐碎和重复,也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实行电子叫号,输液速度大大提高;安装软件,改进流程,电脑打印输液卡,避免人为错误,减少环节和工作量,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四)门诊应急处理

  1、完发公共事件处理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各类急救小组。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全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和小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院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明确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如启动应急预案,各小组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履行职责。在门诊如发生突发事件,必要时增加医生和护士分诊,病情重的患者第一时间安排,并做好宣教工作,消除恐慌,确保检查和门诊医疗秩序正常。

  2、传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根据传染病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在夏季重点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如急性腹泻患者,可以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冬季和春季集中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患者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必要时采取隔离处理。护士加强分诊和加强健康教育,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3、确保精神病患者安全

  一旦发生精神病患者突然兴奋躁动的紧急事件,医院应该及时采取防止患者自伤和伤人的措施,规定兴奋躁动患者紧急接诊过程及处理方法,明确职责和分工,诊室调整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

  (五)鼓励团队之间的协同效应

  鼓励和培养护士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按流程操作,充分提高执行力,从过去较重视结果,到现在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全过程的监控。以弥补工作中间的缺陷,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六)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以质量保证来防避风险是最好的预防医疗方式。护士加强处方医嘱的核对,发现有药物配伍禁忌,超量即时联系医生修改,重视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经常巡视,及早发现和处理,保障护理安全。

  (七)其他安全措施

  此外,要确保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的安全,如意外跌倒、财产安全等。醒目位置放置防跌倒标志、电梯乘坐注意事项,重要位置安装监控探头,提醒谨防小偷,加强巡视,做好门诊安全管理。

  三、总结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门诊管理有诸多好处,如患者病情突变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控制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还需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对门诊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护理。

医院应急预案14

  一、建立应急预案依据、原则和必要性

  (一)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

  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是建立在对整个医院系统全方面的审视的基础上。在预案制定之前,要辨识和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进而分析潜在的故障和可能导致的故障后果,最后有针对性地编制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分析潜在故障、分析故障后果的过程其实就是系统化评估整个系统的过程,要清楚地预测到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以及可能造成对系统的哪些伤害,危害程度是怎样的等等。故障分析要系统化全面化,既要分析易发生的故障,也要考虑不易发生的故障。故障可能导致的后果分析主要分析故障类型、故障发生的诱因、故障发生过程、恢复时间、对系统的伤害程度等。

  (二)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

  1.应急预案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可能造成网络瘫痪、核心设备严重损毁的故障类型;

  2.应急预案建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安全,尽可能地减少故障影响;

  3.应急预案要包括对突发故障的处理过程和解决对策;

  4.应急预案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结合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的必要性

  医院信息系统由于工作站点和网络设备比较多,而且要求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加上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许多设备都暴露在外,所以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很大。工作站点和网络设备数量较多,无法一一配备UPS,因此突发性的断电或者人为的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对网络正常运营带来重大伤害。除了环境的因素和设备数量过多的因素,无孔不入的.计算机病毒也是造成数据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内容

  在分析了易发生故障点和故障可能造成的伤害后,就可以着手编制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情况的标准,应急情况的标准制定要考虑故障的性质、规模及影响范围、恢复时间。

  (二)考虑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控制中心。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要涉及信息中心医务科、财务科、药剂科、护理部院办等部门的领导,这样有助于紧急情况的顺利解决。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一般应设在信息中心,需有信息系统布线施工图,关键设备和备用设备的驱动程序、说明书、故障记录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软硬件公司技术咨询电话相关技术人员和公司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

  (三)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首先应根据数据中心和网管中心可能面临的故障、威胁,来确定采取的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故障现场人员应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特别是在突发故障发生初期能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不同情况下设备的关闭程序等。在突发故障发生初期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及时挽救数据,避免故障扩大;反之,不适当的措施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其二,制作受损主机数据副本的预案。制作数据副本是保护主机数据的重要方法。即使数据已损坏,也要尽可能地制作副本,以便进行数据修复等。数据受到破坏的情况不一样,要避免在制作数据副本的时候对数据造成更大的破坏。其三,定位故障的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恢复时间的具体标准和措施。其四,恢复关键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以及在计算机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开展关键业务的应急预案。其五,现场易失数据收集预案。其六,针对人为入侵和破坏的应急预案,要及时收集分析证据要有与社会安全服务部门和司法部门联系的具体方式。其七,零级恢复系统运行的具体措施。其八,针对数据中心和网管中心可能面临的故障威胁的应急预案。其九,针对恶性计算机病毒爆发的应急预案。

  三、制定相关部门的业务应急流程

  医院内部应设立应急指挥小组、技术保障组,还应制定相应的业务实施细则和部门操作规程,以保证在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在接到指令后能迅速展开应急措施。

  (一)确定故障的分类

  只有先确定故障的类别,计算机中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故障层级,然后按照既定方案转入各项应急工作流程。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一般可以分为四类故障。主服务器不能正常运行,光纤损坏为一级故障;软件数据库出现问题为二级故障;硬件出现问题为三级故障;人为操作失当引起的故障为四级故障。

  (二)处理故障的具体实施方法

  根据故障的不同类别,确定不同的应急方案,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主服务器的故障由计算机中心及信息部门负责;软件及数据库的故障由计算机信息中心联系软件供应商协调解决;硬件故障和操作故障有计算机室统一协调,各部门负责配合,对故障做到及时排除,及时解决。

医院应急预案15

  1、电梯紧急状况是指医院员工、病员、家属等人员因电梯故障被困于电梯轿厢内的任何情况。如被困人员中有身体状况差或病情不稳定者,则同时需要医疗急救。

  2、任何员工意识到发生电梯紧急故障,如接到从故障电梯里打来的电话或报警,听到敲打电梯门的声音或内乘人员的呼救时,应立即联系电工组(电话20xx、8021),由电工联系电梯维修人员及电梯维修公司,同时告知故障电梯的'位置及有关故障电梯及被困人员的信息。

  3、电工及电梯维修人员是救援工作的主要协调者,应把被困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如下措施:

  3.1立即建立与电梯内被困人员的联系,并了解以下情况:

  a电梯内有多少人?成人及小孩各几人?

  B被困人员中是否有病人?如果有,有几人?

  C需要医疗急救吗?若需要,需要小孩还是成人的急救?

  D电梯内的人员大约被困多长时间了?

  E假如电梯停止运行,大约位于或靠近哪一楼层?

  3.2向被困人员说明救援正在进行,建议他们站在电梯后部。

【医院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医院应急预案05-16

医院的应急预案05-27

医院应急预案05-17

医院停电应急预案03-19

医院安全应急预案12-04

医院电梯应急预案08-26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06-29

医院应急预案(热门)11-03

医院物业应急预案02-23

医院火灾应急预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