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宴席礼仪3篇
中国宴席礼仪1
中国宴席的餐桌上的礼仪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孟光接了梁鸿案”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这里仅举几例,权作参考: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然后入座: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
更讲究的,如果来报有人来,无论尊卑地位,全席之人应出迎。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8在对面),右手边为3,5,7(7在正对面)。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
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上菜:
上菜顺序,中餐一般讲究:先凉后热,先炒后烧,咸鲜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浓味厚的后上,最后是饭菜。有规格的宴席,热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窝席里的燕窝,海参宴里的海参,鱼翅宴里的鱼翅,应该先上,即所谓最贵的热菜先上。再辅以溜炒烧扒。
宴席里的大致顺序是:
茶——在酒家里,因为要等待,所以先来清口茶。但不是必须的。因为古人喝茶多是单独的。
凉菜——冷拼,花拼。
热炒——视规模选用滑炒,软炒,干炸,爆,烩,烧,蒸,浇,扒等组合。
大菜——(不是必须的)指整只,整块,整条的高贵菜肴,比如一头乳猪,一只全羊,一大块鹿肉什么的。
甜菜——包括甜汤,如冰糖莲子,银耳甜汤等
点心——一般大宴不供饭,而以糕,饼,团,粉,各种面,包子,饺子等。
饭——如果还没吃饱
水果——爽口,消腻
此顺序非一成不变,如水果有时可以算在冷盘里上,点心可以算在热菜里上。
较浓的汤菜,应该按热菜上;贵重的汤菜如燕窝等要为热菜中的.头道。
至于季节的考虑,则还有冬重红烧,红焖,红扒和沙锅,火锅等;夏则清蒸,白汁,清炒,凉拌为主。此外颜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样化也应考虑。
酒楼和家宴,各种菜品的分量也要不同:
大宴讲究一成至两成冷菜;三成热炒,四成大菜。家宴就可以将大菜减少,冷菜增加。
至于盛器,可谓历史久矣,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又云:“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所以盛器在这个讲究饮食文化,又盛产陶瓷美器的地方,自然加倍讲究。
一般要备大中小平盘(碟),大盘热菜,中盘冷拼,或灵活选择,小盘点心,小吃。还要有深盆盛油大汤多之物,大汤碗盛汤。外加碗筷。大食具如火锅,烤炉之类;还有水具,茶具,酒具。至于盛器的选取,质地要好,当然名窑古董或各地名瓷都可上桌。色彩搭配要合理。根据所盛菜肴的颜色,性质,质地,名称,选取不同质地,形状,颜色,花纹的盛器。切忌中西混杂,土洋不分,不伦不类。
如一品丸子,要用雍容华贵的黄底细文福盘;如清蒸鱼要用白瓷或青瓷鱼盘,红烧干烧鱼则用色彩浓烈的厚重的鱼盘。色彩清亮的凉菜冷拼,则宜用对称的细底纹小碎花圆盘。
宴席不可无酒,纯粹的中餐,应该避免啤酒,欧洲葡萄酒(当然中亚的可以,如波斯葡萄酒,过似乎没人能尝得到)。所以中餐,最好配备高度名酒(其实高度烈性酒只是近代才有),但似乎中低度的宴酒(30度左右),各种黄酒,米酒比较男女老幼皆宜。
古代的酒度数低,酒具也较为庞大,随着白酒度数于明清逐渐增高,酒具也越来越小。但均以瓷为主。敬酒则要适度,古人饮酒要行酒令,现已近绝迹。应当重新推广开来,尤其是家宴上,省得有粗人强行劝酒,我凡遇到此种粗人,立刻酒量大涨,定将此等劣人喝倒,省得为害宴席,至今还频频得手,因为真正高人酒仙是不会劝人喝酒的,此等强拉硬劝之徒,多不会有超过1斤7,8两的酒量,所以大可将此种人除掉而后安。
宴席环境,最好完全中式,进门两盏迎客宫灯。绕过落地屏风,落座于红木八仙桌旁,手执象牙箸,听着丝竹软曲,空气中游移着丝丝檀香。透过窗棂木格,和窗外的修竹柳荫,只见湖光山色。美哉其极!
所以厅里宜摆几盆花木盆景,造成春意袭人,百花迎宾的气氛;四围墙上,张悬书法字画,灯光音响要尽量保持中国特色。
至于正规的宴席,作为店家,应该大概按如下次序招待:
1、迎宾--列队,引导至席,接挂衣帽,引至座位,递香巾净手,上茶,(敬烟--不可取,中国古人不吸烟的,属舶来品)
2、入席进餐——上茶点,冷盘,斟宴酒,介绍,开餐,上菜,续酒水,撤盘。
3、餐毕——递香巾净手,上清口茶。递账单送客
至于国宴,现在用分席制,四(热)菜一汤,外加冷菜,甜点,果品,冷饮。酒水为白酒茅台,黄酒绍兴加饭酒,青岛啤酒,还有矿泉水。国宴更重排场,如辉煌的大厅,或如钓鱼台的亭台水榭。间或有乐队伴奏,讲坛。国宴每席上必有一立体的冷盘雕刻,摆盘。至于想要了解明清官府大家或街巷市井宴席酒桌旧制,当重读红楼梦,金瓶梅,和众多的明清小说。
小小一桌席,说凝结了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一点不为过。
关于餐桌上的礼仪大全
1·『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2·『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餐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3·『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
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冰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中国宴席礼仪2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衣食既足,礼让以兴”,礼就是个人利欲心的节制和人群利益的调度。讲礼,就是要谦恭退让,“礼”与“让”往往相连,这就是“礼让”一词的由来和义释。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用食来敬神,表明“礼”是极隆重的事,并且是起源很早的。礼是以个人的文化学识与心性修养为基础的。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合,莫过于集群宴会了。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内则》),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而中国宴会繁缛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就缘于他于沛县令的“重客”群豪宴会上旁若无人 “坐上坐”。当时还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这种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饮食基础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制的历史演变而有时代的不同。两汉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即以面朝东坐为上。《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会的座次是一规范:“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此即顾炎武所谓:“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着是指的“室”内设宴的座礼。
而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型、矩型诸种形制餐桌均以齐备,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变。方桌以边长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为代表,贵客专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专桌以外,两人以上者,一般为1:1主陪客制。圆桌是应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运而生的。最初也让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顺应,正如袁枚《园几》诗所说:“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
中国宴席礼仪3
中国宴席礼仪常识之宴席座次首先是宴席的座次。中国有着严格的宴席座次礼俗。据资料记载:古代宴席以坐西面东为尊位,坐北面南次之,坐南面北又次之,坐东面西为下座。比如《鸿门宴》上的座次是:“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其中项王、项伯的位置是主座,而范增的位置则似乎应该是客座,本来应该是刘邦坐的。鸿门宴上的这种座次,表明了项羽对刘邦的轻视。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对酒席上座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水浒传》、《红楼梦》中对座次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到了现在,日常生活中稍微正规一些的场合,人们对酒席上的座次仍然有严格的要求,但各地的习惯却并不一样。过去,中国民间喜欢用正方形的八仙桌,北方八仙桌的座次一般是:面门的两个座位为正座,其中右位为主客,左位是主人;正座的对面(即背门的两个座位)为陪座,通常是晚辈或主人家找来的陪客;左右两侧为侧座,或客人或陪客,大多依年龄长幼顺序而坐,靠近正座者为上,靠近陪座者为下。南方的八仙桌座次略有不同,即正座对面为三、四宾位,有点像西方的长方形餐桌。此外,现在比较讲究的圆桌宴席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面门而坐的位置是主陪位,但如果桌子并不冲门口,则要看墙上的壁画,有壁画的一面为正面;或是看酒杯中的餐巾的形状,一般主陪酒杯中的餐巾是中间对折的圆筒状或鸟头状(其他的则是各种花形)。主陪位的右面是主宾位,左边是副主宾位,对面则是副陪位;副陪位的左边是三宾位,右边是四宾位。也有副主陪的左右为两位酒陪,恰与主宾、副主宾成对角线,其任务是分别负责陪主宾和副主宾喝酒;其他的则如八仙桌的侧座,可以随便坐。
中国宴席礼仪常识之上菜顺序和摆菜位置其次上菜的顺序和摆菜的位置也是有要求的.。端上席的菜肴摆放在宴席的什么位置,也是中国宴席非常讲究的一个内容。《礼记·曲礼》中记载了古代上菜置食的总体次序:“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即是说:大凡上菜的礼节,炒菜(指小块的鱼肉)放在右边,煮熟的大块肉放在左边;干菜放在左边,汤菜放在右边;切细和烧烤的鱼肉放的远些,醋、酱等调味品放在近处;生葱和蒸葱等佐料放在远处,酒水等饮料则放在右手方便触及的地方。单独一道菜的摆放也有讲究,据《礼记·少仪》记载,进献红烧或清蒸等带汤汁的鱼肴时,要将鱼尾朝向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客人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客人的右方。
现在宴席上的置菜位置与古代不同略有不同,比如现在上鱼的时候是将鱼头冲着主宾,但仍有传承。尤其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什么菜摆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定的讲究。比如:新上的菜都要放在靠主席或主宾的位置;上整鸡、整鸭、整鱼时,一般将头部冲着主席或主宾,以示尊敬等等。
再次是进食的规范和主客的礼节。中国人喜欢围坐聚餐,而聚餐必然是“众人共器”,所以特别注意进食的规范。《礼记·曲礼》中就规定:“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意思是说:大家一起聚餐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吃饱;一同在饭盘里用手抓饭的时候,不能搓手,不能多拿(把饭团成一个饭团),不能把粘在手上的饭再放回盘中;吃菜的时候,嘴里不能漏汤,不能咂嘴出声,不能嚼骨头,不能把已经夹取的鱼肉再放回盘中,不能扔骨头给狗。甚至包括如何剔牙缝都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进食的规范,或多或少地都流传到了现在。
【中国宴席礼仪】相关文章:
中国宴席礼仪06-04
中国宴席礼仪2篇06-11
中国宴席礼仪常识-商务礼仪06-04
现代宴席礼仪06-11
中餐宴席礼仪11-14
(精选)中餐宴席礼仪07-11
宴席座位礼仪06-01
中餐宴席礼仪10-22
中餐宴席礼仪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