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2024-06-07 18:40:5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热)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热)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取材于杨士奇《游东山记》)

  注:①丘:坟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B.道士不能胜胜:取胜

  C.窍而吹之窍:钻孔

  D.而乐无加乎此加:超过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内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草木之葩烂然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皆欲取而难于言觉今是而昨非

  D.乐其无已乎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小题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B.隐溪乐观旷达,怡情山水,喜欢结交朋友,虽然年事已高,对生死却很淡然。

  C.原本立恭提议该为这次出游写篇游记,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作者一直未能写作这篇游记,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3分)

  ②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2分)

  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但是(隐溪父子)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送给我一首诗呢?”

  老来应当志气更盛,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呢?困厄中心志更加坚定,不抛弃远大的志向。

  答案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胜”应为“承受”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中两个“而”字都是连词,表转折。A 项中前一个“焉”是代词,那里;后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B项中前一个“之”是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D项中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后一个“其”是代词,它。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中“喜欢结交朋友”错,原文开头说他“不妄交游”。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重点关注“晦匿”“妄”“相得”,补出主语“隐溪父子”、“已而”、“揖”、“奈何”、“与”、“宁”、“穷”、“青云”。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

  仲宾又云: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忽一岁盛生,触处皆然,数倍常年,以此不可售,甚至用以饲猪,其贱可知。有所谓山梨者,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疑守舍者酿熟,因索之,则无有也。因启观所藏梨,则化而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回回国葡萄酒,止用葡萄酿之,初不杂以他物。始知梨可酿,前所未闻也。

  选自周密《癸辛杂识》

  [注释]①瓮:陶制的.容器。②泥:涂抹。

  15、“因启观所藏梨”中的“启”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16、仲宾赞美梨酒“真佳酿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梨酒酿成,实属偶然。假如再酿梨酒,请你简要介绍酿酒的步骤。(2分)

  答案

  15、开或打开。

  16、围绕“清澈、甜美、酒力大”或用原文“清冷可爱、湛然甘美、饮之辄醉”回答即可。

  17、围绕“将山梨装入大瓮,密封瓮口,久藏”回答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3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襄: ②虽: ③奔: ④湍: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小题3】.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3分)

  答:所写景物有: ;

  其特点: 。

  【小题4】、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

  【小题1】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马④快⑤急流的水⑥确实

  【小题1】夏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小题1】山、水、树、草 清荣峻茂

  【小题1】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①不赀②,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沸腾,御史硃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③,反诘责言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当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复逃人功,增秩受赏。兵科给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韩言,一韩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节选自《明史 列传一百二十六》).

  注:①侵吞的财物。②无法计算。③得力靠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 家:安家

  B.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绝:偏远的

  C.督抚、监习稍忤意,辄排去之 忤:违逆

  D.健儿李平胡辈皆富贵,拥专城。 拥:围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李成梁去位自身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贵极而骄,奢侈无度 ②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③恩施优渥,震耀当世 ④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

  ⑤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 ⑥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因家庭原因,虽然高祖被授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他也不能靠荫庇获得官职,年纪很大了还是一名普通生员。

  B.李成梁起初锐意建功立业,以求拜官受封,那时他只要带领军队出去打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威名震动辽东。

  C.李成梁敢于骄横奢侈,杀良冒级,虚报战功,截取辽东商民之利,除了他有不世战功之外,还因为他用搜掠之财重贿朝廷内外重臣,那些人愿意听他指挥。

  D.李成梁建立了明朝二百年未有之武功,所以朝廷对他特别施与恩宠,封赏优厚,甚至置众人议论于不,将言官劾扣压不发。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D(拥有)

  5. D.(②说朝内外重臣都受李成梁重贿,愿意为他说好话,不是他去位的原因;③是说李成梁对朝士权臣施恩优厚,威名显耀当世,不属于他去职原因。)

  6. C.(愿意听他指挥错。)

  7.⑴巡按御史器重他,资助他进入京城,于是得以承袭官职。(得分点器资袭)

  ⑵不久地位名望更高,子弟全部排列高位,家仆差役没有不荣耀显达的。(得分点隆列荣显)

  ⑶当地的百姓依恋其家,就用大军驱赶逼迫他们,死的人到处都是。(得分点恋以狼籍)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5

  一.解词

  【1】通假字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古今异义

  1.以头抢地耳 2.长跪而谢之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 2.请广于君

  3.天下缟素

  【4】重点词语解释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4. 秦王怫然怒

  5.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二.翻译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7.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阅读

  (一)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

  1.解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岂直五百里哉?

  (3)傧者更道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译句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6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将:搀扶 B.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衅:时机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挠 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 阴:暗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将:任命为将军。

  答案:A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先疏通文段,确定文段所表达的意思,再依据虚词“矣”、句式特点等来确定断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5分)

  (2)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建言”“赏格”,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负”“持重”“竭”。

  答案:

  (1)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

  (2)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参考译文】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7

  刘珏

  刘珏,字希范,湖州长兴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初游太学,以书遗中书舍人邹浩曰:“公始为博士论取士之失,免所居官,在谏省斥宫掖之非,远迁岭表,岂逆计祸福,邀后日报哉,固欲蹈古人行也。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信任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之士窃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浩得书愧谢之。宣和四年,擢监察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为尚书主客员外郎。

  建炎元年,复召为中书舍人,至泅州,上书言:“金人尚有屯河北者,万一猖獗而南,六飞【注】岂能无警,乞早赐行幸。西兵骁勇,宜留以为卫。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时李纲已议营南阳,珏未嘉也。既至,极言南阳兵弱财单,乘舆无所取给,乞驻跸金陵以待敌。汪伯彦、黄潜善皆主幸东南,帝遂如扬州。潜善兄潜厚除户部尚书,珏言兄弟不可同居一省,帝遣张悫谕旨,珏论如初。诏潜厚提举醴泉观。

  迁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言:“淮甸备敌,兵食为先,今以降卒为见兵,以籴本为见粮,无一可恃,维扬城池未修,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已而金人果乘虚大入,帝亟如临安,以珏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俄复为吏部侍郎。

  隆祐大后奉神主如江西,诏珏为端明殿学士、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金人攻吉州,分兵追太后,舟至太和县,卫兵皆溃,珏奉太后退保虔州。监察御史张延寿论珏罪,珏亦上书自劾,逾岭俟命,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延寿论不已,责授秘书少监,贬衡州。绍兴元年,许自便。明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卒于梧州,年五十五。官其二子。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

  【注】六飞:古代指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文中指皇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

  B. 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

  C.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

  D. 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士,古代多指博古通今、能言善辩的人,也常用作学官名。

  B. 户部,古代“六部静之一,掌管户籍、财经、刑罚、军令等事宜。

  C.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 跸,初指为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后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刘珏敢于直谏。初游太学,写信向中书舍人邹浩直言进谏,力陈当今诸多弊病,希望邹浩能够有所作为,得到认可。后来刘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B. 刘珏深谋远虑。担任中书舍人之职时,看到金兵对皇帝所处之地尚有威胁,力主迁徙。后来皇帝接受汪伯彦、黄潜善提的前往东南的建议,停驻扬州。

  C. 刘珏对战事有远见。任吏部侍郎时,认为在兵力安排与城池防御方面问题突出,战斗力不强,一旦金兵入侵,后果不堪设想。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 刘珏勇于承担责任。在随同隆祐太后到江西时,遭到金兵追击,卫兵溃散,情势危急,刘珏护太后到虔州。后刘珏主动上书请求处罚,为此事担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为用,并令东下。(5分)

  (2) 军旅多阙,卒有不虞,何以待之?(5分)

  参考答案:

  4.A(原文标点:今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言官屡逐,岂尽有罪!)

  5.B(“刑罚、军令”不属于户部管理)

  6.C(“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有误,文中无此表述)

  7.(1)西京的'船只,恐怕会被金兵没收用来使用,命令他们一同向东行驶。

  (得分点:藉、用、东各1分,句意2分)

  (2)军队缺额很大,(假如)突然有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用什么来应对它?

  (得分点:阙、不虞、待、何以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珏,字希范,湖州长兴人。崇宁五年考中进士。刚到大学学习时,写信给中书舍人邹浩说:“你开始任博士时论说取士的得失,被免去所担任的官职,在谏省指斥宫掖的错误,远调岭表,难道能预测福祸,求得日后的回报吗,本是想踏看古人的足迹。难道现在政务全部清明,难道百官全部忠实,从臣相继离开,难道全都无才,言官屡次放逐,难道全都有罪!信任超过从前却拱手默无所言,天下之士私下有疑虑,希望有所表现来安抚众望。”邹浩得信后感到惭愧并向他致歉。宣和四年,提拔为监察御史,因进谏获罪为舒州知州,留任尚书主客员外郎。

  建炎元年,重新召入为中书舍人,到了泗州,上书说:“金兵还有驻军河北的,万一猖獗向南进兵,皇帝怎能不受威胁,请求及早前来。西兵勇猛,应当留下作为卫兵。西京的船只,恐怕会被金兵没收用来使用,命令他们一同向东行驶。”当时李纲已经建议营建南阳,刘珏不知道。到了以后,极力进言南阳兵弱财乏,没有什么可以供给皇帝,请求暂驻金陵抗敌。汪伯彦、黄潜善都主张皇帝到东南去,皇帝于是到了扬州。黄潜善的哥哥黄潜厚担任户部尚书,刘珏进谏兄弟不能同在一个部门为官,皇帝派张悫宣告旨意,刘珏一再坚持。皇帝下诏黄潜厚掌管醴泉观。

  刘珏升任吏部侍郎,同修国史,上奏说:“淮甸防备敌人,军粮是当务之急,现在以投降士兵为现役的士兵,以买粮本钱为现粮,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维扬城池还未修缮,军旅缺额很大,(假如)突然有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用什么来应对它?”不久金人果然乘虚大举进兵,皇帝立即到临安,以刘珏为龙图阁大学士、宣州知州。随即重任吏部侍郎。

  隆祐太后奉神主到江西,皇帝下诏刘珏为端明殿学士、暂时代理三省枢密院副职跟从出行。金兵进攻吉州,分兵追赶太后,船到了太和县,卫兵全部逃散,刘珏保护太后退保度州。监察御史张延寿上奏论说刘珏的罪责,刘珏也上书弹劾自己,逾岭待命,撤销职名,掌管江州太平观。张延寿议论不止,责罚授刘珏秘书少监,贬到衡州。绍兴元年,允许他自便。第二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在梧州去世,年五十五。给他的两个儿子授官。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 心乐之( ) (2) 蒙络摇缀( )

  (3) 斗折蛇行( ) (4) 乃记之而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3】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境由心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2分)

  【小题5】为了发展永州旅游业,当地准备开发小石潭景点,结合课文,请你为该景点写一则50字左右的简介。(3分)

  答案

  【小题1】(1) 以……为乐、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2) 覆盖

  (3)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4) 离开、离去(共4分)

  【小题2】(1)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头,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分)

  (2)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2分)

  【小题3】观鱼或潭中鱼;衬托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2分)

  【小题4】表达了作者孤独忧伤的心情。因为作者参与朝廷政治革新失败被贬谪到永州,

  作者想到自己就像这风景秀丽却被埋没于荒山野岭的小石潭一样,虽有才华,虽想有所

  作为,却得不到赏识。(2分)

  【小题5】略。(要求,条理清楚,语言通顺,3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李宓①,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辨捷,辞义响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宓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宓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宓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宓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宓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宓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宓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③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注】①李宓:《蜀志·杨戏传》(裴松之注)、《昭明文选》《晋书·孝友传》均作李密。②大同:指魏灭蜀。③荀:荀勖,字公曾,颖阴人,入晋后领秘书监,进光禄大夫,官终尚书令。张: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西晋大臣,文学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 治:研习,研究

  B. 州辟从事,尚书郎 辟:开辟

  C. 吴主及群臣称之 称:赞许

  D. 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 指:通旨,旨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具体表现李宓孝顺祖母的一组是: ( )(3分)

  ①事祖母以孝闻 ②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

  ③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 ④为兄供养之日长

  ⑤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 ⑥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A.①②④ B. 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宓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得到父母的.供养时间要长。

  B.李宓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他曾多次拒绝出仕。

  C.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宓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

  D.李宓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2)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

  参考答案:

  4.B(辟:征召。)

  5.C(①是陈述李宓以孝顺祖母闻名,非具体表现。④是与吴主、群臣的议论,只表现他的孝顺。⑥是武帝的行为,对象不合。)

  6.A(应该是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长辈的时间要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色养独立旌各1分,大意2分。)

  (2)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发近经界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0

  文言文,完成4~7题。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

  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5分)

  (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分)

  4.B(B项的“以前”的意思是“因为之前”)

  5.D 6.C (“反对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这一说法于文中无据)

  7.(1) 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关键词 “追比”、“虚日”“固”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 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关键词“顾名思义”“徒”“是”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年,做知县。当时正编撰法律条文,大学士朱轼因童华的才能推荐了他,世宗召见童华,命令童华到直隶检察赈灾事宜。乐亭、卢龙两县上报的饥荒人口不实,童华增加了一倍的数额。怡贤亲王与朱轼整治营田水利,到了永平,询问滦河水利情况,童华回答得非常清晰,亲王非常器重他。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借给老百姓。升任真定知府,暂任按察使。因为前面在平山时借粮食给老百姓一事,朝廷主管部门决定给予他免官处理,皇帝特地下诏赦免了他。

  怡贤亲王上奏朝廷让童华治理京南局水利,童华勘探得到真定城外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从春天到秋天,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当时磁州改归直隶管辖,以便控制。童华建议仿照唐朝李泌、明朝汤绍恩治理西湖的办法,按照水位高低来放水,数县之间争水的事端永远平息了。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作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

  调任江苏苏州,恰逢朝廷要求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亏欠赋税一千二百余万(这件事),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的,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巡抚发怒说:“你敢违背皇上旨意吗?”童华回答说:“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明白原委,有的在于官府,有的在于徭役,有的.在于百姓,有的应征收,有的应免除,要清清楚楚,上奏朝廷裁断,才符合诏书旨意。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现在请给予三月宽限时间,当会分门别类分辨明白,分成不同情况上报。”巡抚听从了他的要求,就全部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一千多人,按顺序造册上奏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南清查不力,下达诏书痛责,就像童华说的一样。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1

  宋史苏颂传

  苏颂,字子容。第进士,知江宁县。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擢知制诰。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知制诰,封还词头。复下,颂当制,颂奏: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次至李大临,亦封还。神宗曰:台官有阙,不拘官职高下。颂与大临执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知婺州。方溯桐庐,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孝所感。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既而妇死,元孚惭。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B.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C.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D.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为及第,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殿试及第,考中进士。

  B.古代倡导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即孝顺,善事父母;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

  C.尊公是对别人祖父的敬称。尊,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又如尊堂指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D.九流是古代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颂为官正直,坚持按法规办事。神宗想破格提拔李定,他认为这样会毁坏法制,拒绝起草任命书,他和李大临的知制诰一职都因此被免。

  B.苏颂仁厚待民,体谅百姓的苦衷。不论是犯了罪却装病的豪强妇人,还是欠了钱还闹事的吴越饥民,他都能以其悲悯之心去感动、转化他们。

  C.苏颂擅长发明,科技成就很突出。他和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用的是水力而不用人力,不仅能够观测天象,还能够准确地报时。

  D.苏颂十分好学,知识面非常广博。无论是经史、九流、诸子百家之说,还是天文、地理、算法、音韵、医药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他不通晓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

  (2)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参考答案:

  4.D

  5.C(尊公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尊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6.B(豪妇生病是真,不是装的;吴越的饥民也没有闹事;转化也不妥。)

  7.(1)甜美和乐,按时让他们结婚和出嫁。妻子儿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给,他对此却很安定(或安然、安然自乐)的`样子。(译出大意给2分。甘旨融怡昏嫁晏如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谋生,除了供给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来偿还欠款,以一年为期限还足欠款,可以吗?(译出大意给2分。营生奉期以岁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附:参考译文

  苏颂,字子容。考中进士,担任江宁知县。升任集贤校理,编订书籍。苏颂在国史馆九年,奉养祖母及母亲,养活姑姊妹和外亲几十人,甜美和乐,按时让他们结婚和出嫁。妻子儿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给,他对此却很安定的样子。提升为知制诰。大臣推荐秀州判官李定,皇上召见,提升为太子中允,任监察御史里行。宋敏求为知制诰,封还谕旨。谕旨又下来,苏颂为知制诰,上奏说:虽然朝廷急于用人,超越常规,然而毁坏法制,得到的益处少,受到的损失大,不敢起草。接着到了李大临手中,也封还。神宗说:台馆有缺额,不拘于官职的高低。苏颂和李大临进奏不止,于是都被罢去知制诰一职,归工部郎中班。出任婺州知州。正要逆水而上去桐庐,江水暴涨,船被打偏将要翻了,母亲在船中几乎溺死,苏颂哀叫着扑入水中救她,船忽然自己正过来。母亲刚上岸,船就沉了,人们认为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改任亳州,有豪强的妇人犯罪应受杖刑却生病了,苏颂常常去检查,病没有好。谯簿邓元孚对苏颂的儿子说:你的父亲高明,且以政绩著称,怎么可以被一个妇人欺骗。告诉医生依法检查,自然不会冤枉(她)。苏颂说:万事都依法而办,哪里忍心啊。不久妇人死了,邓元孚感到惭愧。吴越饥荒,苏颂被选派去治理杭州。一天,他出来时遇见一百多人,悲伤地诉说道:我们因为转运司责罚拖欠贸易的钱,已经被囚禁,即使死了也没有钱。苏颂说: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谋生,除了供给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来偿还欠款,以一年为期限还足欠款,可以吗?他们都道谢说不敢负约,果然都如期交上了欠款。担任刑部尚书,升任吏部兼侍读。请求重新造浑仪,皇帝于是任命苏颂为提举。苏颂对于律历有深入的研究,因为吏部令史韩公廉通晓算术,有精巧的构思,苏颂奏请任用他。教给他古代的方法,造了三层高台,在上面放浑仪,中间放浑象,下面放司辰,用一个机关相连接,通过激水带动轮辐旋转,不用人力。时刻到了,司辰就出来报告。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看验时也应验,不差片刻,白天黑夜,都可以推测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自从有了书籍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以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绍圣四年,以太子少师退休。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2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 是:__________

  (2)无从致书以观观:__________

  (3)弗之怠 怠:__________

  (4)家贫无资资:__________

  2.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

  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此。(2)得到。(3)懈怠,放松。(4)钱财。

  2.①

  3.B

  4.(1)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意对即可)

  5.(1)C

  (2)示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获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示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3

  好事近

  魏夫人①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②《凉州》时节。

  [注] ①魏夫人:北宋女词人,襄阳人。②按:弹奏。

  (1)请从情一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两句融情于景(或移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词人愁肠满腹,在其听来,隔溪残漏传来的声响就好像人发出的一声悲凄的哽咽声。(1分)通过描写悲凄的残漏声,突出了词人愁绪深重。(1分)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第一步先分析诗歌前几联的内容,可以从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上考虑,答题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此诗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了什么。第二步答表现手法,因为这类诗歌的特殊性以景结句,往往可以直接答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比如融情于景,情含景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等。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可以先从抒情角度来写,比如答到这类话语此诗抒情含蓄而委婉;再从这样写的最终效果来分析,可以按这样思路来答这样写能引起读者联想,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2)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表达了词人对离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2分)离人相距甚远,词人向西遥望,寄托相思之情。(1分)盼归而不得,词人又回想起过去与他在海棠阴下弹奏《凉州》曲的幸福时光,在心理上聊作慰藉。(1分)

  解析:先抓住诗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愁不堪离肠;再就是抓住诗歌中的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残凄咽;最后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赏析】

  这首词围绕愁听残漏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幽闺梦醒的思妇怀念远人的'绵绵愁思和万转离肠。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整首词熔抒情、叙事于一炉,用笔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两句为景语,既点明初春时节、夜雨过后的节令、时间,又描绘出一派略带寒意、莺倦停啼的清寂气氛,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与情怀恰相契合的环境。愁听反接早莺啼歇,说明思妇醒来很早,因为她已经听过了早莺的歌唱,也许她的愁肠曾和着淅沥的夜雨声一起颤抖。

  天刚破晓,她就起身独坐,隔溪传来夜尽的更鼓声,更添无限孤寂凄恻之感。正一声凄咽与愁听相应,更鼓声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暗中为下片写怀远人作了铺垫。词的上片,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

  词的下片进一步写内心活动:亲人西去,迢迢千里,分别时的缱绻、留恋、泪眼相看的情景无不历历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简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她毕竟又不由自主地瞭望亲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句,写出了左右为难的极端矛盾的心绪。

  去程赊说明与行人间隔之远,万回结极言离情愁苦之状,重笔渲染,已把别离苦写到极致。结拍二句宕开,追忆往日与亲人相处时令人难忘的一个生活场景,以反衬今日独处的悲凉,她想起了与亲人团聚之日,两人曾坐海棠花下,演奏《凉州曲》时,彼时的心情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别了。

  《凉州曲》,为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是比较悲凉的。不过,那时两人都幸福地沉浸艺术境界之中,如今却是自己孤独地承受着现实的孤独的折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现。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清人陈延焯也说: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包括此词内的魏夫人作品来看,这些评价是颇为中肯的。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2分)

  (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元怪之 ( 责备 )B.速延医治之 ( 邀请 )

  C.遗一牛,老且跛 ( 留下 )D.引之使出 ( 牵,拉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小题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2分)

  小题2:B (2分)

  小题3: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2分,大意对1分,“感”、“许”各0.5分)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2分,大意对1分,“岁”、“累”各0.5分)

  小题4: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各句中的意思,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句中“怪”是意动用法,意为“感到奇怪”。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根据自己对加点的常用虚词的了解,结合句意判断各句的加点词的含义,进行比较。B项中“而”都是“却”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感”“许”“岁”“穷累”“安乐”,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两文文字,了解内容,概括情节内容判断故事的寓意,从“报恩”这个意义上来概括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

  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童龀时,谨重有异常儿.年长方志学,遍阅经史。为文尚气格,有韩、柳体。厉志端庄,风神峻整,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属关辅乱离,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召见,嗟赏久之,摧为左拾遗。俄充崇政院直学士,或预咨谋,而俨然正色,不畏强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辈皆致拜,惟愚长揖。末帝让之曰:“衡王,朕之兄。朕犹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尔何傲耶!”对曰:“陛下以家A礼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其刚毅如此。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法,籍民家财,其家讼于朝,制使劾之,伏罪。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坚按其罪。梁末帝诏曰:“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为尔君者,不亦难乎!”

  洎庄宗都洛阳,召为翰林学士。三年,魏王继发征蜀,请为都统判官,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及前军至固镇,收军食十五万斛,崇韬喜,谓愚曰:“公能料事,吾军济矣!”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在后。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惑,正可斩之以徇。”由是军人无迟留者。是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长兴季年,秦王恣横,权要之臣,避祸不暇,邦之存亡,无敢言者。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愚初不治第,既命为相,官借延宾馆居之。尝有疾,诏近臣宣谕,延之中堂,见其败越敝席,四壁萧然。明宗特赐帷帐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已婴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节选自《旧五代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B.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C.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

  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D.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龀是指10岁以下的儿童,也有说成“髫龀”的。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儿子除了有长幼之分外,还有嫡庶之分,一般是传嫡不传庶。

  C.草昧之臣指开国之臣。草昧即蒙昧,未开化;在这里引申为草创,创始。

  D.乞骸又作“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愚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他成年后就立志求学,读遍经史;写文章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神情举止严肃庄重,做事认真严谨。

  B.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梁末帝对他的才学赞赏有加,提拔他为左拾遗和崇政院直学士,并让他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为丞相。

  C.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相应的人。清泰二年秋,李愚已经疾病缠身,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没有答应,最后死在任上。

  D.李愚为人慷慨,做了宰相后还把馆驿借给他人;他自己生活极为俭朴,屋中四壁空空荡荡,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旧不堪。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5分)

  (2) 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为尔君者,不亦难乎!(5分)

  参考答案:

  4.B(原文是“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

  5.A(“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6.D(“为人慷慨“文中未体现,是他自己借馆驿居住,而不是把馆驿借给他人。)

  7.(1)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李延光一向诚恳地侍奉皇帝,得以在宫中为皇帝或太子讲学,

  李延光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李愚品行高尚,学识渊博。(①雅:很、非常;②素:一向、向来;③款奉:诚恳地侍奉; ④侍讲禁中:在宫中讲学,状语后置; ⑤赡:丰富、渊博。)

  (2)我如果不赞同彻底审讯、追查,会认为我不顾念贫民百姓;如果按法律执行处置,会认为我不顾念有功之臣。做你们的君主,很难啊!(①与:赞同;②鞫穷:彻底审讯、追查;③赤子:贫民百姓; ④若或:如果; ⑤为:做。)

  【参考译文】李愚,字子晦。渤海郡无棣县人。李愚童年时期,谨慎稳重与普通的儿童不一样。成年后立志求学,读遍经史。诗文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志向远大,为人端正,神情举止严肃庄重,说话得体讲究礼仪,做事认真严谨。

  正赶上关中一带战乱,离开家乡,与同族人李延光客居山东。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李延光一向诚恳的侍奉皇帝,得以在宫中为皇帝或太子讲学,李延光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李愚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皇帝召见李愚,(谈话后)对他赞叹良久,提拔为左拾遗。不久又充任崇政院直学士,有时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仍旧庄重严肃,不惧怕豪强、有权势的人。衡王入朝,重臣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惟独李愚行拱手之礼。末帝责备他说:“衡王,是我的兄长。我尚且行跪拜礼,崇政使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你为何这么傲慢呀!”李愚回答说:“陛下用家人之礼对待兄长,李振等人是您的家臣。我居于朝廷为官,与衡王平素不交往,怎敢谄媚侍奉。”他刚毅就像这样。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犯法律,没收某户百姓的家产,那家百姓告到朝廷,皇帝派遣的使者检举揭发他的罪状,华温琪认罪。梁末帝认为华温琪是先朝开国之臣,不忍加以刑罚,李愚坚持查办他的罪过。梁末帝下诏说:“我如果不赞同彻底审讯、追查,会认为我不顾念贫民百姓;如果按法律执行处置,会认为我不顾念有功之臣。做你们的君主,很难啊!”

  等到庄宗迁都洛阳,召李愚为翰林学士。三年,魏王继岌要征讨蜀国,请李愚做都统判官。当时众人议论认为蜀地险要难攻,不可长驱直入,郭崇韬向李愚问计,李愚说:“如今听说蜀人憎恶他们的君主放纵恣肆,战时一定不听蜀王的调派。应该趁着蜀人人心不稳,快速进攻,他们一定会吓破胆,怎能守住他们的险塞呢!”等到先头部队到达固镇,收缴

  敌军粮草十五万斛,郭崇韬大喜,对李愚说:“你料事如神,我军成功了!”招讨判官陈乂到宝鸡,称病请求留在后面。李愚厉声说:“陈乂见利就前进,害怕困难就止步不前。现在大军正进入险境,人心容易迷惑动摇,正好可以处决他来警示众人。”从此军中将士无敢拖延滞后的。此时,军事文书,都出自他手。

  明宗即位,授予李愚中书侍郎、平章事。长兴末年,秦王放纵专横,权贵重臣,自己逃避祸患还来不及,国家的存亡,无人敢过问。而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响应的人。李愚当初不置办府邸,被任命为相后,借延宾馆暂居。曾经有疾病,皇帝派宦官到他的住处看望传达皇帝的问候,李愚请宦官到正室,宦官看见只有一条破旧的毯子和席子,四壁空空荡荡。明宗知道后特地赐给他帷帐和被褥。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7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5篇】06-07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热)06-07

阅读理解及答案05-24

苔阅读理解及答案 苔阅读理解06-25

《母爱》阅读理解及答案05-20

(优选)阅读理解及答案05-24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05-23

《窗外》阅读理解及答案08-21

《母爱》阅读理解及答案(优选)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