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乌衣巷》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4-07-26 18:45:32 志彬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刘禹锡《乌衣巷》阅读答案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乌衣巷》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禹锡《乌衣巷》阅读答案及赏析

  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练习题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案

  (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评)

  翻译

  《乌衣巷》的翻译为: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野花正在开放,

  乌衣巷口只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

  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头二句以此桥名、巷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 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古诗特色

  语言含蓄深沉:

  《乌衣巷》的语言运用含蓄而深沉,通过对朱雀桥边野草野花和乌衣巷口夕阳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今昔对比强烈:

  诗中通过“朱雀桥边野草花”与“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对比,展现了乌衣巷从昔日繁华到今日荒凉的巨大变迁,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象征与隐喻:

  燕子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世事的沧桑。它们从王谢堂前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是对乌衣巷变迁的具体描绘,也隐含了对社会阶层流动和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意境深远:

  全诗虽短,但意境深远。通过对乌衣巷的描绘,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和人生哲理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刘禹锡《乌衣巷》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韦应物《闻雁》刘禹锡《秋风引》阅读答案对比赏析06-13

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阅读答案及赏析06-14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06-14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06-21

刘禹锡《送春词》阅读练习及答案06-15

王建与刘禹锡的《望夫石》阅读答案06-15

刘禹锡《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阅读练习及答案06-21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25

苏轼《红梅》阅读答案赏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