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秋光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光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光阅读答案 1
《秋光的涨幅》
张晓峰
①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
②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
③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
④我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
⑤“哎,就快没了,”卖菜妇说,“要吃就要快了。”
⑥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彷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
⑦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
⑧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
⑨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
⑩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
⑾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⑿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
⒀绿竹笋想来会在贵道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
(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1.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中“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一句中,“我”心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
3.赏析下面的句子。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青烟一缕。
4.第⑨段文中 爱文温 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爱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秋光的涨幅”为标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它的价格会随着“秋光的涨幅”不断上涨。(答“只属于夏日”或“价格不断上涨”即得分)
2.最具有特色的好吃的绿竹笋在这个季节快没了;每天都有美好的东西消逝,这引发了我内心的伤感(意思对即可)。
3.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比作“盛夏”(或将“盛夏”的易逝比作“青烟一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易逝。表现作者对时光消逝的惋惜、无奈之情
4.中国词人:享受美好的春光:艾文温 第尔夫妇:除享受美好的春光外,更多的去追赶春光(意思对即可)。插叙的内容,结构上引出“春天的脚步”这段话:内容上引发“我对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最终会成为青烟一缕而消逝”的感慨。
5.答题要点①写出绿竹笋涨价与秋光流逝的关系,②写出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类比)的手法,③写出用“秋光的涨幅”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之类的情感,④写出用“秋光的涨幅”表达把握、珍惜美好的时光的人生感悟之类的主旨。
秋光阅读答案 2
《秋光》
甫跃辉
一年又一年,我行走在这秋天里。
一年又一年,我走出这秋天,走到现在这一刻这一地。
左手边是梨园,右手边是葡萄园。果实熟透的馥郁气息浮动在空气里。我背着旅行包,拖着行李箱。箱子轮子一路咯噔咯噔。路是弹石路——不,几年前又翻修过一次,如今是砖路了。路面被大车碾压过,仍然坑坑洼洼的。我小时候,这是条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雨后的秋天,颜色会更深沉,更滞重。刚刚还乌暗沉重的云,抖落一场雨后,轻飘飘地升高了。朝东南边望,一朵飘忽的云正停在四大山顶。四围的天蓝得灰蒙蒙的。
继续往东走,时间慢慢倒退。退回七八年前,路边还没西瓜地,也没占地几十亩的明德小学。横沟寨子没现在这么大,路南路北,望出去很远,方能看到竹林掩映的村落。一片连一片的田里,谷子成熟了,谷穗沉沉地垂着头,不堪重负的样子。田里有人在割谷子,反手抓住谷秆下半截,顺手握住镰刀,刀刃长长,闪着寒光,轻轻地一声嚓,谷秆便齐刷刷断了。不多时回头看看,身后的谷茬上,整整齐齐摆放的谷子,谷穗垂着头,几乎要扎进泥里。泥里有时候还残存着些水,水里能捉到肥的谷花鱼。
忽然,眼前飞起一只大鸟,灰色的翅膀扇动几下,不动了,枯叶似的,呱呱叫着飘远了。前面不远处,大概是要有个鸟窝了。
渐渐的,更多人往来田埂上。一担一担谷子压在男人们肩头。我爸正在其中。肩杠两边,捆扎得很壮实的谷子从地上掠过,碰擦到路边的野草,寒寒又窣窣。我跟在我爸身后,也挑着谷子。我的挑子轻得多,但也压得我抬不起头。汗水打湿头发,流进眼睛,眼睛涩疼,睁不开了。许久,不见我爸换肩,我却已经换过好几次。越换越疼,两肩的骨肉就如碎裂了一般。有一年,雨水淋湿谷子,谷子翻倍地重了。田埂也越发泥泞,平常走路已不方便,何况还要挑谷子?人们挑着谷子走着,咬牙切齿,一声不吭。到得夜里,昏暗灯光下,我爸脱下衬衫,右肩膀红艳艳的,是皮肉裂翻开来了。第二天抬谷子,每次把肩杠放到肩上,我爸都格外小心,不能压进裂口里,只能纵向压在裂口之上。
我妈叮嘱,谷穗一定得朝上,不然容易碰落谷粒。即便如此,谷粒仍被我弄掉不少。手推车底下,事先垫的蓝色塑料布上,谷粒落了黄黄一片。
再往前走,无尽的金黄里,凸显出几片绿绿的藕田。原本藕田边还有席草,如今也割去了。绿而细的席草就晾晒在道路两边。多少次,我偷偷地踩上去,听那翠绿的嚓嚓嚓的声音。再过些日子,等席草晒黄了,干了,村里便可听见笃笃笃的打席子的声音。
继续往东,到横沟小学了。
小学墙上写了大大的红字,“五讲四美”“四个现代化”。学校的铁门关着,已经没人了。再往前走几步,猛地立住了,一条长蛇正横在路中央。站定了看,那蛇一动不动,原来是早已被压得只剩下皮的死蛇。——收获日,总能看到长蛇出没,它们躲不过闪着寒光的镰刀,也躲不过两头尖尖的肩杠。
再往东,时间再退,退到所有钢筋混凝土房子都轰然消失。我扔掉行李箱,扔掉旅行包,背上了书包。可小学时背了六年的书包是怎样的?竟有些不能确定了。
还要脱掉外套,再脱掉鞋。光着脚丫子,走到二十多年前。脚下的路不再是弹石路,不再是细沙路,而是完完全全的土路;走进村子,路不再是水泥路,而是一条落满枯叶的小路,终年潮湿又阴暗。小路边上,家里后院的小门敞开着。
后院矮矮一圈土墙,不少地方倾圮了,杂草从墙根冒出。墙外的水沟边,有一丛碧绿的美人蕉正吐出黄色花朵。美人蕉的苗,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从村里人家要来的。
从小门进入耳房,鼻孔被谷秆发酵的热烘烘的气味猛击一拳。
谷子刚收回来,一捆捆无声地堆在耳房里。
中秋那天,有时家里的谷子还没掼完。当晚,全家仍然会在耳房劳作。砰砰砰——砰砰砰——一声一声,永远不会结束似的。
忙乱的收获日,总算走向尾声。谷粒入仓,农具入库。只剩下稻草一捆一捆,有的靠墙,有的摊地,还有的留在田里。谷草越晒越干,也越轻,轻得可以飞上天。那天上的云,也是越来越轻了。
我一边看云,一边走进村里。清晨的村子,秋光如泼,遍地漫流。我知道,秋天的黄金早已埋入记忆的泥土。二十多年后,我像个陌生人一样回到收获日的村子,村里越来越多新房子。一年一年,唯有秋光如昨。我爬上新房楼顶看村子,像个看风景的旁观者。村外空旷的田亩满布谷茬,谷茬迸出了一层陌生的绿意。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我”在一个金黄的秋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面对大好秋光,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B.“谷草越晒越干,也越轻,轻得可以飞上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谷秆晾晒过后轻飘飘的特点。
C.文末写“我”“像个看风景的旁观者”,意在表明面对农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已选择了逃离。
D.作者写乡村的道路,由泥泞的土路到弹石路,再到砖路、水泥路,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乡村的变迁。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细节描写很精彩,“抓住”“握着”“轻轻地一声嚓”“齐刷刷”等,生动地写出农民割谷子的娴熟技艺。
B.文章善用动词,如用“扇动”“飘远”等词语来描摹大鸟,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大鸟缓慢飞远的轻盈之美。
C.“鼻孔被谷秆发酵的热烘烘的气味猛击一拳”运用通感,将触觉转化为嗅觉,写出谷秆发酵后气味浓烈刺鼻。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意蕴丰富,修辞使用巧妙,遣词造句不落窠臼,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3.本文以“秋光”为题,却用较大篇幅回忆“我爸”挑谷子的情景,对此你如何理解?
4.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请简要说明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
1.C“逃离”有误。
2.C“将触觉转化为嗅觉”错误。
3.①文章写故乡秋光里的景物,还写故乡的人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②写父亲挑谷子,表达出作者的亲情和对故乡的眷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③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4.①本文作者走在回村的路上,在路上、在村中的所见所闻是实写;对于童年少年生活的回忆是虚写。
②本文实写虚写,巧妙交织,现实和回忆灵活穿插,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③实写乡村生活的变化,产生了喜悦之情,生发出对家乡生活更加美好的期待之情。
【秋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等》阅读答案04-28
马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09-18
黄土阅读题答案 黄土阅读答案04-02
《阅读的愉悦》阅读答案02-02
《建筑的阅读》阅读及答案08-26
触摸春天的阅读答案 触摸春天阅读答案04-02
鹤阅读附答案|说正阅读答案05-17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1-15
《远行》阅读答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