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拟古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拟古阅读答案1
拟古九首(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我心固非石②,君情定何如?
【注】①遘(gòu):遇。②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咏时,早春二月,春回大地,春雷始震,春雨应时而降。
B.“纵横舒”写草木舒展,生机勃勃;“各潜骇”则写蛰虫伏藏。
C.五、六句两组叠字举于句首,写燕子比翼,认取旧巢的.活泼之态。
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景至情随,情由境出,全诗毫无生硬之感。
16.苏轼曾在《冷斋夜话》中评价道:“渊明诗初读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答
15.B(“蛰虫伏藏”错误,应为“蛰虫在潜藏处被惊醒”。)
16.①语言平淡自然,如对春日大自然发生的种种变化缓缓道来,给人以散缓之感;②内容极富风趣,诗人与燕子展开对话,向燕子表明心意,并问燕子情感如何,饶有趣味;③风趣中有严肃,诗人问燕子情感如何之时也自陈心志,展现出一种极严肃的人生态度,极坚卓的人格操守。(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拟古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②,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③薄幸④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②骊山语罢:《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③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④薄幸:旧时称男子负心、薄情。
1.这首词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
2.作者用哪些角度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内心的?(4分)
参考答案
1.以失恋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失恋女子”身份点明1分)抒发了失恋女子遭遗弃后的哀怨,对负心的`锦衣郎的谴责,与之决绝的愤怒。(“哀怨”“谴责”“愤怒”各1分)
2.以“人生若只如初见”男女初恋时的美好和幸福与“何事秋风悲画扇”女子被抛弃之后的悲痛和凄惨对比,突出了女子被抛弃之后的哀怨(2分);以唐玄宗对杨玉环山盟海誓、至死不怨的爱情和锦衣郎的轻易变心、背叛对比,突出了被抛弃的女子对对方的痛恨和决绝之情(2分)。
拟古阅读答案3
拟古
[明]钱宰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向东奔流的长江开篇,起笔宏阔,以“不息”点明“来者”的状态。
B、诗人以白日、西山、晨光勾画出日落日出的自然常态,为卒章议论作铺垫。
C、“春花瘁复荣”与白居易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最后四句叙议结合,以大自然的循环无终极,抒发对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叹。
16、这首诗在平常可见的`自然之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5、 D【“抒发对人生渺小短暂的感叹”分析有误】
16、 ①“来者方不息”“造化无停机”等句子蕴含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的哲理。
②“造化”的不停息和“人生”的不循环形成对照,蕴含着“人生短暂,少壮时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的哲理。
③“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一句蕴含着“自然界万物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道理。
拟古阅读答案4
【原文】: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注释】
(1)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感叹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佳人酣歌,终将衰老;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
(2)扇:轻吹。微和:微微的和暖之风。
(3)美:赞,喜爱。清夜:良夜。达曙:直到天明。酣:畅饮。
(4)歌竟:歌罢,唱完。持:凭,“念”的意思。此:指上四句的内容。
(5)灼灼:鲜艳灿烂的样子。华:同“花”。
(6)一时好:暂时的美好。不久:不长久。
【翻译】
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赏析】
这首诗拟的是古代那些表现“美人迟暮”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古诗”中有,不过,对照起来,拟的更像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之类。
诗写的是佳人在春天的一个“日暮”和“清夜”的感触。日暮的景色很美,天空万里无云,显得何等澄澈;春风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地送来,叫人感到多么舒适。面对如此景色,自然使人为之心旷神怡,而春风又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显得人情物态的极为融洽。“日暮天无云”,即目生情,出语清新自然,“春风扇微和”,“扇”的拟人,“微”字的体贴,都富于情意。这是“日暮”。“清夜”的景色又将如何呢?天色、暖意当亦如之,而后面又补写了“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显出更是花好月明,景色就更加迷人了。“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佳人喜爱这清夜,彻夜酣饮,唱歌直到天明。“佳人”,美人,富于青春活力的女子,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自然激发了她的生活热情,激发了她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她的“酣且歌”,是对春景的陶醉,也是对人生的陶醉,如同后来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所写:“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虽则活动内容不尽相同,而心情则是一样的。上面的写景抒情,写日暮景包含清夜,而“美清夜”又暗含日暮,清夜景又见于后幅,用笔错落互见,不同于靖节惯常的平叙,赏者当有会于心。
后幅是乐极悲来了。“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竟”者歌终也,“持此”犹得此、对此之意。大凡人们面对美好的事物,常常是爱之又惟恐失之,如此春夜,真叫人喜不自胜,但转念一想,它又能存在几时?佳人还会想到: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芳颜清歌又能否得到世人的赏识?这就是“持此感人多”的种种复杂意绪,“此”即良辰美景之谓也。下面四句或谓即佳人歌唱之辞,而理解为歌竟时的自言自语(即叹息之词)似更贴切。状“月”前用“皎皎”,又以云来烘托;状“华(花)”用“灼灼”形容,又衬以绿叶。这是多么美好,真是花月交辉啊。春夜越美,春夜在她的印象中越好,就越能反跌出她的惶恐、她的失意、她的焦虑。“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话语似不甚峻切,内在的情感份量是不轻的。曹植“南国有佳人”后幅是:“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作者代佳人说出心中的苦悲,这里是以佳人之口自传心曲,益显意深情婉。
与上述曹植《杂诗》一样,这首诗也是一篇寓言体作品,“佳人”显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诗中“美人迟暮”之感,正见出他某种用世之情。组诗《拟古》作于靖节晚岁,这可见作者身处易代之时,也并未忘怀世事,失去生活的热力。钟嵘在《诗品》中举此诗以为别调,评云:“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认为此诗不是一般的“田家语”,也就是说它似乎别有寄托;认为此诗并非“质直”,而是辞采华美,这在靖节诗中确不多见。写“佳人”云云,全部陶诗一百二十多首,也只有这一篇。至于方东树说此诗“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昭昧詹言》),正可作“风华清靡”一语的注脚。
【阅读训练】
1.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3.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却显得新鲜有味。试结合诗句赏析。
4.“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冷语刺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中的.“刺骨”之痛。
【参考答案】
1.答:开头两句写出了春天黄昏的美景:天空晴朗、春风和煦、暖意袭人。为后面佳人的出场和感叹烘托了氛围,做了铺垫。(4分)
2.答:作者通过佳人之口,表达了对美景易逝、盛年难再的感慨。前两句借“云间月”“月中华”两种自然景物,形象地表明世间美好事物不会永驻;后两句直抒胸臆,用“岂无”“当如何”等词语,表现诗人对岁月不待、人生易老的无限感慨。(4分)
3.答:“扇”字运用拟人的,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熙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构画出一幅春意融融、沁人心脾的浴风图。
4.答:“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诗人借对花月的嗟叹,抒发了华年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这种人生无常的无可奈何的喟叹让人有刺骨之痛。(意思对即可)
拟古阅读答案5
拟古九首(其九)①
[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4分)
3.(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4.(4分)桑树象征晋国。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拟古阅读答案6
【原文】:
拟古(其四)
陶渊明
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②石,君情定何如?
【注释】
①遘(ɡòu):遇。②匪:非。
(1)这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2)仲春:阴历二月,遘(gòu构):遇,逢。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3)众蛰(zhé哲):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从横舒:形容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月令》:“仲春二月,始雨水,雷乃发生,蛰曰咸动,启户始出。”
(4)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庐:住室。
(5)先巢:故巢,旧窝。故:仍旧。相将:相随,相偕。旧居:指故巢。
(6)我心固匪石:本《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君:指燕。
【翻译】
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
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
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
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
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
【赏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隐,从此开始躬耕自资的生涯。义熙十四年,刘裕杀安帝,立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篡晋称宋,废恭帝,并于次年杀之。已经归隐十六、七年的陶渊明,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寄托对晋朝的怀念,和对刘裕的愤慨。《拟古》九首,联章而为一组,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所指出:“此九章专感革运。”这里是其中的第三首。【1】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遘,遇。仲春二月,逢上了及时雨。第一声春雷,亦从东方响起——春天又从东方回来了。“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众类冬眠之蛰虫,暗中皆被春雷惊醒,沾了春雨的草木,枝枝叶叶纵横舒展。以上四句,“众蛰”句承“始雷”句来,“草木”句则承“遘时雨”句来。此四句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草木纵横舒”之“舒”,尤其传神。《续得观书》“时危草木舒”之句,颇可参玩。“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一双刚刚到来的燕子,翩翩飞进我的屋里。“翩翩”、“双双”,两组叠字分别举于句首,活泼泼地,直是状出燕子之神态。如在目前,毫不费力。“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先巢”、“旧居”,皆指旧有之燕巢。“相将”即相偕。粱上旧巢依然还在,这双燕子一下子便寻到了旧巢,飞了进去,住了下来。原来,这双燕子是诗人家的老朋友呢。曰“相将”,曰“旧居”,看诗人说得多么亲切,这已经是拟人口吻,我亦具物之情矣。燕子之能认取旧巢,这件寻常小事,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别样情怀。他情不自禁地问那燕子:“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自从去年分别以来,我家门庭是一天天荒芜了,我的心仍然是坚定不移,但不知您的心情究竟如何?“我心固匪石”之句,用《诗经·邶风·柏舟》成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此句下笔极有力度,有如壁立千仞;亦极具深度,实托喻了诗人坚贞不渝之品节。“君情定何如”之结句,则极富风趣,余味不尽。倘若燕子有知,定作如此答语:纵然君家门庭荒芜,可是我心亦依然不改,只认取旧家故巢而已,不然,又怎会飞回君家呢?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谓:“末四句亦作燕语方有味。”此说实不通。“门庭日荒芜”,“日”者,一天天也,门庭一天天荒芜,此是主人所见,故非燕语。
诚如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所评:“此篇托言不背弃之义。”那么,陶渊明的弃官归隐,与不背弃晋朝之间,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并不矛盾。当义熙元年陶渊明弃官归隐之际,东晋政权实巳掌握在刘裕手中。《宋书·陶潜传》云:“(潜)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异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出仕。”至晋亡以后,渊明之诗文,亦绝不书宋之年号,即不奉其正朔。如实地说,归隐之志与故国之思在渊明原是一致的,用传统文化的.语言说,这就是节义。品节道义,是陶渊明一生之立身根本。
渊明此诗之艺术特色,令人称道者实多。首先是极为风趣又极具风骨。诗人与燕子之对话,十分风趣、幽默。在这份风趣、幽默之中,却蕴藏着一种极严肃的人生态度,极坚卓的品节。这是诗歌史上一篇别开生面的优秀作品。其次,是以众蛰惊雷、草木怒生的大好春天,与“无人可语,但以语燕”(《陶诗析义》)的孤独寂寞相对照,从而默示出诗人悲怀之深沉。大好春光愈热闹,则诗人之孤独寂寞便愈凸出,其悲怀之深亦愈凸出。再次,是语言平淡自然而有奇趣精采。全诗语言,读来平淡自然,可是细心体会,诗人用“时”、“始”、“舒”、“新”等语,表达春天一到大自然就发生的那种种最新变化,是多么锐敏、精当。用“我心匪石”之成语,中间施以一“固”字,表达故国之思,其从容不迫之中,又是何等坚卓挺拔。东坡曾说:“渊明诗初读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冷斋夜话》引)确是会心之言。人们常说渊明诗是绚烂归于平淡,其实,要从平淡自然之中,见出其奇趣精采,尤其是一段绚烂之精神,读渊明诗方是不枉。
【阅读训练】
(1)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4分)
(2)简要分析诗的后面六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答:“舒”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2分)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2分)
(2)答:诗的后面六句着重写了燕子,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亲切感情。(2分)诗歌通过与燕子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坚决隐居不出来做官的坚贞不渝的品节。(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三首,描写春天的景色:春雨、春雷、昆虫惊蛰、草木滋生,一片生机。其中着重描写了燕子,表现了他对燕子的亲切感情。通过对燕子的问话表达他隐居不仕的坚决意志。
拟古阅读答案7
(其九)
[晋]
种桑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1.简析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4分)桑树象征晋国。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参考译文
种植桑树在江边,指望三年叶可采。
枝叶长出将茂盛,忽然遇到山河改。
树枝树叶被摧折,树干树根浮大海。
春蚕无叶不得食,无茧寒衣哪里来?
不把根植在高原,如今后悔亦无奈!
作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
拟古阅读答案8
拟古十二首(其九)
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的前四句把天地比为迎送过客的旅舍,“同悲”则流露出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
B. 全诗有两层“叹息”,一叹息人只有到死时才有归宿,二叹息一切荣华富贵是浮云。
C. 诗人以议论入诗,直奔关乎生死的哲学命题,层次清晰,情感随议论而不断强化。
D. 从内容上看本诗是诗人对坎坷一生的总结,思想丰富成熟,应属李白晚期的作品。
16.诗人在诗的末尾指出“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前后”指生前死后。诗中谈到哪些生前死后的情境来表明“浮荣何足珍”?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3分)B(一叹息人的'天地间的一粒尘埃,微不足道。)
16.(6分)①月兔捣药、扶桑不老,令人神往,结果却是一场空,成柴薪,生前没必要追求这些“浮荣”;②人死后无法言说,枯死的青松哪里知晓春天的来临,死后没办法再现这些“浮荣”。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拟古阅读答案9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8.结合注释分析本诗第一句“悲”字的精妙之处。(5分)
9.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但现在许多人认为此首诗是写爱情的。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全文进行说明。(6分)
答案:
8.“悲”字把“秋风”“画扇”活化了(1分),“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2分),奠定全诗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的感情基调(2分)。
9.合理即可。示例:①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②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拟古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九》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06-20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6-13
《琢磨》阅读答案10-12
冬至阅读答案10-31
《旗手》阅读答案11-01
《回家》阅读答案11-01
《淡竹》阅读答案11-01
暮鼓阅读答案11-02
孩子阅读答案11-02
《青花》阅读答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