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孩子要怎样适应小学生活
前不久启动的第八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强调,要加强对家长的支持引导,切实扭转当前一些家长过早、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但现实生活中,家长在这一阶段的做法确实还有许多不妥之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要怎样适应小学生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咨询代替焦虑
首先,家长应该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把它视为一个孩子从幼儿园顺其自然过渡到小学的阶段,不必过分焦虑。其次,可以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心情及育儿经,缓解个体因经验缺乏而引发的茫然无措。再其次,与带班老师的沟通也十分重要。家长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向他们咨询一些幼小衔接方面的指导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也可以主动向小学老师咨询,了解孩子在入小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最后,家长可以在空余时间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听与之相关的讲座来丰富个人的经验。只有家长心态放端正了,做到心中有数了,对孩子的入学教育才能顺利地开展。
二、习惯养成代替知识准备
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每一方面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入小学前家长就一味强迫孩子学习,这只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进入小学后,孩子最初会感觉学习很轻松,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孩子的“储备知识”也已用完,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因此,在入小学前,家长与其让孩子提前学知识,不如帮孩子培养好习惯。
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没有了保育员和老师的呵护,初入小学的孩子要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平日里,可以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尝试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就要及时纠正,通过适当的奖赏与惩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入小学后,孩子的社交圈会越来越大,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邀请自己的同学、朋友来家里做客,还可以让孩子多与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接触,向他们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小学生。节假日,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去结交一些陌生的朋友,让孩子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聊天,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再其次,鼓励孩子敢于表达,并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进入小学后,上课举手发言,遇到困难向老师求助,结交新朋友,都需要孩子敢于表达。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去菜市场买菜时,可以鼓励孩子向菜农问价甚至帮忙砍价。但在引导孩子大胆表达时,还注重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比如不打断他人的谈话。家长在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最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多动脑,或者带孩子去各种博物馆、艺术展开阔眼界,主动向孩子传授一些科学小知识,使孩子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快乐。学习习惯方面,平时可以多开展一些如看书、画画、做手工等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的活动。当孩子正在做一件非常感兴趣的事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家长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他,直至孩子转移注意力再去与他交谈,并肯定他做事的专注度。
以上这些都是孩子入小学前需要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它们看起来与小学内容并不直接相关,却是影响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
三、环境创设代替直接过渡
让孩子在入小学前,从心理与生理上熟悉小学的作息习惯与环境,同样十分重要,这能避免孩子因为突然过渡到小学而产生的各种不适应。
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养者,家长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带好头,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比如,每天晚饭过后,可以与孩子一同学习30—40分钟。有晚上熬夜、早上赖床习惯的家长,也要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帮助孩子提早适应小学的作息生活。与此同时,让孩子提前了解自己即将要上的小学,也是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在孩子大班下学期时,家长就应该主动向孩子介绍他即将要上的小学,减少孩子对未知生活的恐惧。还可以利用暑假或周末带孩子去小学参观,并向其介绍小学的生活。相反,如果孩子不能提前建立起对小学的熟悉感,而是突然过渡到小学生活,孩子就不得不在很短时间内面临巨大的环境转换,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是焦虑,这将严重影响孩子后续的学习生活。
拓展:引导孩子向往小学生活
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小学生生活充满无限乐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并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记一记、做一做,尽早适应小学健康、安全的生活,能愉快、积极地生活。“美丽的校园”是让学生感受小学校园的美丽,激发爱校的感情,了解校内各类设施的作用,注意校内安全。“老师,您好”是让学生尽快认识小学的新老师,认识老师的办公室,有困难找老师,从而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学校里的一天”要求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一天中基本的日程安排。“我是小学生”则重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学习坐、立、行的礼仪,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
态度和情感:引导学生用感官直接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敬仰的感情,能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对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
行为和习惯:引导学生观察新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能主动认识老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识。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练习,感受新学校的美好,并掌握一些学校生活必备的安全知识,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
知识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操场、教学楼及专用教室等;认识老师的办公室,知道教师节。了解基本的课程和课外活动,初步培养安全防护意识。能练习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能辨别不美的行为习惯。
【孩子要怎样适应小学生活】相关文章: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08-13
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09-23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09-16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01-26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08-29
如何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初中生活09-16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09-15
如何使小班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03-04
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如何适应角色转换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