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31 14:00:3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雨雪曲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雪曲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雪曲阅读答案

雨雪曲阅读答案1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

  (2)①比喻,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

  (3)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

  简析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功名,在字面上又指征人的名字,但除了不知名的死者外,整个场面空无一人。

雨雪曲阅读答案2

  雨 雪 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4分)

  9.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8.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1分)、荒凉苦寒(1分)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分)(第二问答出“离别的路”仅1分,答出“路”有“离开家乡”+“从军”两个信息点可得2分)

  9.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1分)②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1分)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2分)(此问实际上是一道作用题。答题要点可以扣住“内容”“情感”两个角度来回答。也可以从“坏”“低”这样的用字特色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加以补充回答。需要注意的是,答情感时,不能只简单地回答“表现了戍卒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前面的定语同样十分重要。)

  【知识链接】

  “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以鼓角为伴奏,因此叫做“横吹”。角这种乐器,渐渐不再流传了,姜夔道“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则其声悲咽可知。后来广为流传的横吹曲辞却是李延年所作。《乐府解题》中说:“汉横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已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鹄》,二曰《陇头》,三曰《出关》,四曰《入关》,五曰《出塞》,六曰《入塞》,七曰《折杨柳》,八曰《黄覃子》,九曰《赤之扬》,十曰《望行人》。后又有《关山月》《洛阳道》《长安道》《梅花落》《紫骝马》《骢马》《雨雪》《刘生》八曲,合十八曲。”

雨雪曲阅读答案3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雨雪曲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www.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9.(1)(2分)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1分),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1分)。

  (2)(4分)①比喻(1分),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1分)。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分)。

  (3)(4分)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分);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分)。

雨雪曲阅读答案5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2分)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1分),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1分)。

  (2)(4分)①比喻(1分),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1分)。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分)。

  (3)(4分)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分);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分)。

雨雪曲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本题选用南朝陈江总一首名为《雨雪曲》的拟乐府诗为鉴赏材料。

  江总(518~590),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先后仕梁、陈、隋三朝。南朝陈时,为陈后主(叔宝)所宠信,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陈亡入隋,拜上开府。原有作品集三十卷,后来散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雨雪曲》原为汉乐府横吹曲名,后人多有拟作,江总的拟作是其中非常成功的篇章。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试题分析】这道题既是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也是为下一题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做出铺垫。这首诗的一个主要成功之处,就是做到了景与情融为一体,即通过对人物所处的环境中气候、风物等因素的描写,来烘托其情感,而情感的抒发又在很大程度上隐含在环境的描写之中。因此,不把握诗中的环境,也就不能把握诗中的情感。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歌,首句写雨雪阻隔在人物当时所处的地点和他们的目的地之间,第二句进一步交代清楚人物的身份和目的,这一点也可以结合注解②和③的'提示来把握。诗的第三、第四两句写周围所见只有狐狸出没、马蹄踩踏的印迹,点明环境的荒凉。第五、第六两句中的“天寒”“地暗”以及第七、第八两句中的“漫漫愁云”“苍苍别路”也是对环境的渲染。整首诗在人眼前展现的是戍卒前往边关的路途中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这可以从八句诗中综合出来。末句中的“别路”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也是古诗中常见词语,如考生没有很多阅读经验,也可从上文的描写中概括出它的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作品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五、六两句是诗中的精彩之处,“天寒”“地暗”和“旗彩坏”“鼓声低”看似不具因果关系,而诗人把它们先后排列在一起,获得了特殊的效果,让人体会到戍卒在寒冷、阴暗的天气中产生的视觉、听觉上的通感。能够通过外在环境的描写,生动细微地传达人物的内心感受,不仅是这两句诗的好处,也是整首诗的好处。在艺术鉴赏中,感悟、联想的能力至关重要,本题的这一问着重考查考生这方面的能力。对诗歌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果考生作答是对“天寒” “地暗”和“旗彩坏”“鼓声低”的其他联系,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最后,考生需要通过前面的一系列阅读理解、鉴赏分析,总结出诗中人物的情感,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

雨雪曲阅读答案7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④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⑤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④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⑤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两首诗歌所描绘的.边塞自然环境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对于边塞的将士,两位诗人都寄予了同情之心。请分别说明诗人同情他们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0.(1)同:都写出了边塞自然环境的寒冷恶劣。异:江诗所描绘的环境阴暗萧条沉闷,卢诗所描绘的环境明洁奇丽。

  (2)江诗侧重表现将士别路茫茫思乡难归之情,并以此表达同情之心。卢诗侧重表现对将士艰辛付出倾尽所有却不为天子所知的同情和不平。

雨雪曲阅读答案8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①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②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③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④苍苍:空阔辽远。别路:家乡之路。迷:迷失。

  【试题解析及阅读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纷飞、荒凉苦寒的艰苦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解析]

  第一问实际上是在问诗中所写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的,答题之前必须先要弄清楚命题人想让考生到底答什么。此类命题的答题思路是: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色。此问的答案要点应该是:寒冬、边地、飞雪荒凉。

  第二问命题质量不高。别路:离别的道路。结合诗意,其主语是边地的士卒。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压抑、沉闷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之情。

  [解析]

  第一问实际上问的是颈联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不是问某一个字的炼字艺术。因此,第一问至少有两个答题要点:一是表面意义是什么,回答自然环境;二是深层意义是什么,回答人物的心理感受。当然,第一问也可以从“坏”“低”这样的用字特色以及“借景,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加以补充回答;可惜高考所提供的答案有所局限。

  第二问题干很明确,一是“戍卒”,一是“情感”。结合“坏”“低”“愁”“迷”,联系诗后“边塞”的注解,不难做答。需要注意的是,答此问时,不能只简单地回答“表现了戍卒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前面的定语同样十分重要,要学会“丰满”地答题。

  【译文】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赏析】

  1、雨雪曲:“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

  2、首联: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

  隔:阻隔,隔断。

  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

  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直译:大雪纷飞隔断了边塞,出征的戍卒越过了陇西。

  赏析: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

  3、颔联: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直译:围绕着军阵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依傍在山脚下可以看见马匹留下的蹄痕。

  赏析: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

  4、颈联: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直译:天气寒冷得军队旗帜上的色彩似乎也变得不好了,阴暗的大地上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沉了许多。

  赏析: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5、尾联: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漫漫:广远无际。

  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苍苍:空阔辽远。

  别路:离别家乡之路。

  迷:迷失。

  直译:无边无际的暗淡的云气升了起来,(使得)空阔辽远的离别家乡之路迷失远方。

  赏析: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雨雪曲阅读答案9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3分)

  1.分析指导: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归纳,

  解答这类题要重点分析写景的句子,特别是那些体现景物特征的关键词,关键词的'冷暖色很重要,显示的景物特点也很重要。本诗的前四句是对边塞环境的描写,不仅交代了从军的地理位置,还通过“雨雪”“狐迹”“马蹄”这些意象展示边塞环境的荒凉苦寒的特点。

  2.现场答案展示: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旌旗招展,战鼓声声的场面。

  3.得失分分析

  ①没有抓住答题关键,题目要求分析边塞环境,而该考生着重分析了战斗场面。因审题出现失误导致答案出现偏差,失2分。②答出“雨雪交加”得1分。实际得分:1分。

【雨雪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江总《雨雪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15

出塞曲阅读答案06-20

【必备】出塞曲阅读答案01-21

王昌龄《采莲曲》阅读练习及答案01-12

出塞曲阅读答案2篇06-21

出塞曲阅读答案(优秀2篇)11-02

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附赏析06-20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1-15

春酒阅读答案06-13

乡愁阅读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