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孩出游应该注意什么怎么牵住小孩的手

时间:2022-05-02 18:51:46 游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带小孩出游应该注意什么怎么牵住小孩的手

  场景:当你带着3-5岁的孩子,已经外出玩了很长时间了。假设现在离午餐时间很近了,你想赶紧回家做饭,这样就可以保证孩子正点吃饭和睡午觉。但是,你的孩子还在不紧不慢地边走边玩。此时,你会怎么做?

  井中月解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父母带着2-3岁孩子外出时,经常会牵着孩子的手走路。那问题是,你是如何牵着孩子的手?孩子的手在孩子的什么位置?头部?肩部?肘部?腰部?

  比较好的位置应该是肘部。这个位置孩子最舒服,如果大家不信的话,可以每个位置自己试三分钟,呵呵。记得我当时斜弯着腰牵着孩子的手走路时,回头率也是相当的高!而遇到熟人,大家都问我是不是闪了腰?其实,这是我为了迁就孩子,让她走路更方便和轻快一点,这样也就能走的多一点。否则,没有走几步,孩子不是腿累,而是胳膊累而非让你抱了!

  在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经常不时催促孩子的现象,这几乎发生在孩子做事的各个方面,比如家务、学习等。这是因为成人已经适应快节奏,并且自己也知道一个道理,不管事情愿意还是不愿意做,都是需要去做,与其耗到最后浪费时间,还不如先做完给自己留出充裕的休闲时间。所以,家长是希望把当天事情做完或做好的。

  我相信,不少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忙的时候,或时间紧张时,看到孩子慢腾腾的节奏而依然不紧不慢的,就喜欢监督着孩子的进度,催促孩子这个快点,那个快点。而且,家长也很少注意最后催促会变成严厉的训斥,其潜台词再说“我很忙,你快点” 的心情,等于把自己的不耐烦强加在孩子身上。

  总催孩子的家长,一般都是很努力的人,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麻利一点。但是,孩子有自己做事的节奏,他们有时候的“磨蹭”,未必是他们不想快,只是他们确实快不了。孩子压制自己本能的内在需求和节奏,想跟上家长的步伐是较难的,家长不能参照自己的能力和节奏标准要要求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被认为是磨蹭、懒惰。

  一个人的行动节奏,是一个不能随意改变的状态。作为成人,当别人的行动节奏与我们吻合一致时,我们就会高兴,而当我们被迫去适应其他人的节奏时,就会感到被动和委屈。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中风的人用颤抖的手拿东西,内心就会感到痛苦,并想办法去用自己的节奏去“帮助”他们,以此缓解我们心中的不适感。

  家长非常喜欢接受孩子快节奏的行为,但无法容忍孩子的缓慢行动,为了减少自己的烦恼,会下意识地去干涉孩子的行为,想替他们完成那些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其实,要想让孩子跟上大人的节奏,不管你是如何软硬兼施,那通常都会是以家长的失败告终的。阻挠孩子的自由行动,是影响他们自然成长的最大障碍,并会造成心理压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你带着3-5岁的孩子外出玩了很长时间,着急回家的时候,家长就经常会催促孩子快走,或直接抱着走。反过来,着急出门时也是这样的,比如早上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其结果是,家长都有这样的类似“痛苦”经历:不是过于催促孩子,他们就开始反抗、哭闹,不得不花时间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就是家长稍微放松而导致迟到!

  针对孩子的节奏,许多家长有一种误解,看到孩子的好动,特别是那些比较灵活和敏捷的孩子,就认为孩子在很多方面也可以做到快节奏。其实,动作越缓慢,越是有难度的。所以,某些孩子的快行为,恰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现,比如幼儿走路和跑一样。这是孩子能力不足的表现,而不是他们已经熟练到可以进行快节奏了。

  从孩子的学习角度来看,孩子必须保持一个较慢的节奏和平稳的情绪,这样才能仔细地观察并一点点地接纳。如果没有这样的放松环境,孩子在压力和紧张情绪之下,原来可以做好的事情,也会做不好,或变得很拖沓。所以,面对孩子能力不到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去督促,否则就会爆发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另外,孩子还处于学习阶段,许多事情真的做不好。基本上可以说,一直到孩子的青春期,他们都是在成人的行为影响下,学习基本的时间概念和调整自己的节奏,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如果孩子被打断并被催促去做事情,被迫地去遵循成人的节奏,他们就会感到特别的沮丧和不快。这也是中止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社会性思维的开发,并导致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

  面对孩子的节奏,那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如果赶时间,一定要留出时间余量。家长的提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就算孩子在某方面可能很“快捷”,但考虑到各种未知的因素,留出一定的富裕时间就显得必要了。这样,当孩子有点“磨蹭”的时候,你也不会肝火上升,而对于孩子则也没有太多的压力,许多事情也能较准确的完成。参见《半小时换来带孩子的从容》。

  第二,要让孩子有一个好心情。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当孩子处在愉快之中,他们就能更好的适应陌生的环境,也使某些技能可以得到超常发挥。另外,当孩子心情好的时候,他们也容易真正听进去父母的话,较少产生对抗。当然,家长不能靠收买、诱惑、欺骗,以及无原则答应孩子的要求,来保持孩子的情绪。

  第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速度去做事。如同成人也不希望人打搅和催促一样,做父母的有责任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按自己的节奏去做事。所以,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发现什么情况会快、什么情况会慢,这样才能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基础上,跟随孩子的节奏,鼓励快的行为和对慢得进行适当的帮助。

  第四,活动安排尽量吻合孩子的时间周期。正确的养育,应该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时,必须考虑孩子的生理习惯。比如,孩子为了保证发育需求而每天会午睡,如果你在孩子要午睡的时候安排做一些不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就会让孩子受到困扰,甚至会因疲劳而脾气暴躁,导致你的计划泡汤。

  第五,与孩子相关的活动,家长要适当放慢自己的节奏。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不自觉地扮演主宰的角色,总带有紧迫感来要求孩子和自己保存一个节奏,但这样做,恰恰是做反了。假若家长放慢自己的节奏以适应孩子,他们反而会做到较好,且减少大量可能的重复和可能耽误的时间,最后会比督促更省时间,同时为下次同样行为提供效率打下基础。

  第六,孩子的节奏是兴趣的试金石。如果孩子对某些东西感兴趣的时候,一定在节奏上有所体现,这也是家长发现孩子兴趣的好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需要大量思考的,孩子会表现出快节奏,比如看到好吃的。而对于需要许多思维的,孩子就表现出慢节奏,这是孩子在摸索、研究、学习的过程,比如幼儿长时间地摆玩积木。

  第七,尽可能加入游戏元素。幼儿对游戏是非常喜欢和敏感的,也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想提高孩子某方面的节奏,利用游戏就可以使孩子有强烈的兴趣,从而不自觉地加快节奏。比如,想让孩子快点回家,催促孩子反而最后非要你抱了,但找个树枝当木马骑,孩子就可能自己跑起来了,因为这和快点走路没有关系了。

  第八,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孩子的行为节奏,从某种程度上讲,绝大多数都是一种生活习惯。比如,孩子吃饭、穿衣节奏缓慢。这些生活习惯的养成,很可能是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家长希望孩子经过短暂的“训练”,就可以和自己一样,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孩子许多能力还没有熟练到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地步。

  所以,当你理解和体会了孩子的生活节奏之后,家长应该学着与其找到一种平衡,而不是一味地烦恼和催促。同时家长也要明白,节奏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和你是否协调的关系。另外,就算孩子节奏慢一点,也未必是坏事,因为许多工作真的需要能坐下来的人。最后,顺便说一下,如果家长不满意孩子的节奏,采取催促、恐吓、训斥、强迫和暴力、物质奖励和引诱、包办等方法,都不会有长久的效果。

【带小孩出游应该注意什么怎么牵住小孩的手】相关文章:

小孩出游时需要注意什么06-02

带宝宝出游应该要注意什么06-02

带娃出游注意什么06-03

小孩发烧应该怎么办06-04

小孩干咳发烧应该怎么处理06-04

小孩偷钱应该怎么正确教育03-02

小孩咳嗽要注意什么06-04

带宝宝出游要注意什么06-02

关于秋季带宝宝出游应该注意的事项06-03

小孩出游的七个注意事项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