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
导语:练习太极拳时,都会做到一个动作——气沉丹田,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
丹田一般指中丹田,即是以脐下10厘米(相当于现代经络学说所指关元穴)为圆心的小腹内一个小范围。气功学上又将丹田分为上、中、下3处。气沉丹田是指中丹田。
过去有人认为肚脐(经络学说称之为神阙穴)即为丹田,原因大抵是指它为人体先天的(胚胎时在母体中)呼吸通道。又有人认为腹部即是丹田。
丹田既不是腹壁表面上的某一点,也不是全腹部。丹田指的是脐下5厘米的气海穴至脐下12厘米中极穴,是人体真元贮聚处。中国医学认为气海穴乃全身气之所聚处,此处伤则气滞。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伤则血枯,因而这一地带是主持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胞中穴是经络、五脏六腑之海的策源地,古人将这比喻为生产长生不老药的田地,称为丹田。这一名称自古沿用至今。
气沉丹田是在呼吸(从形式上说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匀长细缓的腹式呼吸)动作配合下,小腹充实,全身劲力集中的一种自我感觉。要做到气沉丹田,必须先要做到全身舒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腰胯放松。初学时不易体会气沉丹田,经过一个时期腹式呼吸的锻炼,慢慢体会到呼吸时有内气的存在。鼻孔吸气时,自然中的大气自鼻腔向内经呼吸道而下,同时又会感到丹田有气上逼腹中。而呼气时,残气自鼻腔上出,但反觉腹中有气降逼丹田,使其充实。过去练拳的人称这种现象为气通。
一般的说,作拳势呼吸时,向前或向下完成动作,全身劲力集中时容易体会气沉丹田。事实上动作向上向后或动作由实而虚,吸气时也有气沉丹田的成分,但不明显,似乎气贴脊背。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内外合一的表现。
气沉丹田不必过分强求,以免产生不良效果。只要正确按太极拳要领和方法练拳,朝松静自然的目标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水到渠成。
“气沉丹田”的学理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一向重视气息生机,“ 文以气为主”,绘画以“ 气韵生动”为上,演唱亦以气与声谐,达到声韵形式浩然的境界。
“ 气沉丹田”是戏曲界练声的基本要领,声腔演唱的基本功,掌握了它就会有较高的成才率,因为它符合大自然为技巧性发音配备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和祖国医学、经络学原理。
每个演唱者的发音器官条件各异,但是养气、用气的基本方法相同。
艺术家具备灵性贯通之气,才可发扬嗓音光采,留下垂世的艺术演唱成果。
(一)“气沉丹田”的经络学依据
祖国医学经络学认为,“经络相贯布全身,通过有规律的联络交汇,构成了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气血。”
根据这一医学原理,我们可知人的“丹田”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 先天元气”和后天吸纳的“清气”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汇集于“ 丹田”。
所以,“丹田”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原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地,更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
“ 丹田”与真气循环生生不息,生命活动因此得以维持。
所以它在生命医学上有“生命之祖”、“ 十二经之根”和“ 五脏六腑之本”之称。
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的发源地,还是全身气血的汇集之处,所以中国医学又称之为“气海”穴。
如果此穴充实,就能固本强体,从而为从事其它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丹田”是人精气汇集之地,是人体内力的发源处,是“ 经络之气”的发源地,是气源动力的能量库,也是良好发音的生理物质基础。
(二)“气沉丹田”的解剖生理学依据
“气沉丹田”作为演唱界公认的一种成才的“基本方法”,不仅有祖国医学经络学的依据,还有解剖生理学的依据。
从演唱方法系统看,丹田气息深沉笃实,是声带发音声贯顶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
“丹田”与技巧性发音最相关的呼吸肌———膈肌密切相关。
膈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是一种同全身其它肌肉不尽相同的肌肉组织。
它像一个降落伞,底朝上口朝下,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形状大、圆、薄且扁。
其中间是腱膜,称“ 中心腱”。
它富有弹性,十分坚韧,升降幅度较大,灵活、有扩张性,适应强化气息训练,具有提高呼吸系统生理机能的耐力和承受力的功能。
膈肌又是人体内最大的扁肌,在腹腔上部占有较大面积。
它需要很多肌肉、肌腱、韧带有机地固定,就像操控降落伞的绳索,维持生命呼吸循环的基本生理功能。
因此,作为技术性发音的生理物质基础,膈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但它如果没有“ 丹田”内力的有力支持,就如同降落伞只有无数绳索而没有“力点”进行气流方向控制一样,是无法完成定点降落的目的的。
“ 丹田”就是支持膈肌活力的“力点”,有了它,膈肌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在技巧性发音中发挥应有的有机功能。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相关文章:
怎样做到理性消费03-17
用丹田发声的方法07-21
用丹田来发声的方法09-14
练习太极拳怎样能做到上下相随12-02
沉与浮教案01-04
《沉与浮》教案02-22
《浮与沉》教案01-24
《物体的沉与浮》教案10-06
大班沉与浮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