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阅读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几乎家喻户晓了,问其何书耶?非演“宝、黛爱情”之书乎?人皆谓然。我则曰否。原因安在?盖大家对书中“情”字之含义范围不曾了了,又为程、高伪续所歪曲、所惑乱,故而误认,雪芹之“大旨谈情”,男女之情耳。其实这是一个错觉。
原来在雪芹书中,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他借了他对一大群女子的命运的感叹伤怀,写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巨大问题。他首先提出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已然明示读者:此书用意,初不在于某男某女一二人之间,而是心目所注,无比广大。他借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因为在历史上,女子一向受到的对待方法与态度是很不美妙的,比如像《金瓶梅》作者对妇女的态度,即是著例。假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不管是男对男、女对女、男女互对)的关系,定然能够达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境界。倘能如此,人生、社会、国家、世界,也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
《红楼梦》正是雪芹借了宝玉而现身说法,写他如何为一大群女子的命运而忧伤思索。他能独具只眼,认识到这些女子的才貌品德,她们的才干(如熙凤),她们的志气(如探春)……都胜过掌权的须眉浊物不知多少。他为她们的喜而喜,为她们的悲而悲。他设身处地,一意体贴;不惜自己,而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这是一种最崇高的情,没有半点“邪思”杂于其间。
宝玉的最大特点是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试看他凡在女儿面前,哪怕是一位村姑农女,他也是“自惭形秽”,绝无丝毫的“公子哥儿”的骄贵意识。他烫了手,不觉疼痛,亟问别人可曾烫着?他的无私之高度,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他宁愿自己化灰化烟,只求别人能够幸福,也是同一意境。
他之用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所谓“情不情”,正是此义。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以小说的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他并无“救世主”的气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他没有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所以我认为雪芹的精神境界更为崇高伟大。
很多人都说宝玉是礼教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言谈行动中,确有“叛逆”的一面,自不必否认。但是还要看到,真正的意义即在于他把中华文化的重人、爱人、为人的精神发挥到了一个“唯人”的新高度,这与历代诸子的精神仍然是一致的,或者是殊途同归的。我所以才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以上就是我称《红楼梦》为“文化小说”的主要道理。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曹雪芹所写的贾宝玉,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看法。你记得到了后半部,涉及到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先期枯萎了。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花袭人的一段议论完全是世俗的,普通的,一般的道理。贾宝玉说,植物有生命,有灵性,有情有理,有交流感应。他知道晴雯快不好了,它预先枯萎。这是贾宝玉对于我、物、人复杂关系的一种观点。这个我认为就代表了作家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
既然是如此,那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一切里边都包含着这一点,都有它的个性,不是一般的。这一点我们首先掌握,才能够理解《红楼梦》艺术的所谓特点、特色。实际上就是个性。中华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个作品看成一个活物,它如同人一个样子。比如说他看一幅画,一张字,他说这里边不是一个裱起来一张纸,挂在那里,这是一个活物,它有生命。在人家的眼里一看,有骨、有肉、有血、有脉,这生命生理上所具备的一切它都具备了,而且它有性情。我们欣赏《红楼梦》的艺术,首先掌握这一点。然后,就比较好办。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一些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也得到了一些欣赏、体会、享受,可是你仍然没有把握住曹雪芹《红楼梦》那个艺术的真正的生命的精彩、精华。因为你那是两个层次。你讲的那个,就是今天流行的那个,那都是从西方来的,西方艺术作品,它看的就是那几点,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妇人,先写她领子别着一个最值钱的一个宝石,然后哪一个头发的卷是怎么卷的,这叫刻画细致,这个真好,这个艺术真高,一般人是这样看法。我回过来马上就要问诸位,你看《红楼梦》看到这样描写吗?
好了,他为什么不写这儿,林黛玉一上场,略微交代了一下。林黛玉到底穿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你对林黛玉那个形象那么鲜明呢?这个奥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不写外貌、细节,专门抓它的精气神。它就让你感觉到这个就在那儿,就是活的。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以《红楼梦》一书中主要人物的具体事件作为典型例证,运用细致具体的分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B.材料一以贾宝玉对待女子的态度为例,论述曹雪芹意在借助男人如何对待女子的根本态度问题抒发改善人际关系的愿望。
C.材料二开篇借助《红楼梦》中贾宝玉、花袭人谈论海棠论述贾宝玉对物、我、人复杂关系的认识阐释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材料一《红楼梦》与《金瓶梅》对比,材料二东西方艺术作品评价对比。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比如说他看一幅画”三句中的“他”所指均不相同。
B.中国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是要把作品看作有生命的事物,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理解《红楼梦》艺术特色就是个性。
C.用流行的西方的一些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言语要生动等理论去品读《红楼梦》不会得到艺术享受。
D.“不写外貌、细节,专门抓它的精气神”这句话从文本整体看,意思并不是完全不写外貌、细节,而是着重描写精气神。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贾宝玉“独具只眼”观点的一项是( )
A.史湘云背地里和贾宝玉称赞薛宝钗“宽宏大量有涵养”,宝玉也曾去探望薛宝钗,探讨彼此身上佩戴的物件。
B.贾宝玉认为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她的目……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C.探春理家,树立威信后,在大观园兴利除弊,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得到凤姐的大力支持,宝玉也赞不绝口。
D.贾宝玉主动给晴雯赔不是,前嫌尽释后,晴雯说喜欢撕扇子,宝玉便递扇子给她撕,说是“千金难买一笑”。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周汝昌解读《红楼梦》,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下面文字是《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部分心理描写,中华文化精神在其中也有所体现,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宝玉)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等的阅读题及答案07-22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6-13
黄土阅读题答案 黄土阅读答案04-02
阅读题和答案06-12
目送阅读题及答案01-13
散步阅读题及答案01-31
太阳的阅读题及答案05-23
《猫》阅读题及答案05-29
勇气阅读题答案10-23
光阴阅读题答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