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班《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9-08 08:33:3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魏承班《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华)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魏承班《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华)

  诉衷情①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②悄堂。筠簟③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④,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这首词的主题是写之苦。②蛩声:蟋蟀声。③筠簟:竹席子。④泻寒光:洒下清冷的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词的第一句,写一个晴朗的夜空,银河横亘天空,长夜漫漫,使满怀愁绪的人更加无法入眠。

  B.“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词人用竹席、纱窗、红烛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清冷的气氛。

  C.上片虽然没有直接写人,却分明感受到人的存在,“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中连用“冷”“凉”“泪”,突出了人的凄凉感受,人的存在可见一斑,这就是所说的“无我之境”。

  D.“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坐卧不宁、痛苦不堪的人物形象,究竟为何而痛苦?这两句揭开谜底,原来是不能孤身去面对成双成对的鸳鸯,以此表现了自己孤独与相思。

  E.这首词,词人在表达凄苦之情时,没有对欢恋场面的直接描写,而是对环境氛围进行正面烘托,以此表现了相思之苦的主题。

  15.“蛩声悄画堂”一句,与《闲居》:“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中的“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说说其表现手法。(6分)

  答案:

  14.C、E(C不是“无我之境”,而是“有我之境”;E不是“正面烘托”,而是“侧面烘托”)。

  15.衬托(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2分)

  ①用蟋蟀的鸣叫衬托画堂的宁静,使画堂更显得宁静。(2分)

  ②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环境的清静,以闹衬静更显其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