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时间:2024-05-27 13:09:5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1

  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9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8.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试题答案:

  7、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

  8、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9、C.(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2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选自《庄子·山木》)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公任往吊之 慰问

  B.自伐者无功 夸耀

  C.为其布与 财帛

  D.绝学捐书 捐献

  1、【答案】 D

  【解析】捐:抛弃,据上下文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可以推知,捐不是捐献的意思。

  2.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3分)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 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

  ④伐树于宋,削迹于卫 ⑤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2、【答案】B

  【解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弄明白全身远祸的含义是孔子全身而退,远离祸患,据此筛查:①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 ④叙述孔子在宋国卫国被驱逐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3

  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胃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则且有火患,主人默()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 ),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hng),余各( )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

  1.文中四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A.焉尔因以

  B.然之以而

  C.焉尔因且

  D.然之以且

  2.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则且有火患(“ ”通“”) ②曲突徙薪亡恩泽(“ ”通“ ”)

  3.翻译以下两句。

  ①不则将有火患

  ②焦头烂额为上客

  4.“主人乃悟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参考答案:

  1.B

  2.①“不”通“否” ②“亡”通“无”

  3.①否则将有火灾 ②头和额都烧焦了的人为上等客

  4.D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解释加粗的词

  ①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至_______________

  ②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意_______________

  ③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去_______________

  ④既而奄奄僵卧 既而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僮仆;②着急慌张的样子;③距;④不久

  2、①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②一会儿,大狼返回进入到自己的`洞穴中,发现小狼崽子不见了,神情十分的紧张惶恐。

  3、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5

  文言文阅读(11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2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分)

  (1)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2)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24..请用原文填空。(3分)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那句话: 。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21.(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各1分)

  2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24. (中心句子各1分,共同追求1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6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 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9.A(3分) 20。BD(4分,各2分)

  21.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

  (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7

  文言文阅读。(10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 《历代寓言大观》)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里的划线字(4分)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②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

  ③大骇曰( ) ④而悔谢曰( )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与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的以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D.俱以假山显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小题4: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市(买) 直(通值,钱)骇(害怕,吃惊)谢(道歉)

  小题2:A

  小题3:(2分)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子。

  小题4:(2分)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2:A与例句以的用法都是介词把。

  小题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8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小题1】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 (2)弗之怠 ( )

  (3)宋濂尝与客饮 ( ) (4)间问群臣臧否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小题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答案

  【小题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小题2】(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共4分。每空1分)

  【小题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小题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2】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9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1)负箧曳屣

  (2)以中有足乐者

  (3)乃时吞纸以实腹

  (4)卒成学士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

  【小题4】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答案

  【小题1】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小题2】拖;拖着 因为 时常;经常 终于

  【小题3】(1)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2)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

  【小题4】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

  【小题5】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几个小句子组成的,在应点标点的地方停顿即可。根据句意,“寓逆旅”写住的条件,应停顿。“主人日再食”写吃的顿数,后面的句子写吃的饭菜如何。因此正确的停顿应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2】试题分析:“曳”根据语境用动词代替即可,“以”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在此句应译为“因为”,“时、卒”用法基本固定,分别译为“时常”“终于,最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且”“资”等,根据语境这两个词分别译为“和”“钱财”。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前向后寻找“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可见,“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这样的语句,根据分值可分两点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出来作答。

  【小题5】试题分析:理解文章的大意,比较两文中主人公的表现可知,两人均家境贫寒,甲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乙文中“家贫无资,累日不爨”。另外,都写了两人求学的艰辛,一个无书借书抄书,远行百里求师,一个“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切题的关键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共同之处概括出来。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10

  史记乐毅传

  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乐羊为瑰史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对乐羊以是寿。乐羊死.葬于是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目,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厦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击赵适魏。闻燕昭王咀子之之乱而齐大赃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咀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旺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避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辟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递与三晋击秦.助越灭中山。

  破宋,广地千余里。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潜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日: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采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厦楚、魏。于是使乐彀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潘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毂。乐毅于是井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毂独追。至于临蕾。齐昏王之胜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毂独留绚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蕾。尽取齐宝财物馨嚣输之燕。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堆士。封乐彀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毂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牧留掏齐五岁.下齐七十奈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厦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问于燕.日: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惠,唯思他将之采。于是燕惠王目己疑乐彀,得齐反问。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诔,遂西降赶。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日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报:报答,酬谢。

  B 于是屈身下士 下:谦逊地对待。

  C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与:结交,亲附。

  D 皆为郡县以属燕 属:归属,从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衰明乐毅有军事谋略与才能的一项是

  ①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域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②⑥ 13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窖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的祖先乐羊凭借伐取中山国的战功.被魏文侯分封到灵寿,他死后其子孙后代 就居住在了那里。

  B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滑王自高 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c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并授与相印.派他攻打齐国。

  D.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 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使乐彀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夸赵说秦以伐齐之利。

  (2)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参考答案

  8.A(报:报复)

  9.B(③尽取其财物送给齐君,有掠夺的嫌疑,是忠君的表现。

  ⑥表现他有远见,有头脑,非军事谋略。)

  10.C(授给乐毅相印的是赵惠文王)

  11.(1)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

  (约、以伐齐之利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2)而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想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在齐国面南称王。

  (所以、拔、隙、且各1分,句意2分,共6分)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11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注释】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小题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文:

  小题3: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小题4: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偏爱②方圆,纵横③间或,偶然④快,急速(各1分)

  小题1:(4分)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小题1:(2分)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

  小题1:(5分)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第一问2分,答对“异”和“同”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得3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和“被动”相近的内容即判对)

  略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12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

  注释:①谠言:正直的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②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3)文章说: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0.(1) (1)接受 (2)认为 (各1分)

  (2)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要求:语句通顺,关键词理解正确,每题出现错别字扣1分。每句1分,共2分)

  (3)反衬出白居易聪明过人,才华横溢。(3分)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13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4.既而奄奄僵卧( )

  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竖

  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

  、1.僮仆 2.着急慌张的样子 3.距 4.不久

  、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1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饘粥不充:饘,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2.下面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学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____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②____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个)。

  参考答案:

  1.(1)用作动词,腰佩。(2)通“披”,穿。(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

  2.C

  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15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吾悉能志之( ) 2)李生说之曰 ( )

  【小题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的地方。(3分)

  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

  【小题3】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3分)

  答案

  【小题1】①通“识”,记 ②劝说

  【小题1】不 然|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恐 不 及 矣(一处1分,多画少画也扣分)

  【小题1】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一点1分,2分)

  【小题1】学贵善思;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每一点1分,3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时遵循节奏和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王生”的描写来其人物形象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怎样才是“善学者”即可。

【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相关文章:

李贽《贾谊》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06-14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03-04

《善意》阅读附答案01-16

泥土阅读附答案08-10

鹤阅读附答案|说正阅读答案05-17

《台阶》阅读练习及答案06-15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1-03

《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01-12

《春风》阅读练习及答案01-11

雷雨阅读练习及答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