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 “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标题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2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5.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色的.描绘,借景生情,指出了革命的道路曲折不平的道理。
E.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解析:选AD A项,“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词人独立在寒秋中是对革命形势的沉思。可以从“谁主沉浮”的疑问中体会。D项,“革命的道路曲折不平”错,词中无此意思,属无中生有。
6.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可以采用“摘引法”,从词中找出能体现词人形象特点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英雄形象。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3
沁园春
南宋·戴复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
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漂泊多年,经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感慨之意颇深。本词是作者一生行藏的概括总结,也是作者精神情感的记录与反省。
B.词人用“十年灯火”“四方奔走”,时空并举,讽刺了自己汲汲营营、“求利求名”的过往,自满于当下“穷吟诗句清”的生活。
C.下阕作者自我开解,借西汉司马相如临邛涤器和严光(字君平)成都卖卜的典故,认为人生际遇未到,分当如此,“何敢怨”隐含愤激自嘲之意。
D.末句“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劝自己放开怀抱品美酒赏美景,故作萧散,自我宽解,细品之下万千感慨余韵无限。
16.戴复古曾在《望江南》中说:“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渐有稼轩风。最会说穷通。”评论家认为这句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其诗词创作的大致风貌。请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注:长庆4年,元稹为白居易编集,题为《白氏长庆集》,同时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元氏长庆集》,以此得名。
答
15.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自满”错,不是自满,“赢得穷吟诗句清”中“赢得”带有自嘲之意。故选B。
16.①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如“十年灯火”“安得”“吾何敢怨”等,都为口语。②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如“四方奔走”,却“蹭蹬”落魄,“空余豪气”等,都与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词风一致。③手法(或内容)上采用对比“说穷通”,少年时的奔走努力豪气峥嵘和年老时空余“闭门独坐”“愁叹之声”对比。(每点2分)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律变成长庆体”,指的是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本词中“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可怜”“吾何敢怨”等语言浅近直白,多用口语,通俗易懂,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歌词渐有稼轩风”指的.是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这首词写诗人十年苦读,也曾“四方奔走”,但只能“蹭蹬归来”,除了诗,一无所有。而诗也唯“愁叹之声”。他连求田问舍也不可得,徒然如司马相如,严君平一样干些低贱活计以谋生。“空馀豪气”报国无门,徒能饮酒听莺,看似安闲,可充满了苦涩,与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词风一致。“最会说穷通”指的是手法(或内容)上采用对比“说穷通”。本词中少年时“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与年老时“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愁叹之声”形成对比,凸显诗人报国无门、空余豪气的的感慨。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4
课内精练
1、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
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
2、对诗人引用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
B、诗人借用这句话,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
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孔子的话是一个比喻句。
3、对下片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指的是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一段长江。
B、“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截穿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C、“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出自《高唐赋》。
D、“高峡”指巫峡,“平湖”指建造好的水库。
4、对整首词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丰富奇特的想像
B、巧妙地引用歌谣
C、借用古语来过渡和抒情
D、用神话故事来烘托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5、诗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0)
望 海 楼①
米 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白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
2、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
和 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答案提示:
1、烘托望海楼的高峻。(这是衬托手法的运用)
2、“三峡”和“六朝”,一个是地理概念,一个是年代概念,是两个不同的纬度,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所填空应该是:空间、时间。
3、B
4、这首诗的颈联所写的角度不止两个,如“红日”和“白烟”是从色彩角度,“画角”则是从声音的角度,而“催”和“起”则是从动态的角度等,但根据题目要求只要回答出两点就可以了。
1 沁园春 长沙?参考答案
【课内精练】
1、(1)立、看、怅、问 (2)D (3)A (4)A (5)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头、流、由、浮押ou韵
2、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选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全诗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形象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选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
【课外强化】一、1、D 2、A 3、D 4、A 5、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动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另: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妙处有三:一是与后边的“神女”相联系;二是反衬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衬出人民气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可见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点化是巧妙的。
二、参考答案:1、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的煎熬;②从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2、表示提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衷愁。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5
沁园春①
刘过
风雨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②。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③,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断东安抚使,派人去召请住在临安(今杭州)的刘过来绍兴一聚,刘因故未能前往,便写信并作此调回复。②驾勒吾园:强拉我回去。③“天竺去来”以下大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天竺寺一带的景色。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作者借用樊哙“斗酒之肩”豪爽宴饮的典故,想象稼轩招待自己的饮食,用极强的画面感体现出主客二人豪气干云的性格。
B。苏轼和白居易都曾在杭州为官并留下许多名章隽句,林逋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宋初高士,在本词中作者将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词风罕见,别出心裁。
C。词中化用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巧妙自然地描写出了令人施连忘返的杭州之美。
D。作者开篇用“风雨渡江”表明自己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未能赴辛弃疾之约,同时又为末尾“须晴去”埋下伏笔,前后呼应,词意周到。
15、后世学者评论这首词认为虽然词意简单却“文情谈论,妙趣横生”,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答案:
14、(3分)D(不是天气原因)
15、(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①(题材)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作者将古代贤圣写进词里与自己喝酒聊天,与湖山胜景交织在一起,离奇却并不荒诞,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②(形象、语言)词中塑造的人物情态生动,性情真挚。例如“驾勒吾回”的`任情率性,“只管衔杯”的诙谐风趣,“且此徘徊”的无忧无虑等。③(风格)词风变幻多姿,不拘一格。开篇三句气势豪放,突兀清奇,但下文却突发奇想,转面描写杭州的湖光山色和旖旎风光,作者收放自如。④(艺术手法)虚实相生,情致深厚。实有的风雨和湖山胜景,虚写的宴饮和赴约,在作者笔下勾连穿越,游刃有余。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6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看山 江 天 水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7
一、课外阅读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0年2月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________的气势,_________的风格。
3.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________,下阕________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景,《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
4.这首词描写_________的一个场景,表现_________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5.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参考答案
1.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2.雄壮、豪放
3.写景、叙事、南国雪
4.行军、工农红军、祖国山河的壮丽、豪情壮志
5.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最后演变成京剧。
或京剧是在徽剧融合汉调、秦腔、昆曲之后,逐渐演变而成的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8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一.望长城……比高。
1. 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图,其中属静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望字在这段文字中起了______________作用。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格。
4. 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5. 写黄河水结冰,用了一个____字,把滚滚黄河的动态写成了静态;而描写静止的群山和高原时,用了“____”和“____”,赋予了群山和高原以生气勃勃的动态。
6. 解释加点的词:①惟: ②顿:
7. 全词中与这段文字相反,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两句显示了作者__________的胸怀和_________的气魄。
9. 全词中表白色的词有哪几个?
答:
二.江山如此多娇……还看今朝。
1.对上阕所写作总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词产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全词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分析“惜”字:
①“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②“惜”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惜”的是什么?( )A。文采 B。风骚 C。文治不足
④“惜”字领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在本文应主读的音后打“∨”。
汗 数 还 朝
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作者对历史上有代表的帝王的评论所持的态度是( )
A.肯定 B。否定 C。既肯定又否定 D。以上都不是
7.词中评论古代英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功绩卓著。
C.为了陪衬当代英雄,评古是为了论今 D.为了告诫当代英雄,应文武并重。
8.“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昔对今朝”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北国雪景 长城……滔滔 山舞……比高
2.领起下文 3。对偶,比喻,拟人,夸张 4。描写 5。失 舞 驰
6.①只 ②立刻,马上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8。博大宽阔 雄伟旷达
9.蜡,银,素(冰,雪)
二.1.江山如此多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承上起下
3.①惋惜 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③C ④秦皇……射大雕。
4.汗:hán∨ hàn 数:shǔ ∨shu 还:hái∨ huán 朝:zhāo∨cháo
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C 7。C
8.对当代英雄的赞美之情以及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9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需。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①。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②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
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辛弃疾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
B. “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灾。”作者深刻反省自己过分沉溺于所爱之酒,以至于酿成灾祸。
C. 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
D. 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15. 请结合全词,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答案】
14. B
15. ①口语化,简单直白,通俗易懂,例如“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②拟人化,使词作诙谐风趣,生动形象,全词赋予杯子生命,通过对话的形式,令人忍俊不禁。③用典,使得表情达意显得婉约含蓄,言简意丰、耐人寻味。④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⑤富有晢理,如“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诗词赏析:
辛弃疾的.词,素以风格多样而著称。他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此词首句“杯汝来前!”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而自称“老子”(犹“老夫”),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发觉长年口渴,喉咙口干得似焦炙的铁釜;近来又嗜睡,睡中鼻息似雷鸣。要追问其中缘由。言外之意,即是因酒致病,故酒杯之罪责难逃。“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病酒反应的严重,同时也说明主人一向酗酒,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它说: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这是不称“杯说”而称“汝说”,是主人复述杯的答话,其语气中,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故又叹息:“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口气不但软了许多,反而承认了酒杯曾是自己的“知己”。
词的下片语气又转,似表明主人戒酒的决心。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弛一张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过量伤身。古人又认为鸩鸟的羽毛置酒中可成毒酒。酒杯凭歌舞等媒介使人沉醉,正该以人间鸩毒视之。这等于说酒杯惯于媚附取容,软刀子杀人。如此罪名,死有余辜。然而这里只说“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倒底并未确认。接着又说:何况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实些话表面看来振振有词,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于酒是爱极生怨,酒于自己是美过成灾。这就为酒杯开脱不少罪责,故而从轻发落,只是遣之“使勿近”。“吾力犹能肆汝杯”,话很吓人,然而“勿留亟退”的处分并不重,主人戒酒的决心可知矣!杯似乎看出了这一点,亦不再辩解,只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麾之即去”没什么,“招则须来”则大可玩味,说得俏皮。
总之,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形象。它善于揣摸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来”,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
作者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另外,词中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与原有调式不同,又大量熔铸经史子集的用语,从而丰富了词意的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10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10.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鉴赏编辑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11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问题】
①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上阕写的是【 】,下阕写的是【 】,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①北国雪景,评说历史(英雄)(1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像;同时,“舞、驰”两个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2分)
解疑自读法
这种自读法极其有用。学生不能一辈子跟在老师后面听课、读书。因此,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对今后学生独立读书,从事研究十分有用。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张载说:“于是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也说:“读书要懂。“可见读书时学会质疑解疑的重要。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型
①温丝果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冲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一个良吐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⑤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大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大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⑥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大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体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同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⑦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柏克郡,找到了马体。她向马休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②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①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顺利地成为一名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用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第三段中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结合上下文】(2分)
2、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__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__情感、预示人物的__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4、第③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分)
答:
1、因为有了温丝菜特的陪伴,珍妮芙太太不再感到孤单,心情特别舒畅。
2、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1)运用拟人(或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草炫耀风姿的情景。
(2)运用夸张,突出表现了温丝菜特听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
4、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12
沁园春·梅
①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正地连,角声三弄,人国,愁绪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②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③相看。
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注】①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 ②卓:建立。 ③冷淡:“冷澹”,清淡,不浓艳,素净淡雅。 ④鼎鼐:旧以宰相治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
1.开头一句“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结合上片说明理由。 (5分)
2.下片所写之梅与《卜算子·咏梅》中的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5分)“怕”。怕是“害怕”,“不愿”的意思。(1分)因为地连边塞,角声频频,凭栏赏梅,这些情景入眼入耳,只会徒添愁绪,所以“怕”;(2分)昔日村墟篱落,品茶赏梅,如今人思乡国,已无法拥有那份情致,凭栏赏梅,却会勾起往事,所以“怕”。(2分)
【评分标准】 写出“怕”字的意思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答出一点得2分,二点共4分。意思对即可。
2.同:坚贞、高洁、孤独。(1分)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1分);陆游词中的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香如故。(1分)
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赏,无意争春;(1分)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2分)
【评分标准】 相同点3分,写出相同特点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写出不同点3分。共6分。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13
沁园春
刘过
风雨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②,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
③,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断东安抚使,派人去召请住在临安(今杭州)的刘过来绍兴一聚,刘因故未能前往,便写信并作此调回复。
②驾勒吾园:强拉我回去。
③“天竺去来”以下大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天竺寺一带的景色。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作者借用樊哙“斗酒之肩”豪爽宴饮的典故,想象稼轩招待自己的饮食,用极强的画面感体现出主客二人豪气干云的性格。
B、苏轼和白居易都曾在杭州为官并留下许多名章隽句,林逋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宋初高士,在本词中作者将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词风罕见,别出心裁。
C、词中化用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巧妙自然地描写出了令人施连忘返的杭州之美。
D、作者开篇用“风雨渡江”表明自己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未能赴辛弃疾之约,同时又为末尾“须晴去”埋下伏笔,前后呼应,词意周到。
15、后世学者评论这首词认为虽然词意简单却“文情谈论,妙趣横生”,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答
14、 (3分)D(不是天气原因)
15、(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①(题材)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作者将古代贤圣写进词里与自己喝酒聊天,与湖山胜景交织在一起,离奇却并不荒诞,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
②(形象、语言)词中塑造的人物情态生动,性情真挚。例如“驾勒吾回”的任情率性,“只管衔杯”的诙谐风趣,“且此徘徊”的无忧无虑等。
③(风格)词风变幻多姿,不拘一格。开篇三句气势豪放,突兀清奇,但下文却突发奇想,转面描写杭州的湖光山色和旖旎风光,作者收放自如。
④(艺术手法)虚实相生,情致深厚。实有的风雨和湖山胜景,虚写的宴饮和赴约,在作者笔下勾连穿越,游刃有余。
沁园春阅读答案 篇14
同步阅读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总领这一阕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霜天”即________。
3.这节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翔浅底”如果换成“鱼游浅底”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怅”的原意是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
6.“沉浮”同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
7.这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8.“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
9.“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
10.这节诗由________字领起,先________,再以设问结尾,实际上巧妙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上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下一页
1.看
2.秋天
3.山、林、江、舸、鹰、鱼。
4.不好。因为“翔”写出了鱼的自由自在与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符合整首诗歌大气豪迈的意象特征。
5.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6.升沉 盛衰
7.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8.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官僚
9.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
10.恰 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沁园春·泉南作阅读答案01-18
沁园春·斗酒彘肩阅读答案07-13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1-15
江边阅读答案08-10
宣纸阅读答案08-12
桃园阅读答案08-18
《唢呐》阅读答案09-22
《幸福》阅读答案10-09
《饭》阅读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