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光阅读答案

时间:2023-12-01 08:46:2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书的时光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的时光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书的时光阅读答案

读书的时光阅读答案1

  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 顾晓蕊

  踏上海岛,世界更安静了。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到爬墙虎掩映着的绿房子,房前有一大片花圃,这就是我成长的故园。那一年我13岁,坐在花间的小石凳上,捧着一本《红楼梦》,从午后读到黄昏。

  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到了周末,我坐在园子里,享受静静流淌的阅读时光。

  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买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

  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

  “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并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

  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

  “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

  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驳。

  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

  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很远,我只好住校。繁重的学习之余,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抽空阅读,尤其爱读诗歌。每一首小诗,都如清晨的露珠般清澈美好,滴落在我的心间,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

  上班以后,变得很忙碌,但在空闲时,我尤爱读散文,那忙碌的生活似乎也放慢了脚步。除了读书,我还尝试写作。最初的几年间,稿件采用的少,被退回的居多。多丽丝·莱辛的话提醒了我: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我淘来很多新书,塞满两个书柜。随后的很多年间,一杯茶一卷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

  夜深人静,再次提起笔,心里多了份坦然。那些顺着笔尖淌出的文字,洒落在纸页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稿子一篇篇寄出。意外的是,投出的稿件相继发表了。

  又是一个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我坐在桌前,捧起一本书,开启心灵的旅行。从青涩到成熟,读书让我经历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读书时光,弥漫在心灵深处,寂静生香。

  (选自《知识窗》20xx年12期,有删改)

  17.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2分)

  读书 读书的意义

  13岁时读《红楼梦》 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高中时读诗歌 (1)

  上班后读散文 (2)

  上班后读淘来的书 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

  18.结合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4分)

  (1)文中多次出现的自然环境有何相同特点和作用?(2分)

  (2)文中两处写到母亲的“目光”,试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有何不同。(2分)

  A.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B.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19.如果把“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改为“母亲喝道:‘快把书还回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4分)

  “《朱泽培·加里波第》”,冬妮亚随即纠正他。她接着问:“您喜欢这部书吗?”

  “非常喜欢。我已经看完六十八本了。每次领到工钱,我就买五本。加里波第可真了不起!”他赞赏地说,“那才是个英雄呢!我真佩服他。他同敌人打过多少仗,每回都打胜仗。所有的国家他都到过。唉!要是他现在还活着,我一定去投奔他。他把手艺人都组织起来,他总是为穷人奋斗。”

  (1)材料选自名著《 ▲ 》,材料中的“我”是 ▲ (填写人名)。(2分)

  (2)阅读这则材料,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对读书的认识。(2分)

  答案:

  17.(2分)(1)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2)让忙碌的生活放慢了脚步(每空1分)

  18.(4分)(1)(2分)安静 渲染了一种安静的读书氛围;强调了安静的环境对读书的作用;烘托了我读书时安静状态。(特点、作用各1分)(2)(2分)A处母亲的心理:欣慰、满足;B处母亲的心理:生气、责备。(言之成理即可)

  19.(3分)不好。原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和问句形式突出强调了母亲的生气和责备;原句委婉但更具力量,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引起作者关于读书的思考。(每点1分)

  20.(4分)(1)(2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或“保尔·柯察金”)(每空1分)(2)(2分)读书能改变一个人。(或“读书可以带给我们精神力量”,言之成理即可)

读书的时光阅读答案2

  我们先可以不假思索地构想出一幅图画,它能勾勒出书呆子的形象,并能引人发出一声讥笑:一个面色苍白、形容消瘦的书生,身着长袍大褂,成天冥思苦想,手无缚鸡之力,一招呼女人就面红耳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潜入故纸堆中。只要一进旧书店,便流连于幽暗的角落,耗去几个时辰。――这无疑是一个习性乖戾、单纯可爱的人物,与我们谈到另一类人绝无相似之处。一个真正的读者,从本质上说是很年轻的。他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对他来说,读书主要是一种喜欢户外活动的自然秉性,而非执意深居简出、潜心学问的愿望;他沿途跋涉,爬过一山又一山,直到登上清新宜人、令人陶醉的境地。这全然不同于蛰居苦读式的上下求索。

  我们童年时读的那些书,总是悄悄地从不许接触的书架上偷来读的,给人以某种非现实感,令人惊讶,像是全家犹在沉睡之际,偷看了晨曦洒向静谧田野的景象,像是从帘帷空隙窺见了奇怪朦胧的树影。尽管我们还不太明白那些究竟是什么,却从此终生不忘,因为儿童具有一种奇特的预知能力。

  往后的阅读却截然不同了。也许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吧,所有的限制解除了,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图书室任我们自由进出,而且我们的朋友也获得了同样的自由。我们整天整天地百事不问,一个劲儿地读书。这是一段令人异常兴奋和欣喜的时间,我们仿佛天南海北,处处结识英雄。我们心中有一种奇迹感,好像我们所体验的一切全是真实的;同时还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慢心理,极力表明自己对世上出现过的伟人颇为熟悉。这时的求知欲最强烈,起码对自己信心十足,而且真心实意地感到,伟大作家对于人生理想的估价似乎与自己的向往完全一致。

  我们步入社会萌发了与世人友善之心。我们对当代作家的作品产生了更多的兴趣;由于使我们感到亲切的缘故,我们原谅了他们缺乏给人启示的弱点。甚至可以说,虽然他们也许大为逊色,但比起已经作古的名家来,我们从同代人身上实际获益更多,这样一来,站在满是崭新书籍―书页还粘在一起,书背上的金色涂料未干――大书肆里,也会同置身古旧书店时一样,令人感到愉快和兴奋。也许不那么陶醉,但原先那种渴求知道不朽人物的愿望,已经让位于更加耐心地了解同代人在想些什么的好奇心。活着的男女有些什么感受?他们的住宅像什么样子?他们穿什么服装?用什么钱币?吃什么食品?爱什么恨什么?对周围世界有何看法?活着时抱着什么幻想?当代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从他们的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窥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现实状况,正像我们亲身观察时所见到的一样。

  这种好奇心一旦攫住我们,经典著作便会很快积上厚厚的一层灰,除非受某种需要的驱使,我们不会去翻阅它们。说到底,活人的声音最容易听懂。我们可以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在猜我们设的谜语,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理解他们讲的笑话。很快,我们会养成另一种情趣,不仅仅满足于大作家,而且对闲书发生兴趣――这也许不是一种高贵的情趣,但却是一份很受用的财产。这给我们提供了难以言喻的享受,我们很感激这些闲书,事实上,我们会逐渐把它们的作者和书中的主人公当做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

  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学像我们时代的这样不服权威,桀骜不驯,离经叛道,另辟蹊径。即使是细心的观察家,似乎也很难发现我们的诗人和小说家的作品带有任何共同的特征,或在追逐同一的目标。无论从经典著作中学得了什么,我们现在得鉴别当代作家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只要具有生命活力,其影响就会伸向未知的领域,获得新的体现方式;我们也必须随之驰骋想象,倘若我们要接受并理解它们赐予我们的新奇启示。

  (《伍尔夫读书随笔》摘录)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连用两个例子作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了孩童面对书中陌生世界时的兴奋、好奇、欣喜的心情。

  B.第三段叙述了学生时代美好的读书时光,这时的读书没有选择且随心所欲,希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

  C.步入社会后,人们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减弱,转而更关注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这也是从憧憬理想到关注现实的转变。

  D.本文按时间顺序,描述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和成年之后的阅读情况,呼吁人们回归经典,永远保持阅读的热情。

  5.文章第一段将“书呆子”和“真正的读者”进行对比,这两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5分)

  6.本文使用复数第一人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4.C(A项“对比”之说有误,第二段中两处“像是……”都是比喻。B项“读书没有选择”“希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分析有误。D项“呼吁人们回归经典”属无中生有。)

  5.(5分)第一问:“书呆子”指脱离现实生活、习性乖戾、蛰居苦读的人。“真正的读者”指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热爱生活的读书人。(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第二问:作者通过对比,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2分)

  6.(6分)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自己的阅读经历,从而产生共鸣。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生动,如作者对少年时期阅读经典作品时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觉得细腻真实。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著作的喜爱和感激之情。(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读书的时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读书与书籍叔本华》阅读答案06-25

关于阅历与读书阅读及答案06-13

杨绛《读书苦乐》阅读答案06-15

《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的阅读答案05-11

《误认》阅读答案06-15

《应聘》阅读答案06-14

《石榴》阅读答案06-15

《整容》阅读答案06-15

《疏通》阅读答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