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克殷》阅读答案

时间:2024-02-02 07:29:3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武王克殷》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1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B(A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前一个田名词用如动词,耕种;)

  2.①代词,这件事;②代词,那;③代词,他们;④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①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道德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②有罪的人就杀了他,没有罪的人就让他活着。

  4.①爱屋及乌(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②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使其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译文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道:怎样处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同时爱他屋顶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同时憎恨他的墙壁。把那些敌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退出,邵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掉,让没有罪的人活命。怎样?武王说:不行!邵公退出,周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周公说:让他们各人住着自己的房屋,耕种自己的土地,不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亲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全在纣王一人身上。武王赞叹说:看的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2

  武王克殷

  【原文】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刈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

  ”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

  ”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

  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15)咸:都。(16)入:进见。(17)居:居住。(18)平:平定。

  【参考译文】

  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

  ”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

  ”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

  ”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

  ”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

  【训练】

  1.解释

  (1)克:攻克

  (2)恶:厌恶

  (3)咸:全部

  (4)入:进入

  (5)为:对

  (6)居:居住

  (7)平:使……太平,平定

  2.翻译

  (1)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有罪的人就杀死他们,没有罪的人就让他们活下来,怎么样呢?

  (2)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凡是尊重士君子的人,是因为他有仁义,并且有高尚的品德啊。

  3.本文有一个成语是:爱屋及乌

  4.武王认可周公的处理方法是因为周公的什么?原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有任有德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3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①。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改)

  注:①栾高之难: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季札“见微而知清浊”的一组是()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②季札弃其室而耕③无邑无政,乃免于难④难将至矣,政必及子⑤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⑥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D.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①②均为表现季札推位让国之德;⑥是写季札不愿违背初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樊服丧期满后想把君位让给季札;季札认为诸樊作为继承人符合礼义,在推让不得的情况下抛弃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B.诸樊离世时,为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留下遗命将王位传给余祭,意思是想要按次序以兄传弟,这样就能渐渐传给季札;但兄弟们都想当国君,季札只得到延陵这块封地。

  C.季札使齐,认为齐国政权将易主,劝说晏子纳邑与政;使郑,认为郑执政者骄纵,劝子产要小心以礼治国;使晋,认为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劝叔向考虑如何免于祸患。

  D.季札曾造访徐君,知道徐君内心喜欢他的宝剑,出使归来途经徐国时打算赠剑,但是徐君已经过世,季札就将宝剑解下,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才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兄弟们都想当国君”不当。

  答案:B

  【参考译文】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眜,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本是合理的(合乎道义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就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馀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离开鲁国,就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两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的祸乱不会平息。”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祸。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骄纵,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从卫国到了晋国,对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你们三家了。”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前的树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太史公说:延陵季子的仁爱之心,仰慕正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清浊。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雍陶《寄永乐殷尧藩明府》阅读练习及答案01-14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练习及答案06-19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1-15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6-13

柴禾阅读答案12-25

《黄昏》阅读答案06-15

《中年》阅读答案06-21

《草莓》阅读答案06-21

《金缕衣》阅读答案06-22

《关雎》阅读答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