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 1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②,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杜二拾遗:即。
②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此时,高适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
14.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故乡”是说杜甫,也是说诗人,一个“思”字将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结起来。
B.梅花开满枝条,让人空自断肠,这“断肠”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同。
C.诗人身在南蕃,想参预朝政却不能,难免心中百忧又千虑,其忧国情怀于此可见。
D.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闲散自适,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作为著名的诗人,高适与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有别于其一贯的风格,虽12句,但言浅情真,易于理解。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
14.【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形象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D项是对诗歌后六句的理解。“岂知书剑老风尘”意为“哪里料到书剑飘零终老风尘”,有无奈有愤激。D项认为此句“慷慨豪迈”错误。
15. 【参考答案】诗句含意: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含意3分,“龙钟”“忝”“东西南北人”的理解各1分)
思想感情: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身居高位却匡时无计的.孤愤与羞愧;对友人四处奔走、漂泊流离处境的深挚关切。
(情感3分,最后两句,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不能报国济世无计的愤懑,也有身居刺史却匡时无计,友人漂泊流离而带来的羞愧,还有对友人的关切。愤激、羞愧,关切各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答案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所以考生首先要逐句考虑诗句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 2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15、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起句直入点题,三、四两句承接“思故乡”的具体内容,“不忍见”“空断肠”透露出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B、 九、十两句用谢安的典故,称赞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只不过这样也会心路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蹉跎了岁月。
C、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音调抑扬交换,与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相协调,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D、 诗歌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浑朴自然的语言,传递出了发自肺腑的真情,颇有“汉魏风骨”。
16、 从第二句的“怜”到第六句的“忧”和“虑”,再到末句的“愧”,分别反映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内容?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15、B 称赞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错误。“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意思是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可见九、十两句借谢安典故批评自己享受了“闲散自适”的时光,有愧于人生和忧国忧民的好友杜甫,并非赞扬“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赞扬了杜甫,但隐逸情怀是作者自己的,其中有无奈有愤激。
16、 第二句表现思念故乡,三、四句写羁旅飘泊的孤寂落寞和异地宦游的怅然失意及人生的渺茫。有愤慨和不平,有忧郁和悲伤,感情是复杂变化的。五、六句写诗人的爱国热忱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忧虑不已。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诗人对早年曾隐身“渔樵”的“愧”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相关文章: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解析附赏析06-20
杜甫《秋风其二》阅读答案及解析06-26
红梅阅读答案与解析11-22
杜荀鹤《蚕妇》来鹊《蚕妇》阅读答案与解析11-21
夜雨寄北阅读答案07-31
春天的声音阅读答案解析06-30
《无衣》阅读答案与解析01-19
感旧阅读答案与解析12-20
《理发 内森?杜尔》阅读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