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阅读答案

时间:2023-10-18 07:32:1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暮春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暮春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暮春阅读答案

暮春阅读答案1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8.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暮春阅读答案2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下阙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C

  2、这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远去的惜惋,对青春逝去、光阴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愁闷以及隐约透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上阙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涵着无尽的痛惜之情。下阙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羞去上层楼”则委婉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简析

  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

暮春阅读答案3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2.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2、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暮春阅读答案4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晚 春

  韩 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16.(1)参考答案:①同:二诗描绘的皆是晚春之景。②异:钱诗描写的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的空寂凋零之景。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热闹繁丽之景。

  解析:扣住“景物”来回答,从描写对象的特征上归纳其共同点,即都是晚春之景。在从意象的选用上分析其不同点。

  (2)参考答案:①钱诗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怀,幽竹与主人的品性相通、相亲、相近。寄寓了世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从俗流高尚节操的礼赞。②韩诗将杨花、榆荚拟人化,描绘了它们虽无芳华,却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在春光中展露自己的景象。从而寄寓了诗人乘时而进,积极努力的.精神。

  解析: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侧重于好处虽然都是“好处”的分析,但因为诗歌内容的不同,其好处也是不一样的。

暮春阅读答案5

  读易象①

  周敦颐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①易象,《周易》的卦象。《周易》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诗前两句描写了风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荣之景,表现了诗人读易象的闲适、愉悦。

  B.叶诗中“点点杨花”运用白描手法写出杨花落入砚池的情状,以细微动作衬托书房的宁静。

  C.“书房兀坐”“瓦雀行书案”与《项脊轩志》中“冥然兀坐……小鸟时来啄食”的场景相似。

  D.两诗都描绘潜心读书的情景,正面突出了诗人身心交融,专注于《周易》而忘却世事的情形。

  16.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情理兼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5.D(3分)

  16.周诗中诗人研读易象而悟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仿佛近在眼前,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后两句通过“谁道”“而今”,表达出看透历史循环的通达之感。叶诗中诗人暮春读《周易》而不知春去几多时,感悟美好事物易逝、世事多变之理;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抒发一种悠闲恬淡的读书情趣。(6分。每点3分,其中抒情、说理答到一处2分,两处3分)

暮春阅读答案6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28. 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29. 仿照第③段划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2分)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

  30. 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31.“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2分)

  32. 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2分)

  33.“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2分)

  34. 积累链接:作者说春日的风韵是竹林的绿意释放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一个诗句表现了草地上的春日风韵,请写出这一诗句。(2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28.(3分)①有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风,有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适意;④有自然的风景和绝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29.(2分)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间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拥一怀春日晴空中吹拂而来的和煦轻风。(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错误不得分)。

  30.(2分)不能去掉。“丝毫”说明谢安跟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了。(意近即可)

  31.(2分)适意的内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划线的主要内容也可)

  32.(2分)抓住“席”“镜”“览”“观”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或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赏析均可。(语言技巧1分,具体分析1分)

  33.(2分)如多读好书,提高修养,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拥有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阐述做法1分,联系实际1分)

  34.(2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暮春阅读答案7

  暮春

  王禹稱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酒罇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稱: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

  D.作者借景,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16.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 C(3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的能力。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只是感叹青春已逝。

  16.作者看到满地的,感叹时光易逝,而自己年事已高,黄莺的啼叫声,被蝉凄厉的声音取代,更增添了这种悲伤;(2分)自己虽有报国壮志,无奈年事已高,屡次被贬,无人赏识,只能白头空叹;(2分)作者壮志难酬,只好借酒浇愁,为我安慰。(2分)

暮春阅读答案8

  (宋)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这首词写在“靖康”之变后,宗室纷纷南迁,定居临安一带。

  (1)结合上阕分析,首句两个“尽”字塑造怎样的词人形象,表现词人怎样的`心理。(3分)

  (2)赏析下片中“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这句。(2分)

  (3)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3分)

  塑造了长时间远眺征鸿和燕子,等待家乡消息的词人形象,(2分)将词人一次次希望得到家乡消息又一次次失望的情景形象写出。(1分)

  (2)(2分)

  从听觉、视觉上写在船内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看断桥绿柳如烟,来烘托凄凉心境。(1分)寓情于景。借雨打船篷、烟柳朦胧的景色表达不舍的离情。(1分)

  (3)(3分)

  上阕侧重写思乡之愁,漂泊之感。(2分)

  下阕侧重写词人在有了归乡的可能后,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矛盾情感。(1分)

暮春阅读答案9

  暮春

  陆游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

  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

  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注】开编:打开书。曩(nǎng):以往,从前。曩岁:往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

  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

  C.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颈联都有照应。

  D.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

  16、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5D “浪漫主义”错,应该是现实主义。

  16、①“万卷藏书不救贫”,诗人虽然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可读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懑;

  ②颔联和“照水”一句,感叹时光流逝,深含年华易逝的悲慨和虚度年华的惆怅心情;

  ③“开编”句说打开书卷阅读,如遇平生向慕的古人,传达出与古人神交的喜悦和满足;

  ④尾联是诗歌主旨所在,诗人当年雄心不改,欲舍身报国却又无可施展,徒留无奈的自嘲自叹。(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

  相关阅读

  感皇恩陆游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①!黄阁②紫枢②,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热计,只有故乡归路。石

  《读书归志宁无五亩园》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释】归老:年老离任归家。宁无:难

  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指

  项羽(南宋)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

  秋日睡起陆游白露已过天益凉,练衣初覆篝炉香。天其闵我老且惫,付以美睡声撼墙。离骚古文傍倦枕,砥柱巨刻悬高堂。睡余一读搔短发,万壑松风秋兴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春残①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②?[注]③本篇作于淳熙三

暮春阅读答案10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①学凤凰。

  霜筠亭

  解箨②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题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注释】①伶伦:指乐官。②解箨:竹笋脱壳。

  1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诗以人拟竹,借竹“待我归”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我”与幽竹志趣相投。

  B.王诗借竹欲得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出诗人想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

  C.苏诗中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

  D.郑诗描写的是秋风中的竹子,其形象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突出、气质超凡脱俗。

  12.这组诗中的'加点字都增强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选择钱诗或王诗中的加点字加以赏析(5分)

  13.这组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苏诗或郑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竹言志的。(6分)

  答

  11.(3分)C

  12.(5分)要点:根据语境理解字词意思,分析字词表达效果具体、恰当。

  13.(6分)要点:明确衬托主、客体,结合诗句分析竹的特点,概括诗人的志趣、追求。

暮春阅读答案11

  【原文】:

  暮春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注释】

  怨:报怨

  莫怨:不要报怨。

  【翻译】:

  不要抱怨春天来得太早,花都开出了几点红色,只要是把根留住,只要等待来年的春风,就会重新勃发。既是咏物,也是咏理。人生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于恒久的。良辰美景、清风明月等美好万物的消失,要充满信心耐心等待,还会等它重新出现。

  【赏析】

  春天过去,花已凋谢,但是花的根蒂深扎在泥土中,保留着生命,每一年都会有春风吹来,它将会继续生长发芽开花的。这一首诗描写春天过去,用不着叹息,悲观和伤感,春天还会来的.。当一个人遇到了挫折而遭至事业或爱情的失败时,不要悲观、气馁,要振作起来,希望和机会还会有的,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阅读训练】:

  1.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2.从题目入手,分析诗人流露的情感。

  3.你如何理解“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内涵。

  【参考答案】:

  1.怨: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2.面对“暮春”,诗人说:“莫怨”春老花残,因“根蒂在”“有东风”,所以春去春再来。诗人借此流露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3.花开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还会再来,这是自然规律。它暗示了人们不要因暂时的失意而伤感难过,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更美好的未来。(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暮春阅读答案12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同:都是描绘晚春景物。(2分)

  异:钱诗描写的是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1分)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1分)

  (2)钱诗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2分)

  韩诗把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拟人化,抑郁他们”无才思” ,描绘了他们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为晚春增添一景,给人以满眼风光的印象。从而寄寓了诗人乘时而进,抓住时机,敢于创造的情怀。(2分)

暮春阅读答案13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三)①

  杜甫

  彩云阴复白,锦树②晓来青。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晚年从成都草堂迁往夔州后所作。②锦树:繁花盛开的树。

  10. 颔联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状态?

  11.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细雨”一联唤醒开头两句。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0. 生活境遇:生命垂老、生活困窘、孤独无依。精神状态:自哀自怜、苦无知音。

  11. “细雨”揭示出首联景物“彩云”和“锦树”变化的原因,使读者豁然开朗。尾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完整、丰满。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结合注释内容“这首诗是杜甫晚年从成都草堂迁往夔州后所作”分析可知,生活境遇:生命垂老、生活困窘等。精神状态,结合“自惜”“为谁醒”分析,自哀自怜、苦无知音。

  点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细雨”一联唤醒开头两句,结合开头内容分析。“彩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结合“细雨”分析,揭示出首联景物“彩云”和“锦树”变化的原因。“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宛然一幅图画,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完整、丰满。

暮春阅读答案14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诗的前两句用了渲染手法,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诗的后两句,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 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暮春阅读答案15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椀。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13.电视台的诗词鉴赏栏目打算将这首词上阕的意境实景拍摄出来,第一个镜头脚本已经写出,请补写第二个镜头的脚本。(3分)

  【地点】江西上饶带湖

  【时间】暮春时节

  【人物】辛弃疾

  镜头一:青年时期的辛弃疾风华正茂,头上插着春花,与朋友们饮酒作乐,趁着酒兴,策马游春。

  镜头二:

  14.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从词作风格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这

  首《定风波》最为相近的一项是(3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

  B.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鹅鸠天》)

  C.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鹅鸠天》)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振英雄泪?(《水龙吟》)

  15.鉴赏栏目短片讲解本首词末两句时,引用了黄庭坚《清平乐》词中的'名句:“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百唠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说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阅读答案:

  13.示例:年老的辛弃疾十分慵懒,倚靠着窗户,喝着茶来消磨时光,案上香烟袅袅升起。

  (3分。有画面感、形象感,3分;有画面感,2分)

  14.C(3分)

  15.示例:两首词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离开无迹可寻,顿生惜春之感;分别想象春天与飞燕和黄鹂相逢,构思巧妙,给人以新奇的想象与启发,言虽尽而意未穷。

  (6分。相同点,2分;相同点的分析,4分)

【暮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定风波·暮春漫兴阅读答案06-27

春酒阅读答案06-13

《应聘》阅读答案06-14

《石榴》阅读答案06-15

《整容》阅读答案06-15

《疏通》阅读答案06-15

《金缕衣》阅读答案06-22

《关雎》阅读答案06-22

《穷人》阅读及答案06-22

《赵州桥》阅读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