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2 15:20:1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梦令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梦令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梦令阅读答案

如梦令阅读答案1

  【原文】: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释】:

  ①玉笙:笙这种乐器的美称,喻珍贵的管乐器。

  ②《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翻译】:

  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天寒手冷,玉笙冰凉,但吹笙的人却亢奋地吹起《小梅花》曲子,声音宏亮悠扬,响彻天空,听者都感到激越、雄浑,春意盎然。人们都说,照这样吹,这样吹吠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潇洒清秀。

  【赏析】: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是北宋词人秦观所作的词,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小梅”一曲,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阅读训练】: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3分)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由赏春到伤春的变化。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如梦令阅读答案2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①遥夜:长夜。

  ②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③梦破:睡梦被惊醒。窥:在隐僻处偷看。鼠窥灯:谓饥鼠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情景相似。

  ④侵被:透进被窝。

  ⑤无寐:睡不着。

  1.“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2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

  1.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2.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二: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之情。(2分)长夜漫漫,沉沉如水,秋风阵阵,驿亭紧闭,饥鼠窥灯,晓寒侵被,人声嘈杂,驿马长嘶。它通过写词人彻夜难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词人贬谪途中孤旅难眠的落寞之感,凄苦哀伤之情。(2分)

  2.(4分)①比喻,首句把“沉沉的夜”比作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深沉如水的夜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因被贬谪而沉重的心情。

  ②首句叠词“沉沉”,不但表明了夜的深沉,而且强化了诗人沉重凄凉的心情。

  ③“无寐,无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词人因被贬谪而夜不能寐。

  ④融情于景。首句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夜的漫长和凄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情

  译文

  长夜漫漫,四周寂静如水,风很大,驿站的门紧闭。从梦中惊醒,老鼠正偷看着油灯,寒气也透进了被子。睡不着了,门外已传来马的叫声,已有人早起了。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发谴谪之恨的词。宋绍圣三年丙子(106年),作者自处州再贬,深秋至郴阳道中,他有诗记其事,其中有一首题古寺壁的诗中云:“饥鼠相迫坏壁中”,与此词所写之境颇为近似。又,词人在郴州旅舍有《踏莎行》词,亦与此词心态相似。依此似乎可以断定此词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由秦观创作,是词人在贬谪途中,夜宿寒冷荒僻的驿舍所作。这首词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具体写的是在漫漫的长夜里,霜风紧吹,饥鼠窥灯,弄得无法安睡。等到天刚破晓,门外驿马长鸣,人声嘈杂,艰苦的长途跋涉又将开始。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景物的烘托,寓情于景,把旅人的艰辛和谪贬者的失意表达得真切感人。词作短小而精练,也很有生活气息。

  这首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

  远离故乡亲人,置身陌生之处,独宿驿亭之中,其内心不平自不待言。词以“遥夜”开头,即表现出流放之人身虽憩而心未稳,一夜辗转无眠觉得夜色太深、夜程太久的特有感受。 “沉沉如水”的比喻,别有深意。时当深秋,水已寒凉,以夜沉如水为喻,透出词人内心的寒凉疲惫之感。接下一句,交待夜里凉意来源:原来的阵阵秋风借着夜色不断袭来,虽然驿亭的门已经紧闭,却仍然挡不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寒意。有著名的《秋声赋》其状秋声云:“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遭受贬谪,远离故土的作者,对深秋夜风的感受,当然比欧阳修更加敏感,其悲感也必然更加深重。欧阳修在夜读之时,闻声而惊心,继而起赏玩之兴,而作者却对这透骨寒冷的秋风,躲之惟恐不及,将驿亭的门闭了又闭,层层阻障,无非是想少受寒凉,暂时获得心灵的安宁与乎静。这两句,看似平实,实际上是字字含情,句句见意,真个是羁愁满纸。

  接下两句,写梦醒之后的所见所感。一人在外,当然免不了人梦,而且看来词人还是做了一个好梦,所以从梦中惊醒之后,他觉得那份美好的幻想,被残酷的现实给击破了。回到现实之中的词人所看到的,是如豆的油灯,饥饿的老鼠。 “鼠窥灯”的意象,既写环境之静,又写出了环境的寒凉冷清:惯于隐藏在暗处的饥鼠,竟至大胆地窥视起油灯来,可见已经是好久没有任何人声动静了。沉沉如水的夜幕之中,一点如星的.灯火,是那么的飘忽不定。以一点暖色调,反衬整个环境的冷色调,冷暖对比,使整个环境更显清冷寒凉,“霜送晓寒侵被”,既可以说是梦破之后的词人,切身所感,也可以说是他看到这样一组景象之后,心生的凉意。

  最后一句,写“梦破”直到天明的所感所闻。由于秋寒袭人,加以思绪难平,词人再也睡不着了,两个“无寐”,正是他归梦难成,夜阑无绪,欲眠不能,欲怨无由的心理写照,使人仿佛觉得是词人在万般无奈之时脱口而出的怨语。“门外马嘶人起”,终于,一片人声马嘶,打破了沉沉夜幕,无寐的词人也可以暂时抛开那秋夜的寒意,那紊乱的心绪了。但是,一个白昼之后,不又得回到那沉沉如水的遥夜当中,品味那似乎永远品不完的离愁和凄凉!

  词中抒发的是一种悲苦的离情,而词的用韵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水”、“闭”、“被”、“寐”、“起”等韵脚,都不是响韵而是哑韵。可以想像,这首词演唱时细而低而哑的发声吐字与拍点结合在一起时,所造成的幽咽滞涩之感,会给听众留下什么样的效果。词在当时并非纯粹的案头文学,而是通过演唱传布于大众口耳之间的。所以,一首好词不仅要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人物等文学性要求,还应该有表演时声情并茂的要求。

  细味全词,词人高明之处在于善用省净的笔墨(共33字),描绘了一个典型环境──古代简陋的驿馆。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毫无缘饰,不用替代,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这是由于词人下笔精到,所写驿馆种种景况,无不蕴含着天涯飘泊的旅思况味,婉曲地传出了郁积于心的人生不平──遭谗受害,屡遭贬谪,岁暮飘零如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描写之逼真,尤重在情味之活现,使人读之有一目了然之快意,味之而作深长之联想。

如梦令阅读答案3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

  1、请自选角度,用批注法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2分)

  批注:

  2、句“门外马嘶人起”看似平实的叙述,但内涵丰富。仔细阅读全词,说出其蕴含的内容。(3分)

  答案:

  1、批注:①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夜的漫长和凄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情。②词人用叠字“沉沉”,不但表明了夜的深沉,而且强化了诗人沉重凄凉的心情;③运用比喻,把“夜沉沉”比喻为“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深沉如水的夜的'凄凉,表达了作者因被贬谪而沉重的心情与凄清。

  2、表明天已经亮了,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词人因梦醒而无法入睡后的烦闷心理;暗示了又将开始漫长艰辛的贬谪之旅。

如梦令阅读答案4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

  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1、本词精于炼字。 “风紧驿亭深闭”一句中哪个词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说秦观晚期词境变而为“凄厉”,请以“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为例进行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 “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指出及解释各1分字,共2分),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1分)该字以动衬静(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1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1分)。

  2、① “梦破”二字,反衬出氛围的凄清,更流露出多少烦恼意绪。给全词带来浓重的悲剧气氛。②醒后之所见、所感: “鼠”之敢对人“窥灯”,可见驿亭之荒凉破败。孤灯照壁,再也无法成眠,外面又下了霜,送来逼人的寒气,更写出了诗人心之悲戚③这两句写所见、所感,驿亭之简陋,词人之孤独冷寂,意境之凄惨悲切历历在目,无以复加。

  1、“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2、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

  1、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2、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赏析: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由秦观创作,是词人在贬谪途中,夜宿寒冷荒僻的驿舍所作。这首词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具体写的是在漫漫的长夜里,霜风紧吹,饥鼠窥灯,弄得无法安睡。等到天刚破晓,门外驿马长鸣,人声嘈杂,艰苦的长途跋涉又将开始。通过环境的描写和景物的烘托,寓情于景,把旅人的艰辛和谪贬者的失意表达得真切感人。

如梦令阅读答案5

  原文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

  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中, 是卷帘人的回答,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当时问的是:

  7、对卷帘人的回答,作者满意吗?显然不满意。“应是”这个词表达了作者的猜想。她想,此刻外面的景色应该是绿肥红瘦,绿指的是 ,红指的是 ,肥这个字指的是 ,而瘦这个字写出了 。

  8、肥、瘦常用来形容人物身材形貌,这首词中,作者把 当作人来写,表达了她 的感情。

  9、“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

  (1) “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10、“绿肥红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之。

  (2)借代。“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梦令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

  王之道

  一饷凝情无语,手撚梅花①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注】①梅花:南朝宋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无梦令”,代表作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前四句写女子对心爱的人的思念,末三句采用补叙和插叙的`方式写对心爱的人当初乘舟离去的不舍。

  C.第二句用典,其中“何处”二字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手撚”梅枝,彷徨不已。

  D.前两句说明主人公不是终日销凝、闷闷不乐,而很可能是攀折梅花忽然间触景生情。

  E.这首闺情词着重点在于对人物心理和外貌的刻画,语言精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别之情。

  1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答案】

  14. BE

  15.词中刻画了一位惆怅、仿徨无奈、忧愁,殷切盼望心爱的人从远方归来的女子。“一饷凝情无语”,写女子有片刻的时间深思凝滞,默默不语,无比怅惘;而“手撚梅花何处”则写女子手捻梅花,却不知该寄向何处,表现了女子内心的彷徨无奈;“倚竹不胜愁”更是直接点明女子思念心爱之人内心产生的忧愁;“暗想江头归路”写女子想象心爱的人应该从离开时的江头之路归来了,表达了对心爱的人深切的思念和殷切的盼归之情;“东去”三句,写女子回忆起心爱的人离别时的情景,更添悲伤,加强思念。

如梦令阅读答案7

  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作。

  9.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4分)

  10.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4分)

  参考答案:

  9、“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2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2分)

  10、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皆可),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孤寂,(2分)展现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含蓄地透露出诗人的无奈怨愤、落寞哀伤之情。(2分)

如梦令阅读答案8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1.(5分)(1)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2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教材p219“思考与练习”一的`变式)

  (2)“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1分)“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1分)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1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

如梦令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⑴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3分)

  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4分)

  参考答案:

  10.(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字意1分,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亦可)该字以动衬静(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渲染怎样的氛围1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1分)。

  (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乐景衬哀情(手法1分,写到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的任何一个皆可。),用门外的喧闹之景(景物特征1分,答道“喧闹”或与之接近的词语即可。)反衬门内之凄清,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门外马嘶人起”暗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怨愤之情。[情感2分,身心俱疲(疲累倦怠、孤苦凄凉等)1分,无奈与怨愤(或无奈与厌倦)1分。]

  【附2:诗歌简析】

  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词中通过夜宿驿亭的描写,绘出贬谪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旅途中凄凉寂寞的心情和倦于宦游的情绪。

  首句点明时间是夜晚,“遥夜”即长夜,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紧接“沉沉”的叠字,将长夜难尽的'感觉再度强化。一句尤妙在“如水”的譬喻。是夜长如水,是夜凉如水,还是黑夜深沉如水,作者不限制在何种性质上相“如”,只说“如水”,让读者去体味。较之通常用水比夜偏于一义的写法,有所创新。次句点出地点。“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一般都远离城市。驿站到夜里自是门户关闭,但词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联在一起,则有更多的意味。一方面更显得荒野“风紧”;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使重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驿亭”本易使人联想到荒野景况以及游宦情怀,而“风紧”更添荒野寒寂之感。作者虽未言情,但景语中亦见出其情。

  “梦破”二字,又流露出多少烦恼情绪。沉沉寒夜做一好梦,更反衬出氛围的凄清。“梦破”大约与“鼠”有关,客房点的是油灯,老鼠半夜出来偷油吃,不免弄出些声响。人一惊梦,鼠也吓咆了,但它还舍不得已到口边的美味,远远地盯着灯盏。“鼠窥灯”的“窥”字,用得十分传神。它那目光闪闪,既惶恐,又贪婪。昏暗灯光之下这一景象,直叫人毛骨悚然,则整个驿舍设备之简陋、寒伧,可窥见一斑。能否捕捉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往往是创造独特的词境的成败关键。此句与下句间,有一个从夜深至黎明的时间过程。下句之“送”字、“侵”字都锤炼极佳。天犹未明,“晓”的将临是由飞“霜”知道的,而“霜”的降临又是由“寒”之“侵被”感到的。

  “无寐,无寐”的重复,造成感叹语调,再联系“风紧”“鼠窥灯”“霜送晓寒”等等情景,可以体味出无限的感伤。古时驿站常备官马,以供来往使者、官员们使用。而“门外马嘶人起”,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这不仅是写景,从中可以体味到被失眠折腾的人听到马嘶人声时的困怠情绪。同时,“马嘶人起”,又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难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此词不直写心境,而是写一夜难寐的所见、所闻、所感。词写长夜沉沉,驿亭风紧,饥鼠窥灯,晓寒侵被,人声嘈杂,驿马长嘶,真实谪徙羁旅的苦境与凄情。

如梦令阅读答案10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叙述,既说了一夜风雨,也说了醉酒的过程。

  答案: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8.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通过“问非所答”的转承,既体现作者惜花伤春的敏感心理,又表现出侍女不够善解人意的情绪,其中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里没有直接写问的是什么话,但从丫环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所问的内容。“试问”表现了内心的急切,本来可以不问,自己起床后打开窗子就能知道,但因为要急于知道,所以迫不及待地“试问”。

  答案: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9.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被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阴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阅读答案11

  手种堂前桃李,

  无限绿荫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词中前四句写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用是什么?(3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阅读答案:

  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搅醒。作者写出这番景象,作用在于以景衬人。

  9、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实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如梦令阅读答案12

  《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知多少

  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____。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曲调即____《如梦令》是____,这两首词都是按照同一个曲调来写的。

  2、李清照(1084——约1155),号___,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__代女词人。

  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给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现传____。

  二、请比较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三、默写《如梦令》两首。

  四、收集李清照后期作品,如《声声慢》等。

  附答案:

  一、文学常识:

  1、长短句“词牌”词牌名

  2、易安居士宋《漱玉词》

  二、比较异同

  同:从内容上说, 对生活的态度。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从语言上说, 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如绿肥红瘦)。都使用了叠词。

  异:从内容上说, “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 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后一首是惜花之情。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

  从感情基调上说,前词欢快明朗,后词因惜花之情而带悲伤之调。

  三、略

  四、《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阅读答案13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试题】

  1.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绿叶繁茂 红花凋零(意近即可)

  2.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20xx年黔西南州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鉴赏】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如梦令阅读答案14

  如梦令

  北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秦观:半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迁徙。此词是贬谪途中夜宿驿亭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 的一项( )

  A.“遥夜”“沉沉”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如水”的譬喻既是夜长如水,还是夜凉如水,也是黑夜深沉如水,喻意十分丰富。

  B.次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联在一起,一方面更显得荒野“风紧”;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使重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荒野寒寂之感就从这景语中暗示出几分。

  C.第三句只写“梦”而没说明梦的具体内容,但从“梦破”二字似可推断词人所做的`是一个好梦,梦之美好越发反衬出周遭氛围的凄清,流露出词人内心的烦恼情绪。

  D.“无寐,无寐”直接写人物的心情,好不容易熬到天明,门外“马嘶人起”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暗示出旅途跋涉,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倦于宦游的愁怀又见于言外。

  16、以丑陋的“(老)鼠”作为诗歌意象入词,十分少见,但“鼠窥灯”三字可谓善状(描绘)特殊的情景。请结合词作内容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

  15、D.“无寐,无寐”直接写人物的心情”错误。全词自始至终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心情,而集中抒写“无寐”者听觉、视觉和触觉种种感受,令读者如历其境,不但成功传达了一段旅程况味,而且表达出一种倦于宦游的的情绪。

  16、(1)“鼠窥灯”的“窥”字,用得十分传神。老鼠半夜出来偷客房灯油吃,弄出声响,惊破人梦,鼠也吓跑了,但它还舍不得已到口边的美味,远远地盯着灯盏。它目光闪闪,既惶恐又贪婪。“鼠窥灯”描绘了一幅昏暗灯光下的叫人毛骨悚然景象。

  (2)捕捉“鼠窥灯”这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整个驿舍设备之简陋、寒伧,也就使人可以窥斑见豹。

  (3)通过闻“鼠声”见“鼠窥灯”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境,抒写谪宦羁旅的情怀。

如梦令阅读答案15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 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 红花凋零(意近即可)

  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阅读练习二:

  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风雨情态各1分)

  2 。B

  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阅读练习二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肥、瘦分别形容 。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仿写示例:

  如梦令

  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答:

  (1)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2)叶和花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5)如:昨晚发烧呕吐,今早舌干口苦。咳嗽,咳嗽,高烧不退依旧等,不要求平仄、用词的严谨,只要与被仿句字数相等,意思完整、通顺连贯、押韵即可。如果仿句意思前后不相干,给1分。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写作手法】

  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集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如梦令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误会阅读答案10-09

《兄弟》阅读答案09-13

长征阅读答案09-14

睡莲阅读答案09-14

《纸船》阅读答案09-14

超人阅读答案09-14

《肩膀》阅读答案09-14

迷路阅读答案09-14

《登楼》阅读答案09-13

《白鹭》阅读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