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先天性异常新生儿的护理关键
新生儿护理是指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布置优雅,阳光充足。有条件的话,宝宝室内温度可控制在24度—28度之间,湿度为60度—65度左右。那么你知道的的新生儿护理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天性异常新生儿的护理关键,欢迎阅读与收藏。
先天性异常新生儿的护理关键
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护理,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护理极为重要。医护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精湛的技术。护理中既要动作轻柔、敏捷,又要善于观察,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以便给予恰当的处理,减少病死率。在护理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保暖新生儿,自母体娩出后即受到低于子宫温度的气温刺激,在低温的条件下,新生儿代偿性地产热,依靠提高新陈代谢率,这需要增加氧的消耗,有时可增加2~3倍。产热的来源主要靠棕色脂肪组织。在低温时还可通过血管收缩以保持体温,但血管收缩时组织得到的氧量减少,易产生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又可使肺部血管收缩以致肺吸氧减少,呈恶性循环。新生儿还可通过活动的增多而产热,即物理性产热,但这不是主要的。新生儿生长发育慢,易引起皮下组织硬肿,且常伴有酸中毒,低血糖、心脏功能低下、凝血机制紊乱、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状态。一切护理操作,特别是新生儿外科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如不注意保暖,体温可下降3℃左右,这样就要动用小儿体内的储备以增加代谢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切口的愈合,由此可见对新生儿及早产儿,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保暖极其重要。
新生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中性温度,即在此温度中人体只需最低的新陈代谢率就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同时蒸发散热量最少。当新生儿腹壁温度为36~37℃时,其体内耗氧量最少。新生儿在穿着温暖的衣物时,室温最好保持在24~26℃,保持湿度在45%~65%,充分的湿度可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早产儿的体重越轻,周围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体温。通常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采取暖箱保暖方式。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中性温度。
2、喂养新生儿及早产儿,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喂养,既要保证质和量的需要,又要适合于小儿消化道的功能。
母乳为最适宜的喂养方式,其中含有抗体、补体、溶菌酶、乳酸过氧化酶、乳铁蛋白、脂肪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有预防感染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凡病情允许,且具有吸吮吞咽能力的可直接哺喂;如吸吮能力弱而吞咽能力尚好者,可用小勺或滴管喂养。如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均不全者,可用胃管喂养。喂后以采取右侧卧位为佳。遇外科情况如肠闭锁、肠穿孔等不宜从胃肠道喂养者,可用肠外营养。
3、预防感染新生儿及早产儿,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抵抗力低,因此预防感染是护理中重要的一环,做好室内日常保洁及消毒隔离工作,室内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机定时开启,工作人员提高洗手意识,接触每一个患儿前、后使用手消毒液洗手;患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应进入病室,必须进入时需戴口罩。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4、合理用氧凡新生儿、早产儿及异常儿发生发绀、呼吸困难或情况欠佳时,应给予氧气吸人,症状消失即可停用。必要时可持续给氧,最好不超过3d。哺喂时易发生发绀的患儿,可在哺喂前后吸氧数分钟,氧的浓度以30%~40%为宜,切忌浓度过高,以防氧中毒。
在应用呼吸器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心率、血压、神经反射变化;呼吸器与自主呼吸有无抵抗;呼吸频率;通气是否适当;呼吸道的湿化及是否及时清理分泌物等。注意患儿体位变换,预防各部位压疮等。
5、监护对高危患儿进行监护是特别护理的重要部分,必要的监护设备有助于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积极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1)床旁监护:为最重要的监护,应由技术熟练的护士在床旁为患儿进行护理,连续观察病情,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心率、呼吸、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等。护士在认真记录各项指标的同时,还需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现象;皮肤有无发绀、发花,湿冷等现象;记录肢体活动及对刺激的反应;记录出入量。应用机械呼吸器时应监护气体进入肺部的情况,注意胸部的活动度、插管和面罩的位置是否合适等。
(2)心电血氧监护仪: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床旁监护设备,可连续监测患儿重要生命体征变化,包括末梢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为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客观依据。
(3)开放辐射抢救台:一方面为危重症患儿提供了良好的保暖设施,同时具有对患儿体温监测功能;另一方面便于病情观察,便于对患儿救治过程中采取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
先天性异常新生儿的护理关键
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低体温
众所周知,胎儿温度一般比母体温度高0.5℃。
出生前,宝宝在妈妈体内正常宫内环境温度保持在36.7—37.3℃之间,出生后由于环境稍低,机体需要动用较多的热量来维持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
此时,宝宝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和代谢,首先耗氧量需增加2-4倍以上,故呼吸较快,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又很容易散热。
同时,我们成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在23-26℃之间,问题在于,这个室温对于新生儿就过低了。
所以,如果宝宝生后不注意保暖,持久的低温环境会使新生儿消耗过大,并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微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加等一系列机体内环境变化,久而久之,就影响宝宝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
饥饿
新生儿生后基础热量消耗为50kcal/kg,每日总热量约需100-120kcal/kg。
一般而言,饥饿后的代谢变化首先表现为血糖下降,肝糖异生增加,机体蛋白质分解,脂肪消耗,引起组织器官重量减轻,功能下降,当宝宝面临饥饿时也不例外。
新生儿生后吸吮力普遍较弱,消化功能差,水分丢失多,所以,出生7-10天左右,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
如果生后喂养延迟、喂养不足,还会影响新生儿体内多种重要激素分泌水平变化,引起其胃肠排空运动延迟,消化酶分泌减少,肠上皮细胞萎缩,从而导致日后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目前,每天门诊就有许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的宝宝来就医,那么问诊时追溯病史,大多父母在新生儿期的喂养都不是很积极,私以为这种情况可能与新生儿期饥饿有关。
吸收不良综合征
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肠的先天性消化酶缺乏,或继发于肠道感染后,导致小肠壁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产生以腹泻为主的肠道功能紊乱,并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其主要表现在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等。
其实新生儿有吸收不良综合征也不必刻意给宝宝减少饮食,可以仍旧坚持母乳喂养,待月龄大些后适当添加酸牛奶,或者适当提早增加辅食,试用要素饮食(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逐渐肠道脱敏。
不过,前提一定是摄入的热量必须要能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
新生儿肾盂、输尿管较宽,输尿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未完善,弯曲度大,且女婴尿道短,男婴包茎污垢积聚,再加上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这就非常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而且症状不典型。
如果新生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吃奶减少、皮肤苍白、表情不愉悦,或者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黄疸退而复现等,又查不出其他原因,请家长一定要注意留取尿液标本送医院做尿常规和艾迪氏检查。
新生儿外伤
新生儿关节韧带比较柔嫩,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颅骨软,如果在沐浴、更衣、换尿片时用力不当,容易导致锁骨骨折、髋关节脱位、桡骨小头脱位、青枝骨折等,有时轻微的脑部碰撞都容易引起脑震荡。
而新生儿患以上疾病时不会表达,痛苦时多数表现为神情淡漠、吃奶减少、少动。如果损伤后家人没能及时发现,持续时间久了很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建议平时新生儿家庭护理操作时一定要用力轻柔,平稳抱放,防止滑落,细心检查。
先天性异常新生儿的护理关键
一、不可避免的胃食管反流(吐奶)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中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到食道或口腔。小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现是吐奶。由于宝宝食道下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新生儿在头六个月经常吐奶。
当孩子吐奶时,奶会从孩子的嘴和鼻子里溢出来。如果孩子精神很好,没有异常情况,也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在12~14个月时会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新手妈妈应该如何减少宝宝吐奶呢?
1、少量多次喂奶
2、喂奶中途给孩子拍嗝
3、喂奶后垂直抱孩子半小时左右,给孩子拍嗝
4、喂奶时尽量减少孩子吸入过多气体
5、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下喂奶
二、常见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大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周遇到。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性黄疸,一类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多发生在宝宝出生后2~3天,并在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一般在4周左右消退。在此期间,多给宝宝哺乳,多吃多拉可以有效缓解。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家就可以护理,仔细观察,不用太担心。不过,如果孩子四肢发黄,尤其是手掌和脚发黄,家长就要小心了,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有一种黄疸叫母乳性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可暂停母乳3天,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减轻了基本可以确定母乳性黄疸。如果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没有其他疾病,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一般的母乳性黄疸大多会在6~12周消退,但如果宝宝被医生判断为重度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遵医嘱及时治疗,防止宝宝受到伤害。
病理性黄疸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起病早,加深快,持续时间长,并可能反复。对于这种类型的黄疸,家长要小心,早发现,早治疗。
三、有一种不明原因的哭闹叫“肠绞痛”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啼郎”。对父母来说,最让人崩溃的是孩子哭了,而你却找不到原因。常在黄昏时分出现的肠绞痛,在孩子出生后2周至3个月内出现,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病因。
但随着肠道的成熟,大部分孩子的肠绞痛会在五个月后自行消失,目前还没有发现对孩子发育有影响。当孩子绞痛时,我们如何安抚他?飞机抱、按摩、遵医嘱服药等都是缓解儿童肠绞痛的有效方法。
四、饭后“肠胀气”
在宝宝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如果宝宝出现脸通红、全身发硬、腿乱蹬、哭闹等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出现了肠胀气。为什么会出现胀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与母亲吃的食物有关。如黄豆、萝卜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如果用奶粉喂养,可能是对奶粉的反应,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原因是喂食时吸入了大量空气。此外,孩子哭闹时,常吸入气体,引起肠胀气。
如何减少肠胀气的发生?
1、哺乳时少吃或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含酸食品、乳制品、豆制品等;
2、尽量减少孩子喝奶时吸入的气体。哺乳时,要让乳房与孩子的嘴贴合,不留空隙。瓶喂时,瓶体倾斜放置,呈30~40度角倾斜并排出多余气体;
3、给孩子喂奶时,让孩子头部高于腹部,然后通过给孩子打嗝的方式排出气体;
4、孩子吃完奶后,让孩子趴着或给孩子飞机抱等姿势,排出多余气体;
5、排气操。宝宝胀气后,给他来套排气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还能增加亲子互动。
新生儿肺炎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它对宝宝恢复健康有积极作用。不能把护理简单地看成只是喂奶、吃药、换尿布。护理的内容很多,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二、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火炉上应放上水盆,地上应经常洒些水,使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
三、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
四、患儿因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
五、由于吃奶时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改用小勺喂。
六、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密切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保证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当患儿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大时,提示合并心力衰竭,应给予吸氧、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使用强心药等。当患儿突然气促、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可能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配合医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护理。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观察身体变化
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要注意经常变换宝宝的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宝宝来说非常不利,会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三、补充液体和热量
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如果喂奶的时候,宝宝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要立即停止,并给他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四、多喝水
宝宝因为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做痰液雾化。
【先天性异常新生儿的护理关键】相关文章:
新生儿护理最关键的时候04-10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怎么办好04-28
肝功能异常如何护理04-30
新生儿的护理护理要点04-27
新生儿的护理06-04
新生儿护理04-17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护理技巧04-28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如何护理?04-29
如何诊断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