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画家丹青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家丹青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家丹青
张祖平
画家丹青原是一名土生土长不太出名的民俗画家,后来他改变风格主攻中国山水画、人物工笔画,短短二十年间就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作者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大师级画家。名气可谓如日中天,目前他的书画作品市场价每平尺达到了5万元以上,且一般人即使出钱也不见得求得他一幅画作。
据说丹青的祖上是一位清朝宫廷御画师,专为皇上烧制瓷器作画,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但到了丹青爷爷这一辈却不幸家道中落,但画画的手艺还是得以传承。
爷爷那一辈骨子里依然保留了皇族遗老和艺人的清高,有田有地,衣食不愁,作画权当消遣。爷爷作画不为卖钱,只为一份交情。亲朋好友上门求画带上一瓶好酒、或送上一份上好的土特产,他一般不会拂了别人的雅趣,可归到画师之列。到了父亲的年代却要为生活奔波,作画只是谋生计,混个温饱,一副落泊寒酸的样子,只能算作画匠。丹青从小耳闻目染,极富作画的天性,无师自通,又得到父亲的真传,尤其擅长民间生活和民俗人物画的创作,在方圆数十里名头很响。
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涌动,绘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于是县里看中了他潜在的价值,将丹青从乡间一隅调至县文化馆专事创作,户口由农转非,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干部。只是县领导要他改一改专事民俗画创作的路子,多尝试一些中国山水画及花卉写意的绘画创作。丹青初始有些为难,但很快触类旁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名声由近及远,倍受圈内画界推崇。
吃水不忘挖井人。丹青觉得吃了皇粮就是公家的人,理应为国家服务、为政府效劳。从此丹青暗自立下一个规矩,私人的活不接、商业的边不沾、逐名逐利的事不干,一句话只为公家作画,不带丁点私心杂念。那时全国时兴招商引资热、文化交流热、与国外缔结友好城市热,艺术品便成了礼尚往来的佳品。丹青所在的县城一不生产特色产品,二没有叫得响的土特产,领导便将主意打在丹青的画作上,这可是最时尚最贵重的礼品,而且还无须动用财政预算,可谓随要随取,礼轻情重。
于是丹青肩负起了县里重点招商、重要公关、重要出访、重大节日等活动必备画作礼品的重大任务。许是突出中国特色,抑或人云亦云,凡此活动送礼送出最多的还是山水画、写意画。反正领导需要什么,丹青就画什么,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县里很多事情要办、很多事儿都要花钱。于是各级各部门都把主意打到了丹青身上。公益事业、慈善义卖也好,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也罢,将丹青往台上一引,当场挥毫泼墨,写上几幅字画,拉上县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或有钱的金主捧捧场,将所得拍卖款捐赠出去。政府博得口碑,丹青却不愿留名,可难免还是有人找上门来。
慕名而来的无非是官场上企业界的头头脑脑、个体私营的业主老板,不外乎求字求画装点门庭附庸风雅。可每每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一广东富豪不信邪,带上重金上门求一幅“镇店之宝”,在他的门外整整守候了一天半晚,硬是吃了闭门羹。
有说丹青名声响架子大了,持才傲骨才不合流呢。还有说丹青表面只认政府不认钱,实际上是另有所图,外人不知罢了。听到这些议论,丹青总是充耳不闻,一笑了之。
后来一位交情颇深的朋友告诉丹青,其实他的许多字画都成了领导们的私藏,被当成活宝贝秘不示人。他听了不置可否,闷声不吭。
从此以后,丹青在县城便不见踪影,去向不明。若干年后新闻媒介的频频曝光,才让家乡的父母官知晓丹青早已在省城定居,如今成了享誉国内知名的中国山水画大师。
一日,有家乡父母官拜访,呈上精美的请柬,邀请他参加家乡举办的“草堂乡民俗画展”活动。丹青早有耳闻,这些年家乡掀起了民俗画热,男女老少偕能一展画技,也有心去体验一下。想到几天前接到侄儿要结婚的消息,反正要去一趟老家,也就欣然接受了邀请。
侄儿结婚是大喜事,做叔叔的自然高兴,席间也就喝了不少喜酒,兴致所至当场画了一幅“麒麟送子”的民俗画作为礼物送给了侄儿,引得满堂喝彩。
那天县里领导专程将丹青接到乡政府所在地,陪同他参观民俗画展。当那一幅幅惟妙惟肖、透着乡里乡气的民俗画作扑面而来、映入眼帘时,丹青恍若梦境一般。
当丹青驻足在一幅“麒麟送子”的民俗画前时,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画面构图新颖、工笔简约,人物活泼、呼之欲出。他自叹自己送给侄儿的那幅“麒麟送子”远不及这幅同题材的画作。
丹青将目光落在画作者的印鉴上,竟然是他的妹妹刘雯。那一刻不知是欣慰,还是惭愧,他觉得这么多年自己迷失的远比获得的多……
(节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涌动,绘画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揭示了社会环境,同时助推情节发展。
B.广东富豪重金求取“镇店之宝”而不得,印证了人们对丹青持才傲物、另有所图等的议论。
C.家乡父母官邀请丹青参加“草堂乡民俗画展”活动的目的,仍是看中了他潜在的经济价值。
D.小说意在倡导艺术家调整艺术追求,适应社会需要,肯定利用艺术家的劳动发展经济之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画家丹青”借“画家”一词与爷爷“画师”之称的区别,突出了丹青在绘画领域的成就。
B.小说以倒叙开头,并宕开一笔,叙写丹青家世可谓一石二鸟: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也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C.小说并没有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而是着力于铺叙故事情节,但是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依然鲜活。
D.小说以底单人称行文,不仅可以比较直接、客观、自由灵活地叙写丹青之于绘画的精彩故事,也与利于作者直接抒情。
8.丹青由“土生土长不太出名的民俗画家”成长为“享誉国内的中国山水画大师”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答: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6分)
答
6.A(B项曲解文意,“广东富豪重金求取‘镇店之宝’而不得”只能印证丹青“只为公家作画”“不愿留名”的事实。C项无中生有,“仍是看重他潜在的经济价值”的表述没有文本依据;从文本中不难看出,这一次家乡父母官前来邀请丹青是在丹青离乡“若干年后”,“家乡掀起了民俗画热,男女老少皆能一展画技”的背景下进行的,返乡是参加“草堂乡民俗画展”活动,而非招商引资等与发展经济相关的活动。D项对小说的主旨理解有误,“倡导艺术家调整艺术追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表述,没有文本依据;而“利用艺术家的劳动发展经济”也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对其加以“肯定”,自然不妥。)
7.D(小说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也有利于作者直接抒情”的说法不够准确。应当说,小说中运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有利于作者借文中之“我”来抒情和议论,第三人称则有利于客观陈述,引起读者共鸣。)
8.客观因素:①天赋极高:极富作画天性,无师自通,又得到父亲真传。②时代机遇:适逢改革开放,被县里看中,县领导要求尝试山水写意画。主要因素:①不畏困难:触类旁通,改变绘画风格。②淡泊名利:暗立规矩,坚持“三不”原则。(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①妹妹热爱并能创作民俗画,让曾为了县里要求而改变画风的丹青感到欣慰;②妹妹的画作“麒麟送子”远超自己,丹青为自己在乡土民俗画创作方面的落伍而感到惭愧;③尽管丹青在山水画领域有了一定建树,但他却在自己曾经最擅长的民俗画领域止步不前,所以他觉得“迷失的远比获得的多”,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坚持初心,方得始终。(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开镰洪忠佩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 ②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
一汤陈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
芦花荡孙犁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
火光在前(节选)刘白羽我们命令你们:奋更前进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
相马郑俊甫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
鸟又飞回来了京格格小镇在北方,四季分明。马嫂望着衣带渐宽的河床叹息着:蒲河都开了,咋不见鸟儿的影子?婆婆去世了,儿子去南方读研,五十岁的马嫂从岗位上退下来。马嫂
【画家丹青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袋鼠阅读及答案06-20
《潮汐》阅读答案06-20
鸽子阅读答案06-20
界河阅读答案06-20
《耳光》阅读答案06-20
傍晚阅读答案06-20
《军神》阅读答案06-20
《宣纸》阅读答案06-20
《赵州桥》阅读答案06-21
《中年》阅读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