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其二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移居其二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移居其二阅读答案1
二首①·其二
春秋多佳日,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陶渊明于义熙元年(405)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
15、下列对《移居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虽无一字刻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目前。
B、“闲暇辄相思”与“相思则披衣”两句中的“相思”运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
C、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勤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
D、这首诗中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
16、这首诗从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人渊深朴茂的,试结合诗句分析其中的乐趣与哲理。
答案:
15、 D “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错误。
16、
①乐趣:登高赋诗之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披衣而起、言笑无厌之乐(“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②哲理:乐中有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其二阅读答案2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7. 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
B.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C.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8. “酒”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诗人都以酒来传情。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怎奈人生苦短,只有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B.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的美景,诗人常常取酒独酌独饮,然而美景和美酒也无法排解贬谪的愁苦。
C.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三杯两杯淡酒,怎能抵得住傍晚寒风紧吹?疾风欺人,淡酒无力,也许未必酒淡风急,可能只是愁绪太浓太重,化不开。
D. “浊酒一杯家万里。”边饮浊酒,边思念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怎能消得了乡愁?
9.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概括说明主要表现了什么乐趣,并具体分析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参考答案
7. B 项,“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错误。诗句的意思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闲时相思,才见其友情的深挚。披衣而起,可见即使已经睡下,也无碍于随时相招选项曲解文意,“夜不能寐”“彷徨”无中生有。
8. D 项,“怎能消得了乡愁”错误。诗句的大意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热爱家乡和祖国,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并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唯此,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计”字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可见选项“乡愁”情感解读错误,有对家乡的思念,但不是愁绪,而是乐观积极,杀敌报国的情感。
9. (1)志趣相投的好友们相聚登高赋诗之乐趣:通过场面描写表现出来,乐景衬托乐情。
(2)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乐趣:通过“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相思则披衣”“言笑”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3)躬耕田园的悠游自得之乐趣,直抒胸臆,“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通过与官场琐事缠身公务繁忙的情形进行对比,直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世俗生活的厌烦。
移居其二阅读答案3
移居二首①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陶渊明于义熙元年(405)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②纪:经营。
15.下列对《移居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虽无一字刻画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登高赋诗,忘却尘网之苦,神情超旷的形象如在眼前。
B.“过门更相呼”“相思则披衣”的细节描写,将诗人与邻人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致,与杜甫《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异曲同工。
C.诗中描写了诗人移居南村后,和邻人融洽相处的生活场景,忙时勤力耕作,闲时随意往来。诗中所体现的人生兴味和自然之理与东晋士族的玄学自然观相同。
D.此诗以登高赋诗发端,以衣食力耕收尾,中间罗列日常交往琐事。诗人以情化理、理入于情,平淡散缓,从容自然的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
16.前人评价陶渊明的诗,统归于平淡,但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这首诗从平淡的田园耕作里讨出了人生天然的`乐趣。试分析本诗与《归去来兮辞》有哪些相同的乐趣。(6分)
答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错误。东晋士族优游山水之风颇盛,但其游山玩水之乐,大多不过是无所事事、自命风雅而已,他们在诗中所寄托的玄理,看似高深莫测,其实只是空虚放浪的寄生哲学而已。陶渊明的自然之趣是脱离虚伪污浊的尘网,将田园当作返璞归真的乐土;他诗中所寄托的玄理,是在与淳朴勤劳的农夫交往中和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悟出的人生真谛,其中包涵着丰富的生活情趣。
16.【答案】①登高赋诗之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与邻里相交之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③自力耕食,自由自在之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籽)(概括出2个要点,且分析合理得6分。每个角度概括得1分,两首作品具体分析得2分。)
移居其二阅读答案4
移居①(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扫,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移居:陶渊明的住处遭遇火灾,新迁到南村,此诗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佳日,登高赋诗,开篇两句于不经意中道出诗人移居后的欣然自得之情。
B.披衣而起,言笑无厌,诗人与村民们终日饮酒游乐,关系融洽,其乐融融。
C.“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这两句紧扣题目,表达诗人在此久居的`愿望。
D.这首诗语言清新朴素,直如口语,看似平淡散缓,实则浑然天成,情意率真。
15.诗人是如何看待“乐”与“勤”的?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3 分)B(“诗人与村民们终日饮酒游乐”有误。)
15.(6 分)①乐从勤中来。要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淳朴的邻里之乐,就应参加生产劳动,自营衣食。②勤是乐的保障。勤力躬耕是乐的根源,勤是人生的真谛。(4 分,意思对即可)
态度:表明诗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2 分,意思对即可)
移居其二阅读答案5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移居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②纪:经营料理。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B.“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
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慷概豪迈B.清丽朦胧
C.平淡自然D.清淡空灵
14.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
答案:
12.C
13.C
14.答案示例:“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既是对前面写村中生活乐趣的延续,也是对这种乐趣的定位和深化。诗作前面写到的赋诗之乐、饮消之乐以及朋友相与之乐都是当时士大夫所追求和享有的生活之乐,而这两句所写的.农耕之乐和真诚朴实之乐却是诗人作为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劳动者所独有的。同时这两句透露的身份定位也使前面所写的这些生活乐趣都着上了普通劳动者的色彩,深化了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对淳朴自然的生活价值的追求。
【移居其二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咏史·其二阅读答案01-10
秋日其二阅读答案11-07
秋怀其二阅读答案06-21
归园田居·其二阅读答案11-08
杜甫《秋风其二》阅读答案及解析06-26
思王逢原其二阅读答案01-31
登岳阳楼其二阅读答案01-27
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阅读答案06-13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