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故事

时间:2024-08-26 08:22:43 职场 我要投稿

关于礼仪的故事

关于礼仪的故事1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母熊。

关于礼仪的故事

  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

  有一天椎夫迷路了,遇见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他。

  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待我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

  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

  樵夫按要求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好了吗?”

  母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点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以愈合的是身体的伤口,无法忘却的是心灵的伤痛。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语言”这把刀去伤害任何一个心灵,哪怕它是一个动物。

  发散思维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平时注意留心,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别人。也提醒我们说话要有艺术。

关于礼仪的故事2

  今天吃完晚饭后,妈妈带我去了新华书店,找一本书。那里书多人众,但没有一点杂声,只让你感觉到温馨与和谐。服务员微笑着迎接你的到来,她保持着微笑向我们介绍新书,用同样的微笑,送我们离开。在那里,男女老少捧书的手,服务员永恒的笑容,宽敞明亮的大厅,都给我带来了一种愉快的享受。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理想中的文明社会吧,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一定是大家都乐意的事情。

  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校园里随处丢弃的纸屑,公共场合大声的喧哗,草坪上肆意践踏的脚印,马路上乱闯红灯的行人……这一切都与我们的传统美德那么的不和谐!我想,假如每个人都多一点文明意识,少一些不良习惯,都能从我做起,从观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在我们城市、社区、学校的角角落落,文明之光就会被一点点擦亮。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或许一个人的付出是渺小的,或许一个人的努力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中改变什么。但,只要行动,我们就有希望。耳濡目染间,我们的一举一动就能感化他人,就能带动大家一起努力。

关于礼仪的故事3

  1、一口痰事件

  某制药厂濒临倒闭,政府牵手为他们引进德国投资,就在鉴约之前,德国总裁到该厂视察,该厂长陪同参观车间,就在其间,这位厂长不经意间吐一口痰,德国总裁看到后,当时就结束了视察,并告知政府领导决定不再签约,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制药厂,是关系人命的怎能随地吐痰呐。这家工厂本来可以借助外商投资起死回生并且兴旺发展,由于该厂长在社交场合一个不经意的失礼和失误,导致了工厂的之后破产。

  2、尊重的目光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样子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评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尊重是礼仪的原则。这位销售经理的目光,不仅表现了对他的合作伙伴的不尊重,而且表现了发自其心灵深处的卑下庸俗:他把漂亮异性看的比工作、事业更重,他根本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

  3、说话的艺术

  老田鸡退二线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4、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关于礼仪的故事4

  微博谈餐桌礼仪和教养,我有一个故事。

  去年秋天我在茅棚小住的时候,一早来了个和尚说想同住,这人虽然算不上威仪自在,一看就是大庙里住过的,颇懂规矩。

  当家在后院烧鼎,不见客。差碎催回说,不着急,先用午饭。午饭后当家说,我们这是阴阳丹房,不留佛家清净单,您再往前看看。和尚走后我们问当家为什么不留单。当家说,监斋观察此人用饭,尝用余光四下扫看数次,当知不是精勤行人,故不留单。

  一次茅棚清斋,席间宾主无言。只因一个眼神,就被既成圈子摒除在外了。教养的不足,他人的损失都是连带误伤,真正被损害的是:丧失了融入更高级圈子的绝佳机会,也因此失去了学识更加增进的因缘。

  世俗阶级对于礼仪的考察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自己察觉不到的失礼细节,足以成为被他人厌恶、团体摒弃的理由。

  大学云:定而后能静。世家对于子弟的教养训练渗透入最为细微的所在。礼仪习惯养成之后,任何的'违逆都会被受训者显著觉知,这时礼仪也称为遴选组合圈子的工具。所以爆发户这种样式上的贵族永远不能被上层圈子认可。大学里欠发达地区上来的孩子跟都会子弟玩不到一起,不也是同样道理么?可知教养程度,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追求上进的重要工具。

  譬如常人欲参加跛人跑步大会,为尊重故,常人可以伪跛。倘若跛人欲参加常人跑步大会,乃可以装常乎?有教无教亦复如是。为人父母,切望儿女能成龙凤者,岂不慎哉!

  孩子要掌握哪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呢?

  1.请长辈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好示范,吃饭时先请家中长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在长辈还未动筷之前,晚辈不应自顾自地先吃起来。

  2.吃完饭之前不要离开座位。除了饭前洗手外,最好让孩子养成吃饭前处理完上厕所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安心、放松地享受美食。

  3.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势。这样不但好看,而且还有利于消化。

  4.吃饭时不要敲打碗筷或大声喧哗。敲打碗筷、大声喧哗是很没有教养的行为,会引起同桌吃饭的人的反感和厌恶。

  5.夹菜时避免在盘中翻来翻去。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盘中翻来翻去,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喜欢的菜从盘中全部调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给别人,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并且显得比较自私。

  6.吃饭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发出声音。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7.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干别的事情。吃饭的时间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加强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孩子也会有很多事情想与爸爸妈妈分享,请珍惜这段时间。提醒孩子,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

  8.吃完饭后若要先离席,要跟长辈打招呼:“我吃好了。”

关于礼仪的故事5

  周小波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明天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开幕式,别提小波有多高兴了。

  下午一回到家,小波顾不上吃饭赶紧把红领巾洗干净,熨得平平整整,白运动鞋也擦洗得干干净净,正要坐下吃饭时忽然想起来校服衣服的拉链有点问题,总是拉不上去。他急忙跑过去央求爸爸帮他修一下,爸爸修了半天还是那样,无可奈何的说:“要不你明天将就一下或者换件衣服吧!不是还要其它运动服吗?”“不行,老师说过在庆典仪式、升旗仪式等庄重场合时,穿着不能随随便便,而应庄重大方。衣着一定要整齐,最好是统一的校服,所有的扣子都要扣上,拉锁要拉上,少先队员应佩戴好红领巾。 这样有益于培养我们的集体观念和遵守纪律的习惯。还能体现出我们学校整齐、和谐的校风、校貌,彰现出我们勃勃生机的良好精神状态。”

  听到这话,妈妈放下手中的.活走过来满脸微笑着说“小波真是懂事了。老师说的对,校服是学生的标志。校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有着直接的促进和约束作用。穿校服能使学生不忘身份,自觉维护学校集体荣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们这就到外面去找人把拉链修好。”

  虽然天色已晚,小波一家三口还是一起出去修拉链了。

关于礼仪的故事6

  贝克尔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老人,有一次,他在商场内和当时任总理的霍克为养老金问题争论起来,双方互不相让。霍克一时冲动,骂了一句:“你这个愚蠢的老家伙!”

   事后,贝克尔越想越不服气:你是总理就可以随便骂人吗?于是,一张状纸把霍克告到了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

  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霍克也认识到骂人家是“愚蠢的老家伙”是不文明之举,决定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的这一句粗野的语言向贝克尔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不文明措词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这位老人家,我愿意就此向他道歉,并诚恳地请求他原谅我的不逊。”

  点评

  虽然总理犯错在先,但是他用他完美的礼仪和尊重取得了别人的原谅和尊重,也向别人展示了他敢于认错的勇气。可见,讲究文明礼仪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反,恶语相向则是对人最大的伤害。

  发散思维

  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说明,人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担后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关于礼仪的故事7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点评

  尊师,是一个为学生者应有的基本礼貌,沈从文旷课逃学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所幸的是他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发散思维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阐述做人应该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责任。还可以用来证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关于礼仪的故事8

  20多年前,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想要招聘一名助理。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一时间,应征者云集。经过严格的初选、复试、面试,总经理最终挑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青年。

  副总经理对于他的决定有些不理解,于是问他:那个青年胜在哪里呢?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受任何人的推荐,而且毫无经验。

  总经理告诉他:的确,他没带来介绍信,刚刚从大学毕业,一点经验也没有。但他有很多东西更可贵。他进来的时候在门口蹭掉了脚下带的土,进门后又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看到那位身体上有些残疾的`面试者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也是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

  总经理顿了顿,接着说:面试之前,我在地板上扔了本书,其他所有人都从书上迈了过去,而这个青年却把它捡起来了,并放回桌子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在我看来,这些细节就是最好的介绍信,这些修养是一个人最最要的品牌形象。

关于礼仪的故事9

  父亲将我送到了厦门,说厦门的教育比农村更好,让我能更好的成长。

  来到厦门,眼前全是焕然一新的景物,每样事物都让我惊叹不已,也让我充满好奇与向往。在这里,每位厦门人都阳光、守秩序。他们热情好客,爱护环境,尊老爱幼……文明礼仪从他们身上看得出来,父亲没有说错,厦门果然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先说爱护环境吧。有一次春游,我们去“海上花园的鼓浪屿。”那里是风平浪静、详和安宁,因她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环境名扬世界。也因浪打到小屿会发出鼓声而得名。那里游客如云,来来往往的人从不间断,但地上总是那么干净。是清洁工人打扫的勤快吗?我们在阴凉地午餐时,却从未见到清洁工人的身影。看到的只是洋溢着喜悦的人群,他们三三两两的.走着,小声的议论着眼前的景色。这时同学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捡起地上无意掉落的垃圾,放入垃圾桶中。美在这时候呈现。也只有人人都爱护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才有这样让人不忍离去,让人留连忘返的厦门。人人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这就是厦门。

  然后说热情好客吧。有一天,我去同学家玩耍,同学见了我,马上把我的鞋子脱下来,拿出拖鞋给我,然后把我请到了客厅,拿出坚果,水果,零食请我吃,我见了,心想:原来同学这么热情好客。他问我还需要什么,我连忙说:“不用了。”我走时,他把我送到小区门口才与我分开。这就是厦门人。

  最后说尊老爱幼,有一次,我去坐公交车,座位坐满了,一位白发苍苍,皱纹满面的老婆婆上了车,她正寻找着位置,我刚要让坐,突然,一位姐姐站了起来,将老婆婆扶到了座位上,请她坐下。这就是厦门人。

  小学生现在要知礼,学礼,行礼,做一个文明人,父亲说得没有错,厦门的教育就是好,厦门的人好,厦门的人文明。现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也要做一个文明的厦门人,我为我是厦门人而骄傲。我为我能生活在这个城市而自豪。

关于礼仪的故事10

  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关于礼仪的故事11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因此,公民应自觉遵守文明礼仪。

  说到文明礼仪,让我想起这么一件事:

  一年暑假,小明正走在街上,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拿着破旧的麻袋正在垃圾桶里捡瓶子。他不禁感慨道:“天这么热,这位老奶奶还要在臭烘烘的垃圾桶里捡瓶子,真是可怜啊,要不我去帮帮他,为她减轻点负担。可是,天气这么炎热,我还不如早点回家凉快凉快呢,何必自讨苦吃呢。小明心里非常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他想起了爸爸常教诲他的一句话:帮助人是一种美德,当别人有困难时你帮助他们,那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爸爸说的对,我不能只顾个人利益。我应该帮助这位老奶奶!

  于是,小明行动起来,他在路边,垃圾桶旁边捡到不少的瓶子,虽然在他捡的同时许多人向他投去异样的`眼光,更有不少人讨论他,说他这么小就出来捡瓶子,真可怜。甚至有人责骂他的父母,怎么能让一个小孩子独自在街边捡瓶子。但小明一点都不在乎,他觉得自己做得很对,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捡完瓶子后,他把自己辛苦捡来的瓶子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连忙说道:“谢谢你,小伙子,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肯帮助我这种老太婆的可不多啊,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很强大。小明害羞的挠挠后脑勺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中国人帮助中国人不是很正常的吗?而且这只是一件小事。好了,老奶奶,再见”

  在路上,小明格外轻松,可能是因为刚做了好事的缘故吧,这也许是文明礼仪的感染力吧。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关于礼仪的故事12

  北京某饭店的一位问讯员,每一天都要接到若干问讯电话。

  一次接到驻外地的一位外商打来的长途电话,询问他夫人所住该饭店的房间号,有急事要找。几经翻阅登记薄,未有其人,便如实相告。不料这位外商竟然用不怎样熟练的中国话骂了起来。问讯员感到十分委屈,但思考到对方可能却有急事,为急宾客之所急,便采取了宽容态度,强忍委屈,继续查找。之后最后明白,原先那位外商的夫人是用不一样的姓名登记的。当外商谈完事后,又专门打电话给问讯员表示道歉,请求原谅。能够试想,如果说当时问讯员得理不让人,对外商的`无理之举穷追不放,或是采取对骂的方法,那么也许是挽回了面子,至少心理上感到一些平衡,出了一口气,但却会使对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但不会承认自我有错,而且也无益于事情的圆满解决。问讯员的做法,维护了自身乃至整个饭店的良好形象。

关于礼仪的故事13

  某报社记者吴先生为作一次重要采访,下榻于北京某饭店。经过连续几日的辛苦采访,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吴先生与二位同事打算庆祝一下,当他们来到餐厅,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五官清秀的服务员,接待服务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她面无血色显得无精打采。吴先生一看到她就觉得没了刚才的好情绪,仔细留意才发现,原先这位服务员没有化工作淡妆,在餐厅昏黄的灯光下显得病态十足,这又怎能让客人看了有好情绪就餐呢?当开始上菜时,吴先生又突然看到传菜员涂的指甲油缺了一块,当下吴先生第一个反映就是“不知是不是掉入我的菜里了?”但为了不惊扰其他客人用餐,吴先生没有将他的怀疑说出来。但这顿饭吃得吴先生心里总不舒服。最后,他们唤柜台内服务员结账,而服务员却一向对着反光玻璃墙面修饰自我的妆容,丝毫没注意到客人的需要,到本次用餐结束,吴先生对该饭店的服务十分不满。

  看来服务员不注重自我的.仪容、仪表或过于注重自我的仪容、仪表都会影响服务质量。

关于礼仪的故事14

  二战前期,罗斯福任美军的海军部长时,曾打算在太平洋某岛修建一所秘密的`海军基地。他的一个老朋友听说了这件事,曾跑了来问他:“朋友,您打算在哪修这个基地,能告诉我吗?”罗斯福看了看他,故意低声问道:“您能保密吗?”对方说:“能。”罗斯福立刻笑了笑,说:“那么,我也能。

关于礼仪的故事15

应 变 篇

  不久前,加拿大设在我国的一家公司招聘销售经理,有100多人应聘,只录取了3人,小王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回顾这次面试时说:”考官是公司的副总裁,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加籍华人。他问得比较直接,因此我也就实话实说,优点多渲染一点,缺点淡化一点;薪水也可以说得高一些,他不会在乎。如果我遇到的考官是国内人,我肯定会含蓄一些,谦虚一些。”

  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外表是人们踏上社会的第一张名片。毕业生在应聘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和打扮。

  进入大四,很多学生开始谈论就业话题。徐晓对此有些“不屑”,她对自己的实力和前程都很自信。徐晓的就业目标是做一名“有理想”的记者,踌躇满志的她给自己定下目标:非地市级以上的媒体和单位不去。“当时我的想法是,自己总能在省会济南立足;退一步说,就算不能留在济南的'媒体,去一家规模较大的杂志社也没问题。”说这话的时候,徐晓一脸苦笑,“现在我才明白,现实远不是理想中的那样,我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这时车子停住,憨嫂下了车,正要付钱给那个小青年,可车子一溜烟跑了。憨嫂追着车子跑了一阵,直至不见了才拦下一辆的士,赶回了考场。

  可见,小事恰恰具有最巨大的力量,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一生。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产生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辉煌或成功,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礼仪的故事】相关文章:

礼仪的故事08-15

礼仪故事10-21

礼仪的故事05-30

礼仪的故事10-16

古代礼仪小故事 古代礼仪小故事04-13

简短的礼仪故事10-05

古人礼仪故事06-01

礼仪故事简短10-23

国学礼仪的故事02-27

(热)礼仪故事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