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各国的精英胎教有关的介绍
胎教主要指准妈妈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通过调控自我身心健康,为胎儿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外生长环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各国的精英胎教有关的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日本
是世界上最先关注这小精灵并提出胎教的国家。已故原东京医科大学教授室冈一先生,最早通过实验发现,婴儿听到原先在子宫里听惯了的母亲的心音和血流声音后,会感到安心而停止哭泣。于是专门录制了这样的胎音放在婴儿的枕边,在婴儿哭泣时给予安慰。
日本厚生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成立“母子相互作用研究班”,由国立小儿医院小儿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小林登教授,领导由医生和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胎儿医学的各种试验。在他们的实验中,发现婴儿对不同搭话人所作的反应不同,显示胎儿对母亲的声音有再认的这种记忆的表现。原索尼创始人井深大先生更是对胎教“情有独钟”,不仅亲自参加胎教的科学实验,而且还著书《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来说明胎教的重要性。
美国
美国在60-70年代,先后有印地安纳大学医学院、罗契斯特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对胎儿做了证实能听到外界声音的实验,给胎儿听声音时做的脑电图证实不仅听到声音而且大脑对其产生了感觉。
1977年,更有加州大学医学院的妇产科专家凡德卡教授,创办了一所专门对孕妇进行胎教指导的学校。采用有系统的对胎儿讲话,放音乐、在孕妇腹部适当的抚摩拍打肚皮上的一定部位等方式,促进胎儿听觉和触觉的神经发育。这位专家介绍说,接受过他胎教指导而出生的孩子大多与众不同,有的婴儿刚出生时,就会用手轻轻拍打母亲的脸,有的孩子长到四个月时就已经会说简单的句子。
另外,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狄加斯帕通过实验,还证明了胎儿有记忆影响的现象。1985年在《美国妇产科学杂志》发表的一个实验报告介绍说,将一个能够发出声音的仪器“人工喉”放在孕妇的腹部,当“人工喉”发出声音后,声音能传入到子宫内,引起胎儿的惊吓反应。认为这个实验可以为胎儿做神经检查,同时也证实了胎儿是能够听到母体外的声音,如果母体外突然发出很强的声音会惊吓到胎儿。因此准妈妈要注意不要让胎儿受到惊吓哦!
英国
1985年《英国妇产科杂志》上的一篇“胎儿可以学习吗”的文章,论证了胎儿能听到声音并且有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而且胎儿还有记忆。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妊娠末期,胎鼠的嗅神经能区分不同的气味。分娩前如把具有恶臭的化学物质混于苹果汁中,注入母鼠的羊膜腔中,那么小老鼠在出生后就非常讨厌苹果汁了;而如果小鼠没有在胎崽期间嗅到过添加了恶臭的苹果汁,那它在生后是对苹果汁就很喜欢。
而如果在薄荷汁内加入有令人讨厌的气味的物质然后注入羊膜腔,胎鼠出生后对薄荷的正常反应也没有了。从这个实验来看,胎鼠在母鼠的肚子里就有了对嗅觉刺激的初浅记忆,并且能借着这些宫内的初浅记忆在出生后对喜欢和讨厌的味道加以辨认和区分。
英国心理学研究员奥德斯,从胎儿能够分辨不同的音乐这个角度做了实验。发现一些胎儿明显觉得华尔兹悦耳好听,因而心跳随音乐加快,另一些胎儿并不如此。研究人员的结论是胎儿对某种音乐会产生喜欢或讨厌的感觉。两年后,胎儿期对华尔兹乐曲有反应的那些孩子的母亲报告说,她们的孩子很柔和。
法国
巴黎的生殖健康中心,在80年代也做了胎教方面的实验。1985年3月,应法国政府的邀请,中国医学代表团到法国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北京医科大学胚胎学教授试管婴儿专家刘斌教授参观了那里的胎教实验:一位叫爱丽斯的二十八岁孕妇,孕期8个月开始,隔日来该中心做一次音乐胎教,具体做法是用一个耳机放在孕妇腹壁上,孕妇本人耳朵用耳塞堵严,这样就听不见腹壁上放置耳机的声音。眼睛也闭上,处于安静平卧的状态,每次给胎儿放15分钟同样的音乐,一直坚持到分娩。孩子出生第三天,检查孩子出生前对所听的音乐有无记忆的情况。结果发现,当放孩子听惯了的音乐时,孩子有节律地吮吸奶嘴,双手也随音乐有节奏地摆动;当停放音乐或改放其他音乐时,就哭叫、不再吸奶嘴、双手也不再摆动。
胎教是什么
胎教起源于汉朝,是在妊娠期间给孕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孕育环境,促使胎儿正常发育和优生,以提高人口先天素质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孕妇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因此需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欢悦的心情、乐观的情绪、文化的熏陶,以利胎儿的生长、发育。夫妇关系融洽,生活内容丰富,文化氛围浓厚,胎儿在母腹中就会受到良好的陶冶,婴儿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先天素质就越好;如再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等方面教育,就会使婴儿身心全面地、健康地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口。
胎教的起源
胎教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大戴礼记·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又说“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不踮脚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傲慢),虽怒而不詈(骂),胎教之谓也。”《列女传》中记载太任怀周文王时讲究胎教事例,一直被奉为胎教典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孕期有关行为、摄养、起居各方面之注意事项。如除烦恼、禁房劳、戒生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等节养方法,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以及防止堕胎、小产、难产等目的。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也有关于胎教的论述,以后如《千金要方》、《颅囟经》等不少著作都有记载着孕妇孕期的保健和养胎、护胎的知识,并讲述胎儿正常发育和对孕妇身心健康保健的指导,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外象内感”“因感而变”的独特中医理论。中医的“外象内感”“因感而变”是历代医家认为孕妇的精神状况会直接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所以胎教的实质是让孕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以外感而内应。”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狭义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
中国古代胎教始于西周。据刘向《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太任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意思是说,太任怀孕时,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淫乱的声音,口不说狂傲的话,这就是行的胎教。“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文王生下来非常聪明,“教之以一而识百”,这是太任施行胎教的结果。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意思是说,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时,站有站的样子,站时不将重心倚在一边,坐有坐的样子,坐时也不歪斜,笑时不放声喧哗,独居一处时也不懈怠放任,发怒时也不骂人,如此等等,用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从而保持对胎儿的良好影响。
胎教的目的
“对于发育中的胎儿来说,影响发育的除了孕妇摄入的营养,其次就是孕妇自身的情绪,不同的的情绪下的母亲体内所产生的激素以及细胞新陈代谢都是不同的。”所以胎教无论是胎儿还是对孕妇来讲,十分重要。
胎教的真谛在于激发胎儿内部的潜力,所谓“胎儿都是天才”,并不是说胎儿都可以成为天才,而是指胎儿内部都存在可以激发的潜力,胎儿已经能够接受教育。
不少人认为胎教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小天才,创造奇迹。这种误解会导致胎教走入歧途。胎教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胎儿的素质,提高人口的质量,但不能够使胎儿出生后都成为小天才,或成为智慧超常的儿童。儿童成为小天才的因素很多,除了胎教,还有遗传的因素、出生后继续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以及个人的兴趣、意志、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因此,经过胎教的孩子只是有可能成为小天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胎教有利于胎儿在智慧、个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有利于其出生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
【各国的精英胎教的介绍】相关文章:
世界各国的胎教方法05-31
世界各国胎教大智慧05-30
胎教理论:环境胎教介绍05-28
胎教的好处介绍04-20
胎教方法介绍04-15
胎教的方法介绍04-12
胎教法介绍06-03
胎教的重点介绍05-02
关于正确的胎教常识及胎教误区介绍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