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1
①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到过很多的城市,欣赏过无数的美景,或欣喜若狂,或惊叹不已,或黯然感伤,无论哪一种,都带给了我无限的享受。但要提及钟爱,唯有拉萨的黄昏。
②我在拉萨的日子,一直住在拉萨晚报社的总编楼。它位于江苏路上,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门前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据说已有超过百年的树龄,旁边有一棵矮小的小桃树,每到夏天,桃树上便会密密麻麻地挂满又脆又甜的小桃子。
③我住的小楼,有一扇朝西的窗户,每天傍晚,都能看见血红的夕阳,从我的窗前慢慢滑落。三三两两晚归的人们,穿过金色的余晖,走过我窗前的银杏树。消失在小院旁的一栋高楼里……从我居住的小楼二楼的窗台望出去,夕阳就挂在不远处的檐角后,金色的光芒无力地从远方投射而来,先是将附近的山峦映照出几片暗影,到了跟前,就只剩下一片柔和的昏黄了,为眼前的那片低矮的房屋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亮。如果你睁大眼睛,仔细地瞧瞧,能清楚地看见夕阳的轮廓,和上面色彩纷呈的光斑。每当此时,我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任凭几缕穿过浓密的银杏树叶的阳光,温暖地打在我的脸上,静静地看着温顺的夕阳,缓缓地落到远处的屋檐后……
④欣赏拉萨城的黄昏,还有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
⑤晚饭后,顺着江苏路走一小段。然后沿着解放东路一直前进,就到了拉萨河边。一座拱型的大桥,把桥另一头的荒岛(现在叫仙足岛)与城区连在了一起,桥上随处可见一对对深情相拥的情侣,沐浴着金色的夕阳余晖,对着桥下奔流的拉萨河水,尽情地述说着彼此心中的思念和爱意。
⑥除了一所中学和一个度假村外,偌大的岛上很难见到其他人为的建筑痕迹。偶尔会有晚归的藏胞同行,他们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前行,全身都被霞光染红了,唯有手上的经轮发出金黄的光泽。沿着河边向东,步行十来分钟后,就进入了一片林阴覆盖的山坡,上行二三百米,有一片开阔的平地,在那棵最大的松树前停下来,回转身,就能将河对岸整个拉萨城的轮廓尽收眼底。
⑦夕阳血红地挂在西天,余晖笼罩下的拉萨城,弥漫着一片暗红和金色的光晕,与缭绕升腾的暮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片神秘的人间密境。远处的拉鲁湿地偶尔泛出一片白光,低矮的建筑从拉萨河边一直延伸到对面的山峦,稍微宽敞一点儿的街巷里,三三两两的人影在晃动。山峰上终年不化的一圈积雪,如同给山戴上了一顶雪白的帽子。除了河水的流淌,听不见任何声音。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却又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虚无,甚至夹带着几丝恐慌,为内心某个涌动的欲望。
⑧这样的时候,最好什么也不要想,就这样安静地坐着,就地随意找个地方。置身这样的风景中,本身已成风景,没有远山与近景的区别。如果你一时还无法安静,也没有关系。看看远处褐色的山,那些寸草不生的砾石直指天堂,把你的思索连同空冥一起投进那些龟裂的缝隙,无论是顷刻的豁然,还是更加绝望,都属于生命最本原的领会。如果此刻,你依然感到有些烦躁,没有关系,回望近前的那些树吧,那些把翠绿和金黄染遍高原的树,在天地间直棱棱地矗着,只为给白云留出一丝飘忽的空间,而任凭风的挑逗和奚落。
⑨当你的目光穿透白亮亮的河水后还残留着几缕忧伤,那就伸手摸摸身旁的小草吧,望着那些在粗糙的砾石上匍匐的小叶片,还有零星夹杂在它们中的那些微微昂起头的藤蔓,你会不会觉得能哭、能笑、能自由地行走,已经很幸福?如果你觉得这一切依然与你无关,那就请你用心地听听远处传来的隐隐的钟声吧,还有那些随风飘散的诵经声,再用力地吸一口空气中的湿润,然后闭上眼睛,问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吧,你就能听见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⑩当夕阳散尽最后一抹金光,踏着残存的几丝暮色,和隐隐吐露的星光,舒一口长气,起身回家。四周一片沉寂,唯有拉萨河水,依然在纵情地吟唱着欢快的歌谣…… (选自《散文百家》)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采用对比的写法引出本文要写的风景——拉萨的黄昏,引人遐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作者“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欣赏拉萨的黄昏,是渴望在这样的黄昏之下能够让生命得到片刻的休憩,不再为生活而疲惫。
C. 文章第⑤段写了桥上一对对深情相拥的情侣,意在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仙足岛为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作铺垫。
D. 作者认为仙足岛是一个绝妙的去处,并非因为仙足岛有多美,而是由于仙足岛尚未开发,平时人少,能够让心灵在这里得到休憩,感受到心灵深处的真实声音。
E. 文章借写拉萨的黄昏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寓情于景,拉萨黄昏的静美,一如作者内心的平静,表现了作者对恬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15. “欣赏拉萨城的黄昏,还有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请你谈谈对“还”字的理解并分析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6. 文章两处写欣赏拉萨城的黄昏,作者对两处黄昏的感悟有什么不同?
17. 文章重点描写了荒岛上的黄昏景色,请探究⑦⑧⑨段写景的特点。
【参考答案】
14. DE
15. (1)还,又、更的意思。由上文描写居住的小楼处的黄昏自然过渡到描写荒岛上的黄昏,也突出强调了荒岛上的黄昏,对于作者来说,又是一道迷人的风景。(2)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6. (1)居住处欣赏黄昏,作者感到的是温暖,得到的是享受。(2)荒岛处欣赏黄昏,作者感到的是安静,得到了对生命最本原的领会和聆听灵魂深处的声
17. (1)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西天写到拉萨城,从远处的山写到近处的树、草。(2)以动衬静。如“除了河水的流淌,听不见任何声音”。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没有采用对比的手法;B项,文章没有写到作者为生活而疲惫;C项,不是铺垫,仅是客观描写。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两问,第一问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第二问是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还”指“又、更”,指除了这个,另外的。“还有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指除了上文描写的居住的小楼处的黄昏美景外,下文要描写的荒岛上的黄昏也是作者特别喜爱的,所以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突出强调了荒岛上的黄昏,对于作者来说,又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作者对两处黄昏的感悟有什么不同”,可先到文章中找到作者对两处黄昏的具体感悟,然后再分析有什么不同。对居住的小楼处的黄昏美景的感悟集中在第三段,关键句有“就只剩下一片柔和的昏黄了,为眼前的那片低矮的房屋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亮。……我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任凭几缕穿过浓密的银杏树叶的阳光,温暖地打在我的脸上,静静地看着温顺的夕阳,缓缓地落到远处的屋檐后……”;对荒岛上的黄昏美景的感悟集中在第八九段,关键句有“这样的时候,最好什么也不要想,就这样安静地坐着,就地随意找个地方。……看看远处褐色的山,那些寸草不生的砾石直指天堂,把你的思索连同空冥一起投进那些龟裂的缝隙,无论是顷刻的豁然,还是更加绝望,都属于生命最本原的领会。……然后闭上眼睛,问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吧,你就能听见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回答。”结合这些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探究⑦⑧⑨段写景的特点”,首先要知道“写景的特点”答题角度,可从(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 中有画的效果, 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3)感觉器官角度: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 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还可从动静、虚实等角度分析。本题的⑦⑧⑨段写景的特点有:如从西天写到拉萨城,从远处的山写到近处的树、草,是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特点。如“除了河水的流淌,听不见任何声音”。是以动衬静的特点。
《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2
刘宏伟
①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到过很多的城市,欣赏过无数的美景,或欣喜若狂,或惊叹不已,或黯然感伤,无论哪一种,都带给了我无限的享受。但要提及钟爱,唯有拉萨的黄昏。
②我在拉萨的日子,一直住在拉萨晚报社的总编楼。它位于江苏路上,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门前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据说已有超过百年的树龄,旁边有一棵矮小的小桃树,每到夏天,桃树上便会密密麻麻地挂满又脆又甜的小桃子。
③我住的小楼,有一扇朝西的窗户,每天傍晚,都能看见血红的夕阳,从我的窗前慢慢滑落。三三两两晚归的人们,穿过金色的余晖,走过我窗前的银杏树。消失在小院旁的一栋高楼里……从我居住的小楼二楼的窗台望出去,夕阳就挂在不远处的檐角后,金色的光芒无力地从远方投射而来,先是将附近的山峦映照出几片暗影,到了跟前,就只剩下一片柔和的昏黄了,为眼前的那片低矮的房屋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亮。如果你睁大眼睛,仔细地瞧瞧,能清楚地看见夕阳的轮廓,和上面色彩纷呈的光斑。每当此时,我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任凭几缕穿过浓密的银杏树叶的阳光,温暖地打在我的脸上,静静地看着温顺的夕阳,缓缓地落到远处的屋檐后……
④欣赏拉萨城的黄昏,还有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
⑤晚饭后,顺着江苏路走一小段。然后沿着解放东路一直前进,就到了拉萨河边。一座拱型的大桥,把桥另一头的荒岛(现在叫仙足岛)与城区连在了一起,桥上随处可见一对对深情相拥的情侣,沐浴着金色的夕阳余晖,对着桥下奔流的拉萨河水,尽情地述说着彼此心中的思念和爱意。
⑥除了一所中学和一个度假村外,偌大的岛上很难见到其他人为的建筑痕迹。偶尔会有晚归的.藏胞同行,他们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前行,全身都被霞光染红了,唯有手上的经轮发出金黄的光泽。沿着河边向东,步行十来分钟后,就进入了一片林荫覆盖的山坡,上行二三百米,有一片开阔的平地,在那棵最大的松树前停下来,回转身,就能将河对岸整个拉萨城的轮廓尽收眼底。
⑦夕阳血红地挂在西天,余晖笼罩下的拉萨城,弥漫着一片暗红和金色的光晕,与缭绕升腾的暮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片神秘的人间密境。远处的拉鲁湿地偶尔泛出一片白光,低矮的建筑从拉萨河边一直延伸到对面的山峦,稍微宽敞一点儿的街巷里,三三两两的人影在晃动。山峰上终年不化的一圈积雪,如同给山戴上了一顶雪白的帽子。除了河水的流淌,听不见任何声音。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却又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虚无,甚至夹带着几丝恐慌,为内心某个涌动的欲望。
⑧这样的时候,最好什么也不要想,就这样安静地坐着,就地随意找个地方。置身这样的风景中,本身已成风景,没有远山与近景的区别。如果你一时还无法安静,也没有关系。看看远处褐色的山,那些寸草不生的砾石直指天堂,把你的思索连同空冥一起投进那些龟裂的缝隙,无论是顷刻的豁然,还是更加绝望,都属于生命最本原的领会。如果此刻,你依然感到有些烦躁,没有关系,回望近前的那些树吧,那些把翠绿和金黄染遍高原的树,在天地间直棱棱地矗着,只为给白云留出一丝飘忽的空间,而任凭风的挑逗和奚落。
⑨当你的目光穿透白亮亮的河水后还残留着几缕忧伤,那就伸手摸摸身旁的小草吧,望着那些在粗糙的砾石上匍匐的小叶片,还有零星夹杂在它们中的那些微微昂起头的藤蔓,你会不会觉得能哭、能笑、能自由地行走,已经很幸福?如果你觉得这一切依然与你无关,那就请你用心地听听远处传来的隐隐的钟声吧,还有那些随风飘散的诵经声,再用力地吸一口空气中的湿润,然后闭上眼睛,问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吧,你就能听见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⑩当夕阳散尽最后一抹金光,踏着残存的几丝暮色,和隐隐吐露的星光,舒一口长气,起身回家。四周一片沉寂,唯有拉萨河水,依然在纵情地吟唱着欢快的歌谣……
(选自《散文百家》)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采用对比的写法引出本文要写的风景——拉萨的黄昏,引人遐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欣赏拉萨的黄昏,是渴望在这样的黄昏之下能够让生命得到片刻的休憩,不再为生活而疲惫。
C.文章第⑤段写了桥上一对对深情相拥的情侣,意在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仙足岛为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作铺垫。
D.作者认为仙足岛是一个绝妙的去处,并非因为仙足岛有多美,而是由于仙足岛尚未开发,平时人少,能够让心灵在这里得到休憩,感受到心灵深处的真实声音。
E.文章借写拉萨的黄昏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寓情于景,拉萨黄昏的静美,一如作者内心的平静,表现了作者对恬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2).“欣赏拉萨城的黄昏,还有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请你谈谈对“还”字的理解并分析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文章两处写欣赏拉萨城的黄昏,作者对两处黄昏的感悟有什么不同?
(4).文章重点描写了荒岛上的黄昏景色,请探究⑦⑧⑨段写景的特点。
参考答案:
(1).DE(A项,没有采用对比的手法;B项,文章没有写到作者为生活而疲惫;C项,不是铺垫,仅是客观描写。)
(2).(1)还,又、更的意思。由上文描写居住的小楼处的黄昏自然过渡到描写荒岛上的黄昏,也突出强调了荒岛上的黄昏,对于作者来说,又是一道迷人的风影。(2)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1)居住处欣赏黄昏,作者感到的是温暖,得到的是享受。(2)荒岛处欣赏黄昏,作者感到的是安静,得到了对生命最本原的领会和聆听灵魂深处的声音。
(4).(1)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西天写到拉萨城,从远处的山写到近处的树、草。(2)以动衬静。如“除了河水的流淌,听不见任何声音”。
《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3
拉萨的黄昏
①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到过很多的城市,欣赏过无数的美景,或欣喜若狂,或惊叹不已,或黯然感伤,无论哪一种,都带给了我无限的享受。但要提及钟爱,唯有拉萨的黄昏。
②我在拉萨的日子,一直住在拉萨晚报社的总编楼。它位于江苏路上,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门前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据说已有超过百年的树龄,旁边有一棵矮小的小桃树,每到夏天,桃树上便会密密麻麻地挂满又脆又甜的小桃子。
③我住的小楼,有一扇朝西的窗户,每天傍晚,都能看见血红的夕阳,从我的窗前慢慢滑落。三三两两晚归的人们,穿过金色的余晖,走过我窗前的银杏树,消失在小院旁的一栋高楼里……从我居住的小楼二楼的窗台望出去,夕阳就挂在不远处的檐角后,金色的光芒无力地从远方投射而来,先是将附近的山峦映照出几片暗影,到了跟前,就只剩下一片柔和的昏黄了,为眼前的那片低矮的房屋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亮。如果你睁大眼睛,仔细地瞧瞧,能清楚地看见夕阳的轮廓,和上面色彩纷呈的光斑。每当此时,我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任凭几缕穿过浓密的银杏树叶的阳光,温暖地打在我的脸上,静静地看着温顺的夕阳,缓缓地落到远处的屋檐后……
④欣赏拉萨城的黄昏,还有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
⑤晚饭后,顺着江苏路走一小段。然后沿着解放东路一直前进,就到了拉萨河边。一座拱形的大桥,把桥另一头的荒岛(现在叫仙足岛)与城区连在了一起,桥上一对对深情相拥的情侣,沐浴着金色的夕阳余晖,对着桥下奔流的拉萨河水,尽情地述说着彼此心中的思念和爱意。
⑥除了一所中学和一个度假村外,偌大的岛上很难见到其他建筑的痕迹。偶尔会有晚归的藏族同胞同行。沿着河边向东,步行十来分钟后,就进入了一片林荫覆盖的山坡,上行二三百米,有一片开阔的平地,在那棵最大的松树前停下来,回转身,就能将河对岸整个拉萨城的轮廓尽收眼底。
⑦夕阳血红地挂在西天,余晖笼罩下的拉萨城,弥漫着一片暗红和金色的光晕,与缭绕升腾的暮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片人间秘境。远处的拉鲁湿地偶尔泛出一片白光,低矮的建筑从拉萨河边一直延伸到对面的山峦,稍微宽敞一点儿的街巷里,三三两两的人影在晃动。山峰上终年不化的一圈积雪,如同给山戴上了一顶雪白的帽子。除了河水的流淌,听不见任何声音。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却又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虚无,甚至夹带着几丝恐慌,为内心某个涌动的欲望。
⑧这样的时候,最好什么也不要想,就这样安静地坐着,就地随意找个地方。置身这样的风景中,本身已成风景,没有远山与近景的区别。如果你一时还无法安静,也没有关系。看看远处褐色的山,那些寸草不生的砾石直指苍穹,把你的思索连同空冥一起投进那些龟裂的缝隙,无论是顷刻的豁然,还是更加绝望,都属于生命最本原的领会。如果此刻,你依然感到有些烦躁,没有关系,回望近前的那些树吧,那些把翠绿和金黄染遍高原的树,在天地间直棱棱地矗着,只为给白云留出一丝飘忽的空间,而任凭风的挑逗和奚落。
⑨当你的目光穿透白亮亮的河水后还残留着几缕忧伤,那就伸手摸摸身旁的小草吧,望着那些在粗糙的砾石上匍匐的小叶片,还有零星夹杂在它们中的那些微微昂起头的藤蔓,你会不会觉得能哭、能笑、能自由地行走,已经很幸福?如果你觉得这一切依然与你无关,那就请你用心地听听远处传来的隐隐的钟声吧,再用力地吸一口空气中的湿润,然后闭上眼睛,问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吧,你就能听见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回答。
⑩当夕阳散尽最后一抹金光,踏着残存的几丝暮色,和隐隐吐露的星光,舒一口长气,起身回家。四周一片沉寂,唯有拉萨河水,依然在纵情地吟唱着欢快的歌谣……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采用衬托的写法引出本文要写的风景——拉萨的黄昏,引人遐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⑤段写了桥上一对对深情相拥的情侣,意在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仙足岛是另一个无人知晓的绝妙去处做铺垫。
C.作者认为仙足岛是一个绝妙的去处,并非因为仙足岛有多美,而是由于仙足岛尚未开发,平时人少,能够让心灵在这里得到休憩,感受到心灵深处的真实声音。
D.文章借写拉萨的黄昏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寓情于景,拉萨黄昏的静美,一如作者内心的平静,表现了作者对恬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8.文章两处写欣赏拉萨城的黄昏,作者对两处黄昏的感悟有什么不同?
9.文章重点描写了仙足岛上的黄昏景色,请探究第⑦⑧⑨⑩段写景的特点。
参考答案
7.B
8.在居住处欣赏黄昏,作者感受到的是温暖,得到的是享受。在荒岛处欣赏黄昏,作者感受到的是安静,得到了对生命本原的领会,聆听到了心灵深处的声音。
9.①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西天写到拉萨城,从远处的山写到近处的树、草。②以动衬静。如“四周一片沉寂,唯有拉萨河水……吟唱着欢快的歌谣……”。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铺垫”错误,此处是客观描写,不存在铺垫关系。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文段的内容及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
第一处描写拉萨的黄昏,从“每当此时,我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任凭几缕穿过浓密的银杏树叶的`阳光,温暖地打在我的脸上,静静地看着温顺的夕阳,缓缓地落到远处的屋檐后”可知,“总爱斜身坐在二楼的窗台”“任凭”给人以随意舒适之感,“温暖”“温顺”是作者的感受,总结为是温暖与享受;第二处描写拉萨的黄昏,从“如果你觉得这一切依然与你无关,那就请你用心地听听远处传来的隐隐的钟声吧,还有那些随风飘散的诵经声,再用力地吸一口空气中的湿润,然后闭上眼睛,问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吧,你就能听见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回答”可知,作者能听到内心的呼唤声,这是一种心灵深处的静谧感受。
9.本题考查学生对景色描写中表现手法的探究能力。
①由“夕阳血红地挂在西天,余晖笼罩下的拉萨城”可知,作者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写到了从西天到拉萨城;由“看看远处褐色的山,那些寸草不生的砾石直指苍穹……回望近前的那些树吧”可知,作者由远及近的从远处的山写到近处的树、草。②运用比喻修辞。由“山峰上终年不化的一圈积雪,如同给山戴上了一顶雪白的帽子”可知,将终年不化的积雪比作“白帽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积雪的位置以及形态;③由“四周一片沉寂,唯有拉萨河水……吟唱着欢快的歌谣……”可知,作者将拉萨河拟人化,河水本不会“吟唱”,这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同时以动衬静,以河水的“吟唱着欢快的歌谣”来衬托拉萨黄昏的静谧,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表现了作者对恬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拉萨的黄昏》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黄昏》阅读答案06-15
《黄昏》阅读答案[实用15篇]11-11
熊召政《镜泊湖的黄昏》阅读训练及答案06-13
袋鼠阅读及答案06-20
《潮汐》阅读答案06-20
鸽子阅读答案06-20
界河阅读答案06-20
《耳光》阅读答案06-20
傍晚阅读答案06-20
《军神》阅读答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