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饮酒》阅读答案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酒》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饮酒》阅读答案1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2.B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饮酒》阅读答案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捆綁,束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15、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
14、D
15、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错误。陶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结笔两句,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歌的前六句是写“松树”,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诗人实则是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性。“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写诗人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何事绁尘羁”的意思是“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饮酒》阅读答案3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诗歌的一、二两句写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B.“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
C.诗歌前六句,集中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卓然独立高大形象。
D.本诗全写青松,诗人借青松表达了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托物言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答
11.D
12.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本诗全写青松”分析不正确。本诗后四句写了诗人酒壶挂枝、自由自在的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不愿被尘世束缚的感慨。故此题答案为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本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都是在写青松。一、二两句写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写青松平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写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五、六句写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这四句突出了青松青松岁寒后凋、卓尔不群的特点,诗人以青松自比,托青松言志,表达的是自己坚贞超俗的品性。第二部分是诗歌的后四句,写诗人的活动。七、八句写诗人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表现出一种悠然自我的境界;九、十句写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不愿被尘世俗务束缚的思想。考生依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4
赵襄子饮酒 (7分)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③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④!然亦殆矣!”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
③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④相亡:一块儿灭亡。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①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②襄子惧,谓优莫曰( )
③不亡何待( ) ④焉能相亡!( )
【小题2】翻译(2分)
①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②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小题3】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进行 ,语意深长。(1分)
答案
【小题1】①尽力、努力 ②害怕、恐惧 ③等待 ④怎么,哪里 (各1分,共4分)
【小题1】①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1分)
②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1分)
【小题1】对比 (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体会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
《饮酒》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已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
B.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上客”,即上等客人。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B.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C.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D.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性命难保。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案】8.D9.C10.D
11.(1)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2)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解析】
【8题详解】
D项解说有误。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客人。上客:尊贵的客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意思是“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可断句为: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故选C。
【10题详解】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知,魏文侯是位圣明的君主,不可能轻易杀人。当任座说他称不上仁德时,他只是大怒,没想杀他。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期:约定。直:直爽。是以:因此。
【点睛】译文参考: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 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 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 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饮酒》阅读答案6
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译文及参考答案】
6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饮酒》阅读答案7
饮酒(其七)
[晋]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②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通“浥”,沾湿。②泛:浮。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忘忧物”即酒,诗人将泡在酒中制成菊花酒来品尝,想要借此忘却尘世的忧愁。
B、“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写诗人有美酒却只能独饮,表达浓烈且难以排遣的孤独。
C、“趋”“鸣”都是动态的,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使周围环境显得更加宁静清幽。
D、这首五言诗的语言平淡质朴,融、于一体,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15、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4、B(“浓烈且难以排道的孤独”错,独饮术来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风”“自"二字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表明酒亚似也颇解人意,为诗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渠注。)
15、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秋菊有佳色"写出秋菊粲然独放的做霜之色,“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写出日落之时,群动止息,归鸟啼鸣的景象,背进了宁静清由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一二联中“摄其英”“还此忘优物”写作者采状菊泡酒,借酒忘忧,“远我道世情”表明作者道弃世俗的情怀更加格远,农达了对出世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饮酒》阅读答案8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 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 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5、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
人的自然本性。
6、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之景,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表现了出来。这两句诗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7、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饮酒》阅读答案9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饮酒其五阅读答案二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答案】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饮酒》阅读答案10
饮酒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趣林鸣。
啸傲东轩②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
14、下列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都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
B.“忘忧物”指“菊”,通过赏菊,作者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和仕途的忧愁。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从而表现诗人愁情之重。
D.末尾两句即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寄情之情。
15、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分别结合陶渊明其他诗文简要分析。
答
14、D.“悠然自得”错。“聊复”一词上承“忘忧”遗世”,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而非“悠然”。
15、秋菊象征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之物及人性的'追求。相关诗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悠闲采菊,抬头见山,这两句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突出了诗人的追求和向往;“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借“三径”荒、“松菊”存指出诗人虽生活条件艰苦,但仍决心归隐,表明了诗人清高的品格和高洁的风尚。
《饮酒》阅读答案11
景公饮酒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①也;不听,又爱②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注释]①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②爱:吝惜,舍不得。
23.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七日七夜不止(停止) B.则臣为制也(被)
C.又爱其死(喜爱) D.令章遇桀、纣者(假使)
24.你喜欢景公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C
24.喜欢。因为他是一个较开明的'君主,臣子以死相劝,他舍不得杀;晏子跟他讲道理,他还能听得进。
《饮酒》阅读答案12
【甲】水陆 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而: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 (4)结庐在人境 庐: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水陆草术之花,可爱者 甚蕃。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能印证“背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甲】文和【乙】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作简要概述。(5分)
参考答案:
15.(1)生(长)枝蔓(2)表示转折的连词,却(可是)(3)少,稀少(4)简陋的房屋(或“房屋”) (共4分。各占1分)
16.(1)水上、地上各种草本花和木本花,可爱的很多。
(2)此情此景蕴含着淳真的情趣,想要辨别表达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 (共4分。各占2分)
1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共2分。各占1分)
18.【甲】文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热爱自然(归隐自洁)的生活态度。 (共5分。各占2分,语言表达占1分)
《饮酒》阅读答案13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甲诗作者所生活的朝代是_____ ,乙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甲诗和乙文都写到飞鸟归巢,甲诗中诗人看到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从中悟出了自然之趣;乙文则意在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
B.甲诗是诗人辞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乙诗是作者被贬滁州后所作。
C.甲诗和乙文中都表达着一份快乐,诗中是领悟自然和人生真谛后的快乐,文中则是因百姓之乐而产生的快乐。
D. 甲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乙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9.乙文中表现了作者_______和_______的思想。(4分)
答案:(12分)
6.(2分)东晋《醉翁亭记》
7.(3分)容颜苍老鬓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8.(3分)B
9.(4分)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饮酒》阅读答案14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甲诗,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下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
乙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分析比较。
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诗人以飞鸟自喻,借倦鸟归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表达归隐后的惬意与自得。
乙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意思是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饮酒》阅读答案1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6-18题。(共12分)
饮酒(其十七)[晋]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1】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注]【1】萧艾:艾蒿,指杂草。
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行失故路:人走着走着,往往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B.任道或能通:顺应内心的`想法,或许能将路走通达。
c.觉悟当念还:觉悟到走错方向,应及时地回到旧路。
d.鸟尽废良弓:鸟打尽弓会废弃,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17.古人诗词中常会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橘颂》)
B.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陶渊明《饮酒(其八)》)
c.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陈子昂《感遇(其二)》)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8.唐朝韩愈曾作《幽兰操》一歌,其中有四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请你谈一谈韩诗与陶诗前四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案:
三、诗歌鉴赏、默写
16.d
17.d
18.相同点:陶渊明和韩愈在诗中都通过兰花来喻指君子的高贵品格,表达了自己内心对高洁品性的坚守。(2分)
不同点:韩愈诗中所表达的是君子的才华不会因无人赏识而减弱半分。即使没有明君赏识也没有关系,君子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操行。(2分)而陶渊明诗则用清风比喻明主(或明时),萧艾比喻无能小人,表达了君子之德要有明君赏识,才能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或君子要在明时出仕才会有所作为,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2分)。
【《饮酒》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饮酒》阅读答案07-16
陶渊明《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03-13
饮酒其五陶渊明阅读答案11-23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06-20
《饮酒其五》《望岳》阅读答案06-20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06-25
《等》阅读答案04-28
黄土阅读题答案 黄土阅读答案04-02
《阅读的愉悦》阅读答案02-02
触摸春天的阅读答案 触摸春天阅读答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