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愿》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01 07:28:3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凤愿》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凤愿》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凤愿》阅读答案

  凤愿

  薛培政

  坐在轮椅上的爷爷,爱给小孙子讲鹁鸪岭的故事。

  “鹁鸪岭在哪儿?”小孙子问。

  “鹁鸪岭啊,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鹁鸪岭上有好玩的东西吗?”

  “鹁鸪岭上呐,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这些小动物.……”爷爷颤抖着声音说。

  “哇,我长大了一定要去鹁鸪岭!”充满憧憬的小孙子乐了。

  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

  爷爷说,在鹁鸪岭,是打鬼子那会儿,鹁鸪岭人的思情,几辈子也报答不完。

  那年,刚满二十岁的爷爷担任了区武工队队长。一天上午,为阻击下乡扫荡的鬼子,掩护乡亲们转移,他身负重伤,被拾进势鹁鸪岭。

  这是一个大山皱褶里的村庄。山地贫瘠,十年九旱,散居在山上的村人,半年糠菜半年粮地过活。养伤的日子里,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将仅存的一点白面拿出给他吃。那次,房东大嫂刚烙好一张面饼,将要扶他起身时,身后多了一双直勾勾的小眼睛,那是大嫂五岁的独子。趁大嫂转身的间隙,小家伙偷偷撕下一小块面饼,可未填进嘴里,就被大嫂发现夺下,一把将孩子推到室外。他泪流满面地握着那张面饼难以下咽。

  伤愈归队时,他对送行的乡亲们含泪发誓:“等仗打完了,俺一定回到鹁鸪岭,让老少爷们吃上饱饭!”

  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后,他谢绝进荣军院疗养,拄着拐杖走进鹁鸪岭村。

  他没有食言,用安家费买炸药、铁镐、铁锹和手推车,带领乡亲们打响劈山改岭造良田的战斗。把一座座山梁翻个底朝天,造出一片片梯田。就在他向往着让鹁鸪岭人年年有余粮,天天吃饱饭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将造出的梯田一夜之间冲毁。

  望着漫山遍野裸露的山石,这个七尺高的硬汉号啕大哭:“没能让乡亲们吃饱饭,却糟蹋了大片山林,我有罪啊”他连伤带痛晕倒在山坡上后,整个人瘫痪了。

  此后,恶化的生态蚕食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穷”像魔咒困扰着鹁鸪岭人,也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还不上这笔账,我死不瞑目啊!”

  三十年后,省城一位林学博士,担任了鹁鸪岭村第一书记。

  博士书记进村后,白天满山跑,寻宝似的走走看看,时而抓起一把土,对着放大镜端详半天;时而走向山崖边,用手指蘸起石缝间的水滴看了又看。晚上就到村民家拉呱,专拉山上的事。一个月后,他当着全村父老乡亲的面,拿出了脱贫致富的规划——造林。

  “咋,要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山上栽树,咋栽?能活吗?”乡亲们把头摇成拨浪鼓。“能!就看咱老少爷们有没有这个心劲。”他一口唾沫一个钉说。

  望着一双双疑惑的眼神,他发话了:“请大伙放心,栽活了,谁栽归谁所有;栽不活,树苗费、误工费,我来出!"

  也许被他那热诚劲感染,乡亲们随他上山了。

  山上缺土,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没有水,请来水利专家当顾问,开挖泉眼,修蓄水池,建拦水坝,铺设管道;买树苗资金不足,他带村民到外地采种繁育苗木;还修成盘山路,架线引电上山。

  后来,他索性带上铺盖卷,半年竟没下过山。住在省城的妻子想不通,坐火车、赶汽车找上山来:“你堂堂一博士,放着省城不待,跑到这光秃秃的山上来,你傻不傻呀?

  “说傻也傻,说不傻也不傻,我就想让这满山遍野长成苍翠树林,站在林间,能看到泉水静静流淌,看到鸟兽随意嬉戏……”

  “我看你是发疯了!”妻子气得头也不回地走了。

  为植树,他胶鞋磨烂上百双,银头换了几十把。除了脸上架的那副眼镜外,黝黑的皮肤,淳朴的装扮,与村人没二样。长年超强劳动,曾几次累倒在山上。望着他那赢弱的身体,乡亲们心疼了:“这孩子咋恁实诚啊!”

  下乡任期到后,痴心不改的他又续三年。等到第二个任期满时,鹑鸪岭道道山梁已是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下山那天,他虔诚地跪倒在山林前,仰望蓝天高呼:“爷爷,如今的鹁鸪岭又有了大片的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等小动物,您看到了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村庄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到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再到房东大嫂的一张面饼,都表现了鹁鸪岭人对爷爷的恩情。

  B. 鹁鸪岭人贫穷,是因为在当时的年代,爷爷缺少生态规划意识,带领乡亲们劈山改岭造良田,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

  C.第一书记的承诺,打消了鹁鸪岭乡亲们的疑虑。经过三年的奋斗,鹁鸪岭已经变得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D.小说写了不同时代祖孙两人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从“炸药、铁镐”到“水坝”“管道”,突出了知识扶贫、生态致富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爷爷爱给小孙子讲鹁鸪岭的故事,并且通过“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这一细节,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写爷爷打鬼子受伤后被鹁鸪岭乡亲们照顾,他心怀感恩,带领乡亲们致富却没有实现夙愿,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小说中写妻子的数落和生气,乡亲们的评价,侧面表现了这位第一书记的执着、辛苦,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小说语言运用巧妙,切合叙述格调和叙述内容,俗语、口语、方言的使用,使文章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8.小说四次写到爷爷的眼泪,每次爷爷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4分)

  9.照应手法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6分)

  答

  6.D 解析:A项,村庄土地贫瘠和十年九旱是背景描写,没有表现出鹑鸪岭人对爷爷的恩情。B项,鹑鸪岭人贫穷,还有地理和天灾等原因。C项,“三年的奋斗”错.

  7. B 解析:运用的是插叙手法。

  8.①“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写出了爷爷对鹑鸪岭的思念、感恩,也有愿望没有实现的伤心。

  ②“他泪流满面地握着那张面饼难以下咽”,山村人民虽然很贫穷,但竭尽一切照顾他,爷爷为此而感动。

  ③“伤愈归队时,他对送行的乡亲们含泪发誓”,写出了爷爷立志回报山村的决心和感恩之情。

  ④“望着漫山遍野裸露的山石,这个七尺高的硬汉号啕大哭”,写出了爷爷因考虑不周,而使当地生态恶化的悔恨之情。

  (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①自然场景的照应。开头和结尾自然环境相互照应,写出了孙子实现了爷爷的愿望,让山村实现了脱贫致富,使小说结构更严谨.

  ②劳动场景的照应。爷爷和孙子带领乡亲上山劳动的场景相照应,突出了人物公而忘私、敢想敢干、勤劳顽强的精神,也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脱贫致富的方式不同。

  ③情节的照应。孙子小时候说长大了去鹁鸪岭,三十年后,他担任鹁鸪岭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致富,突出了良好家风、感恩精神的传承,具有时代意义。

  (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凤愿》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百鸟朝凤阅读答案06-26

王愿坚《支队政委》阅读答案12-13

辛愿《乱后还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06-20

明凤英《一点一横长》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06-14

江边阅读答案08-10

《白鹭》阅读答案09-26

高手阅读答案09-27

伏击阅读答案09-27

《登楼》阅读答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