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晚唐后期诗文的演变》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晚唐后期诗文的演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至八十年代中期,各地起义虽然平息,但这时的唐帝国已是千孔百疮,风雨飘摇了。这一时代变化给文人士大夫又一次沉重打击。“西北乡关近帝京,烟尘一片正伤情。愁看地色连空色,静听歌声似哭声”(司空图《淅上》),面对着这种巨变,感受着这种时代的衰飒气氛,他们或者从沉痛中抬起头来,企图挽救时世;或者在悲哀里低下头去,走向明哲保身的退隐之路;也有不少人在这两者之间徘徊,对时世变化感到伤感与痛楚,却缺乏勇气站起来,只是在那里发发感慨。
在黄巢起义之前,一些文人就有了一种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趋向。如曹邺的诗,就常反映民生疾苦、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残暴,较多地涉及了社会情态。著名的《官仓鼠》写道:“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这诗令人想到《诗经·硕鼠》,在表面的幽默诙谐语气中,蕴含了深刻的批评和无比的沉痛。又如于濆的诗,也有不少针砭时弊之作,如《苦辛吟》“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写了劳者反而无获的不合理;《陇头水》“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以激愤的语言指斥边将以杀人为功绩。他们都效仿汉魏以来古诗和乐府的内容与风格来揭露现实,针砭社会,语言平易通俗、气格刚健朴实,在当时独树一帜。但可惜的是他们在艺术上比较粗糙,观察社会问题也不够敏锐和深入,诗中所写多是过去常见的伤农、厌战等内容,因此影响不大。
随着士人逐渐察觉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传统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也愈来愈强烈,这使一部分人认真地考虑国家的危亡和一个稳定的文化价值系统的失落。于是,在文学领域里,主张发扬儒学传统,强调文学作品应具有服务于社会政治现实的实用功能,又成为颇为流行的思潮。如皮日休在其《皮子文薮·序》中自称他的各种文章,“皆上剥远非,下补近失,非空言也”;《悼贾》一文的序中又说:“圣贤之文与道也,求知与用,苟不在于一时,而在于百世之后者乎?”同时的陆龟蒙、罗隐也持相近的看法。从强调实用的意识出发,他们大都反对韩愈、柳宗元以后一度又很兴盛的俪偶工巧之辞,像罗隐的《河中辞令狐相公启》中所谓“歌者不系音声,惟思中节;言者不期枝叶,所责达情”,就表明了这样的态度。而他们的文章,也确实多议论政治、揭露社会弊端、批评统治者的暴虐。在诗歌领域,他们也再次宣扬诗歌对于政治、教化的功能。皮日休说“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正乐府序》),杜荀鹤则在《自叙》中说自己“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而黄滔在《答陈蟠隐论诗书》中则更明确地提出:“诗本于国风王泽,将以刺上化下,苟不如是,曷诗人乎?”
晚唐的这一文学思潮,就理论上而言,实际是中唐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和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的延续。它的偏狭的功利性与前人是一致的。但是,要说到艺术的创造力,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中为代表的这些文人比较韩愈、白居易等人就相差很多了。当然,也不能说他们的创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就。由于社会已处于崩溃的状态,他们的诗文在批判现实方面表现得特别尖锐。尤其是散文,一些具有讽刺性的短小精悍之作,其气势和锋芒是引人注目的。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晚唐后期诗文的演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唐帝国局势动荡的影响,文人士大夫走上了或积极救世或明哲保身或在两者间徘徊的不同道路。
B.黄巢起义之前,唐朝的部分文人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但所写话题常缺乏新意,导致其影响不大。
C.在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唐末,发扬儒学传统、重视文学的实用功能成为文学领域内颇为流行的思想。
D.和韩愈等人相比,皮日休等文人在艺术创造力上相对较弱,但其诗文在批判现实方面有独到之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述了晚唐时期的国家局势,为后文论述晚唐诗歌的流变提供了社会背景。
B.文章第三段引用《正乐府序》和《自叙》等文章,意在论证古诗文要关注政治,体现其教育功能。
C.文章结尾指出了晚唐文人的不足,又肯定了其在批判现实方面的优点,体现了客观公正的立场。
D. 本文大量运用举例论证,既证实晚唐的诗歌比中唐更关注社会问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能体现晚唐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B.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雪》)
C.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咏田家》)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答案】
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但所写话题常缺乏新意,导致其影响不大”以偏概全。从第二段“但可惜的是他们在艺术上比较粗糙,观察社会问题也不够敏锐和深入,诗中所写多是过去常见的伤农、厌战等内容,因此影响不大”可知,影响不大的原因不只有所写话题缺乏新意,还有艺术上比较粗糙,观察社会问题也不够敏锐和深入等。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主要论述了晚唐时期的国家局势”分析错误,第一段论述的重点是国家动荡之下文人的不同选择。
B.“引用《正乐府序》和《自叙》等文章,意在论证古诗文要关注政治”扩大范围,从第三段“皮日休说‘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正乐府序》),杜荀鹤则在《自叙》中说自己‘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而黄滔在《答陈蟠隐论诗书》中则更明确地提出:‘诗本于国风王泽,将以刺上化下,苟不如是,曷诗人乎?’”只是论证了诗歌要关注政治,用“古诗文”来描述显然扩大了范围。
D.“证实晚唐的诗歌比中唐更关注社会问题”说法错误,从最后一段“晚唐的这一文学思潮,就理论上而言,实际是中唐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和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的延续。它的偏狭的功利性与前人是一致的。但是,要说到艺术的创造力,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中为代表的这些文人比较韩愈、白居易等人就相差很多了”可知,文中没有从关注社会问题角度将晚唐的诗歌和中唐诗歌进行比较,而是从艺术的创造力方面进行了比较。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晚唐诗歌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体现文学作品服务于政治现实的实用功能。
A.诗歌体现战争的残酷,是关注社会问题,体现文学作品服务于政治现实的实用功能。
B.体现百姓疾苦,是关注社会问题,体现文学作品服务于政治现实的实用功能。
C.体现百姓疾苦,是关注社会问题,体现文学作品服务于政治现实的实用功能。
D.批驳了隋炀帝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关注的是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不是关注社会问题,不能体现文学作品服务于政治现实的实用功能。
【《晚唐后期诗文的演变》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等》阅读答案04-28
马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09-18
黄土阅读题答案 黄土阅读答案04-02
《建筑的阅读》阅读及答案08-26
《阅读的愉悦》阅读答案02-02
触摸春天的阅读答案 触摸春天阅读答案04-02
鹤阅读附答案|说正阅读答案05-17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