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大跳水运动小常识文章
当你在看跳水运动的时候,你了解这些小常识了吗?能够看懂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好坏差别吗?下面关注一下八个跳水的小常识。
跳水的常规知识:
1、规定动作是一次向前跳水,一次向后跳水,一次反身跳水,一次向内跳水和一次向前跳水转身半周。这些跳水动作可以是直体,屈体或抱膝。
2、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运动员可采用几种姿势来完成:直体,任意姿势,屈体或抱膝。
3、运动员入水可以用脚或头先入水,头先入水时身体必须保持垂直足趾伸直并拢。双臂伸过头并与身体成直线,双手并拢。
4、跳水的世界性管理组织:FINA(国际泳联)
5、重要的国际跳水比赛是世界跳水锦标赛和欧洲跳水锦标赛。
6、参加决赛的运动员跳的动作:
跳板项目:男子跳11个动作(5个规定动作,6个自选动作),女子跳10个动作。
跳台项目:男子跳10个动作,女子跳8个动作。
7、裁判人员一般由7名裁判人员的(专门)小组成,一名总裁判和两名秘书(记录员)。 总裁判的职责是管理竞赛过程和对裁判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8、跳水的6组正式动作是向前跳水,向后跳水,反身跳水,向内跳水,转身跳水和臂立跳水。(跳板跳水不用臂立跳水。但高台跳水这6组动作都要进行)
跳水知识来了
一、什么是“压水花”
我们都知道,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水花大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要想入水的水花小,就要考验运动员的压水花技术了。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的入水速度越快,溅起的水花也会越高。
溅起水花的大小和运动员身体的体积大小、运动员入水时身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呈正比。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压水花的原理,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
运动员入水的过程,就是固体和流体碰撞的过程,身体属于固体,水面属于流体。
入水前最重要的动作是把握时机打开身体,增加入水惯性,并保持身体垂直入水。
并且入水的那一瞬间,是手先接触水面的,所以手上动作,显得格外重要。
一开始,运动员认为双手合十,呈流线型入水会阻力最小,溅起的水花也最小。
但后来发现“双手合十”虽然会减少手掌与水面的接触,但是会使得手臂弯曲,增大整个身体的入水面积,使身体躯干不稳,后续动作发飘。
后来发现,运动员入水时,双手手掌外翻,用手掌接触水面,然后身体再入水,产生的水花更小。
二、跳水运动员为什么不带泳帽和泳镜
都是水上项目,为什么游泳运动员有泳镜和泳帽,跳水运动员却没有?
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只有不到2秒,算上从跳水池中游上岸,加起来最多10来秒。如此短的时间,运动员根本不用戴泳帽和泳镜。
最重要的是,戴泳帽和泳镜会影响入水效果。加上入水时巨大的冲击力,很可能把泳帽拍落,把泳镜拍碎,划伤运动员的眼睛和面部。
所以,泳帽和泳镜对跳水运动员并非是“必需品”,反而是一种累赘。
三、为什么跳水运动员都是近视眼?
跳水运动员们从跳板上往下跳的过程,对于其自身的身体也会带来一定的阻碍力,等到了落入水中的那一刻,由于重力惯性的原因,落水时水面对于眼睛的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入水时运动员都是睁着眼睛的,因为如果跳水运动员闭着眼入水,就无法观察入水角度控制肢体动作,等于是“盲跳”。
眼球在一瞬间受到如此大的冲击,自然就十分容易发生问题,甚至是引起跳水运动员们视网膜裂口或者是视网膜剥落的情况。
跳水女皇郭晶晶的视网膜多次出现脱落,一只眼睛近乎失明,这就是多年跳水睁眼入水的结果。
中国跳水梦之队能够30多年长盛不衰,运动员们背后付出的汗水和牺牲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八大跳水运动小常识文章】相关文章:
运动小常识解读02-24
运动受伤小常识02-08
运动健身小常识有哪些09-21
跳水运动员中班教案11-03
中班体育教案:跳水运动员04-26
中班健康教案:跳水运动员11-06
有氧运动的八大好处09-07
《跳水》教案01-15
跳水的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