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的礼仪[合集15篇]
“问候”的礼仪1
称谓礼仪
1、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2、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问候”的礼仪2
谈到日常的社交问候或商业问候,大部分北美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在与人相见互相问候时应该紧握对方的手,同时还要直视对方.反之,如果握住的是一只软绵绵的“死鱼”似的手,还有一双回避的眼睛,就会感到很不是滋味,同时还会觉得“这人不懂得怎样与人握手”.事实上,当你的父母训练你“紧握和直视”时,很可能另外一些父母则在教育他们的子女“如果你必须采用西方人的握手习惯,不要握得太紧,因为那样是粗鲁的表现;而且也不要直盯别人的眼睛,因为那样很不礼貌”.
在亚洲的许多地方,还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直盯别人的眼睛,尤其是直盯比你年长的人的眼睛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而对于我们自己本国人来说也一样,直接和长辈对视表示对长辈缺少尊重,这也是美国本土的传统.
在日本,传统的日常问候是鞠躬.许多美国人认为鞠躬是一种很失体面的行为,他们往往会大声地宣布:“我不会向任何人鞠躬!”而在日本,鞠躬则被视为尊重和谦虚的行为.大多数有经验的从事国际商务的人都明白“尊重别人”和“谦虚”的好处,所以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是会毫不犹豫的向别人鞠躬的.
在东南亚,“wai”就表示问候.在印度,同样的这种问候被称作合十礼.合十礼就是以祈祷的方式双手合掌于胸前,同时微微把头低下.对于美国人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此最合适的回应应该是礼貌地点头,不需要wai.
在新西兰,毛利部落中人们相互问候的方式是互相磨擦鼻子;而在中非的部分地区朋友之间互相问候时就互相吐唾沫于对方的脚上;在中国西藏,传统的问候方式是要伸出你的舌头.对于初次来访的客人来说,人们往往不会期望他们使用任何类似的问候方式.但如果是第二次来来访,或者以后和招待你的主人熟悉了,为了表示尊敬,效仿当地人的问候方式则可能更受当地人的欣赏.
“问候”的礼仪3
法国人问候礼仪
问候与致意
相识或相遇时法国人相互握手或互致亲吻礼并同时互道“你好(bonjour)”。
第一次相遇时,我们可以说“非常高兴认识您(enchante)”“很荣幸见到您(ravi de vous rencontrer)”或“您好,先生/女士/小姐(bonjour, monsieur /madame/mademoiselle)”。假如有人向您介绍他人认识,最好等这个新认识的人先向您伸手您再握住他的手。
在法国,亲友和朋友之间行亲吻礼,亲吻礼一般在男女之间或女士之间,在亲友之间男子也可以相互行亲吻礼。亲吻礼一般是相互贴面嘴中并发出亲吻的声音,一般是互贴左右面颊吻两下,但根据地域和习惯的不同也可能会是吻三下或四下。
在男性朋友和父子间有时也会相互拥抱,拥抱时还会轻拍对方的背。
假如远远看到朋友或亲友,还可以互打手势表示问候。
假如遇到的只是认识的邻居或关系一般的同事,轻点头表示问候即可。
用“您”称呼和用“你”称呼
由“您”到“你”的称呼的转变是两人关系转变的标尺。这个转变常由一个句子引出:“假如我们相互用‘你’称呼您会介意吗?”
才在少年儿童,家庭成员之间用“你”称呼。
第一次相识最好用“您”来称呼。
到他人家作客
当我们受邀到他人家作客时我们可以带上一束鲜花,一瓶葡萄酒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
当我们同主人告别时,我们要向每个人表示感谢。仓促的告别会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告别时常会持续15到20分钟。
对女士的礼仪
对女士的`礼仪涉及到男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典型的法国礼仪源于古老的中世纪:骑士们必须尊重他们的女眷,处处为她们着想时刻保护她们。
有教养的男士为女士开门并让她先行。
法国人的电话礼仪
首先,电话要响七次后没人接再挂机哦!
Laisser sonner sept fois avant de raccrocher.
其次,一般9点前不适宜打电话,要在9点到21点之间致电对方比较才适宜!
Respecter les heures dappel : de 9h à 21h.
休息日里特别是周日不宜致电!
Ne pas téléphoner le dimanche.
在用餐时间段不要打电话,中午为 12:30 到 13:30,晚上为 19:30 到 20:30 。
Ne pas appeler aux heures de repas : entre 12h 30 et 13h 30 et 19h30 et 20h 30.
在餐馆、电影院剧院等演出场所、会议期间、体育馆、博物馆、火车上、以及在汽车上,在响起电话铃音时,请自觉切断。
Couper son téléphone portable au restaurant, au cinéma, au thétre, au spectacle, pendant une conférence, une réunion, dans un stade, un musée, un train, en voiture...
用餐期间,请勿将打开的手机放在桌上。
Ne pas déposer son portable allumé sur une table pendant un repas.
还有用餐期间,选择一个低调的铃音,静音模式或是振动模式。
Sélectionner une sonnerie discrète, le mode silence ou vibreur
当手机在公众场所响起时,请致歉并走开去接听电话。
Votre portable sonne en public : sexcuser et séloigner pour parler.
讲电话时轻声慢语,不要吼叫
Parler doucement, inutile de crier!
“问候”的礼仪4
见面问候礼仪:
见面问候是我们向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见面问候虽然只是打招呼、寒喧或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却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的尊重。
而在向他人问候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问候的内容:
问候内容分为两种,分别适用不同场合:
直接式:
所谓直接式问候,就是直接以问好作为问候的主要内容。它适用于正式的交往场合,特别是在初次接触的陌生商务及社交场合,如:“您好”、“大家好”、“早上好”等。
间接式:所谓间接式问候,就是以某些约定俗语成的问候语,或者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引起的话题,主要适用于非正式、熟人之间的交往。比如:“最近过得怎样”、“忙什么呢”、“您去哪里”等,来替代直接式问好。
问候的态度:
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态度上一定要注意:
主动:向她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那同样当别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要立即予以回应,千万不要摆出一幅高不可攀的样子。
热情:向她人问候时,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毫无表情,或者拉长苦瓜脸表情冷漠的问候不如不问候。
大方:向她人问候时,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捏,反而会给人留下虚情假意的坏印象。而且一定要专注。问候的时候,要面含笑意,与她人有正面的`视觉交流,以做到眼到、口到、意到。不要在问候对方的时候,目光游离、东张西望,这样会让对方不知所措。
问候的次序:
在正式场合,问候一定要讲究次序。
一对一的问候:一对一,两人之间的问候,通常是“位低者先问候”。即身份较低者或年轻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或年长者。
一对多的问候:如果同时遇到多人,特别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这时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比如说“大家好”;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多人时,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问候”的礼仪5
寒暄和问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各种场合中,这是一种互相表现友好的方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问候礼仪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问候礼仪:
1、问候的内容:
问候内容分为两种,分别适用不同场合:
直接式:所谓直接式问候,就是直接以问好作为问候的主要内容。它适用于正式的交往场合,特别是在初次接触的陌生商务及社交场合,如:“您好”、“大家好”、“早上好”等。
间接式:所谓间接式问候,就是以某些约定俗语成的问候语,或者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引起的话题,主要适用于非正式、熟人之间的交往。比如:“最近过得怎样”、“忙什么呢”、“您去哪里”等,来替代直接式问好。
2、问候的态度:
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态度上一定要注意:
主动:向她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那同样当别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要立即予以回应,千万不要摆出一幅高不可攀的样子。
热情:向她人问候时,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毫无表情,或者拉长苦瓜脸表情冷漠的问候不如不问候。
大 方:向她人问候时,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捏,反而会给人留下虚情假意的坏印象。而且一定要专注。问候的时 候,要面含笑意,与她人有正面的视觉交流,以做到眼到、口到、意到。不要在问候对方的时候,目光游离、东张西望,这样会让对方不知所措。
3、问候的次序:
在正式场合,问候一定要讲究次序。
一对一的问候:一对一,两人之间的问候,通常是“位低者先问候”。即身份较低者或年轻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或年长者。
一对多的问候:如果同时遇到多人,特别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这时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比如说“大家好”;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多人时,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
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你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您“牲口好吗?”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问候礼仪要注意什么
两人以上同行遇到熟人时,你应主动介绍一下这些人与你的关系,如这是我的同事 ,但没必要一一介绍,然后应向同伴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位熟人,也只要说一下他(她)与你的关系即可,如这是我的邻居。被介绍者应相互点头致意。
如果男女两人一同上街,遇到女士的熟朋友,女士可以不把男伴介绍给对方,男士在她俩寒暄时,要自觉地隔开一定距离等候,待女伴说完话后继续一同走;女士对男伴的等候应表示感谢,且与人交谈的时间不可太长,不应该让同伴等很长时间。如果遇到男士的熟朋友,男士应该把女伴介绍给对方,这时女士应向对方点头致意。如果是两对夫妇或两对情侣路遇,相互致意的顺序应是:女士们首先互相致意,然后男士们分别向对方的妻子或女友致意,最后才是男士们互相致意。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路上遇到不很熟悉的异性很觉尴尬,不打招呼显得不礼貌,打招呼又不太好意思,或怕对方误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位女士偶然在路遇见不很熟悉的男士,理应点头招呼,但不要显得太热情,亦不要用冷冰冰的面孔来点头;一位男士偶然在路遇见不太相熟的女士,应首先打招呼,但表情不可过分殷勤。
见到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不要大声惊呼,也不要隔着几条马路或隔着人群就大声呼唤,如果边喊边穿马路,那就可能会有危险了。寒暄之后,如果还想多谈一会儿,应该靠边一些,避开拥挤的行人,不要站在来往人流中进行攀谈。
总的来说,路上遇到熟人,谈话时间不可过长。如果有很多话要说,可以找一个交谈场所,或另约时间、地继续交谈。
称呼礼仪:
称呼对方时要遵循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先疏后亲的礼遇顺序进行。
1、亲缘性称呼:爸爸、妈妈、叔叔、大爷、大哥、二姐、姑妈、舅舅、姨妈、表哥、表姐之类。这在家庭生活、亲族聚会时候常用,按辈分身份称呼,显得亲切温馨。
2、职场性称呼:与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等相称,如“孙院长”、“林教授”、“郑老师”、“陈经理”、“李博士”、“王医生”之类,以示身份有别、尊敬有加,这是一种常见的称呼。
3、姓名性称呼:其一,连名带姓称呼(单字名的另当别论),显得比较生硬,只在开会等少数场合使用。其二,只呼其姓,并在姓前加上“老、小”等前缀,如“老张”、“小黄”,比较尊敬随和,也较常用;姓加后缀,如“王老”、“林公”之类则尊敬有加,只能对德高望重者。其三,只称其名,比较亲切,常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同事、邻里之间使用。
4、泛称性称呼:对未知其姓名职务身份者,可用泛尊称。在公司、服务行业对男士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已婚女性称“女士”;购物、问路等场合常用同志、师傅、老板、服务员、小姐、小妹、小朋友之类的泛称,也可用“大爷”、“大娘”、“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类带亲缘性的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5、称呼注意三因素:关系、场合、动听。人际关系随着场合变更而有所不同,称呼也要相应改变。称呼要让对方感到动听,觉得受到重视尊重,一般以“就高不就低”为好。
“问候”的礼仪6
宣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多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在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1“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1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来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1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1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你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您“牲口好吗?”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问候”的礼仪7
谈到日常的社交问候或商业问候,大部分北美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在与人相见互相问候时应该紧握对方的手,同时还要直视对方。反之,如果握住的是一只软绵绵的“死鱼”似的手,还有一双回避的眼睛,就会感到很不是滋味,同时还会觉得“这人不懂得怎样与人握手”。
事实上,当你的父母训练你“紧握和直视”时,很可能另外一些父母则在教育他们的子女“如果你必须采用西方人的握手习惯,不要握得太紧,因为那样是粗鲁的表现;而且也不要直盯别人的眼睛,因为那样很不礼貌”。
在亚洲的许多地方,还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直盯别人的眼睛,尤其是直盯比你年长的人的眼睛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而对于我们自己本国人来说也一样,直接和长辈对视表示对长辈缺少尊重,这也是美国本土的传统。在日本,传统的日常问候是鞠躬。许多美国人认为鞠躬是一种很失体面的行为,他们往往会大声地宣布:“我不会向任何人鞠躬!”而在日本,鞠躬则被视为尊重和谦虚的.行为。
大多数有经验的从事国际商务的人都明白“尊重别人”和“谦虚”的好处,所以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是会毫不犹豫的向别人鞠躬的。在东南亚,“wai”就表示问候。在印度,同样的这种问候被称作合十礼。合十礼就是以祈祷的方式双手合掌于胸前,同时微微把头低下。
对于美国人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此最合适的回应应该是礼貌地点头,不需要wai。在新西兰,毛利部落中人们相互问候的方式是互相磨擦鼻子;而在中非的部分地区朋友之间互相问候时就互相吐唾沫于对方的脚上;在中国西藏,传统的问候方式是要伸出你的舌头。对于初次来访的客人来说,人们往往不会期望他们使用任何类似的问候方式。但如果是第二次来来访,或者以后和招待你的主人熟悉了,为了表示尊敬,效仿当地人的问候方式则可能更受当地人的欣赏。
“问候”的礼仪8
待客做客礼仪
1.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2.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问候”的礼仪9
■不同时间可以用不同的问候语
问候语除了普遍的“你好”之外,还可以因时、因人、因地而变。早上10点以前,可以问声早安,10点到12点问声上午好,12点到14点问声中午好,14点到18点问声下午好,晚上18点到21点问声晚上好。21点以后,如果没有急事,就不要再给对方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问候要遵从职业特色
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许多单位对接听电话如何打招呼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本单位有接听电话规定,那就要严格执行。如“您好,这里是联想服务热线,我是某某号某某”,训练有素的职业问候会让拨打电话者感到信赖。还有宾馆饭店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接听问候规定。不过现在高级宾馆接线小姐普遍先说英语、后说中文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在中国,还是应该先说中文,后说英语。对于一些完全不懂英语、初次拨打宾馆电话的人来
说,会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心里会感到紧张。
■问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不同
如果是跟家里人、同事或者熟悉的朋友打电话,可以不用拘泥于一板一眼的“你好”,而可以用多种方式来问候。比如给熟悉的朋友家里打电话,如果是朋友母亲接的,自己与朋友母亲也很熟,那就可以说“大妈,小雨在吗?”一声“大妈”称呼,比“你好”更加自然温馨。
■问候要先通报自己的'姓名
给人打电话说完“你好”之后应该马上通报自己的姓名。如果马上接着说正事,对方会一时反应不过来,
或许还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对方可能不好意思问“你是哪位?”因为如果听不出特别熟悉的人的声音,也会让接电话者不舒服。尤其是上级给下级打电话,更要先通报姓名。
■问候要注意语气、声调
电话交流时,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唯一交流的途径是听觉。因此问候时首先要语气适当、声调适度、咬字清晰,更不要说方言。过快过慢、大声或者有气无力的问候,都会让对方产生不良感觉,从而影响整个电话交流的效果。
“问候”的礼仪10
(一)问候次序
在正式会面时,宾主之间的问候,在具体的次序上有一定的讲究。
1.一个人问候另一个人。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之间的问候,通常应为位低者先行。即双方之间身份较低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才是适当的。
2.一个人问候多人。一个人有必要问候多个人时,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许多人时,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远地依次而行。
(二)问候态度
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当问候他人时,在具体态度上需要注意四点:
1.主动。问候他人,应该积极、主动。当他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2.热情。在问候他人时,通常应表现得热情而友好。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都是应当避免的。
3.自然。问候他人时的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自然而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担,都不会给他人以好的印象。
4.专注。基层公务员在对其交往对象进行问候时,应当面含笑意,以双目注视对方的两眼,以示口到、眼到、意到,专心致志。
(三)问候内容
问候他人,在具体内容上大致有两种形式,它们各有自己适用的不同范围。
1.直接式。所谓直接式问候,就是直截了当地以问好作为问候的'主要内容。它适用于正式的人际交往,尤其是宾主双方初次相见。
2.间接式。所谓间接式问候,就是以某些约定俗语成的问候语,或者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引起的话题,诸如,忙什么呢、您去哪里,来替代直接式问好。它主要适用于非正式交往,尤其是经常见面的熟人之间。
平常问候礼仪
每天的早上和晚上、第一次见面、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都要问候。
问候必须主动。最简单的,是说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对不太熟悉的人或擦肩而过的人,都可以这样打招呼。对众人可以说大家好!爽朗地寒暄,可令对方和你同样感觉心情舒畅。
对不熟的人通常可说你好!只有在好友之间,才能喊一声喂。青年人对长者、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司,切忌如此打招呼。
问候不是问事。用今天天气真不错、你的裙子真漂亮这类话题,可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使双方很容易切入正题。除非是你的亲朋好友,除非真想了解情况,否则不能询问对方有关家庭和健康的细节。诸如做妻子的三句话离不开家庭,做孕妇的总爱谈论超声波检查,十多岁孩子的妈妈,则老是谈论恨铁不成钢,凡此种种,除非好友,不谈为好,以免惹人厌烦。
当然,有时熟人间的打招呼往往不言自明,甚至只需面露微笑、点头示意就可以了。
“问候”的礼仪11
同学们,下午好!良好的涵养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影响着人的一生。英国著名作家罗斯金说:“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而一个人的修养往往就表现在待人接物上,也往往体现在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问候礼仪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主动问侯是问候礼仪的第一步。让我们就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礼仪“主动问候”做起,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修养的文明的人。主动问候应该做到哪几个方面呢?
1、 目光要友好的.注视着对方。咱们现在可以做个小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轮流体验,分别看着天、看着脚、看着对方眼睛地问“你好”?哪一种让被问候的人觉得最舒服?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答案了吧,所以,看着对方是一个人尊重对方的表现,否则会让人感觉“目中无人”,你尊重别人也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 主动问候。问好是拉近人与人心理距离的好方法,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现在社会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寸步难行。所以就算是没有教过你或者曾经教过你的老师,我们也要主动问:“老师好!”“您好!”。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很多同学喜欢敬队礼向老师问好,这本来是一种比说你好还要庄重的礼节,可是有的同学却恨是随意,随便把手一抬,有的干脆边走边跑着就敬了队礼,显的非常地不庄重和不尊重老师。所以,我向同学们建议,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只需要向老师主动问好就行了,不需要敬队礼。而在升国旗,少先队活动,或者向老师献花献礼的时候则需要敬规范庄重的队礼。
3、 面带微笑。笑是一种阳光的力量,这种力量很具有感染性,现在请你和同桌再体验一下,看着对方的脸什么都不说,只是微笑。感受到了吗?对,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笑这个表情做出来就会带来快乐,所以想要自己和他人都更快乐一些就学会微笑着问候,微笑着渡过每一天。所以我请同学们,进入校门时就将笑容送给每一个同学和老师。
4、 问候的语言要灵活,声音洪亮。有些同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同学喜欢用“语文老师”“音乐老师”“数学老师”这样的称呼来向老师问好,虽然没有错,可是把它们当做一种称呼,老师们听起来却是有些别扭,相信老师上课前都有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姓名,有心的同学一定记住了,还不知道的同学也请你去问问老师弄清楚,下次见到老师打招呼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说 “张老师好”“李老师好”等等,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老师姓什么,那就请你说“老师好”就行了。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都记住这四个要点了吗?1目光要友好的注视着对方2主动问候3面带微笑4问候的语言要灵活,声音洪亮。虽然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还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信心”与“恒心”。首先, 要有勇气改变:任何习惯好像习惯吸烟的人,大部分人都知道“比如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戒烟成功的却是少数,为什么呢?习惯本身带有巨大的心理能量,要改变一开始心里是会非常不舒服的。所以你敢不敢直面自己原本的不当习惯,比如进校门不敢问好?比如见到人不会微笑?有勇气就是好的变化的开始!!上星期你可能会对进门问“同学好、老师好”感到害怕,不敢张嘴,不好意思张嘴,但是慢慢的问候的人多了,你练习的机会多了,好的氛围形成了,大家都这样做了你就会感觉“主动问候”越来越自然,越来越轻松。其次,习惯贵在“坚持”。见到老师问好,一天两天可能比较容易做到,但是不是能够坚持下去,每一天都能做到微笑着、大声地问好?这是需要大家一直坚持下去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带着美丽的微笑,亲切的问候,开心快乐地渡过每一天!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问候”的礼仪1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Goodmorning!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从一声问候开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不知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懂得礼仪的人,就无法立足社会。“一声问候,一丝微笑”就是我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礼仪。处世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一声问候是一种气度;漫步在秋风习习的校园,一声问候是一道温暖的风景。
记得来到我们学校试讲那天,也是一个星期一。我刚走进学校的大厅,正赶上一群小朋友从楼上教室下来,他们见到我之后都齐刷刷地跟我问好:Goodmorning!当时我一愣,还没反应过来,孩子们已经跑开了!我的心里很受感动,我想这么小的孩子都会用英语打招呼了,真不简单啊,可见学校在孩子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非常成功,能来到这样的学校教书,真是一种幸运呢。我相信同学们也会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吧,每天清晨,当你听到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时,当你迎来老师一次次微笑的回应时,你的心底是否也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呢?
问候,是一个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直接体现。我们学校在开学初非常重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要把大家培养成具有高贵气质的'人。那么就让我们从一声问候开始,坚持践行学校的文明问好教育,让每天的清晨都从一声“goodmorning”开始,让我们把文明礼仪之花播种在每个武汉碧桂园学子的心中,开满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问候”的礼仪13
1.不同时间可以用不同的问候语
问候语除了普遍的“你好”之外,还可以因时、因人、因地而变。早上10点以前,可以问声早安,10点到12点问声上午好,12点到14点问声中午好,14点到18点问声下午好,晚上18点到21点问声晚上好。21点以后,如果没有急事,就不要再给对方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2.问候要遵从职业特色
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许多单位对接听电话如何打招呼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本单位有接听电话规定,那就要严格执行。如“您好,这里是联想服务热线,我是某某号某某”,训练有素的职业问候会让拨打电话者感到信赖。还有宾馆饭店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接听问候规定。不过现在高级宾馆接线小姐普遍先说英语、后说中文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在中国,还是应该先说中文,后说英语。对于一些完全不懂英语、初次拨打宾馆电话的人来说,会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心里会感到紧张。
3.问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不同
如果是跟家里人、同事或者熟悉的.朋友打电话,可以不用拘泥于一板一眼的“你好”,而可以用多种方式来问候。比如给熟悉的朋友家里打电话,如果是朋友母亲接的,自己与朋友母亲也很熟,那就可以说“大妈,小雨在吗?”一声“大妈”称呼,比“你好”更加自然温馨。
4.问候要先通报自己的姓名
给人打电话说完“你好”之后应该马上通报自己的姓名。如果马上接着说正事,对方会一时反应不过来,
或许还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对方可能不好意思问“你是哪位?”因为如果听不出特别熟悉的人的声音,也会让接电话者不舒服。尤其是上级给下级打电话,更要先通报姓名。
5.问候要注意语气、声调
电话交流时,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唯一交流的途径是听觉。因此问候时首先要语气适当、声调适度、咬字清晰,更不要说方言。过快过慢、大声或者有气无力的问候,都会让对方产生不良感觉,从而影响整个电话交流的效果。
“问候”的礼仪14
问候礼仪的有哪些
一、问候的顺序
在礼仪规则中,问候的顺序是这样说明的:一般是地位低者、年纪轻者、后进入者先开口问候大家。也就是说,在工作场合里地位低的人要先问候地位高的人,这倒不是巴结或是溜须拍马,而是起码的礼貌;如果与客户见面也应主动招呼客户,对他是一种尊重的表达;若是同事之间,那么年纪轻的要先问候长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集体会面时,后进入的人要先问候已到达的人,然后大家再回应问候。
二、问候的技巧
问候仅有热情还不够,若想获得理想的问候效果,你得需要一些小技巧。
第一,要争取主动。一般来说,主动问候会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感受,也会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占据主动的位置。而且先问候别人并不说明你的地位低,领导先问候员工也是鼓励员工的一个好方式,平易近人的领导显然更受人爱戴。表达对员工的认可、信赖和奖励的方式有许多种,真诚主动的`问候就是其中一种。
第二,问候的声音要清澈明亮。碰面后,对方的心态我们不可预知,但一声响亮的问候,也许就能将气氛和心情调动起来。如果声音过小,对方尽管听到你说话了,但又没听清楚,他就会追问一声“你说什么”,原本诚恳的问候倒变成了一种解释,如此岂不尴尬?而且对方若没听清楚,只看见你的嘴在嘟哝,也许还会误认为你在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因此,问候的声音要响亮明确,将发自内心的热忱传达给对方,才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第三,问候时要形神兼具。问候的时候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明确而又坦诚地表达对对方的欢迎,同时这也是一种尊重。微笑、点头和致意,这样的问候才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生硬而单纯的嘴唇表达,有时就是一种蹩脚的演出,反而会给对方造成不受尊重、被敷衍的感觉,因此不要让“问候”流于程序、流于形式。
第四,问候要因人而异。问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接待客户时,就要区别客人的年龄、性别、身份、场合等综合因素。如果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买票,就应该先亲切地问候一声“小朋友,你好”。
老北京爱问别人“您吃了吗”,其实本意就是想表达“您好”。你若是当真了,真回答一句“还没吃”,对方就糗大了。甚至,某些南方人或是一些外国人不明就里,可能就真会因为这句话误解对方要请自己吃饭。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曾有这样一句话,与老北京人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见面时会问一句“牲口好吗”。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羞辱你,把你当作牲口,而是真诚地问候,关心你家里的经济状况。要知道,对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来说,牲口是最重要的。可见,问候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问候的对象不同,内容和方式也就要因此改变。
其实,一般在职场就以“您好,最近忙吗”之类话语打招呼为好,这样既不疏远又不干预对方的私生活。私人的事情还是不要打听、不要过分关注为好,问候的时候应该表达善意的、诚恳的内容。
第五,问候应当简洁明了。问候与寒暄应当化繁为简,毕竟它只是见面时最初的一个小礼节,无须过分渲染。
问候是简单而有学问的事儿。只有发自内心的热情问候,才能感染和打动别人。良好而得体的问候会使你和同事的关系越发融洽、和谐,使你与客户的关系变得熟络亲切,从而工作事半功倍。
问候如茶,希望每个人都能端着这杯清香的茶滋润自己的生活。
不同地区问候礼仪
在亚洲的许多地方,还有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直盯别人的眼睛,尤其是直盯比你年长的人的眼睛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而对于我们自己本国人来说也一样,直接和长辈对视表示对长辈缺少尊重,这也是美国本土的传统。
在日本,传统的日常问候是鞠躬。许多美国人认为鞠躬是一种很失体面的行为,他们往往会大声地宣布:“我不会向任何人鞠躬!”而在日本,鞠躬则被视为尊重和谦虚的行为。大多数有经验的从事国际商务的人都明白“尊重别人”和“谦虚”的好处,所以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是会毫不犹豫的向别人鞠躬的。
在东南亚,“wai”就表示问候。在印度,同样的这种问候被称作合十礼。合十礼就是以祈祷的方式双手合掌于胸前,同时微微把头低下。对于美国人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此最合适的回应应该是礼貌地点头,不需要wai.
在新西兰,毛利部落中人们相互问候的方式是互相磨擦鼻子;而在中非的部分地区朋友之间互相问候时就互相吐唾沫于对方的脚上;在中国西藏,传统的问候方式是要伸出你的舌头。对于初次来访的客人来说,人们往往不会期望他们使用任何类似的问候方式。但如果是第二次来来访,或者以后和招待你的主人熟悉了,为了表示尊敬,效仿当地人的问候方式则可能更受当地人的欣赏。
“问候”的礼仪15
东南亚人待客慷慨大方、谦恭礼貌。在许多社交场合,彼此初识时,往往将自己的名片毕恭毕敬地呈递与对方,以示礼遇。有些国家的人,如印度尼西亚的'商人,就颇重视此礼。在涉外活动中,人们也可在名片的左下角用铅笔写上具有一定含义的法文小写字母,如“p.f.”(敬贺)等,或附上极简短的话语,如“谨呈示贺,深致谢忱”等,然后寄送予对方,以示恭贺、感谢、慰问、辞行或吊唁等礼。
在阿拉伯各国,当友人相见时,双方除问候“你好”、“早安”或“晚安”之外,往往还要恭恭敬敬地说:“在你面前的,是你的亲人”,或说:“在你面前摆着的是平坦大道”。
欧美国家以及受欧美影响的许多国家,广为流行着脱帽礼。在公共场合行此礼时,男子摘下帽子向对方点头致意即可。若相识者侧身已过,双方亦可回身补问“您好”,并将帽子略掀一下即可。若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屡次相遇,双方不必反复脱帽,只点头致意即可。当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以示敬意。
【“问候”的礼仪】相关文章:
“问候”的礼仪06-12
见面问候礼仪-礼仪知识06-04
问候与回应的礼仪06-01
寒暄与问候的礼仪06-09
见面问候礼仪06-04
商业问候的礼仪06-09
称呼问候礼仪06-11
(荐)“问候”的礼仪07-19
打电话的问候礼仪06-01
商业问候的各种礼仪06-01