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4-02-10 08:10:1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1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②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这里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接舆相比

  (1)诗歌一、三联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2分)

  (2)诗歌尾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勾勒出一副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2分)

  (2)诗人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并以陶潜自况,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及见到志趣相投的友人的喜悦之情。(3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2

  寒山转苍翠②,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④。

  渡头余落日⑤,墟里上孤烟⑥。

  复值接舆醉⑦,狂歌五柳前⑧。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色。③潺湲(chányuán):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问题】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C.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参考答案】

  6.C【解析】颔联和尾联对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

  7.D【解析】“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说法有误,应为“表明了诗人对裴迪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作者: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3、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4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试题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②前。【注】①《新唐书·王维传》中记载“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与裴迪游其中”。②五柳: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有“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此诗中王维自称五柳。

  14.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转”和“日”用得巧妙,山本是静止的,着一“转”字,借颜色渐变而写出它的变化;水本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指的是田园隐居的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

  C.颈联运用渲染的手法表现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

  D.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E.首联、颈联侧重写景,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尾联侧重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

  15.有人认为此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6分)

  试题答案:

  14.CD

  15.同意。①诗中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暮蝉、晚风等山村自然之景,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田园风景画。②诗人倚仗临风,听日暮蝉鸣、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陶醉其中,安闲潇洒。③全诗写景写人,物我和一,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辋川闲居之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5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描绘辋川秋日傍晚的幽美风光,抒写了诗人的隐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画出了一幅绝妙的“高士秋趣图”,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名篇。辋川:

  水名,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的辋谷川口。诗人晚年隐居于此。裴迪:唐诗人,关中人,王维的好友,天宝后官蜀州刺史、尚书省郎。《旧唐书·王维传》载,他常与王维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首联写山中秋景。已是秋深山寒,本当是一片萧瑟,却反而“显苍翠”,山泉也应枯涸无声,却仍潺湲作响。竟日可闻。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辋川这一带山光水色特别幽美可爱,与其他的秋山秋水不同。

  它们仿佛有性灵,有感情,为了使诗人心旷神怡,在寒秋里反而“转苍翠”、“日潺湲”。诗人对辋川山水的喜爱、迷恋之情,因此从这两句诗中自然流露出来了。“转”字写出了苍翠的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写出了色彩的流动感,并借着山色的运动变化,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日”字,不仅表现山中溪泉每日每时都在流动喧响,而且令人感觉它是始终如一的。这样,山泉也有了人的感情。而且,这种抱恒守一又使人感到它是静的。这样,流动的水却同时有一种静态美。声色的结合,再加上动静的转换,一幅新奇美妙、情味盎然的山水风景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山中秋景如此清幽秀丽,闲居的诗人不禁要走出来尽情欣赏。颔联写诗人的自我形象。“柴门”,表现他的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足见他年事颇高和意态安闲。年迈的诗人站在柴门之外,倚着拐杖,迎着拂拂的秋风,听晚树鸣蝉,看青山流泉。这使我们自然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颈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描写原野和山村暮色。诗人的视线从苍翠山色、高树鸣蝉移向原野和村落。只见远处辋川的渡口那边,一轮红日正缓缓地降落水面;近处的村落人家,一缕炊烟正袅袅地升上天空。“余”和“上”两个动词用得自然朴素而生动传神,表现出落日将尽未尽和孤烟悠然直升的动态。一落一上,相互对照,情味悠长,也暗示诗人对落日、孤烟深情注目的神态。这两句,显然是从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点化而来。陶诗是以拟人手法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缓缓飘动依依不舍的情味,王维这两句却以白描手法分写夕阳和炊烟一落一上的意趣;陶诗凭“暖暖”、“依依”两个叠字形容词传情,王诗以“余”、“上”两个动词绘态写意;陶诗画面意象疏淡,具有朦胧美,王诗画面意象集中,境界较为壮阔。都是借日常景物描写寄寓他们对纯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田园的喜爱。

  最后一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描绘在这炊烟升起的傍晚,诗人又碰到狂放的友人裴迪喝醉了,一路放声高歌来到他的面前。接舆,春秋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躬耕而食,佯狂不止,曾当面狂歌嘲笑孔子,人称“楚狂”。五柳,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写《五柳先生传》一文以自况,这里诗人以五柳比自己。诗人把醉酒狂歌的友人裴迪比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诗句)的楚狂接舆,是对这位有志于隐居的年轻诗友的赞许。诗中通过’醉酒”和“狂歌”两个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裴迪豪放不羁的“狂士”性格。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他由衷的好感,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之间脱略不拘的友情。

  这首诗是诗、画、音乐完美的结合。葱翠的山色、渡头的落日、墟里的孤烟、同潺湲作响的山泉、在晚风中飘荡的蝉声,和谐地、有层次地组合成一幅有色彩、音响、动态的天然图画。同时,画中有人物,有诗人和裴迪这两位年龄和个性不同的隐士倚杖、临风、醉酒、狂歌种种动作与神态。山村风光,历历在目;田园隐士,栩栩传神。风光人物相映成趣,不仅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也使诗篇流溢出浓郁的生活情趣。全篇写一个“乐”字,即诗人的闲居之乐,但并没有一个表示欢乐的字眼,而诗人悠然自得的欢愉之情,却渗透全篇。

  从格律看,律诗首联不要求对仗,这首诗的一二句却对得很工;颔联要求对仗,这首诗的三四句中的“柴门外”和“听暮蝉”却不成对。这种对仗法,前人把它叫做“偷春格”,意思是象梅花偷春色而先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6

  关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阅读题及答案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别墅,后为王维所有,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裴秀才迪,指裴迪,王维诗友,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

  ②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

  14、诗中的五柳即诗人,王维这首诗里的墟里上孤烟一句就是从他的作品中化用而来。

  15、尾联中诗人以五柳自况,又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其目的是。

  16、请就颈联中余和上这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4、陶渊明(陶潜)(1分)

  15、表现出两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那份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的,由此表达对裴迪的赞许和深厚情谊。(2分)

  16、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余字精确地剪取出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瞬间,生动地显示出落日的动态和趋向;上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黄昏的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两者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落日、孤烟同上一联中的寒山、秋水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风景画,折射出诗人安逸、闲适的心境。(5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7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j。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k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chnyu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1)这首诗描写一幅深秋山水田园图,请结合首联和颈联,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中阅读答案网整理

  10.(7分)

  (1)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泉水不停地潺潺作响,渡头夕阳欲落,村落炊烟初升。(3分)诗歌通过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图景。

  (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1分)柴门之外,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落日、墟里孤烟,安逸之神态、潇洒之闲情跃然纸上。(2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的阅读题及答案8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①接舆②醉,狂歌五柳③前。

  [注释]①值:遇到。②接舆: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③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问题】

  8.阅读这首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3分)

  诗的首联和颈联写景。首联中(1)“【 】”字化静为动,借颜色的变化写出了山的动态;颈联写了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原野暮景。

  诗的.颔联和尾联写人。颔联中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尽显闲适安逸;尾联中(2)“【 】”一句展现了裴迪的狂士风采,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见到好友时的(3)【 】之情。

  要求:(1)用诗中的字填空;(2)用诗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

  【参考答案】

  8.(3分)(1)转

  (2)狂歌五柳前

  (3)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